20世纪是一个波澜壮阔、思潮迭起、激荡汇流的大时代,东方与西方,以前所未有的碰撞与交融之势构建起一个时代的文化命题,在相互借鉴与研究中贯穿出一条现代艺术发展的主线。此次秋拍“二十世纪现代艺术”专场中将以此为线索,探讨中国前辈艺术家与西方大师间的师承关系,以及久负盛名的“巴黎画派”如何对中国现代主义艺术之路产生影响。
艺术家 费尔南德·柯罗蒙
该专题中的作品包括学院派大师柯罗蒙创作的《战场归来》、《婢女》两件作品。柯罗蒙少年时代在比利时学习绘画,十八岁时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师从大师亚历山大·卡巴内尔。同年开始参加沙龙展出并在日后多次获奖。他的东方主义画作使他英年即享有盛名。1897年他成为巴黎高美的教授,是当时学院中最重要的老师。他桃李之中多巨匠,如苏丁、徐悲鸿、林风眠、吴法鼎、潘玉良、李超士等。
费尔南德·柯罗蒙《萨拉密斯战场得胜归来》
1887年,柯罗蒙在巴黎沙龙展出了一件大幅作品《萨拉密斯战场得胜归来》,在当时展出中得到了荣誉勋章这一殊荣。这幅1887年的“萨拉密斯战场” 主题作品是柯罗蒙在1880年创作《该隐》的一种延续。从中看到考古风和自然主义方式的考量,但同时运转的是对徐悲鸿产生很大影响的史诗般、浪漫主义的气韵。
北京匡时2017秋拍“二十世纪现代艺术”专场
Lot3837
费尔南德·柯罗蒙 战场归来
1887年 布面油画
51×33.5 cm
画框描述:法国19世纪手工制作,杉木画框,内侧凹槽呈金色。
RMB 300,000-400,000
《战场归来》是这幅油画成作的预备初稿作品,作品中所有的力能流露都在这幅画稿中聚结。其中的人物与最终画稿构图中最置于前的那个形象相符合,也就是一个战场归来的年迈雅典战士,他身负着从敌方缴获的战利品,与马上的特米索克尔将军形成轴线构图上的配合。图稿着色上鲜明白亮,而这也正是徐悲鸿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所学得的处理技巧。这幅初稿图很好地映衬了柯罗蒙热衷于向学生们叨念的一句话:“绘画是哑默的诗,诗则是诉诸于声的绘画。”
德拉克洛瓦《阿尔及利亚女人》
1834年,布面油画 ,229x180cm ,卢浮宫馆藏
北京匡时2017秋拍“二十世纪现代艺术”专场
Lot3838
费尔南德·柯罗蒙 婢女
1874年 布面油画
25×33 cm
画框描述:黑色凸纹带漆镀效果,抛光金属片镀金,法国制造,制作于拿破仑三世时期。
展览:
1.《上海与巴黎之间—中国现当代艺术展》,上海中华艺术宫,2013-2014年
2.《大师与大师—徐悲鸿与法国学院大家作品》联展,上海中华艺术宫,2014-2015年
出版:
1.《上海与巴黎之间—中国现当代艺术精品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p39
2.《大师与大师—徐悲鸿与法国学院大家作品》展览图录,2014年,p232
RMB 350,000-450,000
《婢女》创作于1874年,柯罗蒙在在极小的尺幅中,描绘了一个土耳其后宫的婢女。和其他学院派画家描绘此类题材的堂煌巨制不同,柯罗蒙把人物描绘在一个虚幻的气氛中,深沉浓郁的背景在恍惚的光线中流露出神秘莫测的气息,似是预示着这婢女的命运一样可能多舛易变。
刘海粟与阿尔伯特·贝纳尔
阿尔伯特·贝纳尔曾先后担任罗马法兰西学院的院长及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院长,他强有力的画风和明艳的色调曾让当时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师从于他的中国年轻画家们十分钦佩。专家们尤其肯定了贝纳尔对徐悲鸿和方君璧等一些艺术家早期创作的影响。
北京匡时2017秋拍“二十世纪现代艺术”专场
Lot3839
阿尔伯特·贝纳尔 杰尔曼·贝纳尔
1888年 蚀刻版画
15.8×11.9 cm
展览:《大师与大师—徐悲鸿与法国学院大家作品》联展,上海中华艺术宫,2014-2015年
出版:
1.《大师与大师—徐悲鸿与法国学院大家作品》展览图录,2014年,p282-283
2.《HORS-SERIE DE L'OBJET D'ART》N.102,dition Faton,2016年,p37
3.《Albert Besnard,Modernites Belle poque》,Somogy editions d’art,Paris,2016年,p269
RMB 50,000-100,000
《杰尔曼·贝纳尔》描绘的是贝纳尔的第二个孩子杰尔曼,此时她只有4岁。作品从正面描绘这个小姑娘的半身像,肩部以上被详细绘制,其余部分只勾勒了轮廓。小姑娘头上系着一顶用以遮挡阳光的花边女式软帽,用纯洁的双眼演望向我们,天真无邪。
艺术家 让·苏弗尔皮
让·苏弗尔皮是一九四、五十年代巴黎美术界的巨擘,巴黎画派中的重要艺术家。他是吴冠中在法留学期间的老师,吴冠中先生曾在《我负丹青》中写道:“他是我最敬佩的老师,影响我终身的艺术创作和人生道路。”让·苏弗尔皮也是法国装饰艺术运动中极其重要的艺术家之一,立体主义的先锋人物,对现当代装饰艺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北京匡时2017秋拍“二十世纪现代艺术”专场
Lot3840
让·苏弗尔皮 高脚盘中的静物
1915年 布面油画
34×42 cm
画框描述:雕刻木框,黑色烫金边框,被称为"à cassetta",受意大利画框风格影响。装饰图案雕刻成链环及玫瑰结式样。
展览:《上海与巴黎之间——中国现当代艺术展》,上海中华艺术宫,2013-2014年
出版:《上海与巴黎之间——中国现当代艺术精品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p164
RMB 500,000-600,000
《高脚盘中的静物》创作于1915年,极简的笔法及颜料和色彩的高度密集。使作品的内在表现力十分强大。这种表现力透过花纹之间均匀且诗意的排列呈现出来,比如画面中,高脚盘的右下角放置了一个酒杯,盘中果实的花纹一直延伸到酒杯上部。高脚盘象征很多东西,比如葡萄,水晶高脚盘就像是脆弱的身躯,酒杯用来盛放血液等等。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领圣餐仪式的一系列元素。自16世纪绘画中出现圣餐的主题出现以来,这一主题即成为静物画的主要题材之一。这幅作品的现代性集中体现在颜料的运用及色调的处理上,苏弗尔皮十分乐意采用这种绘画方式。他在这件日常用具上赋予了某种寓意,我们可以感受到波德莱尔及其诗集《恶之花》的存在。
安德列·洛特示范作品创作
安德烈·洛特是原始主义和综合立体主义的重要先驱之一。在创作风格上与高更一脉相承,调色上与野兽派画家更为接近。自1910年起,他开始真正发挥自己作为色彩画家的天赋,以极具个性的方式演绎立体主义。
北京匡时2017秋拍“二十世纪现代艺术”专场
Lot 3841
安德烈·洛特 露台上的洛特夫人
1945年左右 布面油画
50.5×62.5 cm
画框描述:大尺寸木框,有黑色和金色凸纹,被称为“美式画框”。
备注:该件作品将被收录在正在编撰中的安德烈?洛特绘画作品全集第一册中。
展览:《上海与巴黎之间——中国现当代艺术展》,上海中华艺术宫,2013-2014年
出版:《上海与巴黎之间——中国现当代艺术精品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p152
RMB 750,000-850,000
创作于1945年左右的《露台上的洛特夫人》即是最能体现他风格的作品之一,兼含有布拉克和毕加索善用的那种张扬的画面构成,以及立体主义极少运用的浓烈色调。这种对于颜色的处理,也曾影响过现代画家吴冠中,他称洛特为“色彩魔法师”。
北京匡时2017秋拍“二十世纪现代艺术”专场
Lot3842
米罗·沃基奇 蓝色的烂漫
1969年 纸本油画
43×25 cm
画框描述:木制画框,带毛粉饰浮雕,呈米黄大理石色,被称为“蒙帕纳斯”画框,边框为叶型装饰,分别位于每条边框的中间及画框四角。画框制作于19世纪末,受路易十五时期画框风格的影响。
RMB 120,000-180,000
米罗·沃基奇是一位南斯拉夫裔的法国艺术家。二战之后,巴黎画派的年轻画家中开始兴起了具象画创作的风潮。其中,沃基奇的作品以有力的线条感、明确的画面构图而显示出装饰风格。《蓝色的烂漫》创作于1969年,显示出他对色彩的研究和把握,使他的作品接近于色调浓重的表现主义,体现出抽象化的倾向,精彩至极。
第十届“相聚当代艺术家”的活动海报,其主题为“纪念易斯塔迪”,举办地是滨海卡涅博物馆。海报上所显示的就是沃基奇的创作。
以此,通过对“巴黎画派”中重要艺术家的系列呈现,亦是希望拓宽收藏者的趣味边界,让基于中国二十世纪的收藏拥有更为宽广的探索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