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秦明:我写作初衷和立身根本都是法医这个职业

法医秦明的读者见面会是上海书展最火爆的签售会之一,友谊会堂800人的会场座无虚席,门外等待签售的队伍排了一圈又一圈。

在见面会开始前两个小时,澎湃新闻记者见到了秦明。“刚赶到上海,还没来得及逛一逛书展。”虽然已经写作10余年,《法医秦明》系列图书也出了10本,拥有一批忠实的读者,秦明却始终未放弃自己身为法医的公职身份,参加新书活动也只能选在周末,对于自己的定位他十分清醒,“法医秦明,没了‘法医’二字一文不值。”

秦明


新作聚焦青少年心理和亲子关系

在最新的小说《?卷》中,秦明?次聚焦亲子关系,用10个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故事,为身陷困境的父母与孩子带去警醒和启发。

“早在三四年前,我就想写亲子关系了。”秦明在现实中不仅是?位从业26年的法医,也是?位家有?春期孩?的?亲。

在工作中,秦明最怕的就是接触青少年的案子。每次看到年轻的生命消逝,冰冷地躺在解剖台上,他内心都会受到震撼,“很多孩子在花季的年龄,由于各种原因酿成悲剧,实在是可惜。”

时间久了,秦明有了创作一部青少年主题小说的念头,这本小说既写给孩子,也写给家长和社会。他希望,孩子看到这本书,能够在遇到困难时明白,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死亡不是唯一的方式,家长看到这本书能够随时关注自己孩子的状态,更希望全社会都能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在你身边孩子出现异常的情况下,有可能你的一句话就把他拉回来了。”

写作的念头在心里酝酿了许久,真正要落到实处却不容易。“我们家是典型的‘丧偶式’育儿。”秦明笑称虽然儿子已经15岁了,他却基本没花多少精力在儿子身上,警察的工作太忙,他一年有一半时间都在外出警,偶尔有空闲还要忙着写作。他唯一坚持做的,就是不出差的时候每天给儿子做早饭。对于孩子到底心里在想什么,家长应该怎么去做,他都并不清楚。

《?卷》书封


为了写作《白卷》,秦明特意在网上“调研”了一批年轻读者,问他们和父母关系如何,怎么看待父母管自己这件事,最不喜欢听到父母对你说什么。

最让他意外的是,读者们最不喜欢听到父母说的一句话是“我是为你好”。“我觉得这不是一句很恶劣的话,这句话没有攻击性,但是很多孩子都这样说,因为他们会觉得父母说这句话是欺骗自己。他学习好了,父母会晒朋友圈,学习不好,家长会都不去。所以孩子会觉得,你不是为我好,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和虚荣。”这给了秦明很大启发,在《白卷》的写作过程中,他从不灌输某些教育观点,只是客观地呈现一些故事,“我没有去教大家应该去怎么去做,没有哪个教育学家能用一种办法能让所有的家庭亲子关系都能和谐,这还是要大家自己去感悟。”

《白卷》分享会现场坐满读者


不要交人生的“白卷”

新书取名为《白卷》,也是秦明深思熟虑的结果。“表现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交白卷’是最明显的,交白卷并不是不会做,更多是一种心里的抵抗。说白了,是对父母和老师干涉他人生的一种抗拒。”

对于家长来说也是这样,“家长有时候过度溺爱孩子,或是非常强硬地管教,他们想用这种并不是很健康的方式望子成龙,但孩子出了三长两短,家长也就交了人生的白卷。”

新书上市后,有网友调侃,“白卷”的意思就是让大家“别卷了”,“卷”也是“白卷”。秦明觉得“解释得也很好”。

在《白卷》里,秦明写了三种典型家庭:一是家长管教严厉的单亲家庭,孩子唯唯诺诺;一是孩子叛逆,父母用暴力解决问题;一是父母对孩子极好,孩子成绩也很好,但这种“极好”的爱却是令人窒息的。

“我没有说他们是不对的,是反面教材,但事实都酿成了苦果。读者或许能在这三种家庭里找到自己的影子,思考自己家庭的运转方式。我不想教孩子应该怎么做,家长应该怎么做,因为每个家庭不一样,每个孩子不一样,每个家长不一样。”

秦明写的小说背后都有真实案例,因为涉及保密原则和当事人隐私,无法像纪实文学那样还原,但他书写的法医工作流程都是真实的,这也支撑起了他小说的“骨架”,“我的小说之所以有那么多读者,应该是因为知识性很强。法医是自然科学、是医学,本身并不涉密。我有一个好习惯,案件办理完,会记下成功的推理点,也记下有些可以破案但可能漏掉的点。把真实的破案点、‘法医点’糅合在一起,加上虚构的案情,就成了一个故事。”秦明说,他的故事中,破案点都是真实的,但具体的情节是虚构的。

写作多年,秦明最不自信的是文笔,“我是理科生,和马伯庸、雷米这些作家朋友、同行相比,文学表述上还是欠缺,挺自惭形秽的。当然我也在不断通过阅读写作来提升自己。”

签售会上,秦明被读者包围


法医秦明,除了“法医”二字一文不值

1981年出生的秦明1998年考入皖南医学院的法医学专业时,这还是个冷门专业,人们甚至不愿意跟做法医的人同桌吃饭。2005年,秦明考入省公安厅成为一名法医,开始频繁走进解剖室和案发现场,见到许多鲜为人知的场景。

“上班是一个良性循环,接触案件,就能收集更多素材用以写作,经常总结经验,技术能力也会提升,就有机会接触更多案件。我写作不是靠发挥想象力,没有多少天马行空,每天写2000字,贵在坚持。”秦明说自己写作的初衷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工作”。虽然作品火了,他还是每天骑电动车上班,没觉得生活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2016年,张若钧主演的网络剧《法医秦明》收到好评,如今秦明也有更多作品在影视化的道路上。

对自己作品的影视化改编,秦明看得很开,“我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开拍,我顶多去探个班,帮他们审定一些涉及法医的专业问题。影视剧涉及剧本的二次创作、导演的三次创作甚至演员的四次创作,作为原著作者不该也不能干涉太多。”

为此,他还特意签了个经纪公司打理相关事务,“我觉得还是要做一个单纯的写作者,除了写作以外的事情我全都不管。”

“法医秦明”系列受到好评,是否想过全职写作?秦明坦陈自己遇到过很多诱惑。有人来找他投资工作室,有人请他去做剧本总监,条件只有一个,让他辞职。因为身为警察,一切商业活动都无法参加,更不能有自己的工作室。即使在行业内,秦明也遇到一些盛情邀请,领导就问过他,是否要去宣传部门工作。

经历了太多这样的邀请,秦明干脆发了一条朋友圈,“法医秦明,除了‘法医’二字一文不值。”

“我写作的初衷就是为了我们这个职业,我立身的根本也是这个职业。”秦明说,“读者为什么喜欢我?就是因为我是真法医,别人愿意相信我写的故事。如果不做这份工作,少了根本又没了初衷,我觉得挣再多钱、得再大的名气,都没有意义了。”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