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苏轼圈”与《东坡居黄考》

长江——中华文明的摇篮。一万年的文化史,众多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物,勾连起长江的古与今。

澎湃新闻联动长江经济带和长江沿线共13省(区、市)主要媒体,今天起陆续推出“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之“文物篇——镇馆之宝请出列”,通过对长江沿线博物馆“镇馆之宝”、地标性文物古迹等可移动与不可移动文物的探访,挖掘长江沿线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共叙长江文化渊源。本期聚焦苏轼与黄州(今湖北黄冈),《寒食帖》中“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所发的人生之叹,以及书写中起伏的情绪,让人共鸣。而蕲春县图书馆馆藏《东坡居黄考》是目前所见第一部对苏轼在黄州作品进行编年的著作。

《东坡居黄考》抄本。


10月桂花飘香的时节,中华传统晒书大会黄冈站活动举行,这是由国家图书馆联动全国20余家省级图书馆的年度晒书活动,这次的主题是“东坡余韵 经典不朽”,59部湖北省收藏的东坡古籍在黄冈市博物馆与公众见面,展览将持续到2025年2月。

展品以历代搜集、整理、校注、刊刻的苏东坡作品为主,涵盖三苏作品,兼顾苏门四学士作品,版本形式既有刻本,也有套印本、石印本和铅印本,这些古籍以文字描绘出一张文化地图,地图的中心便是苏东坡。

眉州三苏祠刻本《三苏全集》。


走进黄州的“苏轼圈”

黄冈,古称黄州,位于吴头楚尾,自古以来就是衣冠文物之薮。

元丰三年(1080年),43岁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已过不惑之年的他立于这座长江边的古城,开启了从低沉走向旷达,从落寞转为超脱的4年2个月。

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学者余秋雨曾说,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两方面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谁。

“和刻本”《苏长公论策》。


苏轼生于四川眉州,在黄州成为苏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在黄州创作了700多篇(首)诗词歌赋文札作品;写出了豪放派开宗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出了“二赋双珠可夜明”的《赤壁赋》《后赤壁赋》;写出了中国古代三大行书之一的《寒食帖》;创造了舌尖上的“东坡美食”……苏东坡在黄州耸立了一座光耀千秋的文化丰碑,令其成为一个令人仰视和感动的文化圣地,成为苏东坡的精神和文化地标。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古籍展中有一件蕲春县图书馆馆藏的《东坡居黄考》抄本,由“楚北大儒”陈诗编撰,陈诗是清朝中期著名学者、方志学家、教育家,《东坡居黄考》是对苏轼在黄州作品进行编年的著作。展出的《东坡居黄考》在陈诗去世60年之后的光绪十一年(1885年),由月斋氏手抄。目前国内外尚未发现《东坡居黄考》刻本和其他抄本,这部由月斋氏手抄的《东坡居黄考》,乃是海内孤本。

据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陈志平教授研究,《东坡居黄考》在学术上有两大贡献:

《东坡居黄考》是目前所见第一部对苏轼在黄州作品进行编年的著作。自宋代以来,有人编辑过苏轼谪居黄州期间的作品,如《雪堂集》《黄冈小集》,可惜已经亡佚。明代曾辑有《苏公寓黄集》,但没有编年。

《东坡居黄考》在编排上独具匠心。首先,不仅仅对苏轼黄州作品进行编年,还对苏轼来黄途中的作品,即元丰三年(1080年)正月的诗文,也进行了编年,以揭示苏轼来黄的原因和心境;对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苏轼离开黄州去汝州途中与黄州相关的作品,也有编年,显示东坡与黄州人的深情厚谊。整部著作首尾完整,又余音袅袅。该书在以时间为主线的编年中,穿插了“就东坡筑雪堂年谱”“就临皋立南堂年谱”,以地点为线编辑诗文,让读者对东坡居黄生活的重大事件和创作,有一个更为完整的了解。

从书中走到黄州城里,东坡印迹千年犹在。小学课本里最早学到的东坡作品是《题西林壁》,黄冈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则更早知道校园里那口东坡暗井,可能就是东坡开荒种田的见证。初到黄州,不知道当地特色菜是什么?东坡先生初到黄州就发现了“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吃一口东坡肉,你会感叹伟大的诗人还是伟大的生活艺术家,他还写下东坡肉的操作手册《食猪肉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安国寺、赤壁山,那些在东坡诗文里反复出现的地方,依然是当地人还有游客放松身心,追忆故人的去处。

黄冈实验小学校园里的东坡暗井。


人生至暗时写出“天下第三行书”

麻城市图书馆在晒书大会晒出了所藏宫廷从帖《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的第十至十二册,即苏轼的书法拓帖部分。该法帖在清乾隆年间编次成册,共32册,收集从魏、晋至明末共135位书法大家的340篇书法作品。乾隆把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视为三件稀世墨宝,并把这三件宝贝珍藏于养心殿的西暖阁,并更名为三希堂,后来他便把精选书法刻制的碑帖称为《三希堂法帖》。

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其书法成就位于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中的首位。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本次展出的三册,收录苏轼法帖拓片共114张,其中包括《寒食帖》《洞庭春色赋》《赤壁赋》等。《寒食帖》是苏轼存世书法作品中最为精彩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该帖一书17行,共129字,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这首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当时惆怅孤独的心情;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自带一股汪洋浩大之气。本帖拓工甚为精湛,镌刻水平在当时列为一流,所刻字字传神。

在黄冈能看到更多的东坡墨迹。东坡赤壁碑阁内被誉为“国宝”的《景苏园帖》全套石刻126块,囊括了苏东坡一生中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72件。《景苏园帖》石刻背后是“晚清民初学者第一人”杨守敬与黄冈知县、书法家杨寿昌对苏轼的无限倾慕与尊崇。《景苏园帖》石刻是“集苏书之大观”的经典巨制,与江西修水县的“黄庭坚书法石刻”、湖北襄阳市的“米芾书法石刻”并称为苏、黄、米三大个人书法碑林。

东坡赤壁留仙阁前有一方苏轼撰写的《乳母任氏墓志》:赵郡苏轼子瞻之乳母任氏,名采莲,眉之眉山人。父遂,母李。事先夫人三十有五年,工巧勤俭,至老不衰。乳亡姊八娘与轼,养视轼之子迈、迨、过,皆有恩劳。从轼官于杭、密、徐、湖,谪于黄。元丰三年八月壬寅,卒于黄之临皋亭,享年七十有二。十月壬午,葬于黄之东阜黄冈县之北。铭曰:生有以养之,不必其子也。死有以葬之,不必其里也。我祭其从与享之,其魂气无不之也。

东坡赤壁留仙阁前《乳母任氏墓志》。


墓志铭不是谁都能写,也不是谁都能获得的。士大夫替人写墓志铭,价钱可观,何况苏轼这样的大文豪。虽然苏轼时常缺钱,但他一生写的墓志铭寥寥无几,他自己说:“独铭五人,皆盛德故。”这五位盛德之人,如欧阳修、司马光、张方平,他不收亲属一文钱。其他亡人都是家人,他的妻子、侍妾、乳母、弟弟的保姆。

在给乳母的墓志铭里,苏轼的表达克制但温情,乳母一生陪伴着他,情如亲生。

历代粉丝追星打卡到黄州

林语堂曾说:“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苏轼的艺术成就与人格魅力,使之成为当之无愧的超级国民偶像,他才华横溢、学识广博、诙谐幽默、天真烂漫、尊重女性、审美超然、极具亲和力的形象深入民心,就像他自己讲的“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

人们喜爱苏轼,还因为他虽饱受人生之苦,但人性更趋超然达观。无论朝政是非、仕宦起伏还是个人荣辱,都不影响人的完整性。林语堂认为苏轼是“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

苏轼收获历代粉丝无数。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和范成大,在前往四川上任的途中,特意绕道黄州,寻访苏轼的足迹,并留下诗作。辛弃疾、文天祥、元好问、方孝孺、解缙、王世贞、袁宏道、张之洞、秋瑾、宋教仁等历代名人都曾游历赤壁,并创作大量的诗词歌赋,形成了独特的东坡赤壁文化。

我们今天所见的东坡赤壁二赋堂建于清代,匾额“二赋堂”为晚清重臣李鸿章所书。堂前右侧刻有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所书对联“古今往事千帆去,风月秋怀一笛知”。

李鸿章所书“二赋堂”匾额。


此次晒书大会晒出的历代东坡文献,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东坡魅力。这批大儒严选古籍的“首席编辑”有:王十朋(南宋绍兴二十七年状元)、茅坤(明嘉靖十七年进士)、焦竑(明万历十七年状元)、纪昀(清乾隆十九年进士)、陈诗(清乾隆四十三年进士)、程鸿诏(清道光二十九年举人)等。

陈诗在《东坡居黄考》的《序》中有一段交待,他说,黄州本来是“江淮间最为穷僻”的一个地方,但宋朝开国以来,“名卿贤大夫常辱居之”,如宋初著名文学家、翰林学士王禹偁,曾任过黄州知州;官至宰相的韩琦,少年时在黄州安国寺里读过书;苏轼从元丰三年(1080年)到元丰七年(1084年),谪居黄州。陈诗作了统计,苏轼谪居黄州,按年来算,有5年,按月来算,有52个月,按日来算,有1506日。从最高长官知州,到普通官员、士人、平民百姓,纷纷与苏轼交往,黄州接纳了苏轼,苏轼才“视谪如归”,在黄州创作的诗文“多而且工”。黄州,让苏轼成了苏东坡,而黄州人,也以“东坡居黄”为荣。陈诗认为,写作此书,“亦黄人之志”,他了却了全体黄州人的心愿。

黄冈市图书馆所藏道光十二年(1832年)眉州三苏祠刻本《三苏全集》,以苏家三代四人所撰诗文辑成,是清代眉州刻本的代表作。眉州在南宋就与浙江杭州、福建建阳并称全国三大刻版印刷中心。这部古籍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它与黄州考棚街的关系,其赭黄色书名页上,购买者赵寿卿题写有一段文字:“同治十有一年仲冬月购于黄州郡城考棚街,共计四十本,十函去制钱十八千,赵寿卿。”黄冈市图书馆相关人士介绍,这部书全本是80册,赵寿卿只购买了一半,花了十八千。能一次性花这么多钱买书,说明这位150多年前的粉丝对苏东坡的热爱。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文化巨人。他在世时,其诗文集就被刊刻印行,不仅在宋王朝拥有广泛读者,且通过契丹、高丽使者商人流入邻邦的书肆。此次晒书大会有7部来自日本的“和刻本”,为黄州安国寺收藏。“和刻本”是中国古代文献在日本流传的一种特殊形式。苏轼著作传入日本,在日本嘉祯元年(1235年),流传的主要形式有训读、注释、抄写、翻刻及再编与再版。本次展出的7部“和刻本”,是东坡文献在海外传播的一个缩影。

东坡文创里最受欢迎的“东坡肉”冰箱贴。


黄冈晒书大会现场,四川省图书馆古籍部副主任钟文说,作为东坡先生的故乡人,一到黄冈就有近乡情怯的感受,站在赤壁山诵读《赤壁赋》,更能体会到为什么大家爱东坡,“东坡先生发现美、感受美、传递美,他的才华、品格和气度,能跨越时空感染我们。作为后辈,我们要有文化自信和自觉,把包括东坡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