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者评《繁花》前四集:考究,与原作若即若离

12月27日晚,由王家卫执导,秦雯编剧,胡歌、马伊琍、唐嫣、辛芷蕾、郑恺等演员主演的电视剧《繁花》终于开播。该剧分普通话版和上海话版两个版本,引发观众热议。数据显示,央视八套开播仅10分钟收视率就破了2,微博热搜榜上相关话题词也占了7个。上海文艺出版社方面透露,随着电视剧的开播,已经加印10万册小说《繁花》。

“王家卫情感度量衡,是最近三十年最流行的爱情语法,但这种语法在电视剧层面,长期停留在修辞,没有踏入形式。《繁花》的开播,将是电视剧的一次版本升级。”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繁花》完全可以在电影院看,不是因为《繁花》像电影,而是剧场版电视剧的新出发,就像以前影像中的上海话,常常市民气,“但你看《繁花》中的马伊琍,她讲着一口糯米上海话从背景里走出来,人成为语言的形式。而语言,也成了剧中最大最美的物质形象,就像小说《繁花》中,那些带着上海话痕迹的表述,成了《繁花》的文体。”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纪霖27日晚上一口气看完了前四集,直言“好看”。“是王家卫又非王家卫。一部电视剧拍成王氏港片,色彩、用光、布景、道具与《花样年华》相似,非常考究,近乎完美主义。”许纪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印象最深的是爷叔与阿宝去和平饭店那一幕。

与此同时,他认为王家卫又一改原先的碎片化、蒙太奇的梦幻风格。摇身一变为善于玩悬念、讲故事的老手。“这条故事线在原作中只是若隐若现,如今被王家卫发掘出来。我看的是沪语版,当今的上海男女演员几乎倾巢出动,连papi酱都找来了。只因只有他们能讲上海闲话。各路明星之间的飙戏令人过瘾。”

在许纪霖看来,前四集里最出彩的莫过于马伊琍和游本昌。“马伊琍的本色出演,将上海滩小女人演得风情万种、满屋生辉,她的上海话最为地道、接地气。连 ‘扎台型’之类都随口而出。老戏骨游本昌碾压群雄,以教科书般的现身说法,告诉小鲜肉们,什么才叫艺术表演。”

“四集看罢,似乎与原作若即若离,似是而非,是的,电视剧《繁花》,不姓金,而是姓王,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王家卫。”

“电视剧《繁花》对原著的改编程度还是很大的,但前四集看下来,所有的改编都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济大学教授汤惟杰27日晚上把第一集的普通话版和上海话版都看了一遍,后面三集看的是上海话版,“我感觉有相当多吸引我的地方,肯定是要看下去的。”

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电视剧《繁花》并不一定是对1990年代上海的纪录片似反映,多多少少在视觉上有夸张的成分,甚至有浮华那样一种基调,“影视也是色相的艺术,所以在视觉上夸张了这一面,我觉得也可以接受。不少朋友说电视剧《繁花》有点像《了不起的盖茨比》,那样一种繁华透着浮华的基调,贴合的是1990年代开始滋长起来的对全球化、对上海、对未来的想象图景。”

他还注意到,电视剧《繁花》用到了不少偏走喜剧路线的演员,比如papi酱、范湉湉,而职业演员在处理角色的过程中也会让自己语言和动作幅度比日常生活加重一点。“这点也可以理解,因为在1990年代的经济大潮中,赶上这波的中国民众都很兴奋,有种全民精神上的欣快症,当年有那个味道。”

汤惟杰对于第一集里阿宝拜师爷叔那段印象很深,尽管这一段并不存在于原著小说里。“王家卫导演强化了爷叔——这个阿宝生意路上的领路人。你甚至可以把它看成是成长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段落,想到中国古代的张良和桥上老人,想到 ‘张良受书’这样一个传奇。因此剧中爷叔先让阿宝去借钱,然后买股票先学会输,赚钱后如约在海关大楼下面等,这些都蛮有意思的。”

“在某种意义上,1990年代中国经济的起飞,是因为市场经济和商业形态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它的基础是什么?为什么上海最适合这样一种经济形态?上海在1990年代经济大潮里和其他城市的区别是什么?这里面就有很多故事。”

汤惟杰说,剧中有个桥段,爷叔告诉阿宝一个男人有三个钱包,一个是自己实际有多少钱,一个是能从别人那里调度多少钱,也就是信用,第三是别人眼中你有多少钱,也就是价值。“在这个意义上,你可以讲阿宝是一个成长小说的叙事主人公,某种意义上,暗合了1990年代重新生长起来的上海形象,或者说上海的自我想象。”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