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的成长——斯诺特藏之六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于1936年访问陕甘宁,采访毛泽东等中共重要领袖,深入观察红军与苏区社会,写成著名的《西行漫记》(Red Star Over China)。1939-40年,斯诺为了推进工合运动,再次访问陕北。斯诺在陕甘宁获得了一批珍贵的文献,作为其写作的素材。1957年,斯诺任美国哈佛大学中国政治经济研究会特别顾问,将六七十份资料通过费正清教授,赠予哈佛燕京图书馆。但由于这批资料基本都是油印在马兰纸上的,有些为手写稿,尺寸大小不一,颇难修复扫描,一直没有全文刊布。近期斯诺特藏由哈佛燕京图书馆馆员马小鹤、王系着手爬梳,并写成系列文章由“澎湃新闻”独家刊发,以期为学界及大众提供一种新的历史资料与历史观察。

图1:斯诺特藏《历次战役俘获表》


斯诺《西行漫记》中的“毛泽东自传”可谓脍炙人口,其中有一节题为“红军的成长”,概述了红军从弱小到强大的历程。燕京斯诺特藏保存了相关的两份毛笔手抄文献,以表格的形式非常详细地呈现了中央红军的成长。一份是《历次战役俘获表》(图1)。

此表有明确的抄写时间:“1936.7.20.制”,非常有可能是红一军团政治部专门为斯诺采访而抄写的。此表记载了23次战斗中的俘虏人数(官、兵)、缴获武器(步枪、机枪、迫[击]炮、大炮、电台、飞机),以及附注(俘虏的重要军官等),一共分为四次战役,一次战役(1931.1.1.-1.4)即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争;二次战役(1931.5.16.-6.1)即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战争;三次战役(1931.8.7.-9.15)即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战争。四次战役(1932.4.10-1933.9.2)的2场战斗(1933.2.24.-3.21)属于现在所说的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其他9场则是第四次反“围剿”前后的战斗。

与此表对应的是《红军消灭白军一览表》(图2),标题下面注明“自一九三三年一月至一九三三年三月”,应为笔误,细看表格内容,应该是1931年1月至1933年3月。中共赣州市委党史办保存的1933年3月手抄件“中-33-5-267”正是如此。表前说明:“国民党更加积极大规模的向真正反帝的红军进攻。国民党政府的正式陆军90个师(奉军、川军、粤军、桂滇黔等军除外)与红军作过战的已有60个师。兹将此60个师中被红军消灭的情形列表如下”。内容为:白军师别、俘虏情形、缴获情形、作战时间、作战地点、胜利的红军、备考;共有4页,也应该是红一军团政治部抄写后送给斯诺的。

图2:斯诺特藏《红军消灭白军一览表》


这两张表格无疑是概述红军成长的第一手资料,本文只能勾勒重要战斗及其战果。

斯诺所撰“毛泽东自传”说:“这时南京已被江西苏维埃的革命潜力所震惊并在1930年年底开始对红军进行第一次围剿。总数超过十万的敌军在鲁涤平的总指挥下,分兵五路进犯苏区。当时红军可以动员起来抗击敌军的部队约有四万人。我们巧妙地运用运动战战术,迎击并战胜了第一次围剿,取得巨大的胜利。”

张辉瓒第18师和谭道源第50师是鲁涤平的嫡系,各约1.4万人,是“围剿”的主力。红一方面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渐次向江西吉安的东固、永丰的龙岗退去,凭藉复杂地形,严密组织地方民众,等待有利时机歼灭敌军。最初,红军选择谭道源师为首歼目标,但没有打成。张辉瓒命第54旅(旅长朱耀华)留守东固,12月25日率第18师师部和第52旅(旅长戴岳)、第53旅(旅长王捷俊)冒进龙岗。红军决定集中主力西进龙岗歼敌。30日拂晓,龙岗战斗打响,张辉瓒一面组织兵力抵抗,一面急电留守东固的第54旅赶来增援。下午3时,张辉瓒指挥4个团向红军阵地反攻未成,已陷入红军的四面合围。下午4时,红军发起总攻击令,第18师全师覆没。龙岗战斗俘虏第18师师长张辉瓒、第53旅旅长王捷俊、代参谋长周纬黄等3名军官、士兵6千余名,缴获步枪5千余支,机枪20余挺,迫击炮5门,无线电台1部(图3)。这部电台其实是一部发报机,因不慎损坏,只能收报,不能发报。

图3:红军在龙岗战斗中缴获的国民党军第18师的收报机


红军决定乘胜追击谭道源第50师,1931年1月3日上午10时,红军在宁都东韶向谭道源师发起猛烈进攻,下午5时,东韶战斗胜利结束,消灭谭道源师的一个旅,俘虏士兵2千余人,缴获步枪1500支,机枪5挺,电台1部。

张辉瓒于1931年1月28日在东固被公审后斩首。国军第18师收容放回的俘虏又补充成立,由朱耀华任师长。

“毛泽东自传”接着谈:“仅仅经过四个月的修整,南京就以当时的军政部长何应钦为总指挥,发动了第二次围剿。他的兵力超过二十万,分七路进犯苏区。当时红军的处境被认为是非常危险的,装备奇缺,敌人的物质力量在各方面都大大超过红军。但是,红军仍然坚持迄今赖以制胜的战术来对付这次进攻。我们放各路敌军深入苏区,然后集中主力突然攻打敌第二路,打败了好几个团,摧毁了他们的进攻力量。紧接着我们迅速地相继进攻第三路、第六路和第七路敌军,一次打败他们。第四路不战而退,第五路被部分消灭。在十四天内,红军打了六个仗,走了八天路,结果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蒋光鼐和蔡廷锴指挥的一路军,在其他六路被打败或退却以后,没有认真打一仗就撤退了。”

国军参战部队有:第6路军(总指挥朱绍良)下辖第5、8、24、56师、新编第13师;第9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下辖第18、50师;第19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后由蔡廷锴代理)下辖第60、61师及第12师第34旅;第5路军(总指挥王金珏)下辖第28、43、47、4、77师;第26路军(总指挥孙连仲)下辖第25、27师、骑1师;另有预备队3个师、3个旅。

红第一方面军主力转移(图4)至宁都、瑞金地区,经过讨论,决定先打比较弱的王金珏第5路军,1931年4月20日红军主力开往东固地区隐蔽集结。5月13日王金珏直属第47师1个旅与公秉藩第28师离开筑堡固守的富田,14日黄昏,红军利用第一次反“围剿”战争所获电台,窃听到第28师次日晨将开往东固的明码电报,遂决定包抄。16日晨,红三军主力埋伏在东固附近的中洞南侧,待第28师尾部离开中洞时,突然从山上猛攻下来。战斗到下午4时,将第28师大部和王金珏直属第47师师部歼灭。中洞战斗俘虏第28师师长公秉藩、副师长王庆龙等2名军官,公秉藩未被认出来,谎称系军中书记,旋与士兵一同被释放;此战俘虏士兵3千余人,缴获步枪2千余支、机枪15挺、迫击炮4门、大炮3门、电台1部。后第28师收容放出俘虏又补充成立,由原第28师第82旅旅长王懋德任师长。第47师溃败后,王金珏去职,改由上官云相任师长,又补充成立。

图4: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战争中的中央红军在行军


中洞战斗胜利后半个月中,红一方面军从赣江东岸打到闽西北山区。

5月16日当夜,红军攻占富田,18日追击敌军至吉水县水南,击溃第47师残部和原驻于此地的第5路军第43师(师长郭华宗)一部。水南战斗俘虏600余士兵,缴枪200余支。

5月19日,追击的红军部队在白沙歼灭第43师一部和第47师1个旅的残部。白沙战斗俘虏军官1名、士兵2500余人,缴获步枪1500支、机枪25挺。第43师溃败后,郭华宗去职,刘绍光任师长,又补充成立。红十二军于当日乘胜进攻第5路军第54师(师长郝梦龄)。

5月21日,红军前锋在追击过程中接触永丰中村的第26路军第27师(师长高树勋)第81旅,旋即展开进攻,将该旅大部歼灭。中村战斗俘虏军官1名、士兵1500余人,缴获步枪800余支、机枪6挺、迫击炮4门。

5月27日,红军攻占广昌,歼灭第6路军第5师4个团。广昌战斗击毙第5师师长胡祖玉,俘虏士兵800余名,缴获步枪600余支。

5月31日,红军主力攻占福建建宁,歼灭第6路军第56师3个团,缴获第56师师长刘和鼎的军衣和证章。建宁战斗俘虏士兵1000余名,缴获步枪800余支、迫击炮3门。至此红军打破了第二次“围剿”。

“毛泽东自传”接着谈:“一个月以后,蒋介石亲自统帅三十万军队,企图‘最后扑灭’‘赤匪’。协助他的有他最得力的将领陈铭枢、何应钦和朱绍良,每人负责一路大军。蒋介石指望用长驱直入的办法占领苏区—迅速地‘扫荡赤匪’。他一开始就每天进军八十里,深入苏区的腹地。这为红军提供了最有利的作战条件,很快就证明蒋介石的战术犯了严重错误。我军主力当时只有三万人,依靠一系列巧妙的机动行动,在五天之中进攻了五路敌军。第一仗红军就俘虏了许多敌军,缴获了大批弹药、枪炮和装备。到九月间,蒋介石就不得不承认第三次围剿已失败,十月间撤退了他的军队。”

蒋介石调集大批嫡系部队,组成两个集团军,左路集团军由何应钦任总指挥,下辖第6、11、14、5、8、24、9师,寻找红军主力决战;右路集团军由陈铭枢任总指挥,下辖第60、61、52、25、27、47、54师,负责就地清剿苏区;另有总预备队2个师加1个旅。

红一方面军尚分散在闽北、闽西一带,决心集中主力,绕道千里,回师赣南,消灭进犯军一路,于7月8日到达兴国西北的高兴圩。红军根据敌情,决定东进,于8月6日中午到达莲塘,次日在莲塘歼灭右路集团军第47师(师长上官云相)一个旅;随即在良村歼第54师(师长郝梦龄)大部,击毙第54师副师长魏我威。莲塘战斗俘虏第54师监军刘春荣、士兵3000余名,缴获步枪2500余支、机枪15挺、迫击炮5门、电台1部。

8月11日,红军在黄陂歼灭左路集团军第8师(师长毛炳文)约4个团。黄陂战斗俘虏军官1名、士兵2000余名,缴获步枪1500余支、机枪5挺、迫击炮2门。战后红军隐蔽转移到兴国休整。

国民党内部宁粤矛盾激化,两广军阀进军湖南衡阳,1931年9月初,蒋介石下令“围剿”实行总退却。9月7日,红军从兴国西北隐蔽的地方主动出击,在兴国的老营盘歼灭北撤的左路集团军第9师(师长蒋鼎文)的一个旅。(图5)老营盘战斗俘虏团长王铭、士兵1000余名,缴获步枪500余支、机枪2挺。同时,红军又在兴国高兴圩与右路集团军第60师(师长蔡廷锴)、第61师(师长戴戟)激战。

图5:老营盘战斗遗址


9月15日,红军在东固附近的方石岭全歼右路集团军第52师,师长韩德勤被俘后混入俘虏兵中逃出,该师后由第11、14师各抽1旅重新成立,师长李明。方石岭战斗俘虏军官3名、士兵4500余名,缴获步枪4000余支、机枪15挺、迫击炮6门、电台1部。其他各路敌军纷纷撤出苏区,第三次“围剿”就此结束。

“毛泽东自传”接着说:“这时红军进入一个比较和平的成长时期。发展是非常迅速的。……红军现在发动自己的攻势了,1932年它在福建漳州打了一个大仗,占领了这个城市。在南方,红军在南雄进攻了陈济棠,而在蒋介石的站下上,红军猛攻乐安、黎川、建宁和泰宁。”

1932年4月10日红军歼灭福建龙岩西北门外驻守的张贞第49师的一个主力团,随后攻占龙岩,打开了通向漳州的道路。龙岩战斗俘虏军官1名、士兵1100余名,缴获步枪800余支、机枪5挺、电台1部。

红军攻占龙岩后,继续向漳州进发。第49师主力配置于漳州外围,利用天宝大山阻挡红军入漳。红军19日攻占天宝、南靖,20日占领漳州。漳州战斗基本上消灭了第49师主力第145、146旅,俘虏了1名副旅长、1名旅参谋长、2000余名士兵,缴获步枪3000余支、机枪30余挺、迫击炮10门、大炮5门、飞机2架,并缴获了一个兵工厂。

红军在1932年8月发起乐安、宜黄战役,8月17日红军强攻乐安城,歼灭高树勋第37师第80旅(2个团另1 个营),俘虏军官1名、士兵1500余名,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6挺、迫击炮3门、电台1部,击落飞机1架。

红军继续向东北进军,8月20日进攻宜黄之第27师的另2个旅,攻占宜黄。宜黄战斗俘虏士兵1000余名,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10挺、迫击炮5门、电台2部。

10月中旬,红军主力利用敌军第四次“围剿”尚未准备就绪之机,到东面敌人兵力比较薄弱的建宁、黎川、泰宁等地开辟新的根据地。11月中旬,红军主力北上打击敌人。

1932年11月17日红军攻占资溪,19日攻占金溪,陈诚命令驻守南城的许克祥第24师向金溪出击。22日,在南城东北的礼西赵,红军消灭了许克祥第24师运动中的1个团,俘虏1500余名士兵,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12挺。

1932年底,红军重新北上,进行金溪战役。1933年1月4日、5日在金溪黄狮渡首战告捷,消灭驻守黄狮渡的周浑元第5师的1个旅,俘虏旅长周士达、旅参谋长1名,士兵1500余名,缴获步枪1300余支、机枪15挺、迫击炮6门、电台1部。

黄狮渡战斗之后,周至柔第14师、吴奇伟第90师集结于金溪浒湾,准备向红军反攻,1月8日战斗打响,红军在金溪同浒湾的公路中间点枫山埠与敌军遭遇,展开激战;周至柔第14师6个团先被阻于彭家渡地区,后被歼一部,余部逃走。彭家渡战斗俘虏士兵1000余名,缴获步枪800余支、机枪3挺。

“毛泽东自传”接着谈到第四次反“围剿”:“一九三三年二月,南京开始向中央苏区第四次,而且对它来说也许是败得最惨的一次‘围剿’。这一次红军第一仗就歼灭了敌人两个师,俘虏了两名师长。敌第五十九师被部分消灭,第五十二师被全部消灭。在乐安和宜黄之间东陂、黄陂地方打的一仗中,红军一举就俘虏了一万三千敌军。蒋介石最精锐的部队国民党第十一师,接着也被歼灭,几乎全部被缴械,师长受了重伤。这几个战役构成了决定性的转折点,第四次围剿随即结束。”

第四次“围剿”蒋介石为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何应钦为实际指挥官,兵分三路:左路军为蔡廷锴的十九路军和福建地方部队;右路军为余汉谋指挥的广东军队;中路军为主力,由陈诚指挥,编为三个纵队:第1纵队,罗卓英指挥第11、52、59师,向乐安、宜黄地区集中;第2纵队,吴奇伟指挥第10、14、27、90师;第3纵队,赵观涛指挥第5、6、9、79师。

红一方面军决定抓住第1纵队第52师(师长李明)、第59师(师长陈时骥)从乐安向宜黄县黄陂开进,与其他部队相隔较远之机,于1933年2月27日在黄陂的蛟湖(图6)伏击第52师,师长李明受伤被俘,后伤重毙命;28日全歼第52师。27日红军还在霍源伏击第59师,师长陈时骥被俘,经过2天战斗,全歼第59师。蛟湖战斗俘虏军官6人、士兵15000余名,缴获步枪13000余支、机枪120挺、迫击炮10门、电台1部。

图6:蛟湖战斗旧址—蛟湖村 


3月中旬,陈诚以第2纵队为前军,以第1、3纵队为后军,向广昌地区进攻。红军主力潜入后军北方,3月21日在宜黄草鞋岗(即草台岗)牵制后军的第9师(师长李延年),主力突然袭击后军的第11师,歼灭其主力,重伤其师长萧乾,并歼灭第9师一部。草鞋岗战斗击毙旅长1人、团长3人,伤旅长1人,俘虏士兵6000余人,缴获步枪5000余支、机枪30余挺、迫击炮5门。至此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结束。

“毛泽东自传”在描述了第四次“围剿”后说:“当时蒋介石写信给他的战地司令官陈诚,说他认为这次失败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耻辱’。陈诚是不赞成搞这种围剿的。他当时对人说,在他看来,同红军作战是一种‘终生的工作’,也是一种‘无期徒刑’。”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