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演讲与讲演》:语言的畅达总会使人出类拔萃

3月25日,文化学者马未都携新书《演讲与讲演》,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了一场同名主题分享。这部马未都亲自精选修订的作品集,收入了马未都多年以来在不同场合公开讲话内容。书中“现实与实现”“学问与问学”“欢喜与喜欢”“观复与复观”四个章节,与书名形成呼应,展现着作者在生命成长、阅读治学、审美趣致、文化文明等领域的感想。

马未都


马未都表示:“这部集子,不能说代表我完整的人生,至少是我一部分人生的总结,从二十多岁到如今七十岁,每十年一个心境的变化。我自己回头看,有些讲得很好,有些也有局限,局限是因为当时的经历和阅历不够……”

在活动现场,马未都首先分享了让他印象深刻的演讲,诸如林肯的就职演说,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奖者山中伸弥的演讲,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等等。以此为例,马未都分享了“演讲”与“讲演”的异同,分享了自己多年公开演讲的经验和技巧。他谈道,演讲的第一法宝是真诚,他也在始终认真回应着年轻人们提出的“真问题”。

马未都认为,中国语言奇特,准确自如地表达自我意愿并非易事,多数时候词不达意,文不对题。在长达十多年的文字训练中,能做到准确自如地表达自我意愿的,仅仅是少数人。能够完成在公众面前更高一级的表达者,更是凤毛麟角。好的演讲与讲演,是语言与文学的范例,在表达思维、见解的同时,也展现了讲话者的个人魅力与风格。在这个“人人都可能成为IP”的时代,马未都表示,希望借着这本书的出版,与读者分享说话与写作的艺术:“能说会写者,走向社会不仅占其优势,还占其风光。无论表现何种内容,语言的畅达都会使人出类拔萃,占得先机。”

同时,马先生在书中提及不少自己的人生经历。“看别人的人生,不见得非要学习什么,而是从中受到启发。一本书,能带来一点儿启发就行了。书里也没有那么多所谓干货,就看你能不能从中发现对自己有用的那点儿干货。”

进入书中的四个篇章。现实与实现篇章中,马未都谈及,人生的意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问题,它和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息息相关。在“现实与实现”篇中,马未都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他分享自己的人生“八字方针”——自信、坚强、认真、宽容。鼓励读者练就强大的内心。而面对生死这一人类的终极问题,他坦言我们必须要有勇气面对而不逃避。

面对终将到来的衰老与死亡,我们能做什么呢?马先生说:“人生的科学终点是死亡,但它是哲学的起点,是文学中最重要的一点。‘未知生,焉知死?’活着要明白道理,方可充分理解死亡。我们必须要有勇气面对死亡,必须理智地探讨而不去回避这一话题、课题、命题。”

除了这些沉重的话题,在“欢喜与喜欢”篇章,马未都介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自己还是一位兢兢业业的“铲屎官”。观复博物馆里的猫都是曾经救助的流浪猫,很多猫在此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光。

2023年11月,观复猫“二枪”——杨家枪、岳家枪相继去了喵星球,马未都提笔写下悼文《约架岳家枪》,读来令人潸然唏嘘:“2016年两枪结伴而来,2023年两枪结伴而去,只有宿命可以解释这些。喵星美丽,温馨可人;可以想见双枪并立前行,威风八面回到喵星,众多的观复猫欢呼雀跃,互诉衷肠,这让生命不仅有爱,还有光。”

他说:“看起来是我们在救助猫,实际上是猫在救助我们。”猫不仅带给我们心灵的慰藉,还带给我们思考。如果我们以“猫生”观察人生,人生便能多一分清醒。

而人与人的相逢与离别,也构成了马未都人生经历的重要部分。马未都早年在《青年文学》做文学编辑的时候,正是中国文学的黄金时期。他从来稿中发现了王朔、苏童、刘震云、余华等今天依然活跃在文坛上的作家,也用笔记录下了对史铁生的深切怀念:“死亡与苦难让史铁生成为作家中的一个哲人。世事纷杂,充斥诱惑,而他三十年的作家生涯却一个十年比一个十年更为精彩。他未变,时代变了;时代变了,他未变,因而凸显一个灵魂的价值。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在离他六十岁生日还有四天的时候,他迎来了他那‘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在天国,史铁生先生一定幸福,超越凡人。”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