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海涛
在不经意间,一个叫《朗读者》的节目,跳入我的眼帘。
董卿主持。
没想到的是,朋友中素有“小董卿”之称的一位红颜知己竟也破天荒地与追剧簇暂时分手,成为这个节目的粉丝,甚至把自己的孩子也拉进来,进行一次特殊的“亲子教育”。我打趣地说:“你这个平时连书都很少读的人,能看朗读者,是因为你与董卿长得像呢,还是长得像呢,长得像呢?”“像吗?不许暗恋哟。(鬼脸)。主要是说出了我想说没能说出的话;我经历过,却没有留意过的人和事。”
看来,好东西,的确与是否爱读书没有直接关系。许多时候,我们不是因为少有感动,也不是少有遇见,而是遇见与感动后那种沉思、反观与记取。
《朗读者》应该说是近乎完美地把各方资源进行了整合: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号召力;央视,影响力;朗读者大都是各行业中有卓越贡献的大腕级人物,渗透力;名家文本,积淀力。四力合一,形成一种新形势下的文化力。整体节目定位在暖心、明心、鉴心、抒怀、励志的基调上,把老百姓心中一种久违了的情感通过这一渠道,以他者读我心声的方式释放出来,让我们走进一座心灵的圣殿,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
诵而优则书。这似乎是个再平常不过的套路。但《朗读者》似乎有些不同。没有诸如“应广大群众要求……”云云,完全是把声画产品转为纸版呈现,很有点深加工的味道。这种精致,也的确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别致,使我可以在更大范围的空间与时间中去消化,找寻与补充属于自己的那份营养。
相较节目本身,每一个主题前面加了董卿一篇手记,将这一主题提炼、升华,从形而下升级到形而上,坦白讲,是我所欣赏的。这里有父亲对儿子的祝福;这里有母亲对女儿的祝愿;这里有孙子对爷爷的致敬……而我最喜欢的是翟墨朗读的《海燕之歌》。这也许是年龄打上的一个烙印,抑或一种情结,或者说是所有朗读者中一群特殊的寻觅者中的一个,寻觅一种过往。一种文字,可能要用一种经历却理解;也可能要用一种心境去验证;更或者耗尽一生需要寻找的一种牵引。
尤其书这种借由文字的种子,承载着心灵深处一种情感与理念。无论厚与薄,都是一种爱的表达式,一份礼物,而有多少种爱就有多少种礼物。
这里也偷偷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朗读者》也让我第一次发现朗读的美,甚至在全民K歌中做了一次朗诵的首秀。有朋友这样说,不要压抑你的天赋。假如说这是一种鼓励,我更愿意认为这是一种发掘。在《朗读者》里有很多主题:感恩、遇见、勇气、选择、第一次……我想这是一次与另一个自己的遇见,第一次用心灵去贴近自己心灵的遇见。也许这是我们活着的一种意义,在我们心灵必经的路口,缓解一种久违的干渴,而这一切的背书只有三个字“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