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诞辰120年:今天,我们为什么重读巴金?

今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

11月24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市作家协会、巴金研究会、巴金故居主办的第十四届巴金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相聚黄浦江畔,以学术研讨的方式,向这位坚持说真话、坚持把心交给读者的前辈,表达深深的敬意。

第十四届巴金学术研讨会现场


“在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愈发深刻地认识到,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巴金先生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多么丰富、多么重要的精神财富。”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认为,承继巴金先生的传统,首先是对巴金先生展开深入且与时俱进的学术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作用于中国现当代学术的发展,也对推动新时代中国文学的繁荣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复旦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一级教授、巴金研究会会长陈思和看来,即使到了晚年,巴金先生的内心还是充满了反省和自我批判精神。“现在他已经离开我们整整19年了,他把巨大而复杂的精神遗产,包括他的矛盾和忏悔、他对未来的洞见与先知,以及由此带来的痛苦,都留给我们。我们接受了巴金先生的精神遗产,我们还将探索下去,思考下去,传承下去。”

巴金  微信公众号@夜光杯 资料图


在重读中继承精神遗产

巴金先生的作品如《家》《春》《秋》《寒夜》《随想录》等,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探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感染力。他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影响都极为深远。

“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重温《随想录》。在某种程度上,《随想录》是巴金先生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我们怎么来继承这份遗产?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非常重大也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子善说。

在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毛时安看来,文学性是有生命刻度的,《随想录》是晚年的巴金先生在夕阳下的独白和倾诉,“他在对自己说话,也说给别人听,它的文学性是不同一般的。如果说《家》《春》《秋》是炽热的火焰,那么《随想录》是白焰,温度更高,感情、思想也更深沉。21世纪为什么读《随想录》?因为这里有对个体生命的高度尊重,也呼吁我们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下,坚持讲真话。”

《中国现代文学家》纪念邮票  澎湃新闻记者 李思洁 摄


翻开厚厚的论文集,可以看到,本届研讨会内容丰富,从作家、翻译家、编辑家、出版人等各个角度去认识巴金、理解巴金、阐释巴金。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刘勇认为,我们需要认识并理解巴金先生对20世纪、21世纪乃至未来的中国文学、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的特殊意义。“巴金先生的价值,不仅在于艺术,更在于思想;不仅在于作品,更在于人格;不仅在于过去,更在于未来。”  

这份纪念永远后继有人

参加这次会议,陈子善最欣慰的是看到很多青年研究者带来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他们对巴金先生的理解,他们对巴金文学的阐述,可能会达到一个新的境地。我也相信,我们对巴金的研究、我们对巴金的纪念,会一直持续下去。”

“1994年我们巴金研讨会最年轻的参与者是个21岁的大学生,他就是主持今天开幕式的周立民。三十年过去了,他从大学生变成了巴金研究的中坚人物之一(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李存光动情地说,“希望我们的研究往更深的地方去,希望我们的研究永远后继有人。”

巴金  微信公众号@夜光杯 资料图


陈思和一直想编一本《随想录》的注释本。因为他发现,时代变化了,今天的年轻人读《随想录》可能会遇到不少困惑。

尽管这本注释本尚未诞生,但在过去的课堂上,学生们跟着陈思和一起读巴金,也带来了许多令人惊喜的成果。比如复旦大学中文系青年副研究员刘天艺编撰的《全球视野下的巴金研究》,是第一本在欧洲主流出版社出版的巴金研究著作;又比如青年作家、复旦大学文学博士金小安在香港出版的《病的表征——巴金的疾病写作及其隐喻》,从巴金晚年的文字中提炼出关于其个人生命历程、家族命运以及时代底色的多重隐喻。

“这也是我的幸运,能够陪着这些孩子好好地读几本书,让他们逐渐对巴金研究产生了兴趣。”陈思和说。

2019年11月25日在上海巴金故居拍摄的巴金先生铜像。 新华社记者 任珑 摄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还透露,年底人文社将推出一套全新的代表新时代巴金研究学术水平的30卷32册《巴金全集》,同时还推出《家》《春》《秋》《随想录》《往事与随想》等巴金诞辰120周年纪念版图书,为广大读者奉献一部又一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经典作品。

系列纪念活动将在上海举办

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马文运表示,近年来巴金研究成果丰硕,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多元的姿态。各位学者齐聚于此,共同思考在一个数字化、多媒体、人工智能咄咄逼人的时代,如何承继和发扬前辈作家的精神遗产。

坐落于上海文学馆内的巴金图书馆  微信公众号@巴金故居


除了第十四届巴金学术研讨会,上海还将举办系列纪念巴金诞辰120周年的活动:巴金先生心心念念的“尧林图书馆”将以巴金图书馆的面貌开馆,成为巴金先生文学成就的展示中心、巴金研究的学术中心和巴金精神的传播中心;“巴金与上海文献图片展”同时揭幕,让更多人了解巴金先生在上海的生活和创作经历;“传承与创新—沿着前辈的道路前进”青年作家座谈会将回望一位老编辑人对今日文学界的深刻影响;“巴金在徐汇图片文献展”也在徐家汇地铁长廊启幕,向公众展示了一位有血有肉、极富生活气息的作家。

“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在上海举办,一方面是向巴老致敬,另外一方面也期望以此为契机,让全社会热爱文学,阅读经典作品,并唤起心中最美好的情感,建设我们的城市,创造我们的美好生活。”马文运说。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