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上海文艺出版社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协办的第十三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在上海颁出。
第十三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奖杯。本文图片 夏继尧 图
徐刚《“本真性”写作与“自我”的诞生——重读刘震云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短篇小说》、王秀涛《知识建国:对新中国成立前后新华书店出版物的考察》、白惠元《向心地理:大国时代的“故宫形象学”》、曾攀《汉语书写、海洋景观与美学精神——论新南方写作兼及文学的地方路径》、李哲《从“立人”到“吃人”:鲁迅与新文学伦理意志的发生》5篇论文获第十三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
唐弢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研究专家、文学理论家、文学史家和藏书家,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2年,其家人在唐弢逝世后将其全部藏书捐赠中国现代文学馆,赢得了文学界和学术界的广泛敬意。
“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下文简称“唐弢奖”)由中国现代文学馆设立,每年评选一次,意在弘扬唐弢的学术精神,鼓励年龄45岁以下青年学者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已成为当前国内最具权威性的青年学术奖之一。
李敬泽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已历经十届“唐弢奖”的评选。在他看来,“唐弢奖”是最严肃、最不油腻的青年文学奖项。
“前辈学者们,是怀着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责任,也怀着对年轻一代学人的关爱来从事这样一个评奖工作。对‘唐弢奖’获奖者而言,这是一份珍贵的荣誉,它饱含着前辈们的肯定,也饱含着前辈们的期许。”
获奖代表白惠元说,作为一种传承,他理想中的文学研究应是具有想象力和可读性的,它带着研究者本真的口音、语气与修辞,通往一种身体在场的剧场效果,它能够击穿“第四堵墙”,给新时代的观众带来深切的情动体验。用解构主义批评家杰弗里·哈特曼的名言来说,正是“作为文学的文学批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聊以自勉,也与各位同仁共勉。”
颁奖者获奖者合影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阚宁辉表示,一直以来,上海高度关注青年评论家的成长,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关心支持下,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市作家协会和以复旦大学中文系、华东师大中文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等为代表的上海高校通力合作,共同扶持上海青年评论队伍的成长。上海文艺出版社也一直以文艺理论研究选题和青年评论家的跟踪出版为重要工作,“我们热烈期待并相信第十三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暨学术论坛,既是一次青年文学研究评论成果的年度检阅,也是一次青年文学新时代学术方阵更大舞台的全新启航。”
在颁奖之前,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主办的“重绘城市时代:新景观、新媒介与新经验——文学馆·学术青年工作坊”已在上海开幕。系列活动的举办也可见“唐弢奖”的学术影响力、辐射力日益扩大。
“唐弢奖”评委代表、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吴俊表示,如果说青年学者在大学体制里的文学研究是一种传统生产力,那么经由“唐弢奖”的鼓励,他们将成为一种新质生产力,“我们一起为这种新式生产力努力!”
颁奖后还举办了以“文学、大地与乡村——书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为题的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学术论坛。
【附:第十三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授奖词】
徐刚《“本真性”写作与“自我”的诞生——重读刘震云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短篇小说》以鲜明的问题意识对刘震云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小说展开分析,锚定作家成长转折以及本真性绽放、自我诞生的文学时刻。通过重新发现和揭示一个典型案例,勾勒作家捕捉“时代”与“世界”的路径,从而抵达对一个时代的文学的把握。论文切中肯綮,富有学理深度。
王秀涛《知识建国:对新中国成立前后新华书店出版物的考察》融通当代文学史料学、思想史、文学史等视域与方法,从当代文艺方向确立的角度,精辟摘选新中国成立前后新华书店书籍出版与传播等方面的史料,展示其参与构建人民性和民族性的文化生产过程,揭示了当代知识秩序以及知识生产的特有方式。
白惠元《向心地理:大国时代的“故宫形象学”》总揽新世纪以来中国人以故宫为地理中心想象世界的多种文化实践,对故宫形象的五个面向及其文化构造做出总体性、鸟瞰式的分析,视野开阔,引证广博,使文化研究的方法获得了新的在地性与时代性。
曾攀《汉语书写、海洋景观与美学精神——论新南方写作兼及文学的地方路径》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阐释“新南方写作”的经验与新变,揭示出中国新时代文学中地方性叙事的新探索与新形态,强调其既突破单一的地方性路径,又以广阔的界域书写建构中国与世界的紧密关联,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理论前瞻性。
李哲《从“立人”到“吃人”:鲁迅与新文学伦理意志的发生》在鲁迅研究中独辟蹊径,旧题新作,从“立人”和“吃人”的正反关系出发,阐释了鲁迅弃置以“复古”为核心的民族革命立场,更换人类学知识,瓦解了晚清生发的“诗性野蛮”图景,由此引申并论述新文学伦理意志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