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面真好!读者与《人民文学》在南宁“双向奔赴”了

“我是从今年一月才开始读《人民文学》。我没想到文学作品有这么大的力量。”来自北京的薛园春翻开手中被画得密密麻麻的《人民文学》,激动地哽咽了。

11月15日晚,包括薛园春在内的20位读者来到南宁。大伙穿着同一款外套,围坐在一起,在“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之前,讲述作为普通读者的他们与文学的故事。

这20位读者来自全国各地,但他们都因今年的1月23日与《人民文学》“有缘”——那个夜晚,《人民文学》来到“与辉同行”抖音直播间。直播全程4个小时,累计观看人数895万,获得上亿次点赞,达成近200万册订阅量。

今年也是《人民文学》创刊75周年。在《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看来,那场直播是《人民文学》的一次“寻亲”,希望为这本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文学刊物找到更多的读者。而这一场年底的“人民文学,人民阅卷——读者交流会”,是《人民文学》认真倾听订阅读者对2024年作品的反馈与意见。

“上一次是寻亲会,这一次就是恳亲会。”施战军说,“我们因此更加相信,人海里有我们广大的亲人,有文学广大的亲人。”

11月15日,“人民文学,人民阅卷——读者交流会”在南宁举行。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摄


每一个字都好像“刻在心上”

在现场,薛园春分享了蔡崇达发在今年《人民文学》第三期的小说《命运慢跑团》里的一个段落:“无论如何,父亲是拼尽了全力,才把我送到目前这样的生活的。我想,我得就此努力为自己构造好的生活——或许这是父亲最希望我做到的,或许这也是,如今我能为父亲做的唯一的事情吧。”

薛园春哽咽道:“我爸爸走了以后,我一度觉得自己没有勇气面对孤独的生活。但是这篇作品里的每一个字,都好像是刻在我心上,我觉得它们就是我爸爸想对我说的话。”

“我现在不仅自己看,还经常给我一起健身的朋友看。”来自丹东的老师赵秀琴也是《人民文学》的新读者,直言《人民文学》已成为朋友日常聊天的内容之一,“我们没有时间说三道四,没有精力家长里短,甚至没有时间多愁善感。我们看杂志,聊里面的文章,我朋友还让她六年级的孩子一起看。比如今年第六期周敏的小说《胡同也有小时候》,熊孩子看完还会问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像是这样的作品,就应该让更多人看到。”

“其实我们从未离开过”

来自徐州的退役军人张冬梅则是《人民文学》的老读者。她坦言,读大学时,每天图书馆阅览室大门一开,早早候在门口的学生们鱼贯而入,直奔刊物架——《人民文学》就是大家抢着读的刊物。一般等她看到时,《人民文学》的书角已经是卷的了。

但近些年,由于电脑网络的影响,《人民文学》一度淡出了她的阅读生活,直到今年年初的那场直播。“我与《人民文学》再续前缘。”张冬梅说,“我尤其喜欢今年第十期的《传经者顾锦屏》,我会想起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来自西安的出版人张志方也是《人民文学》的老读者。从中学开始,《人民文学》就陪伴他走过艰辛的求学生涯。“因为《人民文学》,我也有过作家梦。后来,没有成为作家,却成为出版工作者,这又是另一段缘分的开始。因为,我们都是为读书人、爱书人服务的。”

编剧张冬青记得自己10岁时第一次看到《人民文学》,爸爸还嘱咐自己说这是单位借的,别弄坏了。今年的重新订阅让张冬青难以平静,“当我再一次看到《人民文学》四个字时,我的泪水倾泻而出。这泪水中流出的是思念,是温暖,是喜悦和感动。其实我们从未离开过。”

“文学就跟小时候吃的东西一样,具体吃什么或许忘了,但能记住‘妈妈的味道’。”来自西安的贾治行说,那种味道一直滋养着自己的生命。

在漫漫人生路上一起前行

对于《人民文学》的未来,读者们也献言献策,七嘴八舌,活动时间一下比原定的延长不少。

来自大连的心理咨询师丛一楠建议,对有的人而言,“听”比“读”轻松,之后《人民文学》或许可以请作家、编辑来朗读作品,或者直接成立一支读者朗读队,让成千上万的读者共读《人民文学》;

来自武汉的90后英语老师刘凡希望未来看到更多的作家视频。他说,每次在《人民文学》上看到作品,他都会好奇、想象这个作者到底是什么样子;

来自南宁的陶丽和来自成都的张中国都认为除了直播间,还需要有更多让读者亲近、了解的渠道;来自昆明的程学军建议增加小小说的占比;来自成都的工程预算员邓雨坤甚至想到,今后的《人民文学》,是否也能有一种专属的气味?

还有来自保定的王琳红自创了一首诗:“文学殿堂,《人民》领航。四九创刊,金秋绽放。茅盾执舵,意气轩昂。郭老挥墨,俊采飞扬。停刊之殇,众心怅惘。复刊之喜,再启华章。改革春潮,再生翅膀。革故鼎新,焕发新光。七五春秋,老当益壮。文是脊梁,国是心脏……”

“今天我们依然能感觉到文学的巨大意义。它不能解决吃穿,看似渺茫虚妄,但它还是让我们从五湖四海来,千里迢迢相聚在了这里,这就是文学的力量。”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则臣感叹,“这也让我们这些办刊人、写作者,备感温暖,满怀信心。”

《人民文学》副主编陈涛说,今天这个见面会有情,有思,有爱,有信,“借用蔡崇达《命运慢跑团》的标题,我们是文学共同体,让我们在未来漫漫人生路上一起前行。”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