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布洲,看到一个理想主义动画节的蜕变

东布洲是个神奇的地方,这个位于江苏省海门市显得有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江南小镇,孕育着一个朝气、个性、专业的动画产业孵化基地,而一年一度举办的东布洲国际动画周,今年已经来到第五个年头。

活动现场


刚刚闭幕的第五届东布洲国际动画周暨第十二届中国独立动画电影论坛,云集了当下行业头部从业者到动画爱好者的广大人群,既有日本动画大师汤浅政明这样的大神,也有过去一年里风头正劲的《长安三万里》《中国奇谭》等爆款动画的主创;既有致力于开拓中国动画类型野心勃勃投入高额资金不断迭代的大项目,也有正为第一部动画不知从何入手带着问题在现场逢人就问的新手菜鸟……

每天湖畔的酒吧从早到晚都挤满了人,每场论坛在观众提问环节都会有人“现场招聘”,各种活动上看到做笔记的人,密密麻麻的字旁边,总会冒出几个可爱的卡通脑袋,大概会画画的手就是这样“闲不住”。

活动现场


从独立动画论坛到国际动画周,从展映作品,讨论问题的平台到如今涵盖全产业链的孵化基地,这一群动画人走过的十二年,是行业生生不息的薪火,也是理想照进现实的实践。

动画人自己的节日

12年前,动画导演皮三发起首届独立动画论坛,“源于对国内动画现状一种本能的条件反射”。

皮三是学油画出身,是互联网动画曾经风靡一时的“闪客”一族。应邀参加一些电影节的动画单元活动时,皮三发现,觥筹交错间动画仿佛只是追求门类齐全的配角陪衬。“貌似开始繁荣的动画产业,真实的场景是:被架空的行业平台、屡败屡吹的投资神话、满足地方GDP的大量基地和动漫节、创纪录的动画产量填充着低劣到耻辱的垃圾……而这一切都和真正热爱动画的创作者们毫无关系。于是我们看到大量动画产品为了政策补贴而从不考虑观众,许多动画从业者由满怀梦想到彻底改行消失……”于是,抱定一腔理想主义下场的皮三网罗了当时一批风头正劲的独立动画作者,开始搭建一个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属于动画人的节日。

“这个事儿的初心就是做一个动画人的节日,在十几年前的语境里面,整个行业状况没有这么好,没有特别好的作品,收入上也都比较穷,当时做的事情就是抱团取暖,大家一起聊聊专业。”当时皮三发现动画的学术专业的活动被忽视,动画更多被认为只是关乎制作的技术问题,“没有理论高度,没有美学思考走不远,动画人的创作也没法走到比较深的程度。所以我做了一个聚会,让大家聚在一起,讨论专业上的事,给彼此精神上的一点鼓励。”

皮三


彼时的中国动画产业方兴未艾,皮三感受到四周充满着来自日本美国等等大量动漫内容,以及由它们畸变蔓延出的更多山寨和伪劣产品,也感受到某种“在商业和意识形态双轨控制的夹缝里,意识统一思想无趣”的困境,同时,他更看到许多人和自己一样心有不甘。

事实上,历经十年的酝酿积累,2011年,中国内地首次非官方、非营利,由民同机构共同发起、策划的动画电影艺术项目以“中国独立动画论坛”之名横空出世。论坛旨在挖掘、整理中国内地优秀独立动画创作的同时,积极拓展与公众、业界与国际交流平台的资源链接。

“独立思考,趣味表达”是皮三为这个活动确立的主旨。如今翻看历届“中国独立动画论坛”的履历,几乎可以说涵盖了中国最好的动画创作群体。第一届的参赛和展映名单上,就包括了后来为观众带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鱼海棠》《大护法》《中国奇谭》等诸多爆款动画的创作者。只不过,当时他们都还极为年轻,一腔热血地埋头做着自己粗粝质朴但锋芒毕露的小短片。

理想之地,也有规划蓝图

七年之后,经过多地走访、考察,皮三在圈内好友徐杨斌的推荐下,来到东布洲。这个地方离大城市不远,但独有一份宁静,这样的环境对于发展动画企业再合适不过。

从论坛扩展为国际动画周,策展人除了皮三,还加入了《中国奇谭》总导演、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陈廖宇,追光动画联合创始人、《长安三万里》监制于洲。三位策展人有各自擅长的分工,从创作、学术、产业的角度各自为这个节展注入更多能量。

皮三、陈廖宇


“各地都在搞孵化,这两年大家觉得难度不是钱,还要找到能帮助他们的人。通过这样的平台,我们能链接到各个专家和各个公司的导演,还有好的作者。年轻人不光是需要钱,还有很多短板需要去补足,找到专业的人来帮他,是他们更需要的。”

4年来,东布洲引进了30多个团队和动画公司。目前,园区内已形成以原创为龙头的动画产业链,发展趋势良好,潜能巨大。一位去年从北京搬来东布洲的动画从业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之所以选择来东布洲孵化自己的作品,是因为在这里感受到与北京截然不同的创作氛围,“在北京好像大家都在聊创作,但总被一种急于成功、需要看到名利结果的功利心驱使着,来到这里以后,好像创作更加回归作品本身了。”

今年的动画周中除了原有的论坛单元、展映单元和TOPUTALK单元等已有版块,首次推出“东布洲动画市场单元”,聚焦动画行业的市场发展方向,直击动画产业痛点、针砭产业时弊,就人才培养、产业运营、动画创作、市场反馈、内容出海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翻看整个动画周活动的议题设置,落地得细致务实,不说冠冕堂皇的漂亮话,动画人们在这里讨论国产动画软件现状的短板与突破,分享“blende概念美术工作流”带来的行业革新,以零融资项目的三年原创开发手记为启发,谈论众包模式下渲染流程的降本增效,探讨中国法律框架下动画IP的保护与布局……

“太实用了,每场论坛我都收获满满。”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制片人初入动画行业,他激动地表示自己虽然年纪不小但对动画却还是个门外汉,眼下项目已经制作过半,屡屡踩坑,来到东布洲后每天像海绵一样吸收各种干货知识,每一个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都能找到专业人士帮忙给出方案意见,“这一趟来得太值了。”

论坛空间


实用落地的议题设置


创投路演的TOPU PITCH,为动画项目提供展示的平台以及与买家链接的机会。有人的定格动画情景喜剧样片赢得满场笑声,有人试做了赛博朋克混搭东方武侠定格动画样片在送报海外奇幻电影的24小时之内就收到主席亲自回复的邮件邀约全球首映……在这里不同类型的作者怀揣着自己心中那个等着萌芽的种子,天花乱坠的创意脑洞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成为下一个点燃市场的爆款,或者为动画行业增添新的色彩。

TOPU PITCH


最终,动画电影项目《魄碎之躯》获得“小宇宙选择奖”,动画电影项目为《宠物乐园》、动画剧集项目《健健健身房》、动画系列短视频项目《市井三国》获得“北京精彩选择奖”;动画剧集《放学路上》、动画系列短视频项目《方向陆航》获得“抖音轻漫选择奖”;动画电影《龙狼记》、动画剧集《故事塔》获得“儒意选择奖”;动画系列短视频项目《中华狸猫古诗集》获得“上美影选择奖”。这些东布洲与业内一线动画、影视公司携手设立的奖项为天马行空的创想提供了切实的落地渠道。

动画市场现场


除了有孵化创作的基地,这里也有动画的实训学院,不同于高校的学历教育,这里给出行业最急需的技术培训。热爱动画的人不必人人都成为艺术家,动画公司的中期环节永远缺人,这也是几场不同主题论坛中行业嘉宾们的共识。

“在这里,我们就能把小镇的动画模型的产业链条给建立起来。”东布洲国际动画周组委会主席徐杨斌谈到对这里未来的畅想时表示,“我们希望做到像法国的昂西动画节那么有影响力,但更希望这里可以成为尔湾、硅谷这样的地方,构建整个生态,能够让小镇的未来在更长的时间里长足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一次活动。”

不能解决具体的问题,但能影响一个个具体的人

作为一个动画节展的竞赛展映,也能看出这个活动历经十几年的变化。今年的竞赛单元,有一人包揽所有流程的独立制作,有进行动画新形式材料的艺术探索,也有如B站胶囊计划推出绚丽精美堪比“大片”的成熟作品。从评奖结果也能窥出这些面貌的部分端倪。

获得论坛大奖的《缝制爱》,是一部大学生几乎由一己之力完成的毕设动画短片,作者许愿甚至在映后交流的时候坦言自己并不算喜欢这个故事,只是碍于制作时间选择了有点“老土”的剧情,更多的目的是去实践一些视觉上的表达手段。

而获得本届今敏奖的动画片《界》,则是一部将国风元素与赛博朋克融合,探讨了人工智能的道德边界的科幻作品。该片上线后颇受好评,目前是“胶囊计划”中播放量最高的短片之一。

《界》获得本届竞赛单元最高奖项今敏奖


“动画不是孤芳自赏,独立动画并不‘独立’。”策展人陈廖宇认为,动画作为艺术的一种载体,其实是希望被大众所喜爱,今年的主题也是希望动画人以人为本,创作出更多能进入人民内心的动画。

皮三认为在选片上,评审的审美和标准并没有发生改变,“大部分来投我们的也没有特别商业的,不过原来很多有作者气质的导演,他们自己和市场产生的一些链接,也会在这边反馈出来。”

陈廖宇


而今年的主题“为人民动画”,这个古早的句式看起来甚至有几分戏谑的意味,策展人们也从各自的角度阐述了他们想要传达的价值。首先提出这句话的是《中国奇谭》的总导演陈廖宇,“这句口号其实就是回归常识,很多时候人们会把艺术和市场、艺术和大众某种程度上对立起来,我们好像都是一群艺术家的聚会,有时候甚至自己也很容易被心理暗示,觉得就是圈内人大家看一看,自己互相评论。但我们做的事情不希望停留在这个层面。动画艺术,它本身是一个很容易被接受和欢迎的艺术,所以我们要探索各种艺术风格思想的最终目的,一定要和对绝大多数的人有关系。”

皮三则认为,人民并非一个面目模糊的群体,而是由一个又一个独立的人构成,而创作从来是一个“复合体”,“可能为了自己的表达和创造,也可能为了钱,为了成功和荣誉,重要的是作出选择。”选择的结果,会反射出创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皮三说,“你能为人民做出什么样的动画?这个时代,可能需要的不止只是创造力, 更需要有判断和坚持的勇气。”

除了具体的议题设置和荣誉表彰,东布洲动画周的魅力还在于一种轻松、活力和坦诚的气氛。在陈廖宇的观察里,“动画人都比较内向,都比较宅,但也是一个专业门槛比较高的行业,很多具体的事情都没法去和专业外的人聊。”因此一个地方,能够聚集最专业的人在这里有真正的“获得感”,这件事显得弥足珍贵。

东布洲的酒吧每天就挤满动画人


同时,论坛开了十多年,讨论了无数问题,“这些讨论有用吗?”面对提问,陈廖宇有自己的思考——“所谓行业内的真正的痛点,实话说,任何人开一个会或搞一个活动,是解决不了的。让我们真正有成就感的体现在不是对行业,是在对具体的个体的影响上。”

的确,在这里,曾经的志愿者后来成了有作品入围的参赛者;曾经年轻的参赛者后来成为了嘉宾或评审;曾经迷茫的年轻人后来成长为更多的后来者提供帮助和引领的过来人——陈廖宇自己本人似乎就是这样的例子。从2011年他的作品《黑匣子》入围首届独立动画电影论坛展映,到后来成为东布洲动画周的策展人,再到发掘网罗一批有才华的创作者推出《中国奇谭》……“什么理论或者决议,能抽象地对这个行业有什么改变或者引领,这是很难的,但是我们去改变和影响一个个具体的人,具体的人又会去辐射他的影响,这也就是我们最大限度能做到的,对这个行业的贡献。”

每晚有动画片露天放映


【第五届东布洲国际动画周暨第十二届中国独立动画电影论坛评奖结果】

今敏奖:

《界》朱晓鹏

论坛大奖:

《缝制爱》许愿

论坛特别奖:

《月亮粑粑》李叔芹

《太空的奇侠G-man》刘宇辰

实验动画奖:

《虎的局部》沈杰

学生作品奖:

《蘑菇》李涵

评委特别推荐奖:

高薇华:《无二》草虫鸣

赵霁:《Primitive times》于浩

邱炯炯:《水鬼》薛宏洲

Chris:《鬼压床》鲁一澄

於水:《癔症》蔡源青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