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说龙旗

清朝国旗、海军旗


龙旗是大清国旗,也是清朝海军旗。三十多年前,我用《龙旗飘扬的舰队》作为自己第一本历史著作的标题,当时只见过关于龙旗的零星文字记载,和几张品相模糊的黑白照片,尚未见到旗帜实物。多年来,我一直关注龙旗课题,也注意收集龙旗的图样。本文从文献、图像和实物入手,力图梳理脉络,考订清末龙旗的多种样式和发展过程。

皇帝卤簿中的龙旗

国旗是主权国家的象征。它通过一定的样式、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

国旗产生于近代欧洲。中世纪的欧洲各国统治阶层将“纹章”作为家族的象征,后来纹章的缎带颜色与纹章图案就发展成为一部分国旗的样式。随着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展开,公民意识和主权意识高涨,也带来民族国家国旗的产生。最有影响力的法国三色旗,红白蓝三色象征着平等、自由、博爱的信念,直接影响到周边国家的革命进程和国旗设计。

此外,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西方国家的海外扩张,海上信号旗作为军舰和商船的重要通信手段,被各国广泛采用。信号旗设计理念中的色块和几何图形被吸收后用于设计现代国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象征帝王,龙纹饰是庙堂身份的象征。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中,出土了一件绿松石龙形器。其形体长大,巨头蜷尾,龙身曲伏有致,形象生动传神,显示在三千七百多年前的夏朝,已经形成了象征华夏文明的龙图腾,且龙身上置有铜铃,内有玉石铃舌,与《诗经·周颂·载见》中“龙旗阳阳,和铃央央”的诗句颇为契合,展示出龙图腾与后来周天子威权的传承渊源。十七世纪,一位俄国使臣认识到,中国皇帝是天之骄子,需要依据天命行使其职权。垄断了沟通天地的龙,就等于垄断了“奉天承运”的神圣权力。

洛阳偃师二里头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


但在大清同治朝之前,中国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国旗,仅有用于皇帝、官员出行的卤簿仪仗,以及代表军队编制分属的旗帜,如“八旗”“绿营”旗和标识军队统领姓氏的营旗。

皇帝的卤簿是皇家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皇家贵族外出或庆典时护卫随从队伍所用服饰、车舆、旗帜、伞扇、兵仗、法器、配饰等仪仗用具的陈设排列。在卤簿的旗帜中,就有绣上龙和瑞兽的斜幅三角旗和方旗。《钦定大清会典图》中,规制最重要的有:

皇帝卤簿黄龙大纛,黄缎为之,通高一丈六尺一寸,纛用斜幅,绣金龙,环以流云,不加缘。

皇帝卤簿五色金龙纛,缎殊五色,俱斜幅,销金云龙,不加缘。

所谓五色,系指在黄、红、白、蓝、青缎上各绣金龙的旗帜。

皇帝卤簿黄龙大纛


皇帝卤簿五色金龙纛之黄、红、白、蓝、青缎旗


此外,皇帝卤簿还有八旗骁旗纛(采用八旗旗式),八旗护军纛,八旗前锋纛(均三角龙旗旗式)。八旗是清初努尔哈赤创建的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形态,按旗色编制成军,先后有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出征时用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种颜色的军旗以示区别。其中前四旗的旗帜为方形,后四旗的旗帜为方形带三角边的五边形,镶色边,旗上图案均为龙和祥云。

八旗之正黄、正红、镶红、镶蓝旗


绿营督抚提镇纛图


绿营的作战旗帜是绿色的,其督抚提镇纛为绿缎斜幅,上有销金云蟒,即四爪之龙。并有绿缎飘带。在八旗、绿营旗帜上出现的龙和蟒,也是皇权的延伸。

皇帝卤簿里的龙旗,代表皇权的威仪。虽然当时皇权和国家是一体的,但黄龙大纛并非国旗。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皇帝卤簿里的旗帜,大多是三角斜幅而非长方形的。尤其是最尊贵的黄龙大纛、五色金龙纛,以及略低等级的五色销金龙小旗均是如此。

在那个时候,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无需在国际交往中单独列示自己的标识。美国历史学家马士曾尖刻地说:“它所知道的仅有旗帜,是臣仆国家的使节们在进贡时所用的。”

国旗、船旗概念的最初提出

两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势力进入沿海、沿江通商口岸,他们的军舰、商船也随之而来,带来中外军队因识别而引起的矛盾,也带来中国商人假借外国旗走私和逃避朝廷课税等问题。1856年引发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亚罗号事件”,起因就是中方扣押了一艘在香港注册并悬挂英国旗的中国走私船,而英国外交官声称该旗表明“亚罗号”受其保护,这使清政府首次意识到国旗的作用。1862年,湘军水营和英国军舰在汉口发生冲突,舰船被烧,英方将责任归结为中国军队没有悬挂国旗,使英方无法确认身份。为此,法国驻华公使哥士耆致函总理衙门,称“外国船只向皆竖立各国旗号,易于认识。设有动移其旗帜,即为犯该国之禁,可以据理折服”,建议清政府制定代表中国的旗帜。总理衙门遂与曾国藩商量,询问对行军有无窒碍。曾国藩回复,赞成“所有各营旗帜照常竖立外,每船另添龙旗一面”,还说龙旗尺寸及绘图样式,似与各处商定后,再咨请贵衙门核夺。

1862年10月20日,总理衙门上奏“请我国师船一律添设黄龙旗折”,称“如我处师船亦一律竖立黄色龙旗,外国果能望而知为官船,不敢轻举妄动,未始非豫事防维之一法;即或不然,我亦可执彼国之例与之辩论,彼自不能再行曲意狡展”。建议以黄色三角尖式龙旗为中国官船旗号,黄色,画龙,龙头向上。规定两种规格,大号直高一丈,小号直高七八尺,其斜长和底边长各从其便。当日获得允准,并照会英法美俄四国公使,请其转致各路水师及各船只。

这样,黄龙旗就成为大清师船的标识。但官船旗“系为雇船捕盗而用,并未奏明定为万年国旗”。其使用目的,是为了水上识别。从这角度看,此时黄龙旗尚非国旗,而是船旗。就形态论,它是从传统皇家仪仗中的龙纛演化出来的一种旗帜样式。采用五爪龙而非四爪蟒,则表明主事者已经意识到,这面旗帜具有国家权力的象征。就当时总理衙门大臣和曾国藩而言,这也是他们能够想到和建议采用的最高规格。

船旗也是西方国家的一种制度,是辨识舰艇、船只所属国籍的标志。包括海军旗、商船旗和政府船旗。西方国家对船旗有许多长期形成的传统,形态上各不相同。以海军旗为例,船只在离港进入外国水域或公海时被要求挂上船旗,军舰即使在港内停泊,也须日出升海军旗,日落降海军旗。在传统作战中,军舰降下海军旗代表投降。海军旗在舰船停泊时,挂于舰尾旗杆,故亦称舰尾旗。各国海军旗,有的单独设计,如英国的白、蓝、红船旗,俄国的圣安德烈旗和日本的旭日旗。也有与国旗相似,但在纵横比例上作变体,或在国旗上增加国徽、军徽、锚形,如美、法、意大利。北欧国家和德国采用国旗的燕尾形式。美国海军有单独设计的舰艏旗,平时升联邦旗,在特殊的战时升大蛇旗。1959年,美国设立海军旗,用于官方庆典、队列行进及海军的官方场合。英国规定红色船旗加国旗图案为商船旗,蓝色船旗加国旗图案为政府所属非军用船只,白色船旗加红十字加国旗图案为海军旗,这种设计也影响了英联邦国家。此外,还有些国家商船旗、政府旗和国旗没有区别。

在此时,清政府官员对国旗、海军旗等等概念及其区别,则是模糊不清的。

英国国旗和海军旗,其海军旗是在圣乔治十字旗左上角加英国国旗(白船旗)


英国政府旗(蓝船旗)和商船旗(红船旗)


俄罗斯国旗和海军旗,俄海军旗又称圣安德烈旗


德意志帝国海军旗(十九世纪)


德国海军旗


瑞典海军旗


美国联邦舰艏旗


大蛇旗


美国海军旗


这年,清政府委托回国休假的英籍总税务司李泰国,为中国购买西式军舰。李泰国经与英国外交大臣罗素伯爵商量,决定委派阿思本海军上校来指挥舰队。他们购买了八艘舰船,李、阿签订十三条合同,声称“中国建立外海水师,阿思本允作总统四年。除阿思本外,中国不得另延外国人作总统。中国所有外国样式船只,或内地船雇外国人管理者,或中国调用官民所置各轮船,议定嗣后均归阿思本一律管辖调度”。这便是臭名昭著的“阿思本舰队”。他们还为舰队设计了旗帜:绿底,中用黄色两条相交,心内画黄龙尖旗。“阿思本舰队”1863年从英国驶向中国时,就悬挂了这种旗帜。清政府出银子买军舰,却由英国人指挥,阿思本只执行李泰国转交的中国皇帝命令,也有权拒绝,中国官员无权置喙。当清政府看到这些荒谬的规定后,决定予以遣散。

根据文字记载复原的“阿思本舰队”旗帜


1868年,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卸职,清政府聘其为“办理各国中外交涉事务大臣”,率中国使团首次访问欧美。蒲安臣“制大黄旗一面,蓝镶边,中绘龙一,长三尺,宽二丈。与使者命驾之时,以为前驱”。4月28日,使团在旧金山参加宴会,外方在会场“正面高悬大清龙旗和合众花旗”。这说明随着“兵船国旗”使用之后,黄龙旗也开始出现在外交场合。只是蒲氏龙旗,并非朝廷颁发,而是自行设计制作,且形制极狭长。有人认为,加蓝色镶边,是因为蓝色在八旗等级之中级别最低,蒲安臣这么做,是为了“避免僭越”。同样,宴会场所悬挂龙旗,也是接待方自制。显然洋人已将龙旗视作中国国旗。不过按照《弗兰克·莱斯利画报》刊载的插图,这龙双翼,卷尾,属于西方人熟悉的爱尔兰红龙形象。大约接待方仅知道中国使团采用龙旗,就按自己的想象脑补,设计制作出图样来张挂。

1868年6月20日美国《弗兰克·莱斯利画报》刊载版画,描绘5月30日在纽约旅行者俱乐部欢迎大清使节仪式,这幅画的背墙上挂有大清龙旗。


三角龙旗的使用

1869年6月10日,福建船政自造的第一艘轮船“万年青”下水。船政大臣沈葆桢在给朝廷的奏报中附呈了一面彩色船图,其后桅斜桁上升挂一面三角黄龙旗,带有蓝色齿状镶边。这是迄今中方档案中见到的最早图像。

“万年青”船上的龙旗


该龙旗带有蓝色齿状镶边


1870年10月15日,崇厚出使法国,为天津教案赔罪。他乘坐的法国客轮“高达威烈”桅杆上,挂大清黄龙旗,“舒展飘扬,飞空蔽日”。

1872年,总理衙门与南北洋大臣商订,从当年11月1日(十月初一日)开始,凡在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及福州马尾船政建造的各式轮船,使用制式的三角龙旗。当年10月9日,恭亲王奕?照会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通知他中方船舰使用统一的旗帜之事:

兹议定:中国闽沪各局自制轮船桅梢所竖常挂之主旗式样,遵旧章用三角龙旗,龙头向上,旗页用正黄,龙身用蓝色镶配,定于十月初一日为始,一律更换。

照会附件展示了龙旗的样式。

恭亲王照会所附龙旗样式


旁附说明谓:此三角旗用正黄色上镶龙形,龙头向上,常挂桅梢,作主旗。凡船身长二十丈以内者,其旗斜长八尺,幅宽四尺,底长六尺九寸三分。船身长二十丈以外者,其旗斜长一丈二尺,幅宽六尺五寸,底长一丈一寸,均用中国工部营造尺量制。

1873年3月18日,总理衙门札行总税务司赫德,谈及海关巡船悬挂龙旗的标准化事宜:

同治十二年二月十五日准北洋大臣咨称,准本衙门咨赫总税务司申:各关大小巡船挂用新式龙旗式样稍有不同,恐失划一,请于各项旗帜发一定式,以便转示各口税务司遵挂等语。当将议定龙旗划一式样,照绘一份咨送前来,相应将现定旗式绘图,札行总税务司转饬各口税务司一体遵照挂用可也。特札(附现绘旗图一纸)。

清政府又应赫德建议,对海关巡船悬挂龙旗做出补充规定:大号旗帜长一丈一寸,宽六尺五寸;小号旗帜长六尺九寸三分,宽四尺,以使规制统一。这个尺度,与恭亲王照会相一致,但龙旗的画法却不相同。

1875年4月,李鸿章在委托赫德在英国订购炮艇时,曾议及“在英国交船之日各该船应否挂中国旗号”,他委托赫德与海关驻伦敦的代表金登干商议,并要呈报总理衙门酌定。金登干回复说:“挂中国旗无困难,无手续,也不致更引起注意。”但经后来协调,还是采取雇用英方人员悬挂英旗送船到华后再易龙旗的方案。

1876年,葛元煦编写旅游手册《沪游杂记》,卷首插图列有各国国旗,其中长方形龙旗称“大清国旗”,三角形龙旗称“大清国常用旗”,并注明“黄色绿边青龙兼五彩”。八年后,上海出版的另一本叫做《图画中法和战曲直记》的卷首,再次出现与《沪游杂记》完全一致的两种国旗。这两种龙旗都有绿色镶边。在古代,蓝色和绿色统称“青色”,其是否和蒲安臣龙旗相类似?此外,在1870年代,清政府官方文件中尚未见到长方龙旗式样,这面称作“国旗”的旗帜从何而来?其龙的图形较为肥粗,亦为其他龙旗所未见,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光绪年间还出版过《中外各国轮船旗式》,其中有手工上色的“大清国旗”图样。与《沪游杂记》所刊相比,前者是等腰三角形,后者是直角三角形,且没有镶边。1882年美国海军部航海局出版的《万国航海旗帜》,所刊中国国旗是三角镶边。1889年英国海军部出版《各国当前使用旗帜图谱》,三角龙旗没有镶边。

1884年上海出版的《图画中法和战曲直记》中的两种龙旗样式,与1876年出版的《沪游杂记》所刊龙旗完全一样


《中外各国轮船旗式》中的国旗样式


1882年版美国《万国航海旗帜》中的龙旗样式


1889年版英国《各国当前使用旗帜图谱》中的龙旗样式


1877年11月30日,中国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出使,乘国产“海安”舰赴任。他记载,“船近(长崎)内口,依戍台停泊后,施炮二十一声,桅换日章(引者按:即升日本国旗)。日本戍兵亦挂龙旗,炮如其数。互相为敬,西人所谓仪炮是也”。显然,龙旗在国家正式交往中也开始使用。

1881年8月3日下午,英国纽卡斯尔港洋溢着节日气氛。出使英国大臣曾纪泽在这里举行中国巡洋舰“超勇”“扬威”升旗仪式。在两百多名中国水师官兵和三十多位英国官员、制造商及女眷们的注视下,曾纪泽将一面龙旗冉冉升上了军舰桅杆。随后,中国海军官兵第一次自行驾驶飘扬着龙旗的军舰,经历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太平洋航线回国。

1886年,醇亲王巡阅海军,乘坐的客船“海晏”号和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号,后桅和船尾均升三角龙旗。1887年,清政府在英、德两国定制的巡洋舰“致远”“靖远”“经远”“来远”也飘扬着三角龙旗,驶回祖国。

当时悬旗部位,为后桅桅顶或后桅斜桁及舰尾。若舰尾无旗杆位置(如“定远”“镇远”),则悬挂舰首。

“海晏”轮后桅和船尾悬挂三角龙旗


醇亲王巡阅海军时,宫廷画家绘制的“定远”,舰艏和后桅悬挂三角龙旗


“定远”舰艏和后桅悬挂三角龙旗(局部)


“靖远”回国途中,舰尾挂三角龙旗


存世的北洋水师三角龙旗实物,有一面是由海军美籍洋员马吉芬留下的,存于华盛顿县历史学会;另一面存于日本靖国神社游就馆。游就馆和下文将提到的江田岛海军兵学校所存甲午战争缴获的龙旗,目前已不再陈列。从图像看,这两面旗上的龙,形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华盛顿县历史学会所藏马吉芬旧藏三角龙旗(照片由陈悦提供)


游就馆藏三角龙旗


此外,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收藏有一面三角龙旗。该旗是丝织品,长九十三点九八厘米,宽八十八点九厘米。其收藏者原为英国海军军官唐纳森。此人于1910年至1912年间曾在英国海军中国舰队的装甲巡洋舰“蒙默思”号服役,时为海军中校。唐纳森来华时期,作为海军旗的三角龙旗早已停用,故有人猜测这是商船旗。该旗的质地为丝绸,图案上的龙刺绣精美,看上去更像是装饰品或纪念品。

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收藏的三角龙旗


改用长方龙旗

中国外交官张德彝在1871年注意到,“各国旗帜,尺寸大同小异,各皆长方,横宽七八尺,纵长四五尺”,“皆织以丝麻,狂风久吹不碎,坚固之至。颜色鲜明,虽经日照雨洒,永无改变”。1877年,郭嵩焘作为首任驻英公使,他考察各国国旗、海军旗和海军将旗后也发现,外国此类旗帜,其制皆长方,未尝用斜幅做尖角式。“国旗尖角,似不足式观瞻。”他在日记中甚至说,国外“有恶病则竖黄旗所至之海口候之,即以医至,禁舟人不得上下,行海各国皆同此例”,“出使西洋,自当避其所忌”,对旗用黄色颇有微词。他还写道:“中国旗式于此太为失考,其用尖角旗,亦自古无此制也。”认为国旗图案可以“仿古制为升龙降龙,绘二龙于旗”,记录这些想法,可“以备他日考定旗式之一助”。当时黄色是满清皇家用色,郭嵩焘的这种私议,其实是很大胆的。

三角龙旗前后使用了二十余年。1888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成军,由醇亲王奕譞和李鸿章主持起草,并获朝廷批准颁布的《北洋海军章程》指出:

西洋各国有国旗、兵船旗、商船旗之别,而国旗又有兵商之别。大致旗式以方长为贵,斜幅长次之。同治五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初定中国旗式,斜幅黄色,中画飞龙,系为雇船、捕盗而用,并未奏明定为万年国旗。今中国兵商各船日益加增,时与各国交接,自应重定旗式,以崇体制。应将兵船国旗改为长方形,照旧黄色,中画青色飞龙,各口陆营国旗同式。

按照《章程》的表述,新版长方形龙旗称作“兵船国旗”,此外还有“陆营国旗”。《章程》定本删去了稿本中“商船国旗照旧仍用斜幅以示区别”字样,显示此前三角龙旗亦是大清商船国旗,而此后商船国旗是否也改为长方形,情况不详。再有,“兵船国旗”只是军舰上使用的“国旗”,”还不是整体代表国家形象的旗帜。

1889年3月12日,驻美公使张荫桓在华盛顿收到上海寄来的外交邮件,得知《北洋海军章程》已获颁行。他在日记中写道:

国旗长方式,尤壮观。海外旗式亦拟奏明仿制也。

张荫桓随即上奏:

臣奉使海外,例张国旗。而南北美洲每以中国旗式官商一致为诧。盖诸华商久经循用斜幅龙旗,遇中国庆典及臣出入岛境,辄高悬以为荣耀,未便抑令更张。而西俗国旗最为郑重,亦不宜无所识别。且《章程》内亦有巡历外洋,与各使臣相涉之事。今北洋海军国旗既以长方为式,臣在海外敬悬国旗,亦拟用长方式,绘画仍旧。此外各华商仍令永远尊用斜幅龙旗,以示等差。如蒙允俞,臣即檄饬各口领事官,并照会奉使诸国一体知照。

1890年5月26日,奉朱批“该衙门知道”。中国国旗以一位驻外公使(不是总理衙门)的奏请而终获确认,并与兵船国旗同式样。斜幅龙旗则被改作华商张挂用旗。这段奏请和批准的过程,在《清实录》中被概括成:

出使美日秘国大臣张荫桓奏,悬挂国旗请分别等级,定为方式,俾与商旗区别。如所请行。

张荫桓的奏折表明,海外华商悬挂龙旗是一种自发的爱国行为,作为使臣,他“未便抑令更张”,但龙旗又是皇权标志,普通商民擅用并不被清政府认可。所以他将华商所悬之旗称作“商旗”,与正式国旗仍有区别。国内商民被许张挂龙旗,是1901年以后的事了。

1891年马萨诸塞州《国际英语词典》,已经明确区分长方形“大清军旗”和三角形“大清商旗”


总之,当时整个国家的旗帜体系,国旗、商旗、海军旗和商船旗这种涉及国家礼仪和认同的庄严标识,究竟怎样规定和区别,既无专门法规,亦未见明确的视觉识别系统规范,以致到了今天,还需要从头考证,探究发微。笼统地把各种用途的龙旗都视作大清国旗,恐怕并不合适。

目前所见北洋海军成军前后官方文件中,存有两种龙旗图样。一见上海图书馆收藏的《北洋海军章程》稿本,一见台北“中研院”近史所保存的总理衙门档案《北洋海军章程并改用长方国旗卷》。后一个图样旁还附有文字:

旗用正黄色羽纱制造,中用羽纱镶嵌青色飞龙,五爪,龙头向上。海口大炮台、水师大兵船通用。

《北洋海军章程》稿本中绘制的长方形国旗


《海军头号龙旗图》中的旗图


比较这两种图案,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前一种龙尾上翘,散状;后一种龙尾向下,五叉。但龙首均向上略侧,显露双角双目。美国海军部1899年编撰《万国航海旗帜》中亦有一幅龙旗。其特征亦是龙首略侧和双目。龙尾向上,整齐排列,但龙腿不是鹤状细足,而是粗壮的走兽腿脚,直接连接龙爪。

1899年美国海军部编撰《万国航海旗帜》中龙旗式样


1909年,清政府筹划重建海军,编制《海军旗式及章服图说》,其中有彩色手绘“舰首旗”,这张图片对清海军后期所使用的旗帜样式具有参考价值。

1909年《海军旗式及章服图说》所载舰首旗


这些图案还都是文献记录,需要寻找清末海军史上真正使用过的龙旗予以引证。下图显示,甲午战前,“镇远”在后桅斜桁升挂长方形龙旗。甲午战争后,北洋海军各舰龙旗为日军缴获,先后在日本皇宫、靖国神社游就馆和江田岛海军兵学校展示。其中海军兵学校藏有两面,下图一为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赠送给长崎三菱造船所长山肋正雄的“定远”舰龙旗,一为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司令官坪井航三之子坪井浩五郎捐赠的。从刊布照片看,旗上龙形态各不一样,龙的形态均较笨拙,制作工艺似为贴布,并在龙身上绣出龙鳞。龙首均扭动,能够看到双目。另一面还有夸张的白色龙角和龙须。

1889年后,“镇远”在后桅斜桁升挂长方形龙旗


1889年后,“镇远”挂长方形龙旗(特写)


日本海军兵学校藏“定远”舰长方龙旗,龙鳞亦在贴布龙身上绣制


日本海军兵学校藏长方龙旗


这类老照片很多,如1898年自强军送别德国教官时的合影,1908年美国“大白舰队”访问厦门时接待厅装饰的龙旗,二十世纪初烟台海军学校装饰的龙旗,以及1911年底清政府在英国订购的“肇和”巡洋舰下水试航时悬挂龙旗和邀请嘉宾出席典礼的请柬上绘制的龙旗。这些龙旗均为军队使用,有的应用于外事接待,与美国的星条旗并列悬挂,明显具有国旗性质。它们均有白色龙角和夸张的白色龙须,且龙首扭动甚大,露出双目,但每一面旗的图案均不相同。

1898年自强军送别德国教官时的合影


1908年厦门接待美国“大白舰队”的客厅


烟台海军学校悬挂的龙旗


1911年10月23日,清政府在英国订购的“肇和”巡洋舰下水,舰尾挂龙旗


“肇和”下水仪式邀请函上,绘制了一面黄龙旗


2021年,英国齐仕阁拍卖公司拍出一册《大清国出使王大臣旗帜图册》,共有十二式,包括“和硕亲王出使旗式”“多罗贝勒出使旗式”“固山贝子出使旗式”“公爵出使旗式”,以及文职和武职一至三品大臣出使旗式,系《辛丑条约》签订后为醇亲王载沣出使德国赔罪而设计,由内务府大臣庆宽绘制。虽非国旗,却是显示亲贵地位的纹章身份。清代皇帝从未出访国外,这面龙旗代表了皇室成员出访的最高等级。

和硕亲王出使旗式


龙旗制作初探

国外大多数国旗帜采用几何图案或色块,也有在旗上缝制复杂的双头鹰或狮子等动物徽记,增加了制作难度。清朝采用龙这种体态复杂的传说动物作为国旗、海军旗标识图案,若不严格遵照视觉识别系统规范制作,只是大体上符合龙的样貌,结果必然五花八门。

1874年春,赫德委托金登干在伦敦了解旗帜的制作事宜,估计是为海关巡船龙旗寻找供应商。金登干回信称英国仅能印制小号国旗,“印制大号旗子是行不通的”,国旗上的图案,制版费不亚于绘制的旗帜。金登干请伯利尔斯-伯斯威克公司、汤姆森父子公司分别试做了单面绘龙的小旗样本,请本杰明·埃金顿制作了双面绘龙的大旗样本,并向英国海军部官员征求意见。8月底,金登干又报告,制造商认为中国旗帜很别扭,需要很有经验的人缝制,以避免旗尖“耷拉”。他还说等腰三角形的旗帜比锐角三角形的飘扬起来好得多。此外,旗布可以染成任何颜色。

龙旗的制作费用也很昂贵。仅在1886年北洋报销的1881至1882年所支付的“制造黄龙旗及各国旗帜工料银“,即达七百零二两。

1889年,《北洋海军章程》确定的长方形龙旗方案奏准之后,天津军械局向各地发出公文,并随文发出四张大小旗图:

伏查兵船暨海防炮台各营升挂黄龙旗,原定斜幅黄龙旗式,用黄羽纱制造,中画飞龙。因画龙不能经久,改用兰羽纱镶嵌五爪飞龙,龙头向上。兹奉奏定章程,自应遵照宪饬妥善照制。查黄龙旗为与各国交接而设,旗幅必须较大,方壮观瞻。其宽长尺寸又须与升挂之处合宜。职局向制斜幅龙旗,其宽长尺寸,均照营造尺,分别四号,照式制造。现改用长方旗式,应仍仿照办理。遵经妥细考校,酌拟制造。尺寸分为大小四号:头号横长一丈五尺六寸,直宽一丈六寸五分;二号横长一丈三尺九寸,直宽九尺五寸;三号横长一丈一尺五寸,直宽七尺六寸;四号横长九尺六寸,直宽六尺三寸。旗式一律照长方,照旧用正黄色羽纱制造。旗中青色飞龙,仍用羽纱照旧镶嵌,龙头向上,五爪。

揆诸以上资料,我们知悉龙旗材质为黄色羽纱。龙的图案最初为绘制,后因不能持久保存,改为蓝羽纱镶嵌;长方形龙旗有四种规格,横纵比换算大约为一点五比一,但并不呈现同一比例。需要指出的是,天津军械局是颁发过标准旗帜图样的,这些旗图,迄今尚未见到。

在前些年一个学术会议上,我看到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收藏的龙旗照片后,询问龙的图案是用怎样的工艺制作到旗上去的?旗的反面也有龙吗?如果有,怎么保证两条龙一模一样呢?与会专家斯图尔特·布莱先生把我的提问转询了海事博物馆。翌日,英方邮件传来更多的照片,展示更为详尽的细节。原来,这面龙旗是在旗面上剪出龙形和龙珠的窟窿,然后再将青龙身体、白须白角白爪白齿、红唇和龙珠运用拼布工艺缝缀,用白线绣出龙鳞。缝缀布料仅用单片布料。这件实物,能够印证“用兰羽纱镶嵌五爪飞龙”的记载,“镶嵌”之意也明白无误。照片在会场上掀起了小小高潮。

英国海事博物馆收藏的拼布镶嵌龙旗


根据介绍,这面旗帜由英国海军军官沃森爵士1931年赠送给圣巴塞洛缪医学院,之后转入海事博物馆庋藏。材质为棉布,横一百七十七点八厘米,纵一百一十四点三厘米,横纵比为一点五五六比一,略近于三比二,三幅拼缝,旗裤(旗侧穿旗杆用的布套,通常用白布缝制)完好。沃森曾担任1898年建成的英国海军内河炮舰“丘鹬”号舰长,在中国经历了义和团事件,1902年回国,1903-1904 年间又担任皇家海军“中国舰队”巡洋舰“利维坦”号舰长。这面龙旗估计是他在两次舰长任期中获得,但具体情况不详。其龙的造型更像是长角的狼,颇为幼稚。

从照片上看出挖孔和贴布工艺


龙鳞是用白线在青布上绣出的


研判清晰照片比阅读书籍插图的感受进了很大一步。但照片不可触摸,对旗帜的材质——比如棉布、羽纱、丝麻,没有直接感受,也不能正反面观察旗帜的制作工艺。这激发出我寻找实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我所见到的龙旗实物

近年来,我在国内考察了四面清代龙旗:

合肥李府纪念馆收藏的双面鲁绣龙旗


一是安徽合肥李鸿章故居陈列馆所藏龙旗。

据捐赠者刘申宁介绍,旗帜来源于“康济”舰山东莱州籍水兵后代,甲午战后流落民间。该旗横两百零四厘米,纵一百四十二厘米,横纵比为一点四四比一。双幅拼缝,材质为丝麻。旗面上有虫蛀眼,但整体保存完好。龙形图案为双面鲁绣,不用贴布。龙首向上,双目。龙身三折,生动流畅,五爪。龙首与传统造型相似,龙须夸张,红色龙珠有火焰纹。这面龙旗,绣工精致,用色丰富,龙身和龙鳞至少包括五种不同深浅的蓝和灰色,加上白、黑、红色,全旗用色达八种,为其他龙旗所未见。其龙和龙珠造型与日本保存的各款龙旗均不相同。旗裤已失,旗侧原来缝制旗裤的边缘,黄颜色与旗面颜色有明显色差,说明此旗曾被较长时间使用。但其材质娇嫩,工艺高级,似乎不像用于桅上悬挂。“康济”是北洋海军练习舰,刘公岛投降后,被日军释放,用于运送丁汝昌、刘步蟾等人灵柩前往烟台,同时搭载北洋海军官兵遣返。我猜测这面龙旗或许是海军提督的礼仪装饰用旗,用于室内张挂,是被水兵悄悄带走的一件珍贵文物。

龙珠有火焰纹,龙须生动,龙角不显眼


龙鳞用色丰富,龙腿粗壮


二是辽宁旅顺口博物馆所藏龙旗。

为台湾企业家陈朝波早年在海外购得,2007年捐赠。该旗横四百九十二厘米,纵两百一十六厘米,横纵比为二点二八比一,呈狭长型。旗为棉麻质,四幅拼缝,双面贴布绣,做工考究。贴布用色有蓝、白、红、绿、褐、黑六种,色泽鲜艳。龙首向上,形态灵动,双目,五爪。龙角龙须大小合度,并不夸张。旗面上虽有不少破洞,但颜色鲜艳,与各种图录上的龙形态最为接近。旗帜上缘有一排便于悬挂的铜扣眼,同时有完好的旗裤和扎旗绳索,显示该旗既可在旗杆上升降,亦可以在会场上张挂。依其横幅偏长的特点,更像是在仪式上张挂之用。这是面国旗,尚不能证明与海军有无关系。

旅顺博物馆馆收藏的双面贴布龙旗


这面龙旗上缘有一排便于悬挂的铜扣眼


双面贴布工艺很精美,龙角不夸张,龙须为绣制


旗裤和扎旗绳索


三是北京国家博物馆所藏龙旗。

该旗布质,龙用贴布缝制,用色仅蓝、红、白、黑四种,龙须和龙身用同色蓝布,造型简陋,缝制针脚也很粗劣。因在“复兴之路”展览中陈列,无法测量其横纵尺寸。该旗征集来源亦不清楚。

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贴布龙旗


此旗工艺简单,贴布用色单调,针脚粗劣


四是邮政系统的龙旗。

我还考察过一面私人收藏的龙旗。这面旗从前属于清末的邮政局,旗面上绣有“大清邮政”四字,现在拆除了,但痕迹还很清楚。该旗横两百五十七厘米,纵一百四十七厘米,横纵比为一点七五比一。布质地,龙图案和为双面贴布绣,采用缝纫机进行拼贴,龙鳞用手工缝制。旗帜做工精致,龙眼后面还加填充物,使眼珠产生鼓凸效果。龙身线条流畅优雅,形态也与发布图样最为接近。

大清邮政龙旗


大清邮政龙旗细部


本来觉得龙旗就是一个历史的符号,早已随着满清王朝倒台,甚至无从寻觅。但实地考察后,又使我相信,在我们身边,可能还收藏着不少实物。我一直认为,历史研究不但要阅读史料文献,还要有田野调查勘探。我相信每一面龙旗,从制作到使用,背后都有自己丰富而曲折的故事。亲手接触这些旗帜旗,就是触摸历史,是和先人进行沟通。“龙旗阳阳,和铃央央”,并未远去。

几点总结

结合上述考证和探访,我得出以下看法:

一、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清政府从海军海上联系和交往中意识到旗帜识别的重要性,制定出海军旗,并由此带动国旗在外交和国际场合的使用,最终成为国家礼仪和政权的象征。从某种程度上也彰显了清末海军的重要地位。海军旗和国旗在形态上具有相似性,很难将其区别开来。

二、海军旗、国旗从最初的三角形演进为长方形,显示其与国际惯例的接轨过程。三角龙旗的设计依据,可以追溯到清皇室卤簿仪仗中的黄龙大纛。就清皇室原先的认知体系来看,三角龙旗的地位其实是最为尊贵的。同时还应注意,当国旗改为长方形后,三角形龙旗作为商旗还继续存在。

三、只要多花些精力,不难发现龙旗的图像和实物资料甚为丰富。从现存龙旗实物及各种历史照片分析,这些旗帜的材质、尺度、龙的造型、制作工艺各异,几无一件相似。说明清廷虽然颁布统一标准,却未被国家机构和军队严格遵行,反映出清末在国家、军队礼仪上的粗枝大叶和管理上的失范。也显示用复杂图案作国旗,且非一家工厂统一制作,在那个时代要达到标准化,根本就是无法做到的。现在有人复制出自认为标准的龙旗,却得不到传世龙旗实物和历史照片的支持。由此倒是证明,各行其是和不一致性,才是清末国旗的特征。

四、同时也应指出,由于尚未找到成系列的北洋海军、南洋兵轮船、福建船政轮船和广东水师各艘舰船的旗帜,在这些军事单位内部使用龙旗的样式和制作工艺是否标准统一,依然值得关注和探究。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