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景迈山古茶林,今年还有哪些新的世界遗产

近日在沙特召开的第四十五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入录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五十七项世界遗产,也是全球第一例茶文化遗产。

除了景迈山古茶林,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还通过了哪些新的世界遗产?

此次大会审议中,除俄罗斯“戈罗霍韦茨历史中心”(Historic Center of Gorokhovets)被认为价值标准论述、比较研究和边界均不符合要求外,其他申报项目如“古杰里科/苏丹之丘遗址(巴勒斯坦)”、“伽耶古墓群(韩国)”、“桑蒂尼克坦(印度)”、“埃尔福特的中世纪犹太人遗产(德国)”、“尼姆的方形神殿(法国)”等二十多个项目均获得通过。

其中,“古杰里科/苏丹之丘遗址”成为巴勒斯坦的第四处世界文化遗产。以下是部分新晋世界遗产简介。

古杰里科/苏丹之丘遗址(巴勒斯坦)

图/早期耶利哥/苏丹当代景观 Contemporary View of Ancient Jericho/Tell es-Sultan,来源:申报文本1687-2475-Nomination Text-en


位于约旦河西岸地区的杰里科市,是一个城市聚落考古遗址。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防御城市,它是人类一万多年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世界上最早定居的农业社会之一,是新石器时代革命的主要中心,也是世界上最早期的祖先崇拜实例之一。该遗产展示出新石器时期和青铜时期文化和精神意识形态与公民生活的交流,创造了建筑、技术、艺术以及植物和动物驯化的发展,是文化传统和古代文明的杰出见证。

环球时报报道称,“古杰里科/苏丹之丘遗址/苏丹之丘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17日发表声明表示欢迎,称这是对这一遗址“文化、经济和政治意义”的认可,也是“人类发展史”的证明。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旅游和文物部长鲁拉·马亚强调这一决定的重要性,称该遗址是巴勒斯坦多元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宝贵组成部分。不少当地巴勒斯坦人也欢呼雀跃,对这一历史遗迹被列入联合国遗产名录感到荣幸。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表示,巴勒斯坦将继续妥善保护该遗址。

但据《以色列时报》17日报道,以色列外交部表示谴责,称此举是“巴勒斯坦人愤世嫉俗地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并将该组织政治化的又一表现”。以色列方面表示要采取行动,改变这一“扭曲的决定”。《以色列时报》称,历史遗产长期以来是巴以冲突的众多热点之一,双方都利用考古证据来证明自己与圣地之间的联系。在《圣经》中,杰里科被叫作耶利哥。根据《圣经》记载,杰里科(耶利哥城)是约书亚率领以色列人渡过约旦河后攻打的第一个城市,约在公元前14世纪下半叶被摧毁。

丝绸之路:扎拉夫尚-卡拉库姆廊道

(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图/位于塔吉克斯坦的考古遗址TJ-09古彭吉肯特镇,来源:申报文本1516-2335-Nomination Text-en
 


扎拉夫尚-卡拉库姆的廊道是中亚丝绸之路的关键路段之一,长达866公里,横跨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9世纪,由乡村聚落、交通和防御设施、宗教场所、中心城镇和贸易聚落、灌溉系统和供水场所等34个遗产点组成,其中9个位于塔吉克斯坦,16个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9个。该廊道是公元前2世纪至16世纪丝绸之路东西方人民之间商品、人类价值观和影响力交流的一个整体系统。它不仅反映了建筑和技术、纪念性艺术、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方面的杰出发展,还反映了人类与高原、山麓、干燥草原、绿洲和肥沃山谷以及干旱沙漠地区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独特范例。此外,该廊道还在传播当地宗教信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希尔卡尼亚森林(阿塞拜疆,伊朗)

图/希尔卡尼亚森林,来源:申报文本1584bis-2454-Nomination Text-en


位于里海希尔卡尼亚混合森林生态区,从阿塞拜疆东南部向东延伸至伊朗戈勒斯坦省,这片独特的森林丘陵沿里海南岸绵延约1000公里,形成了一条绿色的森林弧线,其西面被高加索地区隔断,东面是半沙漠地区。在伊朗现有15片遗产区的基础上,本次扩展将加入阿塞拜疆的3片森林和伊朗的2片森林,遗产区总面积从1295平方公里增加至1612平方公里。这些森林代表了希尔卡尼亚森林生态系统的不同阶段和特征。

古帕玛库,巴塔马利巴人之地(贝宁)

图/纳塔(Nata)山顶上的塔基恩塔(Takienta),来源:申报文本1140bis-2448-Dossier de nomination-fr


扩展部分毗邻多哥(Togo)的古帕玛库文化景观,体现了巴塔马利巴人特有且原始的土地利用方式,他们的住所被称为takienta(复数sikien),这种泥制塔屋颇具特色。与巴塔马利巴人的仪式和信仰有关的树林、泉水和圣石、梯田和挡水墙网络,以及建造sikien时使用的林木,共同构成了这一文化景观。

贡开:林迦之城或铁木树之城的考古遗址(柬埔寨)

图/从西北方向鸟瞰Prasat Thom建筑群和Rahal,来源:申报文本1667-2434-Nomination Text-en
 


遗产位于吴哥西北方向的丹瑞克山脉(Dangrek)和库伦山脉(Kulen)之间的一座缓坡山丘上,是一座由众多神庙和圣所以及相关雕塑、铭文和壁画、考古遗迹和水利结构组成的圣城。这座圣城借鉴了古印度的宇宙宗教城市设计概念,利用几何学和场地地形,创造出神圣的城市景观,对该地区的城市建设和艺术表现形式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鹿石遗迹以及相关青铜时代遗址(蒙古)

图/Deer stones of Tsatsiin Ereg, Khoid Tamir valley,来源:J.Gantulga


系列遗产位于蒙古中部汗盖岭的东部和北部山坡,由四个构成部分组成,包括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的鹿石纪念碑,以及位于蒙古中部杭爱山脊的相关遗址。蒙古鹿石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约1200至600年,与仪式和丧葬习俗有关,见证了在欧亚青铜时代期间从不断发展到慢慢消失的游牧民族文化。

伽耶古墓群(韩国)

?图/ Yugok-ri and Durak-ri Tumuli鸟瞰图  来源:申遗文本


系列遗产包括七个考古墓葬遗址,其中有加倻同盟的坟墓,该同盟于公元1世纪至6世纪在朝鲜半岛南部发展起来。通过其地理分布和景观特征、墓葬类型和随葬品,该遗产证明了独特的伽倻政治体系。七个古墓遗址中明显的新墓葬形式的引入和空间等级的强化清楚地反映了伽耶社会在其历史进程中所经历的结构性变化,为古代东亚内部一种极为独特的政治制度提供了重要证据。

桑蒂尼克坦(印度)

图/Uttarayan 区域的Bichitra Bhavana(1958),建筑灵感来自拉贾斯坦邦或莫卧儿王朝的建筑风格。目前,这里被用作泰戈尔生平和文学作品博物馆,来源:申报文本1375-2446-Nomination Text-en


该遗产是一所寄宿学校和艺术中心,由著名诗人和哲学家泰戈尔于1901年在西孟加拉邦农村(West Bengal)建立,它以古印度传统为基础,以超越宗教和文化界限的人类团结为愿景。桑蒂尼克坦的有形和无形方面体现了寻求本地、亚洲和西方灵感来源的国际主义理想。与20世纪初盛行的英国殖民建筑取向和欧洲现代主义不同,桑蒂尼克坦的建筑、家具、景观、壁画、艺术和雕塑设计是亚洲前卫艺术的具体体现,代表了20世纪初倡导现代主义的全球探索。

波斯商队驿站(伊朗)

图/位于呼罗珊-拉扎维省的 Robāt-e Sharaf 商队客栈,来源:申报文本1669-2439-Nomination Text-en


Caravanserai意为路边的驿站,其为商队、朝圣者和其他旅行者提供住所、食物和水。商队驿站所在路线和位置是根据水源、地理条件和安全等因素确定的。伊朗认定的56座商队驿站,几乎分布在该国全境,建造年代跨越数百年。它们是伊朗最著名、最具影响力和最有价值的商队建筑范例,展现了广泛的建筑风格、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和建筑材料。

克朗代克(加拿大)

图/北望:Tr’och?k, Dawson 城, Moosehide 斜坡,来源:申报文本1564-2431-Nomination Text-en
 


该遗产位于加拿大西北部的亚北极地区,育空河沿岸,是特隆代克胡韦奇(Tr’ond?k Hw?ch’in)原住民的故乡。它是由8个构成部分组成的系列遗产,反映了土著人民对19世纪末克朗代克淘金热导致的前所未有的变化的反应和适应,见证了1874年至1908年间影响原住民的剧烈动荡,他们被剥夺了土地并被边缘化,逐渐适应了新成立的加拿大自治领的“进步殖民”。

埃尔福特的中世纪犹太人遗产(德国)

图/老犹太会堂北面,来源:Pro Denkmal


该遗产位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埃尔福特老陈的中心地带,由老犹太教堂、犹太教浸礼池和石屋3类遗产构成组成,展示了11世纪末至14世纪中叶中欧地区当地犹太社区的生活,及其与基督教社会的共存,是中欧犹太建筑中罕见且保存完好的范例,也是中世纪犹太人黑死病瘟疫中遭受迫害和驱逐的特殊见证。

库尔迪加/库尔兰的戈丁根(拉脱维亚)

图/库尔迪加西南部的老城,来源:Kuldīga Municipality
 


该遗产位于拉脱维亚西部,是一个保存非常完好的传统城市居住区,16至18世纪期间,它从一个中世纪的小村庄发展成为库尔兰公国和塞米加利亚的重要行政中心。库尔迪加的古建包括传统的原木建筑,和受他国技术和风格影响的砖石和木结构房屋,见证了当地工匠与来自波罗的海周围其他城镇、俄罗斯工匠之间的丰富交流。库尔迪加和谐的市镇景观,以粘土瓦作为主要的屋顶材料,是拉脱维亚传统建筑技术的代表。

戈尔迪翁遗址(土耳其)

 

图/来源:世界遗产中心官网


该遗产位于安纳托利亚中部,地处开阔的乡村景观中,是一个多层的古代聚落,包括铁器时代独立王国弗里吉亚古都的遗迹。遗产要素包括卫城土丘、下城、外城和防御工事,以及数个墓冢和墓穴及其周围景观。考古发掘和研究揭示了大量遗迹,记录了弗里吉亚王国时期,人们对于建筑技术、空间布局、防御结构和丧葬的实践。

扎泰茨及萨兹啤酒花景观【文化景观】(捷克)

图/The western part of the Prague Suburb with characteristic hop processing buildings as part of the urban landscape (the view from the Hop Lighthouse tower),来源:世界遗产中心官网


该遗产位于波希米亚西北部的厄尔士山脉南麓,几个世纪以来,这里都在种植和交易全球知名的用于酿造啤酒的萨兹啤酒花(以扎泰茨的德语名“萨兹”命名)。其种植和贸易的传统造就了扎泰茨及萨兹啤酒花景观。该系列遗产由啤酒花乡村景观和扎泰茨镇(?atec)的部分区域组成。两个部分的农业景观和建筑共同见证了从中世纪末期到现代,啤酒花的种植、烘干、认证和交易的农业工业化流程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该项目于2018年大会接受审议并被要求“重报”,以加强价值研究。而在本次评估中,基于价值标准(iii)(iv)(v)的阐述得到认可,成功在此届大会上列入《名录》。

梅诺卡岛塔雷奥帝克史前遗址(西班牙)

图/来源:世界遗产中心官网


该系列遗产位于地中海西部巴利阿里群岛最东端的梅诺卡岛,由九个位于该岛Migjorn和Tramuntana地区农牧业景观中的密集考古遗址组成,是史前族群占领梅诺卡岛的见证,展示了史前人类定居点和墓地的多样性。

希纳卢格人文化景观及“克奇约卢”移牧之路【文化景观】(阿塞拜疆)

图/来源:世界遗产中心官网


遗产地是一处持续的文化景观,包括阿塞拜疆北部古巴区(Guba District)的高山希纳利格人村落、大高加索山脉的高海拔夏季牧场和农业梯田、阿塞拜疆中部低地平原的冬季牧场、阿塞拜疆中部低地平原的冬季牧场以及相连的200公里长的季节性迁徙路线 "K??Yolu"。由古代路线、土地利用特征、临时牧场和营地、灌溉系统、泉水和水井、陵墓、清真寺、墓地、桥梁、畜牧业基础设施组成有机演进的网络,展示出适应极端和多样环境条件的可持续生态社会系统。

阿巴赫·塔卡利克国家考古公园(危地马拉)

图/来源:世界遗产中心官网


该遗址位于危地马拉太平洋海岸的山麓。其1700年的历史跨越了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900年,见证了奥尔梅克文明向早期玛雅文化的过渡。阿巴赫-塔卡利克在这一过渡时期发挥了主要作用和催化剂的作用,部分原因是它在连接今天墨西哥的特万特佩克地峡和萨尔瓦多的长途贸易路线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阿巴赫·塔卡利克遗址的雕刻风格多种多样,在中美洲没有其他遗址可与之相比,此外这里的文物也与数百公里之外遗址出土的文物有类似之处,可见,思想和习俗在这条线路上得到广泛交流。古人按照宇宙学原理分配了神圣的空间和建筑,在遗址内还发现了创新的水利管理系统、陶器、玉制工艺品及石器工具。如今,土著群体仍将视该遗址为圣地,并在此举行祭祀活动。

巴莱山国家公园(埃塞俄比亚)

图/The Sanetti Plateau in Bale Mountains,来源:世界遗产中心官网


该国家公园位于埃塞俄比亚东南部高原奥罗米亚州的Bale-Arsi山区的中心地带,拥有壮观多样的景观、独特的生态系统和栖息地。遗产区包括非洲最大的海拔3000米以上的非洲高山栖息地,拥有众多冰川湖泊、湿地和荒原。巴莱山脉南坡的Harenna森林,是埃塞面积第二大的湿润热带森林。作为几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地,国家公园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和栖息地调节着数百万人的供水。这里也是多种珍惜动植物的家园,如山薮羚、巴莱猴等。这里还生活着许多特有的啮齿动物和两栖动物,以及最重要的埃塞俄比亚狼种群。

该项目首次申报是在1979年,委员会以缺乏记录、需要开展更深入的评估为由,于1980年大会要求项目重报。此后很长时间,缔约国都没有重新申报项目直至2021年。经评估,咨询机构充分认可遗产地具有的价值及其保护管理现状。最终,在本届大会上以标准(vii)(x)列入。

日惹的宇宙哲学轴线及其历史地标(印度尼西亚)

图/来源:世界遗产中心官网


日惹轴线于18世纪由统治日惹苏丹国的Mangkubumi建立,从那时起一直是行政和爪哇文化传统的中心。这条南北长6公里的轴线以日惹王宫(Kraton Jogja)为中心,连接着默拉皮火山和印度洋,轴线南北两侧的主要文化古迹和地标通过仪式连接在一起。它体现了爪哇文化中关于宇宙的主要信仰,包括生命周期的标记(从王室狩猎区到王宫代表了从出生到成人;从日惹纪念碑到苏丹王宫代表从成年通往终点的生命序列。也就是从南到北的途径,反映生命进展的道路;从北到南的途径,代表回归与造物者合一)。这些信仰源远流长,受到不同宗教和文化的影响。

尼姆的方形神殿(法国)

图/来源:世界遗产中心官网


公元1世纪在罗马殖民地Nemausus(今尼姆)建造的方形神庙(Maison Carrée)是保存状态最好的古罗马时期神殿建筑之一。这座伪双排柱式六柱式建筑用来献给罗马帝国开国君主奥古斯都早逝的神化继承人——青年王子,其建筑方案和精心设计的装饰体现了罗马建筑的特色。

项目原名“尼姆城市历史建筑群”(Historic Urban Ensemble of N?mes),于2018年接受审议并被要求“重报”,以加强比较研究明确遗产价值,并重新完善价值论述和区划等问题。在极大地调整项目申报内容后,本次评估中,咨询机构认可其价值标准(iv)的论述。此项申报在大会上获得了委员会的一致通过,顺利列入。

在该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尼姆市市长让·鲍尔·富尼尔在致谢时泣不成声。

(注:本文据清源文化遗产、环球时报等综合整理)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