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故缢女”:清官海瑞真的逼死了自己的女儿?

撰文|洪振快(彰考局专栏作者)

海瑞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清官,数百年来存有两种不同评价:一种是刚正不阿、关心民瘼、清苦自持,另一种是拘于礼法、偏执古怪、不近人情。对于后者,一个经常引用的例证是:逼死女儿(甚至被控“杀女”)。

其事是:海瑞女儿5岁时,有一天海瑞看到她在吃饼,就问饼是谁给的。女儿回答,是一个家僮给的。海瑞斥骂女儿:“女子怎能随便接受男僮给的饼?你不是我的女儿。你现在只有饿死了,才是证明你还是我海瑞的女儿!”女儿听了之后,即不再吃东西,家人千方百计想让她吃东西,女儿坚决不吃,绝食七天而死。

这样的故事,让人觉得这样的父亲太过可怕,为了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竟忍心逼死5岁的女儿。

假如这个事情是真的,那说海瑞性格偏狭、不近人情就是合理的。

然而经笔者考证,此事未必属实。

文献里的“杀女”

“杀女”一事,目前所知最早见于明清之际姚士麟所著笔记小说《见只编》。

清初学者周亮工将其抄录氏著《书影》。晚清著名学者俞樾,再次将《书影》中相关记录抄入氏著《茶香室续钞》中,并加按语:“此即忠介杀女之说所自来也。”

1938年7月15日,周作人写文谈海瑞,刊登在《北平晨报》上,文章抄录了《见只编》段落,并提到《书影》所记与之相同,周作人说:“余平日最不喜海瑞,以其非人情也。此辈实即是酷吏,而因缘以为名,可畏更甚。”还说“我不知道风化如何司,岂不将如戴东原所云以理杀人乎”。

这就是海瑞杀女故事的传播经过,因有周亮工、俞樾、周作人等几位名人的传述,今人多信以为真,谈及此事,亦多承续周作人的态度。

从文献上说,海瑞杀女一事可疑:《见只编》是笔记小说,并非严肃史料,作者著书时离海瑞去世已有几十年,所得可能来自道听途说,不可尽信,需另有史料佐证。

细查此事流传踪迹,可能与海瑞生前受政敌攻击的言论有关。

与海瑞同时代而略晚的学者沈德符,年青时因祖父、父亲在京城当官而在北京生活,听到很多关于朝堂内外的传闻,后回家乡浙江嘉兴,于万历三十四至四十七年编成《万历野获编》一书。书成之后并没有马上刊刻,直到明末才有刻本,但流传不广。康熙年间,有人根据原书内容重新编订,分为三十卷。康熙五十二年(1713),其五世孙沈振又辑成补遗四卷。 

“无故缢女”:清官海瑞真的逼死了自己的女儿?

(清)道光刻本《万历野获编》

《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三》录有政敌房寰攻击海瑞的奏折部分内容,房寰称自己经过苏州、上海,见到巡抚王元敬、广东巡按御史邓炼,由于王元敬、邓炼两人都来自广东(即海瑞家乡),便谈到海瑞为人,问及家中情况,两人说海瑞“作事多不近人情”,且有“居家九娶而易其妻,无故而缢其女”这些“异常之事”。房寰说,当他问及海瑞妻女是否有“可出可杀之罪”,回答是没有。房寰就此议论道:“今瑞已耄,而妻方艾,人欲固无所不极;女既杀而子亦无,天道或不可尽爽也。”

据《万历野获编》,房寰奏折写于万历十四年(1586)七月,当年确有房寰弹劾海瑞之事。但寰奏疏中称海瑞“无故而缢其女”、“女既杀而子亦无”等,涉及家事,“居家九娶而易其妻”、“今瑞已耄,而妻方艾”等更涉及其私生活,其所说是否属实,还需考证。

为明其真伪,不妨来看看海瑞的家事和私生活。

海瑞家庭生活简史

海瑞第一位夫人姓许,嘉靖二十五年(1546),海瑞33岁时,“以大故所出妇许氏”,休了许夫人,可能是因为她多年没生下男孩,海家无后,海瑞是三代单传,以此休妻,似乎是说得过去的理由。但从以后的家庭变故来看,不排除“孔雀东南飞”式婆媳矛盾的原因。许夫人被休,似乎还在经济上吃了亏,为此,她还告过海瑞。

此前,许夫人为海瑞生下两个女儿。长大后,长女许配给达塘张筠,次女许配给林知县公子林岳。

海瑞和许夫人离异之后,又娶了潘氏夫人。但是,潘夫人到海家之后不到一个月又被休弃,休弃的理由不得而知。

此时,海瑞还没有功名。嘉靖三十二年(1553),海瑞以举人功名被授福建南平县儒学教谕(类似现县教育局长),步入官场。此时,海瑞已娶第三任夫人王氏。 

“无故缢女”:清官海瑞真的逼死了自己的女儿?

海瑞像。

王夫人比较争气,在海瑞43岁时为其生了第一个儿子,取名中砥。嘉靖三十八年(1558)春天,在南平做了6年教谕的海瑞被擢升浙江淳安县令,到任当年,王夫人又为他生了个儿子,取名中亮。王氏另外还生有一女,生年不明,长大后许配给同郡学生周维诚。

嘉靖四十三年(1564)十月海瑞调任北京户部,海太夫人不喜欢到寒冷的北方生活,海瑞便让王夫人携同二男三女扶侍母亲从江西(此时海瑞任江西兴国知县)南归,自己带两个仆人北上任职。

户部任上一年,海瑞上了震惊朝野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治安疏》,因尖锐批评嘉靖帝,次年二月,下狱。两个儿子就在这一年死了,一个11岁,一个9岁,而海瑞已经53岁。可以想见,这对海家是个致命打击。

“私生活”混入了政争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四日,皇帝驾崩,遗诏特恩开释海瑞,官复原职。隆庆元年(1567)正月,海瑞被升为尚宝司丞,四月又升为大理寺右丞,七月奉命奠祭南海诸神。海瑞从京城南下,九月见到母亲,十一月在途中得知被迁任南京通政司右通政。祭神事毕,海瑞接妻女、老母等去南京。

然而,第二年,家庭又起变故。不知是否两个儿子夭折后又为继后而娶了小妾韩氏,妻妾之间又起纷争。所知者,七月十五日韩氏上吊自杀,王夫人则于七月二十四日晚上去世。

据海瑞说,王夫人是生病去世的,但也有人说是自杀的,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说王夫人“于1569年在极为可疑的情况下死去”(1569年的说法有误)。

韩氏为何自杀?王夫人到底因何而死?这些事已成历史谜案,海瑞则因家事而屡受政敌攻击。 

“无故缢女”:清官海瑞真的逼死了自己的女儿?

《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及其女儿。该剧对海瑞家庭的呈现不合史实

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的疏文中说海瑞妻妾争宠,海瑞“偏向宠妾,殴詈正妻”,导致“其妻愤激自缢身死,妾亦慌惧相继而缢”。(见高拱《高文襄公文集》卷二十三)

戴凤翔的说法并不可靠,因事实是妾韩氏先死,妻王氏后死。但海瑞自己也没有给出“韩氏自杀”说得过去的理由。

海瑞于隆庆四年(1570)四月申请退休,获准后离开南京回家乡琼山闲居,直到十五年后的万历十三年五月,海瑞任南京吏部右侍郎,重回官场,时已72岁。

第二年,万历帝下诏升海瑞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但海瑞上疏要求退休,同时提出重刑惩贪,要求恢复明初朱元璋实行的“枉法赃八十贯绞”律令及剥皮实草等严刑酷法。

同年三月,御史梅鹍祚为此上疏弹劾海瑞,万历认为海瑞之言过当,但察其忠诚,令“安心供职”,而夺梅鹍祚俸。一个月后,御史房寰、钟宇淳等论劾海瑞,海瑞上疏辩析。皇帝下旨,“是非自有公论,不必多辩”。七月起,吏部等办事进士顾允成、彭遵古、诸寿贤以及给事中徐常吉等上疏申救海瑞,揭露房寰等恶迹劣行。而海瑞亦七次上疏要求退休,皇帝不允,至万历十五年(1587)十月,海瑞病逝,时年74岁。

杀女一说可能是政敌编的

《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三》称,海瑞“缢女”之说,出自万历十四年七月,“政敌”房寰针对海瑞辩解的再次上疏。

因这份文献的“补遗”四卷并非沈德符所作,实为沈振所辑,而辑录时间距事情发生已过去127年,其从何处抄录不得而知,但其可信度未免要打折扣。

再者,观其所述,所谓“无故而缢其女”显然并不真实。

海瑞有三个女儿,都长大成人并嫁人,夫家都有名有姓,这一信息来自海瑞同乡晚辈、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曾任布政使、湖广巡抚等官的梁云龙所写《海忠介公行状》,可信度很高。

海瑞有没有可能还有其他女儿5岁夭亡呢?

海瑞死时身边“二媵四仆”。媵是侧室,也就是小妾,这二妾中有一个可能是曾为海瑞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中期,三岁时夭折)的邱氏,另一个则可能是重回南京后所纳(因韩氏已死)、房寰奏疏中所说“瑞已耄,而妻方艾”的那个年纪“方艾”的女孩。

海瑞死前在南京总共只生活了二年零五个月,那个年“方艾”的女孩不可能给海瑞生下一个活到5岁的女儿。假如还有其他5岁女儿夭折,那只能是邱氏或其他小妾所生。

但如果是邱氏所生,那应该是在海瑞闲居海南那段时间(1570-1585)。其他时段几位妻妾均无可能生下一个5岁夭折的女儿。但仅就目前资料看,没有任何史料可以证实此点,可能性也非常小。

因此,房寰称海瑞“无故而缢其女”、“女既杀而子亦无”如果不是道听途说,那就是有意编造材料攻击海瑞,以天道报应来攻击海瑞“作事多不近人情”。此事留下后遗症,不明真相者信以为真,对海瑞也多了一些争议。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