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彻斯特的文艺变迁,龙泉工业遗存的激活

近些年,随着工业遗产改造案例的不断涌现,工业遗产转变为文艺场所,用艺术激活当地的文化生活不乏其例。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定期盘点在全球范围内完成的部分建筑作品,虽未必“窥一斑知全貌”,但从设计中却可见出建筑师的思想与设计的独特匠心。本期聚焦于近期建设而成的工业遗产改造案例,包括英国曼彻斯特的艺术综合体“阿维瓦工作室”及中国龙泉的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

英国|曼彻斯特艺术综合体“阿维瓦工作室”

评价:曼彻斯特新的综合体建筑阿维瓦工作室(Aviva Studios)前身为“国际工厂”,见证了城市的文艺变迁。如今,经过鹿特丹建筑事务所OMA设计,这一工厂内部则有着可与泰特现代美术馆涡轮大厅媲美的大厅空间,而表面则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与周围环境中的桥梁和拱门相呼应。该建筑旨在从小规模变为大规模,并举办曼彻斯特的国际艺术节等大型艺术项目。

自七十年代末以来,位于英格兰北部的曼彻斯特一直是英国流行文化的焦点。这里诞生过许多传奇乐队,如 Joy Division、the Stone Roses、Oasis等。如今,一个新的多功能艺术场馆也旨在巩固曼彻斯特作为文艺胜地的地位。这也是标志着近几十年来曼彻斯特的文化景象将产生变化。

曼彻斯特艺术综合体“阿维瓦工作室”


历经改造后的文化综合体名为阿维瓦工作室(Aviva Studios)最初曾是一个工厂——“国际工厂”(Factory International),由当地的唱片厂牌命名。改造后的阿维瓦工作室是一个巨大的、高度可配置的空间,包括了一个近70英尺高、可容纳5000人的仓库场地和一个可容纳1500人的礼堂。这两个空间被称为“仓库”和“大厅”,可以相互配合,后者的舞台可以深入前者,也可以分开。这里既可以举办会议、颁奖晚宴和时装表演,也可以举办音乐会和呈现艺术装置,其规模可与伦敦的泰特现代美术馆涡轮大厅媲美。

阿维瓦工作室建筑外立面,采用了混凝土和波纹金属


阿维瓦工作室建筑外观


阿维瓦工作室由鹿特丹建筑事务所OMA设计。从工作室早期设计图片显示:这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上面覆盖着拉伸织物,看起来轻盈而迷人。一个大盒子矗立在地面上,供人群自由活动,墙壁可以滑动,人们也可以沿着宽阔的台阶涌向建筑边的河岸。而包含礼堂结构的建筑表面可以投射到水中。这一改造项目体现了20世纪60年代的人们对灵活建筑的想象:建筑是设备而非物体,是带来无限乐趣的工具。

不过,OMA改建完成的版本则有所不同。现如今,仓库和大厅的布局相同,都是通过下面宽阔的门厅到达,但它们的自由精神却发生了变化。仓库不再向外敞开,而是变成了一个功能性的盒子。大厅内的金属板充满斑驳,而建筑外则包裹着阴沉的混凝土。大体的工业化外观可能会被认为是对曼彻斯特制造业历史的致敬,但细节上缺乏古老工程结构的魄力。这座建筑以一种有趣的方式挤进了一座老铁路高架桥。周围环境中的桥梁和拱门交错重叠,与新建筑的横跨构图遥相呼应。

阿维瓦工作室与周围的桥梁和拱门相呼应


据《纽约时报》消息,该场馆是自2000年泰特现代美术馆开业以来,英国政府对单一艺术项目的最大投资。目前,该项目的投资成本超过 2.1 亿英镑。该建筑目前已经投入使用,并计划于今年10月完全对外开放。这里也将成为曼彻斯特国际艺术节的永久场地。

虽然曼彻斯特的文化场馆改建代表了伦敦以外地区对艺术的重大投资,但它仍然是将资金投入大型集中机构的一个范例。在兴奋之余,该场馆的开业与日后运营也遭到质疑,有人认为这笔慷慨的财政资金应分配给该地区的众多文化项目。

在新场馆计划公布之前,曼彻斯特国际艺术节就一直在考虑如何在吸引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与当地居民之间取得平衡。成立于2007年的曼彻斯特国际艺术节起初非常注重举办大型活动,并试图“将世界各地的非凡作品”带到曼彻斯特。与英国其他大部分地区相比,曼彻斯特的种族更加多元化。当地专家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曼彻斯特对于精英艺术来说是一个复杂的公众群体。这里有着非常不同的人群,而试图找到能够跨越这些不同鸿沟的东西是非常困难的。”作家安迪·斯宾诺莎(Andy Spinoza)说,曼彻斯特的许多居民仍将两年一度的艺术节视为 “小众文化产品”。他说,该艺术节的许多作品都是在曼彻斯特以外创作的,后来出口到其他国际艺术节。

阿维瓦工作室内的草间弥生作品


阿维瓦工作室内部


这一工厂的首席执行官兼艺术总监约翰·麦格拉斯(John McGrath)表示,“这里是一个制作和探索新的大型作品可能性的空间。”今年6月,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特定场地装置作品“你、我和气球”在工厂内展出。之后,这里还将举办艺术节的相关演出,包括演唱会和歌舞表演。

据悉,阿维瓦工作室预计将为曼彻斯特带来创造、就业机会。曼彻斯特市议会领导人贝弗·克雷格(Bev Craig)表示,该场馆将在未来十年内直接和间接增加1500个工作岗位,同时也将为当地人提供创意产业技术岗位的培训。据估计,该场馆将在未来十年内为当地经济带来11亿英镑的收入。

中国|龙泉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

评语:从1917年的“浙江省立改良瓷业工厂”,到1965年的“小三线工具厂”,再到1984年的“540艺术瓷厂”,再到1997年的“国镜药业”,直至现在的“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百余年间,这片工业遗存见证了龙泉近现代工业发展历程,也承载着龙泉人民的时代记忆。 改建后的文创街区将在新旧建筑中展现地方文脉,以及历史与当下的对话。

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位于龙泉市城区西南部,北邻龙泉溪(瓯江)、凤凰山,南临南秦路,东临环城西路,西距欧冶大道500 米,紧邻青瓷宝剑苑,南北向可与西街历史文化街区贯通。

龙泉市城区鸟瞰图


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是一个县城的旧改项目。其原址是1917年的“浙江省立改良瓷业工厂”,然后是1965年的“小三线工具厂”,并于1984年转变为“540艺术瓷厂”,最后于1997年变为“国镜药业”。百余年间,这片工业遗存历经变迁,承载着龙泉人民的时代记忆。在倒闭和衰败后,陶溪川文旅集团介入,并邀请规划和建筑团队对其进行了设计和改造,重新激活这片工业遗产。

龙泉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历史旧照


改造前的老厂房


该项目设计由中国建筑设计院崔恺院士、上海建筑设计院唐玉恩、华清安地建筑设计院教授张杰、天津华汇建筑设计院周恺联合设计,保留了工厂的标志性建筑和大树,并基于地方文脉进行了新的建设。设计师希望在保护厂域的风貌风格、文化肌理的同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以此实现设计的空间重塑、景城合一。这一创意街区名为“望瓯”,指临近瓯江,可见山见水。

工业遗存 水塔


据悉,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项目总投资21.44亿元,总建筑面积达23.84万平方米,文化产业类建筑面积占总项目建筑面积50%以上。该项目是前几年对外开放的江西景德镇陶溪川的第一个外拓版本。与景德镇陶溪川一样的是,两者都着眼于工业遗产的活化,在旧建筑群中做新建筑,在新建筑中做当代的内容。

当地政府希望在建筑遗产的改造上,创建美好的艺术氛围与丰富的生活方式。如今,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包含了文创街区、工业遗存、剧院、美术馆、博物馆和酒店围合形成了一个丰富的文化聚落。

同时,艺术活动也将在这里展开,街区内每年举办高品位的文化艺术展览;国际工作室每年邀国际艺术家、设计师驻场创作和学习交流,举办公益性讲座和学术报告会、个展;将举办集市不断丰富业态和品种,吸纳全国各地的创客入驻。未来,这里将植入新型业态,街区建有双创平台、直播基地、艺术与科技实验室、国际工作室、文化交流研究所等,并将期待品牌企业入驻。

望瓯·美术馆


改造后的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内部


该项目的负责人曾表示。过去都认为文化是阳春白雪、附庸风雅的东西,但今天的文化,是可以整合农业和工业的资源。文化工作能够让一个地方有知名度,有吸引力,大家愿意来,有人就有活力。而挖掘地方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则将形成一种独特的地方叙事。

(本文综合自《卫报》《纽约时报》及望瓯·陶溪川)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