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人民”油画展:何以是十年中国油画的缩影

地处上海闵行的上海海派艺术馆继去年呈现“江山·人民”新时代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后,近日又推出“江山·人民”新时代中国油画学术邀请展,展览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6位知名油画家的70余幅经典油画作品。10月13日,海派艺术馆举办“江山·人民”新时代中国油画学术邀请展座谈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在座谈会上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海派艺术馆成功举办“江山·人民”大展,展现了新时代中国油画的缩影和精神内涵,“特别期待对新时代大海派美术发展做更多的理论归纳,我认为这对全国各省市的美术发展,会起到学术引领作用。 ”

澎湃艺术特选刊部分发言摘要。

海派艺术馆,观众参观“江山·人民”新时代中国油画学术邀请展


展出现场


 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日子里,海派艺术馆成功举办“江山.人民”新时代中国油画学术邀请展,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展览不仅体现出雄厚的规模,更重要的是展出的作品,是新时代中国油画的一个重要缩影,也具有非常浓厚的精神内涵。

“江山.人民”这个展览的主题立意,在立意上很新颖的,也可以说重大的。但是,要把这样一个命题做成一个有众多艺术家参加的展览,这就特别需要有策划的构思。

范迪安在海派艺术馆发言


“江山·人民”新时代中国油画学术邀请展座谈会现场


我想这样一个展览的结构,是能够把观众代入到对这个展览主题的认知之中的,也对我们今天座谈研讨和今后的学术研究,能够继续对“江山.人民”这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我觉得很有启发的意义。因为展览摆在这里,作品摆在这里,大家学术的思路就能够更加集中起来。展览中我们看到像骆根兴先生大幅的人物,于小冬表现藏民族生活的大幅作品,也包括其他的人物画,包括李前先生的主题美术创作,这些其实都贯穿了一种历史意识。在山水风景这个方面,更是直接把山水山河作为江山的视觉形象来进行表达,同样贯穿了历史意识。

我们说美术评价的中国标准,中国话语从哪里来?我觉得一方面要从我们自己的古典传统的文论、诗论、画论、乐论等这些方面寻找支撑资源,另一方面要通过对当代美术家的实践探索这些实际中,把它构成出来,形成理论表述。所以这个工作继续做下去,非常有价值。第二个特征,我觉得是非常鲜明地体现了一种现场感。第三,是写意性。虽然油画到目前为止仍然有具像的、写实的,表现的、象征的等等的形态形貌,但是我觉得新时代以来,中国油画向着写意的追求,也是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特别期待对新时代大海派美术发展做更多的理论归纳。对我们全国各省市的美术发展一定会起到学术引领作用。 

许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会长,书面发言):上海海派艺术馆策划的“江山.人民”好就好在抓住了时代的核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美术工作者做的一切是来源于人民,也是服务于人民。十年来,中国油画的发展呈现如下三个方面重要的特点。

第一,重视学习,提升使命认识。新时代的中国油画,立足时代文化的前沿,接续优良传统根脉,树立起中国逸韵、中国精神的主题思想。并展开深入而全面的创作实践。尤其在现实主义主题创作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第二,深抓生活,培植人民之心。这个生活,不仅是个人的小生活,而且是时代的大生活。第三,融通传统,强化中国意韵。十年来中国油画界在油画现代性的创造中持续深延中国传统精神。中国油画既重随物婉转的写生精神,又重以心徘徊的体象意识。既存语言本体的萃抹特性,又存东方语言的写意诗性。

这次“江山.人民”新时代中国油画学术邀请展,是十年中国油画的一个缩影和重要侧面。作为参展作者,我要感谢上海海派艺术馆的精心策划和组织。感谢上海这块文化热土始终给予我们温暖和力量。

海派艺术馆,观众参观“江山·人民”新时代中国油画学术邀请展


曹婕(上海市闵行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近年来,上海市闵行区积极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先行区,以建设开放包容更具活力更具魅力,充满温情的人文之城为目标,努力构筑闵行文化发展新格局,我们立足资源优势,厚植文化底蕴。四千年前,先民活动孕育了马桥文化,这里是上海之本,700年前始设上海县,这里有“上海”之名。今天的闵行在各类政策红利的多重赋能下,得天时,居地利,聚人和。一批文博精品展在此展出,一批文体设施建成运营,一批文化活动常态化举办。闵行的文化创造力传播力影响力持续提升。我们立足区位优势,促进文化互建。闵行处于上海版图的中央,是通往世界登机口、全球城市会客厅,更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窗口。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美协等专业社团的协同合作,充分发挥一园三馆,大家看到上海海派艺术馆玻璃窗外是闵行文化公园,旁边是闵行博物馆,海派艺术馆旁边还有一个宝龙美术馆。一园三馆,整个的文艺场馆的联盟矩阵效应已经形成。创新文化的艺术表达,也已经形成。我们在不断地扩大国内外文化交流的朋友圈。我们立足战略优势,打造文化高地。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有力牵引下,闵行将把握新的历史机遇,责无旁贷扛起文化大旗,打造文化高地,构建文化高峰。

本次“江山.人民”新时代中国油画学术邀请展,26位来自全国的杰出的油画画家,携精品佳作展出,是对海派艺术馆的信赖,也是对闵行的肯定和支持。真诚期望通过本次座谈会各位嘉宾能从专业的角度为闵行的文化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地处闵行文化公园内的海派艺术馆已成为上海艺术的一张文化名片


李磊(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海派艺术馆馆长):上海海派艺术馆是一家区属公共美术馆,是闵行区根据上海市的整体发展规划,在上海市中心西部建设的文化集群,包括闵行文化公园、闵行博物馆、上海报业集团传媒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等组成的一部分。2019年建成,但不久就遇到了疫情。2023年一月开始进入常态化运营,距今一年零十个月。截止到目前,海派艺术馆共举办展览46个,公共教育活动175场,党员主题教育255场,接待观众563547人次,海派艺术馆的微信公众号发稿1219篇,各项指标位列上海区级美术馆的前茅,一跃成为上海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2023年,我们举办了“江山.人民”新时代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展览一经推出就受到广泛好评,展览现场不仅成为广大市民欣赏艺术的殿堂,而且成为广大党员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生动课堂。当时正值十四届全国美展创作的从此阶段,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也组织部分作者前来观摩。展览结束之后还应全国四家美术馆的邀请做了巡展,扩大了展览影响力。

时隔一年我们又在“江山.人民”的主题下推出了新时代中国油画学术邀请展,这是中国美术重要画种的又一次集结。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回答几个问题。

一,新时代的中国美术如何回应时代呼唤,人民需求?

二新时代的中国美术如何在雄厚的文化高原上树立起挺拔的高峰?

三,新时代的中国美术,如何在急剧变化的世界格局中建立中国新文化的主体性和感召力?

回应这些问题,当然不是一个展览能完成的。上海海派艺术馆正在建立完整的美术馆学术体系,这个体系分为三个圈层,即上海、全国、世界。我们叫海派艺术馆,当然是以海派作为立身之本。但是这个海派是大海派,是上海这片热土所承载的古今中外文化成果,结合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生动实践所开出的绚丽花朵。所以海派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海派艺术馆,为体现新时代中国美术而创立的“江山.人民”和“今日海上”两大展览品牌的同时,还推出吴昌硕、王一婷、吴湖帆、沈尹默、钱瘦铁等海上名家的群展和个展。冯远、曾来德等一批名家也在这里完整的展示了他们的艺术成就。还有一批中青年美术家,奉献了他们近年来的实验与创新的成果。

根据海派艺术馆三年进入国际文化交流快车道的规划,对应着今日海派大展,2025年我们将举办“今日维也纳”大展,2026年结合上海与汉堡缔结友好城市40周年的契机,将举办“今日汉堡”大展。同时我们将以“今日海上”为品牌,组织中国美术作品到瑞典、日本、德国等地展出,主动讲好中国故事。我们还将积极开拓与一带一路沿路国家的美术交流,策划表现主义的新世界,国际艺术邀请展,依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文明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和平倡议的精神,在国际上争夺文化话语权。

陆庆龙《收获季》布面油画


曾成钢(中国雕塑学会会长、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院长):

刚才和大家一起观看了展览,有个感受非常深,就是涵盖的名家之多,规格水平之高,以及在统一主题下所呈现的题材样式之丰富,风格面貌之多元,是近些年来上海油画展中比较少见的。

展览中既有对江山的宏大叙事,也有聚焦人民感情的表现,可以说是对新时代中国油画的时代性、学术性、多元性、创新性综合的呈现。让我们看到油画这一个外来的品种,经过一百多年本土化的探索历程,已经完全可以自如自信地书写中华民族自己的发展故事。因此,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在上海圆满落幕之后,上海油画作品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中国的美术力量,在新的文化征程当中,我觉得这四年上海的优势,太得天独厚了,而且国家对上海的定位是,上海要做好龙头带动,示范引领,第二句话是“世界考察中国,上海是窗口”,第三句话是“要做好新时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最佳实践地”。

在闵行的海派艺术馆,这一年多做了这么多的展览,而且学术感很强。每一个陈列,从老海派到今天的新海派,我觉得把海派问题解决好,就是我们今天最大的话题。我也曾经讲过,新海派是什么?无非是给自己松绑。海派是开放,是创新,是包容的。新海派就是加一个更字,就是更创新,更开放,更包容,更未来,或者更自信一点,引领,我觉得上海一定要做好引领的责任。到今天的一百年,上海完全有这种姿态打造今天的学术状态,文化状态,包括整个城市的气质。

邱瑞敏油画


上海是中国油画的策源地,无论是中国油画的发源发展,还是转型、转化、创新和传播,上海都占有特殊的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上海在各个时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名家大师。他们秉承着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的城市精神,形成了油画的国际化都市化和海派化的品格。在全国油画的领域也是独树一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变迁,油画的创作的土壤和养分、生态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何适应新环境,吸收新养分,破解新问题?进而推动中国油画迸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是我们今天的油画家所面临的共同的话题,更是我们整个科技的变化,包括种种的一些AI等这些技术的到来,在美展里面也体现过,有一些画家他利用了这些东西,也觉得这个是有一些讨巧。有不同的一些看法。我想整个的社会,整个的科技的发展,我们在这些油画,这个传统的表现当中,如何把这些吸收,我们如何判断,我们如何做表达?其实都是我们的问题。

杨飞云《鹿场老人》


徐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研究员):今天看了这个展览,可以感受到上海海派艺术馆学术建设和国际交流的雄心,就是要建设这样一座海纳百川融通中外的立足当代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一个新的真正海派含义上的艺术馆,所以我特别对他们短短时间里面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

“江山.人民”新时代中国油画学术邀请展让我感觉是一个视觉盛宴,因为26位都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而70件作品,虽然说总体数量不算太多,因为我们现在太习惯于动辄几百件的作品,昨天国家画院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国之颂的展览,将近400件大的规模。但是这些作品里面还有很多新作,我有一种特别的惊喜。展览也是一次精神寻旅,我觉得把这样的一个油画作品展纳入到“江山人民”的叙事当中,确实是有非常多的思考。其实去年做的是一个中国画的展览,中国画好像用“江山.人民”这样一个概念非常贴切的,但是在油画的展览当中再用“江山人民”的范畴,实际上我觉得它从某种程度上提示我们观赏这些艺术作品当中它这种丰富的精神内涵。而且不仅仅看这些作品的精神内涵,我觉得在策展人这里,在海派艺术馆举办这样的一个活动,举办这样一个学术邀请展当中,实际上是想把油画也纳入到中国叙事,纳入到中国艺术的话语体系,有这样的一种企图。

实际上很多艺术家,尤其是今天的年轻艺术家,在西方学习所谓的地道的油画的技术技巧,实际上早就不成问题。但是为什么还经常会有专家有学者认为我们的油画跟西方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油画本身先天就是要寻找一种跟西方油画不一样的特质。这个特质就是因为它的精神内涵不一样,所以油画必然会有不一样。它本身就是深植于内心的中华文化DNA的特质。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始终是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价值追求,有这种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这种精神的追求。

于小冬作品《茫茫转经路》局部


裔萼(“江山人民”大展策展人、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非常感谢海派艺术馆对我的信任,给我这样一个重要的策展的机会。去年也在这个相同的时间,我策划了“江山.人民”新时代中国画的学术邀请展,作为“江山.人民”学术邀请展的主题大展的一个首展,是中国画,第二届是油画。实际上“江山.人民”学术邀请展是一个命题策划,当时觉得很有难度,我想做不好特别容易做成简单的政治图解的展览,怎么能做到高水平的艺术化地表达,去反映新时代以来的各个画种,来通过艺术的方式去展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个重要的论述,它背后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我想这是这个主题大展设置的初衷。

那在策展的时候就要理解背后,我们如何通过最有代表性的当代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来反映这个主题。我在中国美术馆工作了26年,看过的展览有数千场,也策划了各种学术性的展览。对这个展览策划有一点点心得,但是面对这样的一个特别主旋律的主题展览,我还是觉得有难度,生怕做得非常非常概念化。所以在遴选艺术家的时候,包括面对不同的画种表达这个主题的时候,我都做了一些思考。

去年,假如说看过去年中国画学术邀请展的时候,大家可能会发现,那30位我选的中国画家。当时侧重选了70岁以上为主的,一大半是70岁以上的,最老的一位是94岁,我选他的作品也是新时代以后的,就是他将近90岁时候的作品,在遴选作品,遴选艺术家的时候我重点把新时代的中国画的艺术家选了,全是老艺术家,最年轻的是67年的。当时的用意,我就想着重向观众表达中国画数千年以来,在今天的中国画家生生不息的这种创新的生命力,然后他这种画骨为精的创造力。那么今年做第二届中国油画学术邀请展,我的思考点,因为油画作为一个外来的画种,它在中国一进来就有一个本土化,民族化的发展道路,在今天新时代以来,在今天当代的中国油画家,他如何体现中国的艺术家中国的油画家融汇中西,化西为中的创新活力。所以这个策展的时候,着眼点是不一样的,选择艺术家也不一样。

今年我是选择了50后到70后的艺术家,最小的是1977年生的,去年的国画展最小是1967年生的。油画家最年长的是生于1940年代的。所以一半是1950年和1960年代的,有19位,1940年代和1970年代的一共加起来7位。所以从艺术家的构成来说,我也是着重来以50后和60后当代油画最中坚的群体,他们的艺术创作来代表中国的油画家,以他们为代表的中国油画家化西为中的这样一个创造力,所以这个是我策展人遴选艺术家作品时候的想法。

庞茂琨《 新疆姑娘No.10》布面油画


那么面对那么多的名家名做的时候,怎么遴选符合这个主题,江山和人民,我理解的“江山.人民”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民性和时代性。所以我遴选这个艺术家要有家国情怀,有创新精神。也没有家国情怀就没有人民性,没有创新精神,就没有时代性。明确了遴选标准之后,我就来看艺术家,然后选作品,这样就相对比较容易。70多件的作品,有风景,有人物,风景就放在江山,人物就放在人民。那又怎么分板块呢?四个板块,我设了“江山如画”“青山相待”“河山有情”“万山有宗”,从不同侧面呈现新时代以来中国油画家为祖国山河立传,为人民传神写照的艺术探索新成果。这些充满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以刚健之笔,写江山新貌;以象征之笔,为民族铸魂;以诗意之笔,描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哲思之笔,观照当代人的精神世界。相信通过此次展览,大家可以领略到中国油画斑斓的艺术景观和当代中国社会的蓬勃生机。第四个板块,我想万山有宗,万川有源,其实是比喻一下中国56个民族是多元一体格局,各民族相亲相爱一家亲的和谐之美,放在这个板块。这个板块把所有的关于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都放在这个板块。不管手法上怎么样,但是它这个题材上是可以放到一起的。所以这个板块里面体现了像于小冬关于藏族的,还有关于蒙古族的,还有塔吉克族的。各少数民族的都放到一起,这样观众看起来,对各少数民族的精神风貌也有一个领略。

所以这个基本上从主题的展示到板块的设置,我作为一个策展人是这么思考的,目前看来这四个板块的设置,包括作品相互之间的关系,看上去在展厅里面,我觉得还是逻辑上是自洽的,无论是从学术的角度,还是从美学角度,看上去也还是比较舒服的。我在策划第二届的时候更强化如何艺术性地去表达这种主题性的主旋律的展览。让大家在领略当代这些最具有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最能够代表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创造活力这一批人他们的艺术创造,用他们的作品来讴歌这个时代,然后来反映这个时代。

龙力游《霞色娇妍》


李前(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我今天的题目是《油画创作要找准体现主题思想的切口》。在多年的油画创作中遇到的问题虽然充满各个环节,但是我感觉遇到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在作品的构思阶段,因为一件作品的灵魂往往就体现在构思上。一个深刻而巧妙构思,能使作品别开生面,让人感觉到未曾相见的新奇感和创作性。而这一切正是作品成功的基础。实际上如果能够在这个环节上有所突破,那么这个油画创作等于建立了一个灵魂。

我们搞油画创作的人都知道,一个巧妙构思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很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要进行反复,多次的推敲和调整,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我这些年参加了一些国家和市里面重大的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的项目和创作,所以也有一些感受。

我今年参加十四届全国美展油画作品《工人是天》的构思过程,就是经历了这么一个反复的过程,这个作品的起源是去年为中共一大纪念馆所画的“星火燎原”的主题油画作品,是给一大画的主题性创作,他们一个创作工程。这个题材是反映我们党成立之前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和活动。

重大历史题材油画创作的开始和其他主题性油画创作一样,就是要深入生活,在历史画创作中很重要的要研究这段历史的人物和事件的来龙去脉。 

徐红梅(《人民日报》文艺部部务委员、高级编辑):上海海派艺术馆的品牌展览“江山.人民”学术邀请展,是文化生态格局中的一个亮点。我个人的体会,首先体现在海派艺术馆的定位上。我觉得海派艺术馆的定位特别好,就是立足大海派,锚定扛起海派文化大旗,打造海派文化高地,构建海派艺术高峰的目标,要打造海派艺术研究的前沿阵地,海派文脉传承创新的高地,海派文化体验多元腹地。在传统海派文化滋养上,通过南北交融,东西碰撞,科技创新,依托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推动长三角地区艺术理念,在全国艺术界展现独特地位和重要价值。在这种定位上的指导下,也是短短的几年的时间呈现出非常丰富的一些艺术成果。这次的品牌展览,无疑也是其中比较亮眼的一个呈现。

第二个就是这种具像化的过程还体现在海派艺术馆开放式的发展理念上,也就是说它立足城市文化的定位,紧紧围绕时代主题,凝练学术命题,邀请全国各地的名名家作名策展人,为艺术馆的成长,为品牌展览的塑造提供一种全链条,全要素的保障。此次展览作者阵容强大,既体现出了海派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特征,又具备全国性学术邀请展的高规格,和去年九月份举办的中国画的学术邀请展相得益彰,两个展览一经展开就在业界引起关注。

第三个,这种具像化的过程体现在海派艺术馆紧扣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紧跟时代的要求,这样一种学术建设上。展览不仅主题的设定紧扣了总书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述,还邀请了优秀的策展人,以确保有高度更有难度的这样一个命题的主题展览能够得到完美的呈现。所以相信海派艺术馆未来的发展,沿着这条大道将越走越宽广,相信这一展览品牌将越擦越亮,重磅嘉宾更多,活动规模更大,话题的热点更聚焦,研讨的内容更丰富。也相信上海的美术事业将随着上海文化建设不断实现全要素的升级,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为筑炼文化之魂,守护文化之根,护求文化之心,彰显文化之力,深耕文化之美,注入更多的动能和活力,向世界递出更多更美的文化名片。

展出现场


邵宁(《新民晚报》文化部新闻部主任):关于这个展览,如果用三个词来概括一下,应该是做到了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第二个也可以改为,为人民画像。

上海现在官方公布的有260多家博物馆、美术馆,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中。接待观众3600万人次,这个数字也是很大的,因为总共就2500万人,很多观众来自全国各地的,甚至有外国的观众。如此丰富的展览也是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一个表征。

美展热和美术作品多,引起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文艺评论,应该如何在这中间发挥作用?文艺评论的现状是什么样的呢?现在国家对于文艺评论给予很高的重视,上海和全国都在加强这方面的工作,都拨出很多的经费来支持。不仅是各级的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了,同时像我们上海的文化发展基金会每年有文艺评论专项基金支持的,支持评协的工作,支持各大媒体文艺评论的版面。上海文联下属有《上海艺术评论》这样的一个期刊,《文汇报》和《新民晚报》都有文艺评论的版面,在网络新闻影响很大的《澎湃新闻》有持续十多年的艺术评论专栏频道,澎湃新闻是比较专注于美术的,像《文汇报》《新民晚报》文艺评论版各种都有,电影、戏剧、音乐、舞蹈、美术都包括在里面的。

但是也要谈一谈我们中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现在文艺评论的问题,主要内外两方面问题都存在,内在就是文艺评论的作品文章,有的质量还是一般的,有一些像观后感一样的,没有深度,泛泛而谈。

有人说艺术是人类灵魂的镜子,那么文艺评论,我们一直说也是一面镜子,它能够照出艺术作品的优劣。将其的光彩放大,而要指出它的缺陷和不足,文艺评论其实也是一剂良药,药是什么呢?比如不健康了,那么要吃药。所以文艺创作需要一个批评。期待我们更多的文艺评论家们能够写出更有广度、深度、高度和锐度的评论,能够引领艺术发展,推动艺术创作的不断前行。

江山·人民”新时代中国油画学术邀请展座谈会与会者


(注:“江山·人民”新时代中国油画学术邀请展座谈会由上海海派艺术馆主办,上海西区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参加座谈会的还有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艺术处处长徐莉娅,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金江波,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丁设,上海市美术馆协会会长朱刚,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江梅,中华艺术宫副馆长姜葛弢,上海西区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海派艺术馆执行馆长张建华,海派艺术馆常务副馆长陈屹等。)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