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语》:19世纪英国博物热背后的智识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晚年所写的自传中,叹息自己已经对“高尚的审美”丧失了欣赏能力。他曾经对很多类型的诗歌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后来竟然连一句诗也读不下去,哪怕是莎士比亚的大作,在他读来也是“枯燥乏味”。他从前也很喜欢绘画和音乐,但到晚年,也几乎失去了所有的兴味。他还写道:“我对绮丽的风景,还有一点兴致,但是它已经不再像往年那样,引起我极度的狂喜之情了。”

达尔文写下这些回忆时是67岁。我虽然还远没有到他的年纪,但竟然也有了与他类似的感觉。回想十几年前,我也曾迷恋过所谓“博物学”,带着相机到处旅行,拍摄花花草草,撰写充满文艺气息的博物文章;但现在,已经基本失去了这方面的兴趣,甘愿长久地栖居在大城市里,再难生发出什么逃出喧嚣、“重返自然”的念头。

达尔文并不清楚他那些高尚审美丧失的原因,但我对自己的转变原因是非常清楚的。达尔文所处的英国,正值其国力鼎盛时期——而且不只是经济和政治实力的强大,还有文化科教的高度昌盛。19世纪英国市民阶层发达的博物学文化,背后既有“日不落帝国”强权作为基础,又有许多世界顶级生物学家的考察、采集、分类和资料汇总工作支撑。然而中国现在勃兴的博物学文化,背后并没有强大的中文学术资源可倚靠,很多作品总让人觉得轻薄虚浮。所以近年来,我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世界植物分类数据的整理之中。我笃信,如果没有这种“硬核”资料作为基础,就很难产生真正有深度的博物学文化。

《花之语:英国古典版画里的花草秘事》,崔莹/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年9月版


旅英作家崔莹的新作《花之语》,就是一扇窗户,可以让人一窥19世纪英国博物热背后的雄厚智识资源。这本书从插画师、植物学家爱德华·休姆(Edward Hulme)绘制的大量彩色版画中取材,重点记述了24种花卉,又对另外126种花卉略作介绍。作者用温和真挚的笔触,写下了这些花卉的许多知识,我想应该都是最能给她深刻印象的知识。透过这些知识的遴选剪裁,不难感受到作者本人对英国以至欧美文化的广泛而渊博的兴趣,以及精致而独到的品味。

书中插图:芍药


书中插图:花贝母


英伦三岛因为纬度偏北,在地质时期曾经遭受末次冰期的摧残,其天然植被有不少是全球气候转暖之后才在冰川退却而露出的不毛之地上发育而成的。在历史时期(特别是工业革命前后),这本就贫瘠的天然植被又遭受了人为破坏,很多自然景观据说已经难以修复。但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英国园艺所用的花卉,大量倚赖于从国外进口的种类,有不少苗圃主、园艺师、“植物猎人”都为此做出了卓越贡献。以来华的植物猎人为例,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期,英国接连出了三位深入中国南方内陆地区的植物采集家,其中有两位——乔治·福里斯特和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在书中都有提及:福里斯特为英国引栽了许多来自中国西南山区的杜鹃花,威尔逊也带回了包括岷江百合在内的许多美丽植物。显然,只要稍涉这些园艺植物的引栽史,这些植物猎人就是绕不过去的人物。

在我看来,书中所介绍的苏格兰园艺师彼得·巴尔,最能体现英国博物学、园艺学、植物学等领域彼此紧密合作、共同筑造花卉知识、文化和产业大厦的深厚传统。巴尔出身于一个磨坊主家庭,年轻的时候即投身园艺工作,从一家种子店干起,生意越做越大,最后成了全英国闻名的水仙育种家,一手在英国促成了“水仙热”,因而被誉为“水仙王”。

书中插图:水仙


这种中下阶层平民白手起家成就一番事业的故事,本身就很有19世纪英国社会的味道。当然,巴尔的生平中还有其他能够体现英国风格的地方,比如他曾经亲自充当植物猎人,到世界各地收集水仙花,甚至还来过中国——自然,其间一定会出现惊险的经历,比如在西班牙比利牛斯山脉漫游时,差点被警察当成土匪抓走。而我想重点补充的是,作为一名成功的园艺商人,巴尔与植物分类学界也有密切合作。他曾经在自己出版的花卉售卖名录中与合作者正式命名了土耳其雪百合(英文名Turkish glory-of-the-snow)的拉丁学名Chionodoxa sardensis。而英国邱园的两位植物分类学家约翰·吉尔伯特·贝克(John Gilbert Baker)和理查德·欧文·林奇(Richard Irwin Lynch)也都曾用巴尔的姓氏来为植物命名。这样的事情,即使不说是英国特色,至少也是西方特色。

英国植物学家约翰·吉尔伯特·贝克(1834年1月13日-1920年8月16日)


尽管我现在已经很少看博物类图书,但还是忍不住想宣扬一下我个人对这类著作的评价标准:仅有对植物形态的描述和个人经历的记叙,为下品;能够以小见大,用植物体现出广阔的人类文化和历史,为上品。仅有文艺的感喟,为下品;能够兼述冷静而理性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横贯文理,融会不同学科,为上品。视野仅及中国,为下品;能够在全世界游刃有余地取材,为上品。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崔莹的《花之语》是我愿意推荐给大家的优秀作品,希望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把它当成一扇雅致的窗户,从中窥见自己所感兴趣的世界一角。

(作者系知名科普作家、博物学研究者。)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