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中的艺术疗愈,南艺美术馆推出“愈人计划”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愈人计划”展示活动现场


不久前,一场名为“岁月凝眸——面具、戏剧与疗愈”的活动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展出具有原始魅力的非洲木雕,展览同期,美术馆还举办了融合戏剧疗愈与艺术创作的沉浸式工作坊。工作坊以非洲面具为媒介,通过作品导览、肢体热身、制作个性化的神性面具、即兴创作和团队合作、共同创作并演绎戏剧作品等系列活动,促进参与者的心理整合与情感平衡。

2024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发起创新项目“愈人计划”,旨在通过艺术与心理健康的深度融合,缓解现代社会中日益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该计划利用美术馆独特的空间设计和当代艺术作品,营造出一种多感官的沉浸式体验,帮助参与者缓解心理压力、提升自我认知、增强社交技能和情绪调节。此外,“愈人计划”通过跨领域合作,将艺术疗愈的实践扩展至社区、学校和医院等场所,形成广泛的心理健康支持网络。项目包括艺术导览、工作坊、网络疗愈课程等多样化活动,致力于为社会各个群体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促进平台。“愈人计划”也是美术馆从育人到愈人功能的转向。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愈人计划”展示活动现场


过去五年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不断实践艺术疗愈。2019年起,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开启了一段特殊的旅程——探索艺术疗愈的力量。美术馆公教部邀请了国内知名心理学专家和学者,通过一系列心理学讲座,发现公众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极高。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带来了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的增加,这促使公教团队重点研究“美术馆中的艺术疗愈”,通过展览、讲座和互动工作坊,为公众提供心理健康认知和情绪释放的平台。自2023年起,南艺美术馆公教部进一步邀请国内外艺术疗愈领域的专家与学者,围绕“艺术疗愈”开展线上和线下活动,至今已举办七十余场,参与人数超过两万。

五年来,南艺美术馆的艺术疗愈项目形成了独有的特色。美术馆公教部利用独特的空间布局和视觉资源,创造了一个沉浸式的艺术疗愈环境,这不仅包括视觉,还涉及听觉、触觉等感官体验,使参与者能全方位地感知艺术的氛围和情感;参与艺术疗愈项目的有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艺术家、心理学专家和艺术疗愈师,形成了跨学科的合作模式,使艺术疗愈实践更加多元化;南艺美术馆公教部注重将馆藏资源活化,通过特定的艺术主题设计疗愈项目;同时,疗愈项目会围绕特定的艺术主题进行设计,注重个性化的参与体验,调动参与者的创作欲望,激发情感的表达和内心的探索。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愈人计划”展示活动现场


在针对特殊人群实施的艺术疗愈活动“在无声的世界中探索”中,美术馆特邀手语老师和英文翻译,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无障碍地参与。活动通过肢体语言、触觉与视觉的结合,帮助听障学生与艺术建立起超越语言的对话。在群体性疗愈项目“愈见:城市漫行记”中,带队者教授老年人手机摄影的基础技巧,并在活动最后环节分享彼此的拍摄作品,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情感。通过摄影和城市探索的方式,促进社区老年群体对城市历史与文化的情感连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微生态学科合作,通过设立“心腹之语——艺术表达工作坊”,将艺术疗愈与临床医学相结合,探索在医学治疗中整合艺术疗愈的可行性和潜力。

今年4月,“无言身体说——美术馆场域中的舞蹈疗愈工作坊”在南艺美术馆举行,工作坊将画展、舞蹈和疗愈相结合,观众来到艺术家赵培智的画展“沉默的形状”中,用不同速度的行走觉察墙上的画作,感受画面人物的情绪,通过肢体的互动感受个人与人群的关系,甚至还可以躺在比普通成人还大的画纸上进行舞蹈疗愈。参与活动在校生小唐说:“经过体验活动,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放松,也许在场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压力,但是在这样紧绷的状态下,能够有一个小小的空间进行释放,不止一个瞬间我认为自己是幸运的,至少还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释放自己。”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愈人计划”展示活动现场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表示,在艺术疗愈领域的探索,不仅为公众提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也促进了艺术疗愈作为一种创新的心理健康干预手段的广泛应用。艺术疗愈作为一种跨学科的实践,其学术价值在于它融合了艺术、心理学、医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技术,为心理健康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