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今起开放江南造物馆:寻找江南生活的剪影

“江南是人类诗意栖居的光辉之地,江南工艺造物是托起美与诗意生活的坚实基础。”

上海博物馆东馆新设的江南文化主题展厅——江南造物馆于今天(9月6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开幕后首轮展品540件/套,从美服、家具、文房到当代工艺美术作品,这是一个纵观古今、包罗万象的展厅,人们可在其中找到江南生活的剪影。

从工艺造物到古典园林 立体呈现江南风物

新开放的江南造物馆位于上海博物馆东馆四楼,展厅面积达1649平方米,其中包括一个中心挑高15.4米、面积290平方米的中庭,以及一条长约30米的外光廊道。这是东馆中唯一引入自然光线并可观赏户外景观的文物展厅。

上海博物馆江南造物馆


上海博物馆江南造物馆


江南造物馆通过一部扶梯与五楼屋顶花园相连,是观众通往屋顶花园的必经之路。东馆昨天新开的特展“木石双清:江南石供与海派盆景展”就连通了江南造物馆中庭和屋顶花园,通过一条展览动线,串联起内外两个区域,观众也可在欣赏完江南工艺造物技艺之精湛后,登上五楼屋顶花园,可再赏江南古典园林艺术之典雅。

从江南造物馆通往五楼庭院的扶梯


据介绍,在馆方的设计匠心中,五楼江南新古典园林“云林”可作为“江南造物馆”展览的拓展板块,通过园林中仿古建筑与文物复仿制等传统手工艺,真实再现江南园林、建筑及其室内外陈设的精致风貌,给观众传递江南工艺造物的综合美感。

上海博物馆东馆屋顶花园


日后五楼屋顶庭院空间还将举办各类与其调性相符合的展览和互动体验活动,比如文人雅集,节俗活动,展示昆曲、评弹和古琴艺术等,在沉浸式江南园林场景下,让观众亲身感受江南文人风雅与民俗风情的独特韵味。

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

江南造物馆内常设“诗心造物——江南工艺的世界”主题展览,从工艺文化的视角介绍江南传统手工艺的主要品类、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审美特点、工艺成就和历史地位。

展厅开幕后首轮展品540件/套,近九成为珍贵文物,一年中经部分展位数轮换展,展品总数达700余件/套,其中超过一半以上的展品为首次与观众见面。

江南造物馆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从丝布夹袍、仕女图挽袖、银盘、方斗、香几、插屏到笔墨纸砚、古琴、犀角杯、臂搁、旗袍、缂丝……展厅内的展品可谓琳琅满目、包罗万象。

清 灰蓝缎地苏绣仕女图挽袖


展览采用3+X的结构,主体“3”由三大板块共六个单元组成。第一板块“千里同风:斯土斯民的造物”包括“美服佳器”和“安居乐俗”两个单元,展示与江南人民日常生活和风俗节庆息息相关的工艺品。

江南造物馆


第二板块“君子尚雅:阳春白雪的工艺”分为“文房焕彩”和“人器相辉”两个单元,展出江南文房器物和手工艺名家的杰作。

第三板块“天下传颂:江南造物的精神”中的“卓越之境”和“海纳之容”单元,通过文物和现当代工艺美术作品揭示江南工艺造物的非凡特质与创造模式。

“X”为江南造物馆内设临展空间“百工厅”,不断更新展陈主题,呈现江南百工的无尽创造。首期临展主题为“蓝染江南:江南的染缬之诗”。

明 双鱼纹银盘


清 黑漆嵌螺钿山水图方斗


“有别于传统的文物展需要靠文物精品、重器来支撑。江南造物馆讲述的是涉及江南人民生活方方面面的物质基础,所以一定不要带着文物精品意识来看展,”上海博物馆工艺研究部主任施远说,“因为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层面。”

金三畏作紫檀鸟笼 近现代


比如展厅内既展现了与江南人民日常生活和风俗节庆息息相关的工艺品,包括剪纸、灯彩、皮影、泥塑,年画、鸟笼、虫具,表示宗教和吉祥寓意的观音、弥勒、钟馗,也呈现江南文房器物和手工艺名家的杰作,包括竹刻臂搁、犀角杯、笔墨纸砚、古琴、织绣等。

浙江海宁皮影人 近现代


此外,展厅内还设置了很多观众互动体验区,比如观众可以凑近闻一闻香材的味道,上手摸一摸歙石的手感。

歙石互动体验区


部分重点展品赏析:

银丝发罩及穿戴

银丝发罩及穿戴 明 径11厘米,高5.5厘米 1997年上海市黄浦区李惠利中学明墓出土


此展品是上海市黄浦区李惠利中学明代墓地出土的一组明代发罩及饰品。主体的这件银丝发罩,明代称为“?髻”,其出土时原插满各类簪钗。这些发罩周围常插的各式金银簪子被称为头面,根据样式及簪戴位置的不同,各式簪子又有挑心、分心、满冠、掩鬓、钿儿等名称。其中,两侧的小簪子尤为玲珑精致。它们大多作各式草虫样,俗称“草虫簪”,象生佼俏。此次展览的展出品包括正面的楼阁群仙纹银鎏金分心、两侧的蟋蟀形银鎏金对簪和背面的八宝纹银鎏金钿儿。这些冠饰以流光溢彩挥洒出一幅荣华富贵的图画,体现着鲜明的江南文化审美情趣以及极为精巧的江南工艺。

黑漆莲瓣形奁

黑漆莲瓣形奁 南宋-元 直径27.2、高38.1厘米 1952年上海市青浦县重固镇章堰乡北庙村元代任氏家族墓出土后追缴


此件漆奁于1952年出土于上海青浦任氏家族墓。整体呈八瓣莲花形,分盖、盘、中格、下格、底五层,下承高圈足。每层间均以子母口形式紧密扣合。作为盛放梳妆用品的高级器具,奁内原分层置铜镜与四枚小圆盒。表面髹黑漆,漆色锃亮。漆奁款式取意江南最美意象之一的莲,整体造型富有韵律之美,轮廓间是恰到好处的舒张起敛。此奁是宋元时期所出同类莲瓣形奁中的佼佼者,展现了当时江南素髹漆器的最高水平。

开幕展出2个月后,将替换为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甘而可据该文物原件工艺复原摹造的作品长期陈列。

无锡泥塑本色大阿福

无锡泥塑本色大阿福 近代 高23.5厘米 1954年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文教局捐赠


泥人大阿福为憨态可掬的童子形象,怀里还抱着一只小麒麟,极富童趣。这件大阿福是尚未妆彩的素坯,让我们看到其“本来面目”。传说大阿福能镇邪降福,因此深受民众喜爱。无锡惠山泥人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它向人们鲜活地展现出江南的民生、民俗,是江南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汪节庵制西湖十景诗彩硃墨

汪节庵制西湖十景诗彩硃墨 清乾隆 尺寸不等


精致华丽的锦盒内收贮着汪节庵所制的西湖十景诗彩硃墨。汪节庵是安徽歙县人,是乾隆、嘉庆年间歙派制墨业的代表人物,与曹素功、汪近圣、胡开文并称“清代四大制墨名家”。这十色墨,均由各种天然矿物原料制成。每锭墨的一面为乾隆御制诗,另一面为对应的西湖景色图画,搭配着不同的造型和颜色,可谓是匠心独运。

开幕展出3个月后,将轮替展出明方于鲁制摽有梅墨、清胡开文制黄山图墨等其他馆藏明清徽墨名品。

“绿天风雨”蕉叶式黑漆琴

“绿天风雨”蕉叶式黑漆琴 明 通长120厘米,肩宽20厘米,最厚10厘米 1960年吴金祥捐赠


黑漆琴为桐木制,琴身似一片修长舒展的芭蕉叶。琴背龙池上方为琴名“绿天风雨”。明代是中国古琴历史上最后一个繁荣期,江南地区也涌现出多位制琴名匠。此琴形制典雅,做工精良,琴音如同它的琴名一样,似微风轻拂、细雨洒落在绿阴蔽天的芭蕉叶上的天籁之音,展现了明代江南地区制琴的高超水平。

开幕展出4个月后,将轮替展出明计元儒琴、元月明沧海琴等馆藏江南名琴。

鲍天成制仙人浮槎犀角杯

鲍天成制仙人浮槎犀角杯 明 带座长23.2厘米,宽7.5厘米


这件槎杯系明代著名雕犀匠师鲍天成制作的一件犀角酒器。杯依角形雕成树干形浮槎,槎上镂雕四时花卉,一高士持书卷、麈尾端坐其间,槎底刻翻卷的波浪。槎首的一侧伸出一根枝桠。这是晋代张华《博物志》中记载的一个故事。鲍天成,是明中期吴县人,即今江苏苏州人,他精于犀角雕刻,时人称为吴中绝技之一。存世明清犀角槎杯近二十件,此系唯一由鲍天成所制者,造型古雅,刻画纤细,凸显着独特的审美情趣。

韩希孟绣花卉虫鱼册

韩希孟绣花卉虫鱼册 明晚期 各纵30.3,横23.9厘米 1960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拨交


诞生于晚明上海地区的顾绣是江南女红的杰出代表。韩希孟,明代顾绣名家,作品世称“韩媛绣”。绫地彩绣《花卉虫鱼》册页,四开,分别作《湖石花蝶》、《络纬鸣秋》、《游鱼》、《藻虾》,所绣均为池边生趣的秋色小景。摹花虫鱼虾之自然野趣于一针一线之间,《藻虾》图左上角墨绣题曰:“辛巳桂月,绣于小沧州,韩氏希孟”,旁绣“韩氏女红”朱文方印,知其绣于崇祯十四年(1641)。余每三开皆绣“韩氏女红”朱文方印。该册施针技法有掺针、施(毛)针、旋针、斜缠针、滚针和打籽针等,逼真地绣出自然生灵的鲜活气韵。

开幕展出2个月后,将替换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娥英等于20世纪50年代摹绣的作品长期陈列。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