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集《告别的夜晚》:不确定性是生活常态,创造无限可能

在最新小说集《告别的夜晚》中,青年作家王瑢讲述了七个普通人生命暗流的故事:直到离世都不相信自己病重的父亲;丈夫消失后,在房内不停挖地道的“疯女人”;从敬老院溜出,只为了给家人做一碗“过水面”的老人……每个故事的主人公都被生活的“不确定性”所困,渴望摆脱日常生活的困境。

《告别的夜晚》由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出版


6月24日,王瑢与上海市作协副主席薛舒、《上海文学》杂志副主编来颖燕做客思南读书会,围绕“不确定性是生活的常态”展开对谈。

在来颖燕看来,生活本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小说《室内地道》讲述了一个悬念重重的故事。女儿小柔不懂为何父亲消失后,原本温柔勤劳的妈妈突然变了样,不再对自己嘘寒问暖,而是不停地在房内挖掘地道。妈妈为何像“疯女人”一样挖地道?邻居们会不会发现妈妈的秘密?如果被发现了,一家人又会面临怎样的结局?

在小说的最后,王瑢没有直接告诉读者答案,而是止于悬念,将“不确定性”递交给读者。“好的小说并不会简单地给读者留下一个开放式结局,而是会通过这种‘不确定性’给予读者更多生活的感悟。”文学评论家托马斯·福斯特曾提出“过分的清晰会杀死小说”,来颖燕对此非常认同,“小说的所有优势就在于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

在阅读这本新作时,作为小说家的薛舒也会不由自主地从“写作者”这一层面思考问题——“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怎么操作?”“我会写一个怎样的结局?”

她最喜欢王瑢小说中没有被揭秘的那部分。比如《过水面》中,患了阿尔兹海默症的老奶奶为了给孙子做过水面,偷偷溜出了敬老院。她的儿女一度以为她走失了,陷入恐慌,但最后发现不过是虚惊一场,大家又热热闹闹地坐在一起吃饭。在薛舒看来,故事结尾“母慈子孝”的场景极其脆弱,其乐融融的外表下暗藏着疏离与撕裂。这种需要读者不断挖掘的“不确定性”是非常迷人的。

6月24日,青年作家王瑢与上海市作协副主席薛舒、《上海文学》杂志副主编来颖燕做客思南读书会


王瑢透露,小说集的同名短篇《告别的夜晚》带有浓烈的自传色彩。“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很幸运。”她说,一方面,自己可以用文字保留过去的记忆;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书写回忆,与过去的自己告别,走向新的生活。

她在太原出生、成长,先在北京工作了好几年,现在又来到上海定居,成为一名全职写作者。这种漂泊的经历让她至今没有“家”的感觉。但即便如此,她还是能时不时的回到文字里,通过小说里的人物、故事,找回一份归属感。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