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王铁仙:在他身上看到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人文脉络

2023年4月26日,学者王铁仙在上海去世,享年82岁。他以瞿秋白外甥的身份从事瞿秋白与左翼文学研究,在学界影响深远。在学术成就之外,王铁仙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曾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并担任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高中语文教学主编。

6月10日,王铁仙先生追思会暨王铁仙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举行,学术研究界、语文教育界和出版界的与会嘉宾们一起追思王铁仙的生平思想与人格风范,研讨他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事业和中国高校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与瞿秋白的精神联系

王铁仙1941年出生于浙江省,1959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深根于华东师范大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92年3月到2001年2月,王铁仙担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离任后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任总编辑,并于2011年2月离任退休。

作为瞿秋白的外甥,王铁仙曾出版专著《瞿秋白论稿》《瞿秋白文学评传》《新时期文学二十年》和编著《新文学的先驱——<新青年><新潮>作品选》《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文学学卷》(主编)等,其中《瞿秋白论稿》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瞿秋白的学术专著,极大地推动了瞿对于秋白与左翼文学文化的研究。

在研讨会上,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谈到,一百年前,瞿秋白为《鲁迅杂感选集》撰写了1.7万字的序言,其中写到鲁迅是“经历了辛亥革命以前直到现在的四分之一世纪的战斗,从痛苦的经验和深刻的观察之中,带着宝贵的革命传统到新的阵营里来的。”王为松指出,瞿秋白的论述不仅是评论鲁迅及其思想的一个范本,也明确了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学批评史上作家作品研究的基本方法。“瞿秋白不单单是肯定了鲁迅杂文和鲁迅的价值,而且通过对鲁迅的研究,把鲁迅及其思想放在一个具体的革命发展阶段当中来解读。所以这种文学是时间的反映,或者说文学的社会历史的批评传统,”王为松说道,这些论述明显地影响到了王铁仙,而在今天,对于王铁仙的追忆也是对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传统和情怀的梳理。

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77级的学生,他回忆了王铁仙当时担任他们老师的情形。“王老师和我们班上年龄最大的同学差不多,作为年轻教师,一点没有老师的威严,他上课的时候讲了现代文学的赏析,话音里带点绍兴腔。王老师讲课好像不是很自信,他说,‘你们可以在课上看书写文章,也可以出去……你们可以不同意我的观点,可以坚持自己的看法,我的观点也许不高明,我上课水平不高,但是我讲的都是心里话。’”赵丽宏说道,王铁仙的讲课对他有很大的影响,他对于鲁迅、瞿秋白以及现代诗人等作品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王为松和赵丽宏看来,王铁仙和舅舅瞿秋白之间有着精神上的联系,王铁仙曾形容瞿秋白,“儒雅风致后面又有英雄的胆识,文采风流里面是一以贯之的崇高信念,复杂矛盾的意绪中间弥漫着凛然正气”,而在后辈的眼中,王铁仙同样儒雅亲切,又治学严谨。

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原馆长王锡荣的印象中,王铁仙作为先烈家属非常低调,平日朴素谦和,从不否定别人对瞿秋白的评述,只是自己踏踏实实地开展研究。王锡荣说道,从王铁仙的身上还能看到江南文人的传统和时代学者的风范,他有着踏实的学风和文风,这些都体现在了他留下的著作当中。

关注人文的教育家

在担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期间,王铁仙主持并编写了上海的二期课改高中语文教材。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赵山林是当时高中语文教材编写团队中的一员,他谈到,王铁仙对于人文素质教育非常重视,并致力于通过教材把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学生。“2001年5月18号,中国的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在王铁仙老师的总体考虑下,我们选进了《牡丹亭·游园》,同时王老师还提出要把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刘厚生的一篇文章作为拓展教材选进来。”赵山林回忆道。

在教材编写中,王铁仙还选了《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作为课文,并且对于注释部分反复推敲打磨。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郑桂华同样是当年教材编写团队的成员,在她看来,“王老师对教材组、对学生的影响不只是语言上的事情,恐怕还有语言观的问题。某种意义上,他这么推敲语言的过程,也是对公共空间里语言品质的一种自觉的维护。”郑桂华说道。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回忆道,她曾作为编辑跟着王铁仙参与教材编写,对于他精益求精的工作和独立的思考印象深刻。“比如他说到中学语文教材中不能没有鲁迅的作品,而当时大家认为鲁迅的文章比较难懂。”王焰说道。这一论述也出现在王铁仙的散文集《平静》中,他在书中写道,中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鲁迅的许多作品就体现了这一点。

无论是语文教材编写还是高校语文教育,人文关怀贯穿了王铁仙的工作。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杨扬表示,从许杰到王铁仙,再到后来的年轻一代,华师大中文系的现当代文学研究一直以“人”作为脉络。“在《新时期文学二十年》里,他写到新时期文学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人为中心,从理论或者审美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自我的张扬’。”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则指出,王铁仙在大学教材以及现当代文学研究上都花了很大的功夫,在今天缅怀他的学术成就,不只是要谈论他对瞿秋白和鲁迅的研究,还要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评价他的贡献。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