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了那么多书展书单,我们认为这些历史书可留意一下

上海书展已经开幕,无论展前还是展后,各家出版社的书单出来了,形形色色的逛展指南也出来了,为了让人多读书,真是操碎了心。

这里不准备大篇幅罗列各家出版社的书,而是只针对历史类别,博采众家书单,以我们的眼光,给你挑点好的。

制单▼ 艾荷蕹(彰考局专栏作者)

1

撸了那么多书展书单,我们认为这些历史书可留意一下

 

《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

[美]艾朗诺著,夏丽丽、赵惠俊译,上海古籍出版社

简介

作者将数世纪以来外加于李清照的累赘层层剥离,以重构一个接近本来面貌的李清照的形象,揭橥数世纪以来颇富趣味的李清照接受史。

豆瓣评分

撸了那么多书展书单,我们认为这些历史书可留意一下

豆瓣短评

@怒海苍流:接受史视角下的李清照形象分析更加客观、有说服力。全书逻辑前提有二:第一,长久以来,易安词常被认定为本色的、真实的书写,书里对此始终持有警惕,因为词体写作有其特质,“男子作闺音”和女性书写很难从文本中绝对区分;第二,指出李清照词文献的出处,理清可信度较高的词作和疑作,并代入词文本的深层阐释。书中对李清照改嫁事件及其研究史全面梳理,叙述得颇有可读性,但实又有些繁复。李清照形象历经历史累积,对其认知常有先入为主的预设,应当尽量避免。李清照的清代接受,于词学本身书里反而基本不提,清人宋词选本以及词话中涉及的漱玉词选目似乎应当注意一下,当然其结果可能是缥缈不定的,就好像《人间词话》不提李清照,很难有个确定的答案。

@书评人林颐:没想到,“李清照有没有再嫁”,这样一个问题居然如此复杂。作者的分析可谓细致入微。矛头不仅指向女作家、女文人的处境,更指向中国传统文论研究的固定思维。

虞云国(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曾在《上海书展 | 10位沪上名家推荐好书,每人10种》(中华读书报)中,对此书有过推荐。

2

撸了那么多书展书单,我们认为这些历史书可留意一下

 

《宫崎市定亚洲史论考》

宫崎市定著,张学锋、马云超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豆瓣评分

暂无。

豆瓣短评

暂无。

澎湃新闻自制书单《周三准备去上海书展扫货的你,请收下这张书单》有过推荐。

3

撸了那么多书展书单,我们认为这些历史书可留意一下

 

《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与世界历史的大转向》

[日]杉山正明著,周俊宇译。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

简介

杉山正明这部1995年SUNTORY学艺奖获奖作品,超越了以西欧、中国为主体的观点,描绘出别开生面的蒙古帝国与世界历史,将蒙古的“野蛮入侵者”或“军事破坏者的形象”彻底颠覆。

豆瓣评分

撸了那么多书展书单,我们认为这些历史书可留意一下

豆瓣短评

@novich:此书提出一个极有想象力的“假说”,蒙元帝国被污名化了,它对各国文明的毁灭出自后来者的杜撰,实际它对推动欧亚大陆物流、商业发展居功至伟,它是繁荣的缔造者,它和穆斯林商人的联合,使得帝国更像是以商贸打头军事为辅的扩展模式。书中甚至暗示,没有七十年代灾变导致蒙元帝国解体,东方将征服西方,而西方的崛起,没有蒙元帝国的刺激,也不会按照后来的方式发生。这些假说太有吸引力以致于不像真的。作者对传统中国对元朝的观念的抨击倒正中肯綮,元大都奠定了后来王朝帝都的基础。书中为蒙古骑兵“暴行”的辩护出自日本人之口,难免令人联想到南京。

@子羽:观点很新颖,可惜无论据支撑,当做蒙古史入门书读的,接下来读法国的蒙古史。

澎湃新闻自制书单《周三准备去上海书展扫货的你,请收下这张书单》有过推荐。

4

撸了那么多书展书单,我们认为这些历史书可留意一下

坤舆万国全图解密

李兆良著,上海交通大出版社出版

简介

解密蕴藏在《坤舆万国全图》中的中国历史地理的奥秘。

豆瓣评分

暂无

豆瓣短评

@lanrenfei:质疑的部分有点价值,建构的部分就真的民科气十足。关键不是观点对错,是方法和逻辑昏乱。就算论证了那些地理上的发现不是西方人最早做出的,转手就把荣誉全部授予中国人是什么鬼?阿拉伯人、印度人、东南亚人、日本人的航海史就这么被删除了?李教授这代人,内心深处还是挥不去的中西二元对立阴影啊。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曾在《上海书展 | 10位沪上名家推荐好书,每人10种》(中华读书报)中,对此书有过推荐。

5

撸了那么多书展书单,我们认为这些历史书可留意一下

《南齐书》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梁]萧子显撰,王仲荦点校,景蜀慧主持修订。中华书局出版

简介

此次修订高度重视古今学者的学术成果,对清代以降尤其是点校本南齐书出版以来学术界的校勘与研究成果,广泛收集并充分参考和采纳吸收。

豆瓣评分

暂无

豆瓣短评

暂无

澎湃新闻自制书单《周三准备去上海书展扫货的你,请收下这张书单》有过推荐。

6

撸了那么多书展书单,我们认为这些历史书可留意一下

《秦汉帝国》

[日]西嶋定生著,顾姗姗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简介

将秦汉史置于整个东亚视角内审视是怎样一种体验?享誉世界的著名历史学家西嶋定生的经典作品带你了解“他者”眼中的秦汉帝国。

豆瓣评分

撸了那么多书展书单,我们认为这些历史书可留意一下

豆瓣短评

@无知妄人:读过西嶋定生二十等爵和西汉经济的书就不必再读这本了。后汉部分单薄是通病,不强求。

@王韧勉:西嶋定生的秦汉史课程讲义,图表众多突出了西嶋式喜好计量史学之特色,内容平实夹叙夹议,既概述重要历史事件,也评述关键史实的价值意义。全书分篇适中尤其是东汉部分着墨很多,国内秦汉史研究过于重视秦皇汉武,对东汉前中期概述较少,本书虽然是老书新推,在东汉的边疆战争与文化发展层面很是用心。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曾在《上海书展 | 10位沪上名家推荐好书,每人10种》(中华读书报)中,对此书有过推荐。

7

撸了那么多书展书单,我们认为这些历史书可留意一下

《全球景观中的中国古代艺术》

[美]巫鸿 著,三联书店出版

简介

“全球景观中的中国古代艺术”系列讲座采用 “全球美术史”的视点,对中国古代美术的重要特点进行反思。

豆瓣评分

撸了那么多书展书单,我们认为这些历史书可留意一下

豆瓣短评

@点点:书后附录两篇访谈有点差。

@渚沐:dr巫又对自己的学术体系进行升级了,这次吸收的是“全球美术史”的观点,并借此观点回顾了他之前的研究成果,也是对他诸多学术著作的导读。讲真,按照dr巫的学术逻辑,做文学理论的去做艺术史应该非常的容易。

上海《解放日报·解放周末》自制书单《上海书展开幕了!郑重向您推荐这10本好书》有过推荐。

8

撸了那么多书展书单,我们认为这些历史书可留意一下

《清教徒的革命:关于激进政治起源的一项研究》

[美] 迈克尔·沃尔泽著,张蓉、王东兴译,商务印书馆出版

简介

迈克尔·沃尔泽学术生涯的奠基之作,哈佛大学学生的必读经典。清教徒是一些什么样的人?迈克尔认为,英国的清教徒多为激进的知识分子,他们具有极强的组织能力和坚定的信念,经过100余年的准备,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完成了一次激进的革命,成为了后世激进主义者的先驱。

豆瓣评分

撸了那么多书展书单,我们认为这些历史书可留意一下

豆瓣短评

@蒂芗:翻译是硬伤。

@客西马尼园余烬 :把清教教义作为一种“转型的意识形态”,在动荡时代凭借其军事化般的集体戒律使得人们有可能在传统的存在之链断裂之后仍然感到安全。沃尔泽称在动荡时代,这是除了霍布斯的利维坦之外的另外一种安定人心的方式,现代性让人获得自由的同时,也往往发生这种“逃避自由”(Fromm)的境遇。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曾在《上海书展 | 10位沪上名家推荐好书,每人10种》(中华读书报)中,对此书有过推荐。

9

撸了那么多书展书单,我们认为这些历史书可留意一下

《日本早期的亚洲主义》

[日]狭间直树著,张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简介

本书对近代以来日本“亚洲主义”的源流、兴起、发展、演变的早期历史,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以“东亚史”的宏阔视角,描摹出一幅日本早期亚洲主义萌芽、发生和展开的“地图”。

豆瓣评分

撸了那么多书展书单,我们认为这些历史书可留意一下

豆瓣短评

@小轻小约:我已经开始害怕读这种书了【哭泣】其中东亚同文会对戊戌之后逃亡日本后对态度很有趣,书中大概有两次提到日本学者对康有为恶骂西太后的不满也是蛮有趣的以及文章登报时的隐晦处理。最后问一句,早期的亚洲主义真的没有一点野心吗?【胸怀】【意外的排版】

@随安室:提点多,断制少,桑兵的评价有过誉之嫌。

@历史理性:“我搞亚细亚主义发自真心”。

@煮粥要放花生米:作为研究者,仅搜集“亚洲联合”的言论没有意义,更有意义的是梳理当事人如何向这一目标而行动,如此才不至于使“亚洲联合”仅仅归于辞令。狭间直树得丰富史料之益,关注亚洲主义者的职业及身份,抓住了兴亚会强调语言学习、亚细亚协会强调贸易的特色,还是很有可读性的。不满的是,篇幅太少,不过瘾。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曾在《上海书展 | 10位沪上名家推荐好书,每人10种》(中华读书报)中,对此书有过推荐。

10

撸了那么多书展书单,我们认为这些历史书可留意一下

《天命与剑:帝制时代的合法性焦虑》

张明扬著,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简介

本书作为国内第一本专注于帝制时代合法性的通俗写史作品,通过20多篇主题集中但却又可独立成篇的读史札记,通过阅读大量专业史学著作,立足于扎实的史料和自洽的逻辑,拆解了中国帝制两千余年的合法性秘密。

豆瓣评分

暂无。

豆瓣短评

@江海一蓑翁:上海书评周刊前主编张明扬先生的历史随笔集,以轻松幽默的文笔和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解剖中国历史上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案例背后,各自政权出于维护自身正统和统治合法性的种种权术与策略。从合法性视角探析这些典型的政治史案例,让上述历史事件背后的逻辑与脉络清晰呈现。虽是小书,意蕴却是非常丰富。

@養雲:权力游戏的政治逻辑。很好读,看片名就知道。勾起对唐代藩镇历史的兴趣。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曾在《上海书展 | 10位沪上名家推荐好书,每人10种》(中华读书报)中,对此书有过推荐。

11

撸了那么多书展书单,我们认为这些历史书可留意一下

《台湾史学史:从战后到当代》

王晴佳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简介

暂无。

豆瓣评分

暂无。

豆瓣短评

暂无。

澎湃新闻自制书单《周三准备去上海书展扫货的你,请收下这张书单》有过推荐。

12

撸了那么多书展书单,我们认为这些历史书可留意一下

《人类的误测——智商歧视的科学史》

[美]史蒂芬·杰伊·古尔德著,柳文文译,重庆大学出版社

简介

不论在专业机构的研究里,还是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中,智商测试是怎么深入人心的?它是怎么从一个小小测试表发展为一项包罗万象的庞大产业,乃至于影响到大众生活以及某些时期的政府政策的?智商测试的本来面目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在本书中都有所解答。

豆瓣评分

撸了那么多书展书单,我们认为这些历史书可留意一下

豆瓣短评

@其则不远:写一本有关“生命的意义”的书毫无用处,但是一篇“棒球击中率40%的意义”的文章,就可以得出真正的结论。 你必须偷偷接近普遍性1,而不是给它当头一击。“艺术就是限制;每幅画的精髓都是它的结构。”

@daysleeper :快要不认识傻瓜这个词了……

@包子:很对得起副标题了,可惜有些枯燥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曾在《上海书展 | 10位沪上名家推荐好书,每人10种》(中华读书报)中,对此书有过推荐。

13

撸了那么多书展书单,我们认为这些历史书可留意一下

《余音》

葛兆光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简介

本书收录了葛兆光教授纪念晚清民国以来16位已故学人的随笔。这些人中,有的融入历史的大动脉中,有的成了被遗忘的暗流。作者回顾他们的经历,探寻他们知识、思想和信仰世界的“变”与“不变”,捕捉思想史与学术史、时代与个人间那微妙的角力与交融。

豆瓣评分

撸了那么多书展书单,我们认为这些历史书可留意一下

豆瓣短评

@安提戈涅:部分篇章从前读过。葛兆光取“余音”之名,想来也是有伤怀之感,不仅仅是为了对抗“健忘”的学术评价体系(杨文会与沈曾植等学者几乎是以“重新出土”的面貌出现的),也是为了哀悼与缅想一种治学诉求的黯然泯灭。如今的“做学问”变成了一种技术化、知识化的活动,继续追问“终极意义”甚至显得荒诞不经,这与本书中所纪念的诸先贤的努力正好相反,他们仍然秉持着将学问“生命化”的传统治学路径,所以一朝覆灭,人也只能“举世风靡、茫茫一概”。因而,葛兆光也才会在行文中反复追问“道”与“势”之争(其实余英时也是)、终极意义何在的问题。再次读到陈寅恪那首蒙自南湖忆旧,真是唏嘘不已,然而现实终将是余音散尽,世间原未有斯人。

@須菩提 :我一度觉得葛老板这本书是想反讽自己。前面这么汲汲于探讨学术史的评价应该和思想史的褒贬以及政治放开,可是后面写沈曾植,王国维,顾颉刚,哪一个不是和政治或至少说局势相纠葛?至死方休。学术大牛也是人,生活,学术,政治,乃至心灵的终极意义都有自己的苦楚,尤其是讲到杨联陞和黄仁宇在美国的生活,更足见学者的抑郁,大约在某个层面上和我们普通人没有二样。我现在越来越赞同朱维铮先生说的学和术分离,而且学随术变的理论了,真正能超越的大概是千万分之一吧~葛老板还是有够矫情 讲陈寅恪和我以前一些想法有重叠。

@緘石:多为应酬之作,价值不高。

虞云国(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曾在《上海书展 | 10位沪上名家推荐好书,每人10种》(中华读书报)中,对此书有过推荐。

14

撸了那么多书展书单,我们认为这些历史书可留意一下

《宗子维城》

[美]罗泰著,吴长青、张莉、彭鹏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简介

《宗子维城》以历史分析的方法来看待中国青铜时代的考古材料,观点新颖,视角独特,论证有力,读后使人耳目一新,可谓近年来关于中国青铜时代研究的典范之作。

豆瓣评分

撸了那么多书展书单,我们认为这些历史书可留意一下

豆瓣短评

@鸟:作者对中国特色考古发掘报告颇有微词,但本书主要还是建立在对各种发掘报告的分析吐槽之上的。罗泰的行文流畅且不失幽默,本书跟李峰的灭亡同年出版,李峰靠铭文开脑洞(罗基本不引也不信任何文字资料),罗泰靠个人化的墓葬及器物类型学分析开脑洞并在文献引用上表明了跟李零的友好关系。

@旨道夫 :批评了先秦文史界轻视考古材料,依旧在考订金石学,文献为中心。又批评考古学界轻视社会文化考古。他所批评的恰好是本书的短板所以存在的原由,谈中国社会,只能在上层与下层的关系上,只能基本建立在墓葬器型或组合上(缺遗址缺反映社会生活面貌的材料),还是难以实施所谓中程的考古。

陈尚君(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在《上海书展 | 10位沪上名家推荐好书,每人10种》(中华读书报)中,对此书有过推荐。

15

撸了那么多书展书单,我们认为这些历史书可留意一下

《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

[英]休·昂纳著,刘爱英、秦红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简介

作者以史学家的严谨、文学家的细腻笔触和艺术家的敏感梳理了西方文化中中国风的兴起、兴盛及其衰落、流变的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豆瓣评分

撸了那么多书展书单,我们认为这些历史书可留意一下

豆瓣短评

@yanxiao1st:西方定制的中国异域器物,礼失求诸野的感觉。

@小闵:"他者眼中的中国形象"。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西方人对中国曾有过丰富的帝国想象,从马克波罗口诉的神秘富庶,到约翰尼尔霍夫画中的强大威严,到冈察洛夫笔下的忧伤晦喑,西方人眼中不断变迁的中国形象,像多棱镜一样,是真实的中国,观念的中国,想象的中国多重投射后的产物。 在休昂纳的《中国风》里,这个变迁着的,焦点不断挪移的中国形象在近千年的欧州艺术史里,装饰史里,时尚里,得到了五光十色的具像呈现。皮耶芒的装饰画,代夫特陶瓷工场的青花瓷瓶,诺斯替修道院的墙纸,钱伯斯的邱园宝塔,还有《图兰朵》,在中国人眼里,这些中国风的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它们是我们,它们又不是我们。从它们中间,我们照见了自己,也看到了西方。

澎湃新闻自制书单《周三准备去上海书展扫货的你,请收下这张书单》有过推荐。

16

撸了那么多书展书单,我们认为这些历史书可留意一下

《中外交通古地图集》

朱鉴秋、陈佳荣、钱江、谭广濂编著,中西书局出版

简介

《中外交通古地图集》选録123幅(套)涉及中外交通的中国古地图,包括各历史时期的全国舆图、航海图、沿海图及有代表性的其他古地图。每一幅中国古地图(或几幅同题材的中国古地图)撰有一篇题解,对其绘制过程、流传情况、历史意义以及其中涉及的地名等详加注释。

豆瓣评分

暂无。

豆瓣短评

暂无。

澎湃新闻自制书单《周三准备去上海书展扫货的你,请收下这张书单》有过推荐。

17

撸了那么多书展书单,我们认为这些历史书可留意一下

《紫禁城的荣光:明清全史》

[日]冈田英弘、[日]神田信夫、[日]松村润著,王帅译,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

简介

描绘了14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初海陆亚洲联动的宏伟画卷。“农耕帝国”与“游牧帝国”融合,庞大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诞生。

豆瓣评分

撸了那么多书展书单,我们认为这些历史书可留意一下

豆瓣短评

@木下天一郎:明清通史中的“便当式”著作,以历代皇帝的统治为主要线索大致梳理了明清四百多年中国由“支那”进而为“中国”的历史,其中于蒙古史和满族史叙述颇详,体现作者们的研究上的成果。末章“紫禁城的黄昏”仿佛恢弘的画卷于末端戛然而止,令人意犹未尽。在书中作者称中国为“支那”,其实说的还是“中国本部”,不知道为何改称前者,私以为此词容易令中国的一般读者产生情绪波动。

@竹风摇曳:明清史对中国读者而言已经太耳熟能详了,虽然副标题是“明清全史”,但通读全书可以发现:本书并不“全”,三位作者也无意叙述一部“全史”,而是各自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和关注的重点进行了详略得当的论述。 本书的特点在于对明清史的论述结合了大量的蒙古史研究,并且在明清发展进程中兼顾了对西藏、台湾、新疆等地区,以及与日本的关系的讨论,使得明清史被放在一个更广泛的东亚乃至欧亚世界内被探讨。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曾在《上海书展 | 10位沪上名家推荐好书,每人10种》(中华读书报)中,对此书有过推荐。

18

撸了那么多书展书单,我们认为这些历史书可留意一下

《中国印刷史研究》

辛德勇著,三联书店出版。

简介

本书在前人的基础上,集中论述中国古代印刷发展史上三个最关键的基础性问题,也是此研究领域中的重大疑难问题。

豆瓣评分

撸了那么多书展书单,我们认为这些历史书可留意一下

豆瓣短评

@三首塔 :本书应该更名为《中国印刷史研究的总批判与总吐槽》。

@维舟:毫无疑问的杰作,不仅治中国印刷史者将无法绕开,更具启发的是其治学的方法论,可谓典范。稍可议之处,辛德勇先生书中多次强调的“正规文史训练”在方法上似偏重考证,有时不免将逻辑思辨的问题归结为功力不足,可见他倾向于传统中国治学方式。

@郑人 :本来以为很枯燥,结果比看推理小说还过瘾。另,张秀民、潘吉星表示很受伤...

傅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在《上海书展 | 10位沪上名家推荐好书,每人10种》(中华读书报)中,对此书有过推荐。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