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然归去:琼瑶离世折射的老年人尊严需求

“这是我最后的选择

时间已到 生命不会更好

不拖累所爱 也超越病魔

我心翩然自如奔放快乐”

12月4日,知名作家琼瑶在台湾新北市淡水区家中去世,终年86岁。这一突如其来的悲痛消息在互联网迅速传播,网友们纷纷表示哀悼,微博话题#琼瑶去世#阅读量超7亿次。

以电视剧为例,从1986年首映的《几度夕阳红》到2013年的《花非花雾非雾》,琼瑶女士的作品跨越了几代人的青春岁月。当《还珠格格》又开始重播,少时在电视机前守着暑期档的日子便自动浮现脑海。雪姨敲门,依萍冒雨借钱……《情深深雨濛濛》的情节仍在不断被重播和再制。“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在震惊与哀悼之余,大家不禁疑问:琼瑶为什么做出这样的终极选择?

寿则多辱:长寿背后的老年人尊严需求

仿佛早有所料,琼瑶在她的遗书和《当雪花飘落》视频中做出了回答:

“我不想听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为这最后的大事‘作主’。”

“当人老了,都要经过一段很痛苦的‘衰弱、退化、生病、出入医院、治病、不治’的时间,这段时间,可长可短,对于必将老死的人,是多大的折磨!万一不幸,还可能成为依赖‘插管维生’的‘卧床老人’!我曾经目睹那种惨状。我不要那样的‘死亡’。”

琼瑶的遗书


2014年,琼瑶的丈夫平鑫涛曾让她代写信给儿女交代身后事:“无论是气切、电击、插管、鼻胃管、导尿管……通通不要,让我走得清清爽爽。”因坚决反对给丈夫插鼻胃管,琼瑶饱受争议,在儿女的反对下,她最终痛苦地妥协。这场“插管之争”不仅仅是家庭内部的意见不合与纠纷,更涉及了个人生死观、医疗伦理和善终权等议题。琼瑶的坚持和最终妥协,展现了她在面对生死抉择时的挣扎和无奈。

2024年,琼瑶女士选择了“在生命不会更好”时告别。她的离去,是对个人生死观的坚持,也是对善终权的深刻诠释,为世人留下了关于生命、死亡和尊严的思考。基于这一事件,本文将目光投向老年群体的尊严需求和选择权,试图探讨琼瑶的告别折射的问题:我们常常祝愿老年人健康、长寿、有福气,但生活质量和尊严是不是对他们也同等重要呢?

尊严是一项基本人权,它意味着每个人都应当受到尊重、荣誉和敬意,从伦理视角来说,每个人都有内在的、个性化的、具有自主性的价值,尊严即是这种“生命价值在社会关系体系中的反映”(张恺桐、胡成花,2023,p.111)。尊严既可以是一种主观的感受,也可以通过自我或他人的尊重行为来体现。虽然尊严是一项普遍的权利,但不同年龄段的人维护和体验尊严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对于老年人而言,其尊严需求主要包括三方面:物理层面的尊严需求主要是身体和行动方面的自主性与尊重,比如安全、自由活动、医疗自主决定权、照护隐私保护等;心理层面的尊严需求主要是老年人内在的认知及情感需求,包含尊重、认可、自我认同、自我价值等;关系层面的尊严需求主要是指人际间互相尊重地交流及互动的需求,包含社会融入、社会参与、社会支持、平等机会等(Bayer等,2005;Black & Dobbs, 2014;Moody, 1998)。在实际操作中,这些需求常常互相交错,比如对于善终权的讨论就涉及对身体的自主权、对隐私的需求、心灵的宁静与希望等(Hemati等,2016; Powell & Cohen, 1994)。

对于老年人而言,有诸多因素限制了他们获得或维持尊严,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健康状况的限制,正如琼瑶在视频《当雪花飘落》中提到的“不拖累所爱,也超越病魔”,慢性病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会显著增加老年人的抑郁情绪与精神压力(Zeiss等,1996)。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老年人不仅要忍受身体上的痛苦,而且由于劳动能力与自理能力减弱或丧失,他们需要依赖他人照料,由此造成的家庭经济压力和照料压力使他们产生强烈负罪感。在身体和心理痛苦的双重折磨下,老年人容易产生极端想法(安蓉等,2021)。除此之外,年龄歧视(如缺乏尊重、机会不平等、过度保护等)、负面事件(如丧偶、经济困难、照护责任等)、家庭压力(如亲子关系问题、缺乏照料等)、养老机构对自由和尊严的剥夺、数字时代的社会排斥等也会是老年人丧失尊严的重要因素(穆光宗、尹书山,2023;苏文成等,2021;Black & Dobbs, 2014)。

百善孝为先:老年尊严与中国社会

尊严是伦理概念,因此与社会语境密不可分。常言道:“百善孝为先。”中国自古便有着深厚的孝道文化,尊老敬老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文化的传承和长者为尊的概念让老年人在家庭和社会中享有尊重和照顾,也维系了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

为了切实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尊严,近年来,政府也印发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涵盖养老金制度、医疗保障、老年福利等多方面内容,着力推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而基层社区的各项措施也让老年人切实体会到方便与关怀,例如,每年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的健康体检免费服务帮助老年人积极管理健康状况;步行可达的社区食堂解决了老年人做饭难、不会点外卖的吃饭难题;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逐步建立有效帮助失能老年人家庭摆脱长期照护的困境;老旧社区改造、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等有效增强了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安全性,丰富了社区精神文化生活。

然而,现存的老年人尊严困境也不容忽视。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4》,2023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高达21676万人,占比15.4%,老年抚养比为22.5%。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仅无法逆转,而且在波浪式演进中不断增强(陈卫,2022)。社会和个人都缺乏经验和准备,需要时间来适应并解决银发海啸带来的问题。

但时间不等人。随着现代社会对个体的强调和家庭结构的转变,传统的大家庭养老模式成为难题,忙于工作的子女们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长期照护老年人,遑论对老年人精神和尊严需求的关注。在人口老龄化和照料资源匮乏的背景下,养老机构逐渐面向社会大众提供商品化、专业化的照护服务,成为家庭成员的“孝亲代理”(吴心越,2024),然而老年不友好的环境、管理与照护使得尊严也常常成为在机构中养老者的奢望(穆光宗、尹书山,2023)。农村养老的尊严问题则更为棘手,现代性讲究市场理性,看重核心家庭的利益最大化,而缺乏经济来源或病痛缠身的老人常常被子女视为累赘,乃至于不得不在“好死”与“赖活”中做出选择。

此外,在面子和孝道的影响下,子女倾向于以物质形式展现对老人的关怀,而忽略老人的精神需求,对精神赡养的认知不足(尤吾兵,2020);同时,传统文化中对死亡的忌讳使得生命和死亡教育缺乏,老人的医疗自主决定权和善终权也被忽视:在“命令-服从”的父权式医疗传统下,替弱势的老年病患做主天经地义,此时,为了显示家属的孝心,减轻围观者施加的社会压力,子女往往会忽视病人的自身意愿,过度使用各种仪器和药物延续生命末期患者的生命(关晓清等,2019;李欣,2013)。如果忽视病人的主观意愿和所承受的痛苦,仅仅为了延长生命而使用各种医疗手段,这一决定的合理性是否也值得商榷?

需要注意的是,生命的珍贵毋庸置疑,并不是将尊严放在生命之上才是合理选择。琼瑶选择离世可能与其目睹并照顾母亲及丈夫的老年失智、追忆亡夫等个人经历有关,她在遗书中也叮嘱道:“千万不要轻易放弃生命。”正是因为生命珍贵,我们才更应该关注并保障老年人的尊严,为此,诸多学者已经提供了很多建议,比如:加强老龄工作法律体系的建设,通过立法形式明确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权,将维护老年人自主权落实到老年人照护政策中(何燕华等,2024);积极推动多元主体协同的养老服务体系,从单一的福利院模式或传统的家庭照护模式转向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多种方式,尊重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陈红梅、黄石松,2016;陈友华,2024);在数字化进程中应重视老年群体对数字技术的需求与排斥(苏文成等,2021),提升数字技术的适老化设计水平,并在社会服务中保留必要的非数字化手段与通道;在关注老年人物质生活需求之外,应大力倡导家庭成员的情感关怀和社区建设中老年人的自主性与参与度(张容南,2024;Black & Dobbs, 2014)等等。


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因为解开了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动物是什么”,答案是人)而获得了拥护与权力,成为国王,然而他最终因为弑父娶母的命运而被放逐,又失去了曾经的荣耀与尊严。俄狄浦斯的一生仿佛成为了谜语的注脚,隐喻着老年的困境:我们在壮年时期所获得的一切,无论是健康、财富、地位,抑或是记忆、感情、自我,都有可能在年老时统统失去。我们无法阻挡时间的流逝,但可以选择如何对待生命的每个阶段,重视老年人的自主性、尊严与价值,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以从容和尊严迎接人生的黄昏,这是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也是积极老龄化的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从略。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