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五届“泉州宝藏——2023-2024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跨年展”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举办。展览以“聚宝刺桐”为策展核心,展现了科技发展与中国海洋文化之间的碰撞。
第五届“泉州宝藏——2023-2024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跨年展”现场
本次展览中,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刘沛文,FDS工作室创始人、誉燐画院顾问孙德琛,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教师胡明明,UUM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博士于淼淼指导,艺术家陈新椿、FDS工作室《月壤NO.11:重生》系列作为特邀展品于伊斯兰馆展出。
该项目是基于未来设计的视角,呈现艺术家对当下太空探索的感知,追寻人们在面对深邃的、未知的宇宙探索过程中,科技在其面前是否显得更加“脆弱”的问题。该系列作品通过对真实“月壤”景观内容失去意识的变形,疏离“月壤”常态增加审美延时,再通过数字生成技术构建新的空间构成来表达。
陈新椿、FDS工作室 《月壤NO.11:重生》系列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艺术家们讨论了AI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刘沛文认为,AICG为未来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观察和创作,并为“多重共生”的跨界融合提供了技术手段。
AI绘画由复杂的算法和机器学习驱动,通过分析大量的文本数据,AI系统可以生成图像,模仿艺术家、艺术风格,以及在部分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提供帮助。
在面对“AI威胁论”的话题方面,部分研究学者认为这是对传统艺术实践的威胁,但大部分研究学者相信AI绘画有可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补充和增强传统艺术实践。此外,从教学角度来看,AI绘画融入课程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一方面,AI绘画为学生提供了最前沿的技术和工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为数字时代的需求做好准备。另一方面,过度依赖AI绘画也存在风险,这可能会破坏基本技能和创造性直觉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加有责任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取得平衡,确保学生拥有利用AI绘画力量的技术熟练程度,同时培养他们的艺术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而不是将AI绘画视为手绘插画的替代品,积极鼓励学生将其作为创意工具包的补充和扩展。
AI绘画课程
孙德琛 未来设计——插画价值传达
孙德琛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变革,彰显了一个“互联的星球”所拥有的优势,眼前的趋势,代表着不可思议的未来,“作为设计师,我们激动欣喜,基于未来设计插画的视角,其需要在未来艺术鉴赏的基础之上,进行AI绘画技术拓展和手绘创作思维并存发展。其价值包含为经济价值、情感价值、技术价值、审美价值、个人定制价值、教娱价值等复杂的网络,这些价值都被精心编织在每一件插画作品中。”
陈新椿、FDS工作室 《月壤NO.11:重生》系列
指导教师胡明明认为,在影视创作领域,AICG开创了允许创作者想象和制作以前受到实际限制的世界。然而,它的意义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壮观,AICG促进了各种元素的无缝融合,营造了一个艺术、科学和想象力融合的叙事环境。
《月壤NO.11:重生》作品
胡明明表示,当下Sora视频生成模型的出现,扩大了通用人工智能于视频创作中的应用维度。根据Open AI的技术报告显示,为了构建Sora他们创新地采用了文生图模型、DALL-E等相关技术。将Diffusion模型和Transformer神经网络相结合,摆脱了例如循环网络、生成对抗网络、Diffusion等主流视频建模范式的束缚。从而可以支持长数据序列,使Sora在创作视频时,可以像处理文字和图像数据一样,提高了视频的生成质量,将视频时间延长至1分钟。而在部分影视拍摄中,10秒钟的视频在相对情况下则可称为长镜头,可见Sora生成的视频在时间维度上对短视频和影视创作的影响是显著的。
艺术家陈新椿对作品进行阐述,《月壤No.11:重生》作品是一次创意与科学的交汇,通过对月球土壤照片的艺术加工(扭曲、重组等手法),进而探讨了一个大胆的概念,即月壤的重构及其变化,以适宜人类生存。该作品重新诠释了月球土壤的原始形态,展现了一个既抽象又具象化的重生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