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方法论:你怎样上网,就有怎样的人生

本文摘自《如何不在网上虚度人生》,[美]肯尼思·戈德史密斯 著,刘畅 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9月

上网方法论:你怎样上网,就有怎样的人生

图片来自网络

2014 年一个周六的清晨,我在我那没多少粉丝的 Twitter 上发布了一门新的课程:“我的新课程——‘如何在互联网上浪费时间’,即将于下学期开始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开设。”并附上了课程简介: “我们在屏幕前度过了人生,而且大部分时候是在浪费时间:浏览社交网站、看小猫的视频、聊天、购物。但是,如果说点击、发信息、更新状态和四处浏览等行为,都是我们创作一部引人入胜而又感情充沛的文学作品的原始素材,那又会如何呢?我们能否利用我们的Facebook 重写一部自传?我们能否通过窃取 Twitter 上的内容,来撰写一篇精彩的短篇小说呢?我们能不能将网络重新构建成一首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诗歌?这门以我们的笔记本电脑和无线网作为唯一教材的课程,会将重点放在如何将漫无目的的上网行为巧妙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文学创作。这门课会要求学生花三个小时盯着屏幕,其间他们只能通过聊天室、聊天机器人、社交网络和邮件收发软件来相互交流。为了支撑我们的实践,我们还会通过阅读一些重要的文献来探讨人类利用无聊和消遣的漫长历史。这门课规定学生必须注意力分散,进行多线程操作,并且要在网上毫无目的地肆意浏览。

当我过了几个小时重新去查看这条状态的时候,它已经被疯狂传播开了,随之而来的是如下评论:“等等,我想我已经能在这个领域读博了。”“这门课我肯定能得 A。”在我的推送里,我收到了一份 Vice 杂志的采访邀请,于是第二天接受了他们的采访。此后不久,我又在收件箱中看到一封来自《华盛顿邮报》的邮件,他们也邀请我接受采访,我也去了。在那之后,我每天都会收到无数的采访邀请,其中不乏一些主流电视节目,但我都一一拒绝了。当作为消息源头的我不再提供新的材料时,媒体们便开始炒冷饭,最终结果便是媒体报道媒体。

金句摘录

1.我们坐在电脑前花的时间,是一段混杂的时间,它反映的是我们的渴望,这与两眼呆滞地坐在电视机前被灌输一些我们其实并不感兴趣的东西恰恰相反。

2.我们读的和写的东西,比过去 30 多年里还要多,只是读写的方式与过去不同了。

3.在电子屏幕时代,有人说我们已经失去了全神贯注的能力。但是环顾四周,我看见的却是人们的眼睛一刻也离不开他们的电子设备,我从来没见过比这更集中精力、聚精会神、全情投入的状态了。

4.那些说我们注意力不再集中的人,往往也是最担心电子设备成瘾的人,这实在是很讽刺。同样讽刺的是,我发现我读到的大多数关于人们沉迷上网的文章,本身就来自网络。

5.每当我看见人们使用电子设备时,都会发现他们在互相沟通:发信息、聊语音、在线聊天。所以我难免困惑,这怎么就成了“不善交际”了?一段被割裂成许多短句和表情包的对话,仍属于同一段对话。

6.智能手机在本质上依然是一种电话,它们都是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双向沟通的工具,且这种对话充满了情绪丰富的语音韵律与温存。

7.如果说电子设备对我们有什么改变,那就是它们增强了我们的社交能力。有时候我们会面对面交流,有时候则是通过电子设备,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将两者进行了结合。

8.电子设备也许改变了我们,但若是说它们剥夺了我们的人性,那就大错特错了。

9.人们都说,互联网让我们变得肤浅了。我们只是在浏览,而非阅读。我们已经丧失了沉浸在某件事情当中的能力。这种说法既对也不对。我们会浏览和略读一些特定的内容,但对于另一些内容则会仔细精读。

10.我想不到有哪个在电脑前工作的人不是紧盯着屏幕且专注于当下的。至于我们的这位发短信的朋友,用一个科技设备来和爱人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怎么就不能认识到别人的处境呢?

作品简介

上网方法论:你怎样上网,就有怎样的人生

《如何不在网上虚度人生》,[美]肯尼思·戈德史密斯 著,刘畅 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9月

我们平时上网多大程度上是浪费时间,多大程度是在学习、关心社会、激发创造力?我们真能彻底断网,逃离社交网络吗? 手机把都市人变成一群电子僵尸,是福是祸? 浏览记录就是我们将来的回忆录吗?文件归档属于一种现代民间艺术? 不自拍、P图、发朋友圈,我还是我吗?

美国知名概念艺术家戈德史密斯认为:上网绝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本书中他以跨学科角度、散文式语言进行论证,涉及大众传播学、计算机、心理学,以及电影、现代艺术和文学诗歌等领域。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