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玛小说《观相山》:把时代的结果写进日常生活

小说家、法学博士艾玛的最新长篇小说《观相山》是一部关于“普通人如何生活于宏大事件”的作品。艾玛相信,在大事件里,在历史的洪流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细节是非常可信的。

《观相山》于今年2月首发于《收获》,并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刚刚推出单行本。故事发生在东部沿海城市,看似平静的生活水面下,女子邵瑾与丈夫范松波各怀心事。两个成年人的背后是一段黯然神伤的岁月,是几个知心的故人的隐秘与疮疤。小说描摹出普通人的生活难度,也讲述人如何确立尊严、秩序与内在伦理。

《观相山》于今年2月首发于《收获》,并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刚刚推出单行本


12月9日,艾玛来到思南文学之家,与小说家、《收获》编辑王咸,批评家、《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黄德海,批评家、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项静就日常生活与历史、时代的关系、人如何建立自己的理想生活等话题展开探讨。

活动现场


王咸表示,《观相山》读来悠长,小说写得非常沉浸,其中的语言、生活细节,都像是经过许久沉淀才写出来的。“她把对我们产生激烈影响的一段生活,写出了历史久远的感觉。”

他尤其注意到艾玛小说里的日常生活是有结构的——不是光写日常的生活琐事,而是把时代的结果写进日常生活里。

艾玛


黄德海捕捉到小说里的一种内在放松,“读这个小说不累,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天,它不是告诉你什么事,而是陪伴我们生活。”

他想到艾玛在创作谈里说到,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接受是岁月善举,它给我们一些东西,让我们平静地接受逐渐走向衰老的身体,慢慢意识到自己略显疲惫的生活,也让我们思考如何从衰老慢慢走向最后一段爬进坟墓的路。

“说起来挺悲凉,可往回想想,如果我们想到这个,时间会赋予我们这段算不上轻松的生活一点点放松的部分,这一点放松是这部小说带给我最大的感受。”

项静还注意到,《观相山》里写到青岛的时候,使用的写法类似现在流行的“CityWalk”,“这跟这几年的生活有关,它诞生了新的美学或者生存方式,我们在城市里游走,好像突然又重新爱上和理解了这座城市,重新行走的自己也由此具有了不同。”

阅读《观相山》时,项静觉得它的写法类似日记体,印刻了大量城市生活的具体细节和时间一步一步推进的痕迹,这种写作风格可以看作CityWalk的美学风格,但它又不是单纯的对一个城市的呈现。

“大量小说在写城市景观,但局限于简单的感知,没有上升到理解。所谓理解包含了对里面具体的人的理解,对空间和时间的理解。这部小说把人与周边世界和时代都做了非常好的融合处理。”项静说。

对于如何捍卫更好的生活,艾玛认为理解和爱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经历了近三年,她意识到是互相的理解和互相的爱让人们熬过这段生活。“在这个书里大家会看到,体谅是建立在多视角的基础上,我们常说换位思考,可能就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王咸表示,艾玛作为有法学背景的小说家,在对人物的处理上有法律对人的价值认定。她写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时充满了体谅感。“她在这部作品里给予当下中国文学人物关系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完全是道德上的好或者善,而是建立在人和人之间对平等的理解。这种体谅感和深情构成我们日常生活值得书写的东西。”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