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中国:大时代创业者的奋斗史、成长史

本文摘自《快递中国》,朱晓军 杨丽萍 著,重庆出版社,2017年3月

快递中国:大时代创业者的奋斗史、成长史

图片来自网络

大佬的肉就那么好割?

会议开了两天,还没达成共识,房间烟雾弥漫,做快递的哪个不吸烟?二三十人就是二三十支“烟筒”,何况还有几个像赖梅松似的烟不离手,这支掐了,那支点上了。有偿派费的提议难产了。

怎会不难产,割谁的肉谁不痛,谁痛谁不跳?逐利是人的本性,尤其是商人。做生意的往往是“我的你不能动,你的咱俩商量商量”,现在要“商量”大佬腰包的钞票了,这哪好商量?大佬实力雄厚,是既得利益者,是强势的。有人说,有偿派费是杀富济贫。杀富济贫那是绿林好汉干的,带有暴力色彩,有偿派费是协商的,大佬同意才行。

两年来,中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从省际班车开通后,业务量不断刷新,节节拔高,先后荣获“中国快递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中国快递行业客户满意安全放心十佳品牌”和“诚信企业”等荣誉称号。2006年,他们告别了寒酸、简陋的旧址,以每年240万的租金租下嘉定区曹安公路3818号的场地。2005年,中通的年收入仅400万元,拿出年收入的60%租新场地,在中通内部和快递江湖引起了议论。有人说,旧场地年租金才18万元,是新场地的7.5%,花这么多钱租新场地不划算,这不等于中通给房东打工了,这不是大头么?还有人说,中通成立后,股东从来没有分过红,现在是不是该分红了?花240万租那么大个场地有必要么?

赖梅松看到快递的发展势头,对中通充满信心。2004年,中通全网日业务量还不足一万票,2006年达1900万票,2007年有望突破3000万票,原来的100多平米场地哪里够用?必须有超前意识。

结果,新场地带来了新的气象,员工多了希望,有了尊严,增强了信心。也就在这一年,赖梅松加大中通快件信息系统的优化与改进,在各转运中心配置了快件分拣流水线,分拣效率大大提高,分拣的差错明显降低,客户的满意度上升了,中通的品牌得到了升值。

加盟制是十个人抬着一口锅,锅是什么?是品牌!哪个加盟商不希望加盟的公司品牌升值,不希望自己的品牌超过竞争对手?品牌升值了,意味着这个品牌旗下的所有分公司及网点得到了升值。升值是啥?是财富增多,是钞票变多了!只有中通强,加盟商和承包商才有竞争力。有人说,加盟制快递是乌合之众,是一群散兵游勇打着一杆旗,顺风顺水可以勇猛直前,势如破竹,撞入险滩后就作鸟兽散,甚至相互算计,扣款扣件。可是,天底下有多少劲旅是从散兵游勇开始的呢?谁说他们打造不出永不磨灭的番号?

2007年,中通召开了五周年暨第七届全国网络大会,成了中通快递网络第一届理事会。在第一次理事会就要“割肉”,割大佬的肉。

从有桐庐农民快递的那天起就实行无偿派送,或者说互免派送费用,上海寄往杭州的件,或南京寄往宁波的件,上海和南京网点是不需要支付杭州网点和宁波网点派送费的,杭州和宁波网点必须按时送达,违者罚款。圆通和韵达拷贝的也是申通的模式,中通为什么要改呢?

赖梅松说:“中通要走得远就必须创新,就要有跟人家不一样的打法。”

有人说,无偿派送是鼓励先进,有偿派费是保护后进。无偿派送可以激励加盟商、网点或快递员的斗志,你想想,你揽不到件就没钱赚,外边要是发来10票件,你还要免费去送,你就等于做“义工”。这样,你就会想,我干吗要白给别人送10票件呢,为什么不揽20票,让其他网点白给我派送10票呢?有了有偿派费,加盟商、承包商、网点和快递员就没了揽件的压力,我不揽件也可以有钱赚,为什么要费劲巴力地揽件?这样一来落后的得到保护,全网的业务量就下降了。

激烈反对的是大佬。谁是大佬?就是那些收件量大的加盟商,即经济发达地区——珠三角、长三角和北京。加盟制快递企业的网络是靠大佬支撑的,有的加盟制快递企业的树枝比树干还粗还壮,下边的加盟商比总部的老板还有实力,可以呼风唤雨,跺跺脚就可能地震,甩甩袖子就能推翻总部的决定,谁还敢动他们盘子里的奶酪?

北京中通,日收件大约10000票,相当于50个湖北省。每票收他1元钱的派送费,一天就是10000元,一个月即30万元,一年是360万元!他们怎会接受?

可是,提出有偿派费的不是别人,而是赖梅松。若是别人,没准大佬早就跳起来骂娘了。北京中通的负责人是陈加海,他是安徽人,年纪比赖梅松小四五岁,做快递比赖梅松还早好几年,在拎着蛇皮袋子坐火车送件的时代就做了。2002年前,他做EMS的代理商,中通成立后,加盟了中通,很快就把浦东下边的一个网点打理得风生水起。

那时,上海的网点每天都要到总部送件取件,晚上送完件了,他们就聚在一起打牌。赖梅松也喜欢打牌,没事就打几圈儿。

“赖总,北京做得那么不好,还不如让我去做呢。”一天打牌时,陈加海说。

北京中通是桐庐人做的,一直没做上去,业绩较差,偌大个北京市每天仅100多票,还不如上海下边的一个网点。

“好啊。”

赖梅松喜出望外,觉得陈加海不仅精明强干,而且业务精湛,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他若去的话肯定能做起来。

“不过,我没钱……”陈加海说道。

“需要多少钱?”

“60万就可以了。”

60万,在2004年不是小数目,有些快递公司的总投资还不到这个数。

“我帮你把网点卖掉,差不多有30万元吧?我再出30万元,我们一起做,你去经营怎么样?”

陈加海这还能不答应?北京是个广阔的天地,北京中通的发展空间比上海一个网点不知要大多倍。

于是,赖梅松劝一位开印刷厂的亲戚买下了陈加海的上海网点,然后他们买下了北京中通,赖梅松给陈加海20%的管理股,利润的20%作为他的工资收入。

陈加海接手北京公司后,甩开了膀子干,缺少人手,他就亲自骑自行车下去收件,然后将当地的件委托给同城快递,外地件通过中通网络,业务量不断上扬。

赖梅松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对自己投资的网点从不查账,也不过问。他对陈加海说,你只管把北京中通做起来,没钱我想办法。这样一样,陈加海放心大胆地把赚的钱投出去,扩大再生产。陈加海不仅有经商头脑,还很有魄力,敢于投资,也善于投资,北京中通的网点像雨后树林里的蘑菇一片接一片地涌现,业务量像牛市股票的K线一个劲儿往上蹿。

北京中通没车,陈加海就将赚来的钱买车,先开通北京市内的网络班车,然后又开通河北的、东三省的和西北西南的网络班车。网络班车四通八达,北京中通如虎添翼,不到几年的功夫,北京公司就成为中通全网的第一大户。

作品简介

快递中国:大时代创业者的奋斗史、成长史

《快递中国》,朱晓军 杨丽萍 著,重庆出版社,2017年3月

《快递中国》一书以中国民营快递公司“三通一达”(即申通、圆通、中通、韵达)的发展为脉络,揭示了这几家快递公司如何以超速度冲入“中国快递第一集团军”,并创造传奇的内幕。

浙江桐庐县歌舞乡(现并入钟山乡)聂腾飞、陈德军、聂腾云、赖梅松,横村镇的喻渭蛟等农民,放弃几亩薄田,毅然走出深山,以农民特有的质朴、辛勤、执着和智慧,创建了名震四方的“三通一达”,谱写了21世纪的一个商业传奇。作品展现了中国民营快递这个特殊群体迅猛发展的缩影,诠释了中国新一代农民的梦想和辉煌。他们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互联网+快递运营模式,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

两位作者创作本书的过程中,采访了中通董事长赖梅松,申通董事长陈德军,圆通董事长喻渭蛟,韵达的副董事长陈立英,以及各公司部门主管、分公司总经理、网点经理和普通员工近百人。本书用时两年精心写就,创作严谨,事迹感人,极具阅读价值。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