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江南画绣史,一部女性成长史。
11月28日,“出走露香园——江南画绣史”特展在苏州博物馆西馆正式对外展出。此次特展由苏州博物馆策划并组织发起,联合辽宁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苏州碑刻博物馆等多家文博单位,既展出宋元时期至今日的画绣精品,亦从女性史角度,深度挖掘刺绣艺术背后的故事,以崭新的视角呈现苏绣文化。
“出走露香园——江南画绣史”现场
露香园,与豫园、日涉园并称“明代上海三大名园”。明嘉靖年间,卸任官员顾名儒与其弟顾名世在松江购置土地,筑园娱老,在修建池塘时偶得一石,上有赵孟頫手篆“露香池”三字,于是此园便以露香园为名。
顾氏家人大都擅绣,更有韩希孟者,绣作至今存世尚多,董其昌曾为其画绣作跋“其灵秀之气,信不独钟于男子”。
“出走露香园——江南画绣史”现场
发源于明代上海露香园的顾绣艺术,开创了以针为笔,以纤素为纸,以丝线为颜色的画绣艺术,合针黹于笔墨,融丹青于丝线,将文人画意与刺绣技法巧妙结合,相得益彰。
“出走露香园——江南画绣史”现场
“出走露香园——江南画绣史”现场
“出走露香园——江南画绣史”现场
“出走露香园——江南画绣史”现场
之后露香园顾绣引领刺绣业,凡业绣者必称露香园,这也提升了同地区苏绣的艺术品味,使得清代苏绣得以迅速发展,其后数百年,苏绣艺术独领风尚。
“出走露香园——江南画绣史”现场
苏州博物馆馆长谢晓婷在开幕式介绍说,“出走露香园——江南画绣史”特展分为“以画入绣”“露香园绣”“宫墙内外”“以绣自立”“风月同天”五个板块,汇集展示了由宋至今,来自亚、欧五国的100件/套刺绣精品,立足江南、面向世界,讲述江南画绣发展及其背后女性故事的同时,着力以崭新的视角梳理画绣历史、呈现绣品辉煌、传播刺绣文化。
“出走露香园——江南画绣史”现场
“出走露香园——江南画绣史”现场
以画入绣
“绣画”一词,初见于宋代,这一时期刺绣艺术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变,从原本只是日常生活用品的装饰,逐渐发展为一类独立的艺术形式。宋代崇宁年间,翰林图画院内增设了绣画专科,专门制作以绘画为底稿的绣品,融画于绣,以刺绣的方式对文人画进行再创造。通过细腻的刺绣技巧,艺术家们能够将绘画中的色彩、纹理以及细节表现得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宋 刺绣海棠双鸟图(局部)
宋 刺绣海棠双鸟图(局部)
宋 刺绣海棠双鸟图(局部)
露香园绣
露香园顾绣继承并发扬了宋代绣画艺术,它不仅包括以展示文人画意为重点的“绣画”,更包括绣绘结合、以画补绣的技法,既可突出如画诗意,显绣艺精湛,又可补针法所缺,造天工之境。
“出走露香园——江南画绣史”现场
顾绣成功将文人画中的意境、情感和思想融入到刺绣作品中,提高了刺绣的人文内涵与思想高度,对江南画绣的发展,尤其是同地区的苏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出走露香园——江南画绣史”现场
“出走露香园——江南画绣史”现场
清 露香园绣董其昌行书昼锦堂记屏(局部)
清 露香园绣董其昌行书昼锦堂记屏(局部)
明 韩希孟刺绣花鸟册(局部)
明 韩希孟刺绣花鸟册(局部)
宫墙内外
自顾绣的兴起,以苏绣为代表的江南刺绣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顾绣成为江南精致刺绣之通名,苏绣和苏绣庄也向称“顾绣”“顾绣庄”。到了清朝,苏州作为“衣被天下”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承担制造缎匹、毛青棉布的同时兼顾缂丝、刺绣等精细生产。大量宫廷御用刺绣的制作被发往苏州织造,而大臣进贡时也多选择与织造府联系密切的苏州“顾绣庄”定制画绣礼品。
“出走露香园——江南画绣史”现场
清 蓝色缎缉米珠绣彩云金龙纹袍(局部)
清 蓝色缎缉米珠绣彩云金龙纹袍(局部)
清 蓝色缎缉米珠绣彩云金龙纹袍(局部)
“出走露香园——江南画绣史”现场
“出走露香园——江南画绣史”现场
以绣自立
一部江南画绣史,亦是一部女性成长史,女性的创造力可以超越性别局限,打破传统枷锁,令自身的艺术表达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丁佩、沈寿、金静芬等女性以绣自立,她们的故事成为中国女性逐渐获得自主与独立地位的缩影,她们的著作、针法以及对刺绣教育的贡献亦仍然深刻影响着中国刺绣艺术。
民国 沈寿绣蛤蜊图(局部)
20世纪初 金静芬绣枯木竹石图
风月同天
刺绣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早在汉代就已经流传到中亚、日本等地,两千余年,连绵不断,对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画绣艺术通过视觉感受和情感共鸣,融合东西方文化与审美,成为传达深层的情感和思想,跨越国界和隔阂的独特国际语言。
19世纪 刺绣花瓶(局部)
“出走露香园——江南画绣史”现场
“出走露香园——江南画绣史”现场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