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宽敞了,货跑得快。
“我们发往新加坡的书,年年卖完,从来没有被退回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所属上海外文图书有限公司出口部经理杨棣说。2005年新加坡书展,上海外文图书有限公司竖起了“阅读上海·Reading Shanghai”标识,首次在国际书展打响“上海出版”。一晃12年,21平方米展区面积没有变,读者却越来越多。发行渠道四通八达,助推好书源源不绝“出海”。
用国际规则赢得主流渠道
翻译是拓展渠道的第一个拦路虎。今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与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合作,共同策划“中国话语丛书”,目前已与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签订《文明型国家》出版合同,英文稿正在紧张翻译中。眼下“中国梦”“中国道路”成为新的版权输出热点。但英文基础好,对中国政治和中国社会有研究,对西方受众的阅读习惯有了解的译者并不多。世纪文景副总编辑何晓涛回忆,“《中国震撼》英文版,我们借助作者张维为语言优势,请他本人承担翻译工作。其它版本的翻译,我们不断寻找、不断筛选,在翻译过程中与译者反复磨合。‘中国话语丛书’吸取经验,同样由中外编辑团队共同把关。”
想受到国外主流销售商青睐,熟悉规则才能事半功倍。外语版《文化中国》丛书2000年启动至今,已出版300多个品种,保持市场长线销售品种有150多种,英语以外的外语语种图书40多种,覆盖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海新闻出版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怡琮坦言,优质国际代理商对图书品质有苛刻要求,“他们先全面阅读外语版《文化中国》,在看到产品市场表现后,经过内部销售和管理人员投票绝大多数同意,才愿意做我们的国际代理。”
上海新闻出版发展有限公司与国外销售商多年打交道,有了“编销合一”原则,定期与海外销售商进行业务会议,就新书选题进行深入讨论。确定春秋两季刊载于订货目录的选题后,中外工作人员就图书标题、书名、字体、封面、装帧、定价和促销、物流、入仓、上架等细节,不厌其烦反复沟通。通过全球代理,上海新闻出版发展有限公司积累了与海外主流发行销售渠道合作的实践经验和人脉资源。
从先发到售后,一条龙服务
熟悉规则后,先发制人,令沪版图书走出去速度有了飞跃。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尚在编辑阶段,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积极向国外出版商推送书讯,告知丛书编纂思路、作者情况、编辑进展,方便他们提前了解相关图书信息。新书在上海书展上首发后,中方编辑第一时间将图书封面、目录、章节书摘、媒体报道等资料,通过电子邮件推送到相关客户面前。随之而来的北京国际书展和法兰克福书展,成了《十万个为什么》与全球出版商见面的舞台。十余家来自世界各地的出版商争阅样书。法国一家出版社还专门派员从法国飞到法兰克福,讨论《十万个为什么》在法国出版的可行性。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同样主动出击,中文版尚未推出,已在寻找国际性出版平台。“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有24项入选。“深远海工程装备与高技术丛书”“智能港口物流丛书”“人工智能2.0系列”都具有系列输出的潜力。
有了口碑,创新脚步依旧不停
沪产图书树立口碑,客似云来不再是梦。2018年1月上海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课本、课本练习部分和教师用书的英文版进入英国部分小学使用。谈判工作进行了5个月,世纪出版集团最终选择哈珀·柯林斯作为合作伙伴。作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源头进行的一次大型文化溯源工程,重量级艺术绘本原创作品《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一面世就引起欧美出版商的极大关注,该书英文版目前定名为《中国神话与传说——混沌与英雄的时代》,计划明年4月在欧美出版发行。
面对购销两旺的喜人局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注重加强业态创新,拓宽海外落地业务范围。集团充分利用进出口业务资质优势,搭建海外按需印刷图书平台。部分中文版纸质书的海外销售采用先订单、后印刷,网上下单、当地印刷、直接送达的商业运营模式,既缩短了生产周期,又降低了仓储和物流成本。目前,集团单位近千种图书品种即将上线。
随着数字出版兴起,集团下属出版社也在积极探索版权输出的新形式。早在2010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与国际知名科技类出版商威科集团接触,商谈专业图书进其数据库事宜。最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2种生命科学和医学类专业图书授权给威科集团下属Ovid数据库,服务全球的科研人员,为未来的版权输出打造模板。(文/诸葛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