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路重现1933年鲁迅办的那场“现代作家木刻画展览”

鲁迅先生是我国新兴版画运动的倡导者,他积极推介国外版画新作,自费编印画册、举办展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投身木刻版画创作。

1933年10月,鲁迅先生拿出他新近收藏的66幅版画,在千爱里40号(今虹口区山阴路2弄40号)举办了一场“现代作家木刻画展览”。新中国成立后,这66幅版画分别收藏于北京和上海。

为纪念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95周年,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的共同努力下,这批版画原件再次合璧,连同相关珍贵史料共138件/套一同展出。它们不仅重现了1933年的展览现场,还将鲁迅先生收集、整理、展示、出版版画的过程,呈现于观众面前。

12月27日,“鲁迅在1933——重回1933‘现代作家木刻画展览’”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周家嘴路3678号)开幕,展期将延续至2025年2月23日。

展览现场 全文主办方供图


重回1933年展览

“现代作家木刻画展览”由鲁迅在1933年10月主办,展期仅两日。展览除了目录,没有留下新闻报道、照片。

但主办方以目录为起点,从馆藏中梳理出66件版画原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23件版画原拓,25件出版材料(期刊、书籍、宣传册),16封与版画收集、出版相关的通信,以及当年使用过的铜版、木框等,以物证史。

展览现场


策展团队还抽丝剥茧,梳理了展览动因,找到证明办展前、中、后的历史材料与人物关系,将展览的缘起、展品的征集与布展的过程等细节向观众一一道来,试图还原1933年展览的历史现场。

“为了更好地还原当年的场景,我们走访了位于山阴路千爱里的原展览场地,还有附近的内山书店旧址、内山完造旧居、鲁迅故居、木刻讲习会旧址,尽可能地还原历史脉络上的不同场景。”

上海韬奋纪念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展陈与宣教部主任王草倩表示,策展团队走访这些原址,将空间细节加入了展厅设计,还原展览现场的植被环境、建筑外立面质感与色彩、家居细节,设置了“天井”“室外门廊与公告栏”“室内民居”“书店”等场景,也让观众在移步换景间,重走1930年代鲁迅先生的生活轨迹。

展览现场


重磅展品同台亮相

此次展览的展品也非常重磅,最突出的莫过于当年66件“现代作家木刻画展览”的版画原件。根据鲁迅先生留下的《现代作家木刻画展览目录》,策划团队按当年的顺序排列了66幅版画,并增加了29位版画作者的介绍。

“拿到展品清单时我们惊喜的心情是无以言喻的。珂勒惠支的自画像、《铁流》的插图、《引玉集》的原作,这些在版画史和出版史上都赫赫有名的作品集中呈现在眼前。”王草倩说。

《自画像》凯绥·珂勒惠支


《绥拉菲莫维奇的〈铁流〉》第一幅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毕斯凯莱夫


《鼓手》格哈德·马克斯


除了这66件版画原件,还有10件《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版画原拓及出版物、13幅珂勒惠支版画原拓及出版物等。

展览首次梳理了珂勒惠支作品由鲁迅引入国内后的早期宣介与出版情况。不仅有鲁迅在《〈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中提到的原版德文画册,还有珂勒惠支版画在《现代》和《译文》杂志上的印行,以及其他1930年代原版广告册和国内期刊,方便观众了解其作品在国内最早的宣传、传播情况。

鲁迅亲自设计的《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广告


鲁迅向内山完造咨询《引玉集》印刷用纸问题


《现代作家木刻画展览目录》


鲁迅的版画“朋友圈”

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是由鲁迅倡导、发起的。展览也梳理了1933年“现代作家木刻画展览”开办前鲁迅推广木刻版画的展教活动,如朝花社的活动、鲁迅参与的版画展览、新闻报刊中刊登的相关资讯等,供观众了解“现代作家木刻画展览”开展前的相关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鲁迅引进、收集外国版画,少不了国内外朋友的支持。围绕涉及的藏品,本次展览着重讲述了徐诗荃、史沫特莱、曹靖华、周建人等人帮鲁迅“代购”版画的经历与通讯,也展示了鲁迅向朋友们咨询印刷问题、办展场地、介绍版画信息的信件,在书信往来中追溯收集作品、出版宣介、展览推广的踪迹。

在开幕式上,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郑亚,上海韬奋纪念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支部书记、馆长赵书雷共同朗诵曹靖华《从一幅画所想起的——忆鲁迅先生》(节选)。

主办方表示,鲁迅先生毕生收藏外国版画原拓近2000幅,这些版画在中国的展示、研究和出版,推动了中国现代版画发展。展出的这些木刻版画,见证了鲁迅先生对这一艺术形式寄予的厚望,见证了鲁迅对青年的关怀,也见证了版画最终成为进步宣传的蓬勃力量,为一代青年指引方向。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