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重新一统华夏,为何后世评价却不高?

中国历史上,但凡重新一统华夏者,往往都为后世敬仰膜拜,甚至神化。但凡事总有例外,有这么一位皇帝,完成了重新统一中国的大业,后世评价却不甚了了,他是谁,又为什么?

此人重新一统华夏,为何后世评价却不高?

《三国演义》中的司马炎形象

他是西晋王朝第一位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继汉光武帝刘秀之后,时隔200年,他重新一统中华,按理说应该记上一大功。至于他为何没能彪炳史册,被归入伟大皇帝的序列,个人以为,原因有三:

第一,长辈已将统一大业完成过半,他本人并没有费太大力气就摘到了果实。

可以说,他有很大的坐享其成的成分。他的爷爷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为他铺好了路。司马懿夺了曹魏的政权,司马昭更进一步,灭了蜀汉。当司马炎接班时,统一的路上只剩下了苟延残喘的东吴。到这个份上,全天下的老百姓都知道国家一统只是个时间问题。偏偏东吴的末代统治者孙皓并不得人心,而且生性残暴,导致朝廷上下离心离德。当司马炎派遣大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挥师征讨时,几乎没有遇到太激烈的抵抗就抓住了孙皓,几乎是轻松搞定。

既然长辈早就做完了大部分功课,司马炎仅仅只是运气好,摘到了胜利的果实,后世评价不高也就很正常了。

第二,任内并不算兢兢业业,并且在接班人问题上犯了大错,导致国家动荡,并直接带来了南北朝300年的大分裂、大动荡。

统一中国之后的司马炎志得意满,过起了纸醉金迷的糜烂生活,西晋朝廷很快就坠入腐败堕落的深渊。

不思进取的皇帝带坏了一班朝臣,斗富的众多典故(著名的如“石崇斗富”)出自晋武帝一朝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还不算最糟糕的,在接班人问题上的胡来才是把新生的西晋王朝推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此人重新一统华夏,为何后世评价却不高?

白痴皇帝的“名言”惊呆众人

他的继任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晋惠帝,当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时,他说了一句千古名言“为什么不吃肉呢?”——可想而知,这样的皇帝能把国家治理成什么德行?皇帝不中用,野心家往往就会钻空子——“白痴皇帝”的皇后贾南风乱政,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引来了外族入侵,埋葬了西晋王朝,开启了让后人深感耻辱的“五胡乱华”时代,并让中国忍受了长达300年的南北朝之大分裂、大动荡之苦。

此人重新一统华夏,为何后世评价却不高?

“八王之乱”形势图

此人重新一统华夏,为何后世评价却不高?

“五胡乱华”是中国历史上永远的一道伤口

不得不说,正是司马炎不理朝政、在接班人问题上的不负责任之举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

如果他的时代是盛世的开始,如同刘邦、刘秀、李世民、朱元璋一样,那么他的历史地位肯定会大大提升。可惜,他太懒了。

第三,完成国家重新统一大业的杰出人物原本就屈指可数,和这些人相比,他自然就逊色太多。

既然他完成了国家统一大业,那么自然要和做出同样业绩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可是,那都是些什么级别的人物呢?

嬴政、刘邦、刘秀、司马炎、杨坚、李世民、赵匡胤、忽必烈、朱元璋、玄烨、毛泽东。

在漫漫长长的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上,笔者能记得起来的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人物也就这十来个。其中,刘邦还不算彻底完成统一,因为到刘彻时期才完全将内部封国制服,并收复了南方,开拓了西域。李世民战功赫赫,但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却是李渊。赵匡胤只是初步统一了中国的核心区域,但北方的幽云十六州、东北和西北的未竟事业终宋一朝,永未完成。康熙帝玄烨接手满清时,国家形式上已经初步统一,只不过他的削藩、打败葛尔丹和沙俄、收复台湾之举确实不同寻常,所以才说他“名为守成,实为开创”。

再排除司马炎,其余六人才算是货真价实的完成国家统一的伟大人物。

和其他十人相比,司马炎无论是政绩、个人能力、责任心,还是勤政程度都差的太远,历史地位更是被甩了几十条大街。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算他倒霉,侥幸捡了个一统九州的大便宜,却也总是被用来和太过璀璨夺目的伟人相比较,只能说是他的不幸了。

不过,考虑到他的不务正业,只能送他两个字——活该!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