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半个北京城的那条路

年近六旬,或许是年纪大了,这些年,我感到北京“旋转”的速度越来越快。有时,我会怀念初到北京定居时的样子——拉着一车西瓜的毛驴悠闲地甩着尾巴,穿着白大褂的妇女坐在泡沫箱旁卖着冰棒,一口京腔的售票员拉着长音报起站名。多年前,这是北京一条寻常路上的风景。

那条路自西向东,连接城郊,从北京最西边的郊区跨越半个北京城,是我上个世纪70年代来北京定居后第一个去的景点,也是上个世纪90年代,我带着7岁儿子第一次远行去的地方。

跨越半个北京城的那条路

跨越半个北京城的那条路

70年代(上)与90年代(下)

儿子出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每隔几年,他的生活环境就会有点改变——停靠在路边的小汽车越来越多;黑白电视机被人们尘封,29英寸大彩电摆了出来;全区第一家麦当劳高调迎客,几乎人手握着一个甜筒;路边突然有了网吧,吸引着很多年轻人;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新地标不断出现。

前不久,我跟儿子一起去了趟国家博物馆,60后与90后再次奔向了北京中轴线。一路上,回忆和感慨颇多。

顺着马路走10多分钟就是车站,在繁华的新桥大街。现在,这里成了门头沟最热闹的交通枢纽,十几路公交纵横交错,每隔5分钟就有一辆在此停靠,载上一批乘客开走。

跨越半个北京城的那条路

跨越半个北京城的那条路

40年来,新桥大街的改变

我们坐上了336路公交车,估摸着再有20分钟,就能到达地铁1号线的首发站苹果园。然后一路东行,奔向目的地。

336路是北京第一条远郊区县通往城市的公共汽车,它的岁数比我的年龄还要大,50年代便开始运行了。

车厢记载着一个时代:以前,车身是红白两色,体积不到现在的一半,数量少,等来一趟,至少要半个小时。现在,售票员的声音逐渐被刷卡时发出的的滴滴声以及千篇一律的电子播报所替代。我想,可能再过几年,无人驾驶就大规模上路了。

跨越半个北京城的那条路

跨越半个北京城的那条路

这条通往地铁站的路,现在有了高架桥,公交前行的速度也变快了。车窗外,曾经低矮的平房变成了商场和写字楼,包裹着绿色屏障的建筑物破土而出。

我20岁时,在石景山的首钢工作,经常走过这里。1980年前后,摊贩驾着毛驴拉着瓜果蔬菜在道路两旁贩卖,被扒下的菜叶散落一地;交警站在十字路口的台子指挥着车辆;28型黑色飞鸽牌自行车遍及整条车道。

跨越半个北京城的那条路

有了儿子以后,这条路似乎被按下了加速键:修路的声音变得频繁,站在老远都能感到脚下的震颤;卖糖葫芦、雪糕、掉渣饼的门面房被统一规划进了菜市场;自行车越来越少,小汽车呼呼地跑上了路面。

跨越半个北京城的那条路

在儿子小时候 通往苹果地铁站的路开始修建高架桥

地上的风光很热闹,地下同样如此。

北京地铁1号线至今都能看到时代的影子,地砖有了碎裂纹,台阶被踩得变形,石柱子斑驳了——但它却不服老,纸质车票被一卡通取代了,车厢总在更新换代,车门上贴着各类互联网产品的广告,电视屏幕上滚动的都是行业前沿信息。古老的1号线里,两个时代不同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历史。

跨越半个北京城的那条路

北京地铁1号线的变化

跨越半个北京城的那条路

如今的1号线西起苹果园,东达四惠东,跨越门头沟、石景山、海淀、西城、东城、朝阳。

时代在进步,交通越来越方便,这条路上风景日新月异。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这条路的变迁,也见证了时代发展。(文/李林茂)

跨越半个北京城的那条路

跨越半个北京城的那条路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