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史”本色:历史学家眼中的诗圣

近年来,历史普及类读物,或曰历史领域的非虚构写作十分繁荣,各大出版社纷纷推出自己的各种系列图书。在唐史方面,围绕人们所熟悉的安史之乱,也出现了一批十分优秀的介于学术与普及之间的作品。不仅有以安史之乱本身为主题的,还有以各种人物为视角的,上起唐玄宗、杨贵妃、唐肃宗,中及安禄山、郭子仪、李光弼,下至李白、杜甫、王维等。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才子佳人,他们在盛世与乱世之间的命运沉浮、生死抉择,都吸引着千年之后的普罗大众。

其中,关于诗圣杜甫的研究与叙说,得益于其留下的大量诗作,更是涌现出许多人物传记和研究专著。当然,其中绝大部分是文学史家的撰述,侧重于解读杜甫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作,或用文学化的笔调讲述其人生各个阶段的境遇。近年来,为突破同质化的传记写作方式,部分文学史家开始注重现地研究,即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来展现杜甫的人生旅途,看看当年杜甫走过住过的地方现在变成了什么样,是否有相关遗迹留存下来。而部分历史学家则试图从历史学视角,结合历史学界对安史之乱前后历史的前沿观点,来看待作为一个历史人物的杜甫如何度过其一生。厦门大学助理教授王炳文博士的《杜甫的历史图景:盛世》(以下简称《盛世》)就是这样一部出自历史学家之手的诗圣传记。

《杜甫的历史图景:盛世》


该书作者“一直希望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将杜甫置于8世纪的家族、社会、政治斗争以及地缘格局中,考证并还原出一幅杜甫当日所目睹、所身处的历史图景。”(《盛世》后记)作者四年前出版的《从胡地到戎墟:安史之乱与河北胡化问题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就是一部纯粹的历史学著作,并且奠定了作者研究杜甫的历史学基础。因此,在《盛世》一书中,作者不仅在书后附录了“唐代长安坊市图”、“唐代洛阳坊市图”、“唐代主要官阶表”、“主要人物生卒时间线”和“杜甫年表”,还在正文叙述过程中不断加入“杜甫家庭成员关系”(第69页)、“裴自强家庭成员关系”(第75页)、“杜、裴两家姻亲关系示意”(第75页)等人物关系图,“杜甫吴越之行示意图”(第160页)、“杜甫奉天行程图”(第189页)、“杜甫齐赵行程图”(第230页)、“唐代江淮转运示意图”(第262页)、“高仙芝西域作战示意图”(第341页)等地理示意图,从而方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建立起直观的感受。

《盛世》作为历史学者写的文学史人物传记,不仅因其图表详细且精准,更重要的是叙述过程中不断结合历史背景来进行分析。以往文学界和史学界对于杜甫的研究,多侧重于安史之乱以后经历巨变的杜甫如何通过其雄健的笔力描摹了大唐盛世崩塌的图景,从而为其“诗史”本色做脚注。但是事实上,杜甫早年经历在其诗作中也有呈现,而且所反映的大唐王朝文学与政治互动的场景也很精彩。《盛世》这部书,就是专门针对杜甫从青少年到中年的人生经历,结合历史背景进行的描摹。

特别是在第一章《杜甫家世(683-711年)》、第二章《少年时期(712-720年)》和第三章《初游文场(721-725年)》中,作者花费了详细的笔墨来梳理学界以往不甚注意的杜甫家族在武周时期和杜甫少年时代的发展。通过梳理,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不仅从杜甫的视角来代入各种人物关系,更能够在大时代背景下来理解杜甫家族及姻家裴氏家族的沉浮对杜甫成长的影响。特别是作者还在其中讨论了文学派和吏治派之争对杜氏家族的影响,揭示了杜氏家族杜审言、杜闲、杜甫祖孙三代与文学派有更多的往来,从而为杜氏家族在政坛的发展,特别是杜甫的成长和交游建立起庞大的社交网络。

在第四章《京兆贡士(726-730年)》中,作者正式开启对杜甫成年后人生的叙述,并特别关注了杜甫参加科举失败的过程。作考证了杜甫初次参加科举的时间为开元十八年(730),这比学界通常认为的开元二十三年或二十四年要早五六年。而杜甫初试不第的原因则与当时唐朝铨选制度的大变革有关,这也是作者的创见之一。在第五章《兖州趋庭(731-738年)》中,作者更通过杜甫父亲杜闲迁转的考证,讨论了落第的杜甫在这几年间壮游齐鲁其实并不完全是“自由行”,而是在其父亲于当地任职的经济基础上进行的。在这期间,作者还穿插了开元年间宫闱之争对杜甫日后仕宦的影响。

要之,从《盛世》第一章到第五章,作者通过详细的考证,构筑起杜甫27岁以前在家族人际网络基础上所获得的人生经历。这些人生经历,也无不成为其日后写诗的内容来源,可以互相映证。在此期间,杜甫虽然经历了科举不第,但他并未感到失意,反而“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不过这样一种人生上升期,在其父亲杜闲去世以及由此引发的家族分崩离析之后,慢慢放缓脚步,乃至日渐下降。这在《盛世》第六章中得到了呈现。事实上,相比于安史之乱,杜甫的人生转折其实可以上溯至这一时期。因此,从第六章到第九章全书后半部分,作者更多地将笔墨转入当时的军政大事。这一时期的杜甫,也因家族之变而快速成长,开始其独立的人生道路。他不仅要通过与政治人物的接触来解决衣食问题,也要维持与挚友高适等人的关系,以及对李白快意人生的向往,来慰藉内心的独孤。而冰封下的暗流,也在悄然涌动,一切都指向755年的历史巨变。

通观全书,作者不仅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完整的世家子弟成长图,更绘就了时代大变动前夜的帝国盛世场景。作为读者,我跟作者的导师张国刚先生一样,“读来不觉烦琐,不觉枯燥,饶有兴味”。(张国刚序)期待作者关于杜甫在安史之乱后颠沛流离十五年的《杜甫的历史图景:战乱》早日问世。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