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禅里的医学,国家级非遗“朱氏推拿”走入进博会非遗客厅

朱氏推拿的体验展位前围满了人。


在进博会开幕第二天,上海非遗客厅里,朱氏推拿的体验展位前早早排起了长队。九三学社社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推拿科原主任朱鼎成教授,携华东医院推拿科骨干喻立炜、潘俊峰主治医师,通过实物展示、互动体验,向中外记者展示中医文化、体验非遗医术、传习“共享推拿”理念及手法功法。去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朱氏推拿走进非遗客厅就打响了口碑。今年代表性传承人朱鼎成亲自出山,热度更甚以往。

朱鼎成在进博会非遗客厅。


手法精妙,理论创新

“朱氏推拿”是我国中医推拿的重要学派之一,其以中医文化为根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恒和柔定”为法则,以营卫经络和层面论为核心,以朱氏独创的?指禅推摩法为主要手法,适用于全身各个层面与经穴。是集一指禅理法、手法、功法、疗法与心法为一体的中医外治疗法。

朱氏推拿的独创手法是“一指禅推摩法”, 用大拇指以一分钟120至140次的推动频率推摩,精准施力,一次治疗要持续20分钟。遇到病情复杂的病人,朱鼎成可以持续推摩2小时。

朱鼎成一指禅推摩手法。


这样的手法全靠辛苦练功而来,“要把手指练到无坚不摧,练到不会累。”朱鼎成17岁开始跟随父亲练功,在一袋米上练习一指禅推法,百炼钢化为绕指柔,1年时间,米袋不破,米粒全部化为粉末,推法也就基本练成了。

推拿中的“拿法”则要靠拿酒坛。酒坛口小,以3个手指拿起,可练指力。等到熟练后,在酒坛中逐渐加入5斤水,继续用手指拿,之后再把水换成更重的铜钱,指力逐渐练成。

朱鼎成在华东医院的诊室里,至今仍摆放着米袋和酒坛,这也是每个学习朱氏推拿学生的基本功。朱鼎成身材瘦削,一双手却宽厚温暖,可以拿起20斤的酒坛。

练会手法只是基础。推拿不仅要手法精湛,还有诊断和思维在其中。“推拿属于中医范畴,需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但更难的是,推拿是以手代药、以指代针,推动气血在经络中行走。”。

朱氏推拿的诊断和指导理论也独树一帜,以《黄帝内经》为根基。这套理法来自朱鼎成的父亲朱春霆。

朱氏推拿创始人朱春霆。


朱春霆来自一个6代行医的中医世家。朱家清代乾隆年间就在上海嘉定黄墙行医,名声远播江浙一带,许多人特意撑船循水路前来就诊。朱鼎成从光绪年间的嘉定县志里还找到了记载,称朱氏擅长内外科疾病诊治,东南首屈一指。

朱春霆虚岁17岁的年纪上,父亲去世,此时他才刚刚学医1年多,虽常年耳濡目染浸润于中医环境多年,却还远远未到能出师的程度。在父亲好友引荐下,他拜师在江南一指禅推拿名家丁树山门下,学习推拿技艺。

丁树山爱才,5年时间将一身技艺倾囊相授。待朱春霆出师时,还特意为他在《申报》上宣传,说这位徒弟医术精湛,有些方面已经超越了自己。1920年代,朱春霆在上海开设推拿诊所,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1930年代,他已经是上海滩非常有名的推拿医生。

朱春霆用“蝴蝶双飞”手法为患者治疗。


桃李天下,深入社区

朱鼎成很钦佩父亲,“他不但医术好、人品好,最重要的是学问特别好,传统医学和国学,医儒交融。”朱春霆正式学医前,已读了十年私塾,古文功底很好,对传统文化有自己的理解。学了一指禅推拿法后,他很快就开始琢磨,加入属于自己的创新。

朱春霆将《黄帝内经》的营卫气血理论引入其中,又独创了推摩法,与江南一指禅推拿学派传统的推、拿、按、摩等12种手法共同构成朱氏推拿的基础手法。在功法方面,则推崇达摩《易筋经》,创立了“朱氏推拿”。

“这就是朱氏推拿和其他推拿不同之处,有营卫气血理论指导。”朱鼎成说。

朱春霆还善于总结疾病谱系,提出因人而治,因证而治,因部位而治。什么病适合用推拿治疗,应该如何治疗,他都总结出一套理法方案,让后来者有迹可循。

1956年,在时任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推动下,朱春霆成立了中国第一所推拿学校。他是校长,聘请了不同流派的推拿名家授课,这个被业界誉为“推拿的黄埔军校”一直开办到1966年,培养了500多名推拿学生。

这些学生有不少进入1958年设立的上海市中医推拿门诊部,这个门诊部是如今以推拿科著名的岳阳医院的前身。还有些学生进入上海各大医院,又走向全国。现在上海医院的推拿科,手法、功法、疗法基本同出一脉,都来自朱春霆的总结与教授。

朱鼎成也重视中医推拿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他创立了时辰导引九层功,这是一套普通人都能练习的功法。早晨起来吐故纳新,搓热手掌按摩鼻翼、眼睛、耳朵,左右开弓活动关节……每一个步骤都十分简单,坚持却能强身健体。

他还创立了家人之间可以互助的“共享推拿”,提炼了中医通识、简单的手法功法,教给普通民众,让他们可以给家人进行基本的推拿保健。母亲给孩子叫“亲子推拿”,子女给老人叫“敬老推拿”。

“我只有一双手,20分钟治疗一个病人,一天工作下来,治疗人数是有限的;全上海乃至全国推拿医生人数也是有限的,而希望接受推拿治疗的人是无限的,如何使有限成为无限,推拿应该走到民众中去,成为家庭成员的保健手段。” 朱鼎成说。

“共享推拿”在黄墙朱氏的故乡上海嘉定区推广,在区卫健委和教育局的领导下,已培养了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位“共享推拿”辅导员、举办了进校园、进社区等系列讲座,深受欢迎和好评。

朱鼎成非常关心“共享推拿”的推广效果,“理念推广还是比较顺利的,但是最大的问题是能不能坚持”。他寻思着以后应该建立机制,鼓励大家坚持推拿,或者是请一些坚持得好的家庭,让他们来“讲讲经验,提出不足”。

天人合一,医患合一

朱鼎成理想中的“共享推拿”,是“一大批热爱生命的人,学会以关爱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手段。”

“爱”和推拿有几分关系?医生的情怀和治疗又有几分关系?朱鼎成说:“完全有关,非常有关。”

“中医的世界观是天人合一,生存观是形神合一。作为医生来说,就是“医患合一”,治病是患者和医生在一个共同的理想下唤起对生命的自觉。这种事情不仅是有利于患者的,也有利于医术的提高。”

这是朱鼎成对待自己患者的方式。在他看来只懂推拿手法的医生还算不上一个好医生。“有些人推拿了一辈子,也只是像推拿机器一样。机器是可以模仿的,‘神’这个东西却很难模仿。”

他提起为著名学者王元化治疗失眠症的经历。在推拿的同时,在朱鼎成请教下,他们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谈到《文心雕龙》,再到“一指禅”的起源,古今中外莫不涉及。几次治疗,王元化先生都在兴致盎然的闲谈中入睡。

王元化赠送朱鼎成手书条幅。


“王元化先生是有大学问的人,失眠的时候他其实会特别无助,学富五车,怎么对自己睡眠没办法?”抓住这一点,朱鼎成就与他聊学问,“他突然觉得自己是有力量的,老子曰,自胜者强,忘记了对失眠的恐惧,人就清静下来了。”

揣摩患者心理,不似推拿手法,却与治疗效果关系很大。往玄妙说,这是“心手合一”。朱鼎成觉得推拿医生首先要有爱心和恒心,能“心手合一”,才有希望成为着手成春的推拿“神手”。他学过手风琴,还练习书法,不全是为了练习手指的灵活性,更是为了练“心”。音乐和书法都是用来表现自己内心的艺术,朱鼎成觉得自己虽然演奏技巧不高,却能表达自己的心情,这也是做到了“心手合一”。往踏实说,朱鼎成对现代医学也持开放的态度,他还专门给女儿布置了任务:去学习心理学,把现代心理学和一指禅的禅定思想结合起来。

为什么要向大众不遗余力地推广推拿?朱鼎成提到陆定一顽疾病愈后给父亲朱春霆题的字:“志在中兴推拿学。”

“为什么不用‘振兴’而用‘中兴’?陆部长熟读古书,这个典故来自光武中兴。西汉王朝衰落后,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光武帝刘秀恢复汉朝,通过治理又出现了治世。中医推拿也是一样,有过衰落时期,到我父亲开办推拿学校又重新振兴起来了。”朱鼎成说,好不容易重新振兴的推拿医学,如果我们这些接班人“搞得不好”,又衰落下去,就太可惜了。因此,“要跳出历史周期律,就要给推拿学科建立强大的民众基础,薪火相传。推拿不但可以治病,还可以防病,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激发年轻一代学习推拿的热情是关键的关键。”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