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玥谈宣传画中的新中国女性形象与叙事空间

近百年来,绘画如何表现中国女性?公众的审美追求与审美变化又如何体现在宣传画中?

10月15日,《大地芳菲:宣传画里的新中国女性形象》新书首发式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全书以250余幅不同年代的宣传画,展现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在本书作者之一、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80后”海归青年教师刘玥看来,宣传画里的女性身份,配合她们的容貌装扮,共同构筑起一个叙事空间。

《大地芳菲:宣传画里的新中国女性形象》书封。封面图为哈琼文创作的《毛主席万岁》


提起女性形象,人们非常容易联想到月份牌中呈现的“摩登女性”,相对比较容易忽略另一个领域中女性形象的崛起。与月份牌绘画发育成熟的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逐步走上历史舞台,形成了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作为这场运动的旗手,鲁迅更是推动了其由文学领域迅速扩展到戏剧、美术、电影等领域,塑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劳动女性形象。在左翼文化运动推动下的左翼美术运动,强调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服务,提倡为民众服务的大众美术,其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一实践在20世纪50年代改造月份牌画家创作思想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遵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创作宣传画,正确地引导了月份牌画家在保留、改良原有表现技巧的基础上创作宣传画、新年画,使得其中的中国女性形象焕然一新。

《大地芳菲:宣传画里的新中国女性形象》内页


上海是中国宣传画创作的重要基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宣传画之多、主题之广、艺术成就之高,奠定了其在“年连宣”三大画种出版中的地位。据悉,《大地芳菲:宣传画里的新中国女性形象》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历年创作出版的宣传画为依托,以新中国时代发展为时间主线,聚焦新中国各个时期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变迁过程,并从“从月份牌到宣传画”“以现实之美重塑女性形象”“享有与男子一样的权利”“妇女能顶半边天”“新话语中的女性形象”“浪漫主义中的女性形象”六个方面来加以表述。通过系统梳理、分析不同时期宣传画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创作思路和艺术表现手法,描绘了宣传画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该书作者为华师大艺术学院“80后”海归青年教师刘玥和沈榆。澎湃新闻近日采访了本书第一作者刘玥。

刘玥近影


澎湃新闻:缘何选择宣传画中的女性作为书写的主题?同样作为女性,你的视角有何特别之处?

刘玥:我是从市三女中毕业的,我的母亲是从市二女中,而我的外婆是从市一女中毕业的,我们三代人都是从女中毕业的,可能对女性话题有一些情结和渊源。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我除了教纯艺术实践和艺术史之外,也有开一门课,是关于图像研究图像伦理的,其中有七个章节,比如说像新闻伦理、黑人艺术、女性艺术等等。同时,我了解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拥有非常庞大的、珍贵的宣传画资料库,因此当我与沈榆老师商量可以怎样创作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从宣传画中的女性图像的演变来写这本书。

目前关于宣传画中的女性图像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按照时间线罗列出来;另一类是按照职业分类,比如农民、工人等等。我是试图跳开这两类,从女性的视角切入,把它们放到当时历史的社会语境里面,作为社会动员的话语,去研究女性的身份意识是如何被构建的,发展和演变路径又是怎样的。作为图像研究,我也分析了在一些历史的关键转折点,或者说在特殊时代,这些图像有什么变化,图像里面有哪些隐喻。

《大地芳菲:宣传画里的新中国女性形象》内页


澎湃新闻:书籍从近代开始讲述,从早期的月份牌美人画到1949年后宣传画中的劳动女性,直至改革开放后到女性形象,如何选择时间线的起止?比较书中呈现的时代最早和最晚的作品,呈现怎样的时代和审美变化?

刘玥:宣传画基本上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一直到90年代初,这一段时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在1949年以前,基本上就是月份牌和过渡时期的一些新年画的作品,而到了90年代初和后期,新媒体时代就开始了。我在这本书里面重点选择的是50到60年代,还有70年代和80年代的作品来进行分析。

宣传画中女性形象演化谱系


对于“书中呈现时代最早最晚的作品,呈现怎样的时代和审美变化?”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看我在书中最后所呈现的“宣传画谱系图”了,也是对我自己的研究路径的一个梳理。我认为,仅仅把历史材料按照时间线连起来是不够的,这张谱系图中,主轴中我把人物的形象做了一个概括,让大家可以看到,在各个历史时期,画家从作品主题到女性形象的塑造,都是怎样发生变化的。同样,在这个轴的上方两个轴,表现的是人物的灵感的来源是受了什么影响,比如说左翼文化对它有影响;主题作品、文学、小说,对它们也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再看右下角的道具,也是随着时间的变化都有分类的,它都是配合我们月份牌和新年画、或者是宣传画里的女性身份,配合她们的容貌装扮,共同构筑起一个叙事空间,辅助表现作品主题。

《大地芳菲:宣传画里的新中国女性形象》内页


澎湃新闻:书中有两张不同时代,骑摩托车的女性形象,这两位女性形象构成的画面构成怎样的故事和时代风貌?

刘玥:这几幅女性和摩托车的作品是出现在二十世纪的四五十年代,在这个时候,月份牌中的女性形象正好在经历一次蜕变。更以前,绘画作品是要突出女性在深闺中的高雅情趣和深入浅出的所谓“美德”。而在这个时期,其实已经客观存在了一些思想解放的新女性了,她们的形象气质和生活环境都和以往的女性是不同的,所以画家在创造女性形象的时候画了这些具有超前性的女性形象,用她们来展现当时一些工业产品和时装。而这也是符合了当时市民心中向往的自由的女性形象,非常潇洒。

杭穉英,《机车女御》,20世纪40年代


杭穉英,《骑自行车的少女》,20世纪40年代


1958年这一张吴哲夫的《学开摩托车》,可能是受到前两张月份牌骑摩托车女郎的启发。在早期,摩托车是用于军事体育比赛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它由女性来驾驶了,而且还被广泛用于农村的邮政体系。这是一种女性和工业器械的机器的结合,就像我在“拖拉机”这一章里说的一样,这种女性与机器的结合是赋予了革命的意义和内涵的:就像是女性掌握着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和前进的速度。

吴哲夫,《学开摩托车》,出版时间:1958年,出版单位: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张竞华,《乐为支农出把力》,出版时间:1977年,出版单位: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澎湃新闻:1949年前后,宣传画作者身份有着怎样的变化?

刘玥:新中国成立后,宣传画的创作者由三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从部队来的,在上海人美社,主要是新四军画家;第二波是1949年以前,从事商业绘画的,比如月份牌画家后期,第三波加入到宣传画创作中来的,是美术学院毕业的学生 。虽然他们的创作手法非常不一样,但在创作宣传画时,思想是非常融合的。

澎湃新闻:观看者的身份和视角有着怎样的变化?

刘玥:在月份牌时期,这些画家们创造了一种想象中的女性图像来配合商家的口味,这些形象其实大部分是被挂在了无产阶级收入微薄的人民群众的家庭里,成为了一种纯粹的装饰物。而当左翼文化运动走上历史舞台之后,他们强调了美术应该为大众服务,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多宣传画开始接地气了,他们画得就像是自己身边的这些真实的优秀女性形象一样。

《大地芳菲:宣传画里的新中国女性形象》内页


一开始是政治宣传画,后来,宣传画和年画也融合了,既能挂在家里,也能挂在公共场合。到改革开放后期,宣传画又引领了当时的一种时代的风向,取代了“伤痕艺术”。因为宣传画里具有未来性和一种拼搏精神,是改革开放初期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尽管它的时间非常的短。

澎湃新闻:回看近百年宣传画变迁,给当下怎样的启发?

刘玥:虽然现在的媒体形式不同了,虽然宣传画这种艺术形式已经不在了,但是它如何在它的时代表现了时代的价值,依然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比如在不同时期,女性的身份意识是怎样被构建的?我们可以通过看到这个图像背后的隐喻,来了解当时的社会,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当我们去看这些近百年的宣传画,图像的变迁能够激发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些图像和图像中的形象塑造,这也是我们解读艺术的一个过程。

注:《大地芳菲:宣传画里的新中国女性形象》入选国家“十四五”出版计划,并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