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遍山河锦绣”
到“唱享可爱中国”
这里,后浪奔涌,青春磅礴
探寻文化根脉
感受文明互鉴
Z世代唱享江南
张健玲,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
大家好,我是来自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的张健玲。
若能漫步苏州古城,深巷寻幽,最值得期待的还是一场邂逅:蒙蒙烟雨未散,素手弄弦声起;回头望,粉墙青瓦层叠掩映,凝神听,三弦琵琶汇流在江南的呼吸——是的,是苏州评弹。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溯源而上,寻访苏州评弹的前世今生,共赴一场艺术的盛宴。
壹
图源江苏非遗微信公众号
苏州评弹萌芽于唐宋时期,形成于明末清初,是北方评话和弹词流传到吴地,与吴方言相结合的产物。这场文化与文化的对接跨过千山万水,在含情脉脉之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创造出一条崭新的艺术生命。
苏州评弹的发展传播与江南的社会变迁紧紧缠绕在一起,它在历史的河流中几经浮沉,始终葆有着鲜活的生命力。
清代前中期,苏州评弹处在形成发展期。苏州地区发达的商品经济催生了市民阶层,他们的娱乐需求被挖掘和放大,小说、戏曲等文化产品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苏州评弹在这股潮流中汇集百家之长,艺术积累层层叠加。
乾隆至道光年间,苏州评弹迎来兴盛期。茶馆书场遍布城乡,演出曲目大量增多,《水浒》《岳传》等经典曲目至今还在流传;说书人精进技艺,各家各说,精彩纷呈。这期间诞生了马调、陈调、俞调三大基本流派,后世衍生曲调众多,在各大书场轮番上演。
1840年代以来,苏州评弹在夹缝中野蛮生长,渐渐在许多大、中型城市扎下根须。繁华的上海更是为曲艺的发展提供了沃土。在这里,不少艺人守正创新,将苏州评弹与海派文化交融,与现代传媒结合,声誉不断扩大。“五步一家,十步一处,到处悬挂着书场灯笼与招牌。”其红火程度可见一斑。
1949年后,借着时代的东风,苏州评弹在新中国的土地上一展新颜。评弹艺人的创作积极性显著提高,书目与唱腔推陈出新,大批展现新时代思想风貌的曲目相继出演。众多分散的评弹艺人组织起来,成立评弹团,开展曲艺教育,影响远及北京、天津等北方城市。到如今,苏州评弹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危险与机遇,如何化危为机,赓续薪火、传承技艺,是评弹艺人绕不开的时代课题。
贰
图源视觉中国
沿着苏州古城平江路向南,取道张家巷,不几步就有一处评弹博物馆。进入后院的书场,只见台下人群围坐,凝神静听;台上人则说噱弹唱,神采飞扬。
苏州评弹是苏州弹词和苏州评话的合称,二者都属于“说书”,讲究“说噱弹唱”的技艺,但在表演形式上有所区别。
表演评话时,通常是一人表演,只说不唱,醒木、茶壶、一桌一椅简单点缀;表演弹词时,则需二人或者三人合演,琵琶三弦合奏。
在艺术手段上,评话尤其重视“噱”,即逗人发笑。“无噱不成书”,在这一方面,说书人可谓是各显神通:什么人喊马嘶刀劈剑舞,只需上下嘴唇一碰就能活灵活现,粗糙而诙谐的拟声常常让人捧腹大笑;说书人讲到激烈处还会亲自下场演示——柴桂恼羞成怒,他以折扇代刀,左劈右砍;岳飞临危不惧,他就前倾蓄势,举臂格挡。一个个人物从书中活了过来,一场场战斗仿佛正在发生,生动有趣,匠心非凡。
与评话不同,弹词重在弹唱。三弦声音开阔醇厚,琵琶声音幽雅清脆,说到欢欣处便手指翻飞,大弦嘈嘈如急雨,说到幽怨时则轻拂慢捻,小弦切切如私语。说书人身着旗袍,眉目含情,一口吴侬软语温柔婉约而不失力量,就这样慢慢散落在弦音里,绵绵密密,湿湿润润,尽显浪漫缱绻的江南情调。
叁
图源《金陵十三钗》电影剧照
“我有一段情呀,唱给诸公听……”电影《金陵十三钗》插曲《秦淮景》便是以江苏民歌为素材,以苏州评弹的咬字方式演唱的。十二位女郎婉转的歌喉配上弦声切切,尽显温软与风雅。然而,感人最深的,还有曲调背后舍生忘死的凛然大义。
与此相类似,作为流传于市井坊间数百年久盛不衰的艺术形式,苏州评弹对民众的影响,不只是茶余饭后的享乐这么简单。
听一曲苏州评弹,不仅有说书人的书艺满足审美需求,还有因果报应、江湖义气、家国情怀、恋爱伦理的人生经验,如此种种都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苏州人的价值观、人生观。
此外,苏州评弹“雅处近诗,俚处似谚”,既为贩夫走卒所钟爱,又为士林大夫所青睐,不仅能在茶馆书场生存,还能登上专务婚丧嫁娶的“堂会”。在这样的背景下,观众不单是被动接受者,他们对书艺、书情提出批评、代做开篇、润色字句都已成为司空见惯。苏州评弹因为文化人的讨论完善创新,反过来又促进听众整体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升,可以说,苏州地灵人杰的美名也有苏州评弹的一份功劳。
肆
图源苏州评弹学校微信公众号
深巷幽幽岁月长。声如金石的评话与弦索叮咚的弹词交织成一场声与乐的盛宴,清以来苏州的风土人情、文化风貌、精神内涵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当下,我们依然需要苏州评弹的絮絮吟唱,连接远古记忆,摹写时代新声。
虽然吴方言的流失、传承人不足等因素制约着苏州评弹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一系列保护与传承的努力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2006年,苏州评弹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增项目名录;2016 年有苏州评弹参演的曲目《山水中国美》登上春晚舞台……苏州评弹的传承与复兴之路虽然漫漫,但是国家的扶持、艺人的守正创新、青年人的关注与加入,让前景一片光明灿烂。
青春手记
图源视觉中国
中国故事,国际表达,Z世代唱享江南之青春手记,我是张健玲,把江南故事讲给你听。
对于苏州评弹,有人说自己听着听着就老了,有人还在好奇地追问。不知不觉间,苏州评弹已经走过了200多个春秋,它从苏州的人文荟萃中生发,与江南的文脉贯通,最终在民族文化中深深扎根。官僚、士绅、才子、佳人,原来这就是古风古韵的世俗情态,原来这就是源远流长的是非忠奸之别。
弦声轻唱,仅是水乡的波纹在荡漾吗?吴侬软语又响,唤起的也不仅是江南人的乡愁。
如今,与之相关的短视频广受赞誉,评弹团走出国门,我们惊喜于它的生生不息。下一站,苏州评弹将凭借着吴侬软语的原生态,为世界呈上一幅有声有色的江南画卷——这幅画卷将是中国为世界艺术文化长廊增添的又一笔芳华灼灼。
END
撰稿:张健玲
编辑:华玉琪
海报设计:黄琼芬
责编: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