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
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
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
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
《聪明累》是在太虚幻境中演唱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一王熙凤的命运之曲。
王熙凤,是一个有着男性气概的女子。她的干练、智谋,许多男人也比不上,而她的豪迈、爽健,也让她在娇滴滴的脂粉丛中显得格外出类拔萃。
作为在当时社会中属于从属地位的女性角色,她却天生是各个场合里的主角。
这就牵扯到女性性格和处世态度的问题了。在女性群体处于绝对弱势的传统社会,以及女性竞争群体依然处于相对弱势的当今社会中,女人,该如何自处?
女性对社会规则的应对,大致有三种分类。
一是服从社会规则,迎合体制需求,将自己塑造为主流意识形态认可的形象。这样活得最安全、最顺利。
比如薛宝钗,即是如此。她得到了所有人的交口称赞,面面俱到,无一遗漏。而唯一遗失了的,是自己的真性。
第二种类型是自怨自艾,不愿妥协又无力改变,唯有自苦。心越是清醒自知,身越是难容于世。
此中代表人物就是林黛玉。她的不合时宜注定寂寞,而她的柔弱无力又注定悲苦。
第三类女性就如同王熙凤。不甘消沉,努力改变命运,不容践踏,充分运用才华,不低眉顺眼,不委曲求全。
相对于传统社会中绝大多数要么迎合规矩、要么自苦度日的两类女性,王熙凤所代表的人物个性显然更积极,更充满生命力,也更具有现代意识。这也是凤姐在今天的读者里拥有大量支持者的原因。
这种女性在历史上凤毛麟角,极为难能可贵。因此,无论她们的结果是好是坏,都值得我们拍案称赞,值得给予敬重和珍惜。
优秀的人,就是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人,而优秀的女性,又往往是兼具了部分男性性格的人。
这样的女性,有决断、有气魄、有心志、有理性,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女子容易沾染的小气、任性、矫情、娇气等弱点。
但是,优秀的女性至此,还远远不够,还欠缺一些最为关键的灵魂。
女性的灵魂魅力,包括智慧,善良,与温柔。
所以凤姐虽是个不凡的女子,却还算不上是优秀的女性。她的一些命中所缺,限制了她走向真正优秀的境界。
凤姐是女中豪,却非女中杰,正是这一点偏差,使她只限于豪气冲天地努力改变命运,而无法突破性格中的桎梏,成为真正掌握命运的英杰。
正是她所不懂的一些道理,使她的聪明也要成为负累,聪明累,累出悲剧。
因为她的聪明只是小聪明,而非大智慧。一步之差,失之千里。
同是管理型女性,若论“智慧”与“聪明”,我们可以用武则天与王熙凤来作对比。
她们两人,一个是帝国的实际统治者,一个是家族的实际掌权者,都具备出挑的办事能力、察人识事的敏感度以及光彩照人的身姿。
在行动力、谋略心以及个人气场上,王熙凤都不输于武则天,而且相比之下,在同等年龄时,少女时代的武则天,一切基础还远远比不上凤姐——十几岁的王熙凤已经开始管家,武则天却还是后宫里朝不保夕的小小才人。
但为何后来在人生的境界上,武则天要比王熙凤高出那么多?这里说的人生境界,不是指实际的社会地位(那当然不具备可比性),而是指思想水准、做事风度、胸怀品格。
为何武则天再怎样离经叛道、施展铁腕,也能够功大于过,甚至还倍受肯定,而王熙凤小心算计、巧谋机关,却落得身败名裂、众叛亲离?
因为武则天在不断地努力学习、提升自己后宫竞争力的时候,王熙凤只满足于手不能书、偷懒地叫会写字的宝玉来给她记私帐;
因为当武则天成为实际统治者之后,她能为广开言路、了解民生而苦心创设匦检制度,而王熙凤作为把权者,只一心瞒天过海、掩人耳目地包揽诉讼、中饱私囊;
因为武则天虽然也拼命揽权,但她明白权力把持者有责任要使国泰民安,王熙凤热衷弄权,却不了解权力的最终保障来自于全体家族的兴盛,一己所得再多也不过是无根花絮,树倒即人财两散。
水涨则船高,不顾家国的水,个体的船就会随时倾覆。
所以凤姐虽有机心和手腕,却还是站在一己之私的小角落里占着公家便宜,既无管理者应有的全盘规划的见识,也无成功者必备的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大观园中,凤姐为人,比宝钗热情,比黛玉积极,这是她可爱的地方;但因为性格里不知收敛的贪婪、残忍、狠辣,又令人可恨。
权力,使人性共有的一些弱点在凤姐身上被毫无节制地放大。虽然其他人内心里也会有贪婪、残忍、狠辣的因素,但是权不在手,也许终身没有条件和机会被呈上明面、被滋生出来。
而王熙凤之所以醉心于弄权,说到底,是出于她生命里的空虚。权力的摆弄成为她自我实现的唯一手段,是最能满足快感的手段。
是的,空虚。对于一个衣食无忧、婚姻无趣、缺乏教育又没有信仰的贵族女子来说,生命里的空虚无法避免。
凤姐面临的,正是空虚,还不是寂寞——书香后代的李纨可能是寂寞的,曲高和寡的妙玉可能是寂寞的,而凤姐,还不懂得寂寞,她只有整日的空虚要靠忙碌不停和心计迭出来填充。
但是,凤姐身上所缺少的文化修养、理性认知,又使她要从一个权力掌控者,最终沦陷为一个被权力掌控者。
随权力而来的快感成为了她的主人,权力于她就像是毒品,是生活里唯一快乐的来源,而且瘾头越来越大,终身不戒。
可矛盾的是,她的把权方式又注定缺乏长力。还是由于她在这个位置上所致命欠缺的文化视野,导致她终将在权力的巅峰上狠狠摔落。她所裹挟的权力越大,搅起的风波也就越汹涌,乃至最后一切崩溃。
文不继力、德不载物,王熙凤既缺少感性的公心道义,又缺少理性的战略规划。这就注定她的事业要输了。
虽然,权力如鸦片给过她幸福的幻象,但是所有毒品,都会在人习惯了它之后,再狠狠地抽身而退。
更何况,凤姐还缺少一样女性的终极武器——温柔。这就预示着,她的婚姻也要输了。
不懂得温柔,与她越近的人,往往越要远离。
所以,王熙凤在不可一世的辉煌背后,有着太多的弱点,太容易导致崩塌。
王熙凤唯一的一次,没有进行锱铢必较、不留余地的算计,就表现在对刘姥姥的仁至义尽上。
虽然她善待刘姥姥,也有做给贾母和王夫人看的意味,但无论如何,王熙凤没有给这个乡下老人丝毫刻薄,而是让刘姥姥一家得到了雪中送炭的莫大天助。
所以,她的偶结善缘,便成就了女儿巧姐后来的“遇难成祥、逢凶化吉”。
“金陵十二钗”的构成看起来不太合理,王熙凤与巧姐母女二人居然同时入榜,两代人被排到一个榜单里同等对待,而描写巧姐的笔墨实在少之又少,这不禁令人疑惑:把稚龄的巧姐也看作十二钗之一,有必要吗?
曹雪芹这样的安排,不仅推陈出新,而且很有必要。
巧姐作为晚辈人,她是风华正茂的那些女子的延续,是当所有活跃于青春的女孩子们都各自散去后,承接薄命女子薄命身的又一个红颜。
从大处看,巧姐代表着天下女性一代又一代不能摆脱的重复悲苦;从小处看,巧姐是王熙凤德行的延展,从生命降临到命运轨迹,都由凤姐而来。
王熙凤曾把病中的女儿抱到刘姥姥面前,不嫌弃地请这个农村老太太为贾府千金取名字。
深受王熙凤照顾的刘姥姥,就为这公府女童起了“巧儿”的名字,从这一刻起,她们命运的纽带就紧紧绑系在一起了。
贾府落难后,巧姐被“狠舅奸兄”卖到烟花巷,刘姥姥为报王熙凤和贾府的恩德,将巧姐救出,带回家许配给自己的孙子板儿为妻。
虽然乡舍清苦,却能远离风波。这是“金陵十二钗”中最小的一位女孩子,最终的宿命。
王熙凤一生,环绕在她周围的人,与她斗智斗勇,几乎都是用心不纯:丈夫贾琏对她没多少真情,与她关系暧昧的贾蓉也不是良善之辈,对她垂涎三尺的贾瑞更是猥琐不堪。
唯有这个来自民间最底端、思想见识最朴素的老太太,却懂得投桃报李,给了她生命后代最后的温暖。而一切善因,只是源于她当初并不那么真正用心的施予。
巧姐悲剧里的好运,与甄士隐家的丫鬟娇杏因一次无意回眸而嫁给了贾雨村、被扶为正室的好运气还有着本质不同。
娇杏是依靠纯粹的“侥幸”,这从名字的谐音上就能看出来;而巧姐的命运却是曹雪芹在整体阴霾的大悲剧里,特意给世人留下的一点阳光和希望。
曹雪芹想让人们看到,还有广大的普通百姓,虽然他们生活得卑微而艰难,虽然他们在历史上沉默而无声,但是他们却可能保存着我们民族最多的良知、最大的善意,他们是民族最有力的传承者。
就像鲁迅写小说《药》的时候,原本设定的结局,是愚昧无知的华家和革命者夏家的两座坟都在清明时节冷冷萧瑟着。
但是《新青年》的编辑看过初稿后就建议,应该让读者感觉到这个社会不是那么地绝望到底,纵使在黑暗里,也还有值得期待的一些希望。所以鲁迅就把结尾改为:革命者夏瑜的坟上摆着红白相间的花环。
这一笔小小的画龙点睛,令文章的整体气脉截然不同。那无名花环,是崇敬革命烈士的人民在祭奠、在感激这个为民族命运而献出了年轻生命的人,是革命自有后来人的无限蓬勃力量在延续、在继承这艰苦但不灭的理想事业。那代表着精神火种的花环正因为来自无名,所以更可以是来自千千万万人。
虽然这花环的力道很小很小,就像刘姥姥的力量很弱很弱,但是曹雪芹不忍用彻底的悲剧完全否定这个社会,他还是在肯定、在期待,有一些善良的种子,就播撒在山河大地上。
所以巧姐的“榜上有名”,不是为了单薄地描述她,而是为了感谢刘姥姥这样的朴实民众,为了肯定王熙凤曾经不计较的慷慨之举。
说完巧姐的悲中含喜,再来看看凤姐的喜极而悲。
前面说了,王熙凤是一个有着男性气概的女子。其实在金陵十二钗里,有三位女子都具有男性化的性格,就是王熙凤、史湘云和贾探春。只不过她们三人男性化的性格特质各有不同,也就表现出不同的作风:
湘云拥有的,是男子气概中的坦荡率直和不拘小节,她爱女扮男装、她能大快朵颐、她曾说过那句著名的“是真名士自风流”,所以湘云男性化的是心胸,光明磊落,坦荡大方;
而探春怀有的,是一种须眉风骨般的思考力和责任感,在代管大观园时探春就说过“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所以探春男性化的是思维,犀利严明,志向高远;
而凤姐具有的,是阳刚性格中的掌控欲和占有欲,她男性化的是脾气,于是造成了她霸气外露、强势逼人的性格。
王熙凤缺少学识,所以欠缺战略眼光;缺少善良,所以欠缺人性关怀;更缺少温柔,所以欠缺一点可爱。
因此,王熙凤的悲剧不仅仅是封建时代引起的悲剧,不仅仅是家族覆灭带来的悲剧,而是源于她自身的性格悲剧。
换在任何时候,缺少绕指柔的百炼钢,早晚都要折断在自己的锋芒毕露、只进不退上。
如此性格,越是强势,越是容易失势。
强势只能带来屈服,带不来心服;只能换来高位,换不来高明。
所以在这首唱王熙凤命运的歌曲《聪明累》中,曹雪芹又是赞赏、又是嘲讽、又是不无惋惜地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机关万万不能算尽。再聪明能干的人,也要想着给其他人留下一条活路,而不能妄想着事事包揽、好处尽占。越是在“聪明”上下尽功夫,就离“智慧”越是远。
“机关算尽太聪明”,算尽,就是不留余地,只是小聪明,而人生的大智慧,正是通达。
所以王熙凤的悲剧,与宝钗、黛玉、香菱、迎春等薄命女子不同,她的悲剧里有一点“活该”的意味。
但是,自作自受,这样的结局倒也没有什么可抱屈的,自己的所做自己来承担,既有当日之行,就该今日之命。人生就如同是一场博弈,无怨无悔,敢作敢当。
所以,凤姐虽去,我们依旧为她击掌送行。
只为,曾经有一个女子,虽然错了,却依然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