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花鸟画巨制《河上花图》等纽约展出

天津博物馆藏《河上花图》是八大山人大写意花鸟画的代表作。八大山人以其强烈的艺术个性,遗世独立,标榜画史,《河上花图》则被称为中国花鸟画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该作当下正在美国纽约展出。

纽约华美协进社中国美术馆于3月23日推出了“河上花:中国花鸟画之道,1368—1911,天津博物馆/常州博物馆藏珍选萃”,该展也是三年疫情后首个中国文物赴美展。展览以中国花鸟画为主题,呈现明清时期跨越五个世纪的逾百幅中国绘画精品,除展出朱耷《河上花图》手卷外,还有陆治《梨花双燕图》、恽寿平《蔬果册页》、虚谷《杂画册》等。

朱耷 (1626–1705), 《河上花图》卷(局部)天津博物馆藏


纽约华美协进社中国美术馆是美国专门致力于介绍中国艺术的文化机构,以中国艺术主题展览闻名。美术馆于今年3月23日正式重新向公众开放。“华美协进社中国美术馆的重新开放,令人振奋。中国花鸟画对动植物的艺术表现,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回归自然的幽径。”华美协进社中国美术馆馆长海蔚蓝说。

华美协进社中国美术馆馆长海蔚蓝


展览以明清(1368-1911)两朝500多年间的59位画家的逾百幅画作为例,试图从皇家院体和在野士体的两大系统,来展现明清画家画派的不同风格特征、花鸟画的人文内涵及其普世性和实用性。展出的艺术家包括林良、吕纪、沈铨、胡湄、陈洪绶、马守真、文征明、唐寅、周之冕、陆治、陈淳、王谷祥、徐渭、项圣谟、郑燮、金农、石涛、朱耷、恽寿平等。

展览的核心展品是清初四僧之一的著名画家朱耷(1626-1705,八大山人)的《河上花图》长卷。该卷创作于1697年,本次展览也因此得名。其作者朱耷(1626—1705,以八大山人闻名)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创作的这幅画面长近13米花鸟画巨制,画面气势磅礴,跌宕起伏,酣畅淋漓。画面后画家以行书自题歌行体诗《河上花歌》,情感恣肆而想象丰富,书法流畅老辣,使得全卷作品成为诗、书、画、印俱佳的经典作品。《河上花图》卷此前曾于2013年于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代绘画名品700—1900”上展出。

清 朱耷《河上花图》卷(局部)天津博物馆藏


清 朱耷《河上花图》卷(局部)天津博物馆藏


在1644年明朝覆亡之时,作为明朝宗室的八大山人隐居佛寺,成为僧人。1680年,他开始艺术创作,书画俱佳。他在72岁时绘制的传世杰作《河上花图》卷描绘了一枝荷花从幼嫩到盛放,又融入山水的历程,其中饱含与他人生经历相关的隐喻。这幅画既是冥想,又显随性,散逸潇洒的笔触,成为了数百年来抽象写意画法的先驱。

陆治《梨花双燕图》立轴,纸本设色 天津博物馆藏
此为陆治花鸟画代表作。以传统双钩法,但墨色浓淡富于变化,工笔写意相结合,生动雅致,可代表吴门画派之风格和儒雅的美学追求。作者自题七言诗,并有吴门画友,其老师文征明多人题跋。曾入藏清府,乾隆皇帝观赏多次,并题诗钤印。


展览分为三个部分:“宫梅金贵:院体和侍奉画家”;“野梅幽香:士体和画家画派”和“乾坤生意:花鸟画与风俗”。

宫梅金贵——院体和侍奉画家

院体代表着皇室的品位。而花鸟画的宫廷模式,自唐末五代后蜀翰林院宫廷画家黄筌(约903—965)、黄居寀(933—约993)父子的“黄家富贵”画风始,浸淫了宋初画坛数十年,确立了皇家“富贵”的审美趣味。经过宋代艺术皇帝宋徽宗(1082—1135)的倡导和发扬,院体花鸟画登峰造极,成为工细富丽的代名词。此外,院体花鸟画的一般特征还表现为:除小品外,尚全景式构图,并刻意组合动植物以寓意祥瑞富贵。

第一部分“宫梅金贵”展出林良《荷塘集禽图轴》、吕纪《四喜图轴》、缪嘉惠《花鸟屏条》和第二部分“野梅幽香”的陈录《月色梅花》、陈洪绶《梅竹蝴蝶立轴》


院体绘画多由宫廷画家承旨制作。展览中以明清两个朝代著名的宫廷花鸟画画家林良(约1428—1494)、吕纪(1429—1505)、蒋廷锡(1669—1732)、钱维城(1720—1772)的作品,以及曾为师徒两人的花鸟画家胡湄(生卒不详)和沈铨(1682—1760)的作品,略示明清两代院体花鸟画的面貌和制作者。院体亦成一种风格,为画家模仿传承。如清代画家胡湄虽未侍奉朝廷,但以善画院体花鸟画享誉于时,日本天皇曾遣使聘教,惜其已逝未果。多年后,日本天皇终于聘请胡湄的入室弟子宫廷画家沈铨赴日传授院体花鸟画,其以“南苹派”写生画著名。

明 吕纪 《四喜图轴》天津博物馆藏


宫廷画家通过应征、应试、举荐等方式招徕入宫,侍奉于皇家画院。皇家画院的萌芽或可追溯至汉明帝时(58—75)设立鸿都学开辟的画室署,唐代集贤殿书院下所设的画院和唐玄宗时(685—762)的翰林院,五代后蜀明德二年(935)始创“翰林图画院”,宋代沿袭之并命名为“翰林院图画院”,至宋徽宗时(1100—1126)达到巅峰的“画院时代”,明代(1368—1644)有文华、武英、仁智三殿,清代(1644—1911)有画作、如意馆和画院处的建制,都为御用画家提供了场所、头衔、俸禄,使其专注作画。此外,供职于朝廷具有艺术才能的大臣,偶尔也会奉诏作画,或适逢节令,大臣们亦呈画以贺。这些宫廷画院编制内外的艺术人才,不论其平时的绘画面貌如何,一佚为奉呈朝廷之需,其画必循院体标准,以适宫廷品位。如展览中以界画著名的宫廷画家袁江(1662—1735)展现了其平常的写生花卉;高其佩(1660—1734)为康熙雍正时期的朝廷命官,素以指画闻名,但当他敬呈绘画时,也一改常态,而循院体,并恭谨地写上:“臣 高其佩画”。曾经独掌清政四十七年的慈禧太后,自光绪中期(约1899年左右)开始,对花鸟画倍感兴趣,除自己学画外,还在全国寻找代笔,展览中的缪嘉蕙(1875—1908)即慈禧太后当年最宠爱的三位女代笔之一。

清 袁江 《写生花卉册》(十二开 其一)天津博物馆藏


清 袁江 《写生花卉册》(十二开 其一)天津博物馆藏


清 袁江 《写生花卉册》(十二开 其一)天津博物馆藏


野梅幽香——士体和画家画派

士体,即富于人文内涵和抒发个性的艺术风格,其精神源头或可追溯至个性觉醒的六朝时代(三至六世纪),自此而成为中国士人的永恒追求。

唐末五代(约十世纪)以“徐熙野逸”为著的花鸟画,传唱了另一种迥异于皇家青睐的“黄家富贵”的格调。承此美学影响,宋代(960—1279)以来士体绘画以水墨花鸟为尚,此一“墨花”的诞生无论在绘画形式和技法上,或内容选择表达上,都映照着对自然物性的理解,对生命意蕴的感悟,和富于诗文胸襟的传情,故最契合士人的幽远哲思和萧散神韵,在花鸟画中独树一帜。其笔法自由,选材广泛,构图既有全景,更多为折枝、小景,甚而生活中各种事物如鱼蟹瓜果等皆可入画,并常辅之以诗书印,在一幅画作上以多重艺术手法来深化和完善画面内容的表达,传递更丰富的人文涵义,如对社会的观察,对生命的沉思。

第二部分“野梅幽香”,展出扬州画派四僧 右侧为金农、李鱓,中央为高凤翰、八大《河上花图》,左侧为石涛八大《荷鸟立轴》


清 金农 《花卉图册》(八开 其一)天津博物馆藏


清 金农 《花卉图册》(八开 其一)天津博物馆藏


明清时代,江南鱼米之乡是当时经济贸易的中心,也俨然成为全国艺术之中心。浙江绍兴,江苏苏州、南京、常州、扬州都是诞生画家的中心地域。如绍兴出生的陈宪章(生卒年不详)是明代墨梅大师,同样绍兴出生的陈洪绶(1599—1652),是明代别出心裁的绘画怪才。以地域为核心的画家,相互影响激励并传承,而形成各具特色的画派,如以苏州为中心的吴门画派,注重书卷气的文人品味;苏州的陈淳(1484—1544)和绍兴的徐渭(1521—1593)先后发展了花鸟画水墨写意的画法;常州画派则以没骨画法影响朝野数百年;扬州画派以张扬的个性见著;海上画派在面迎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努力标新立异迎迓世俗。

第二部分“野梅幽香”常州画派开始,唐宇昭《荷鹭图》、恽寿平册页、恽冰《玉堂富贵》、 马荃《白头荣贵》、恽冰手卷。


 恽寿平蔬果册页和课徒画稿 常州博物馆藏
诗书画俱佳的恽寿平,有“南田三绝”之誉,其没骨法花鸟画风靡一时,影响深远。恽派或“常州画派”遂成为中国明清花鸟画史上不可或缺的名字。此四开蔬果册页,以墨彩点染,兼以勾勒皴擦,用笔洒脱清隽,设色细腻淡雅,充满生机,平易近人,体现所绘之物的自然美。


恽寿平蔬果册页(其一) 常州博物馆藏


明清之际的特殊政治环境还为中国艺术史造就了著名的“清初四僧”画家,如朱耷(1626—1705,号八大山人),他们不凡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才能,描绘了令后人深思的画作。明清时代,还造就了不少花鸟画女画家,如明代南京秦淮河畔以画兰著名的风尘女子马守真(1547—1604),清代以女画家双绝著称的马荃(生卒年不详)和恽冰(生卒年不详)。女子的艺术才能在这500年间得到了更多的表现。

第二部分“野梅幽香”海上画派张熊、任颐、虚谷、 赵之谦、吴昌硕、蒲华等艺术家作品


虚谷册页(四开)天津博物馆藏
在扬州苏州和上海间往返卖画为生的画僧虚谷,擅画花卉、蔬果、山水,善用干笔偏锋,设色以淡为主,为海派中风格独具的画家。本画册四开,以菊花、白莲花、藻鱼、大蒜扁鱼为题,干笔勾勒,渲染色彩淡雅清润,平淡中见秀逸,为其晚年佳作。


乾坤生意——花鸟画与风俗

花鸟画描绘了自然,也应对了人生与风俗,蕴涵着自然与生命生生不息的密码。

天地阴阳,化生四季。无论一国之农业还是各人之养生,都有赖四季的周而复始,运化生命,花鸟画中故常见春夏秋冬的四季题材。此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各季皆藏有生命的奥秘,花鸟画潜藏着某些风俗的渊源,并结合各季特别的动植物来表现。如画家们常于新年第一天要画的岁朝图,报春的桃花小鸟图,中秋节的月桂玉兔图,凛冬励志的岁寒三友图,都是顺应各个季节与风俗的题材,并择时张挂于室。

第三部分“乾坤生意”展览现场


花鸟画具有普适性和亲和力,且能大能小,使其更易于在短期内绘制,不仅常为雅集聚会时即兴合作的题材,也成为运作社会关系的社交礼物,无论维系友情,结婚生子,还是贺寿志庆,所有礼尚往来的场合皆可用之。如画扇便是社交礼仪中常见物品,团扇虽延续宋元旧俗依然存在,但折扇自明清以来更为流行。以书画为礼,实在是中国人社交礼仪中之高雅风尚。

恽冰《玉堂富贵图》立轴,绢本设色 常州博物馆


明清以来,虽然院体和士体的不同绘画方法和审美趣味继续发展,但也相互吸取,花鸟画也随着社会风俗的消长,趋向雅俗共赏的品位,而形成了许多约定俗成的构图和寓意,这些例子散见于展览中,而在这部分列举的一些画作,则着重强调了中国人最核心的生命观念,如长寿、富贵和知足。这些观念,通过令人联想的动植物的特性加上汉语谐音的隐喻,从画作中得以表现。如长青的松柏、长尾的绶带鸟加上不畏严寒的梅花,被用来祝福长寿;芙蓉花和桂花,以其谐音来祝福富贵;竹子和蜘蛛也以其谐音来表达知足常乐的观念。

配合展览将出版图文并茂的中英文双语图录,包括特约的系列学术论文和详细的展品介绍。华美协进社中国美术馆并计划举办一系列与展览相关的活动,包括学术讲座和国际研讨会等。

“河上花”由华美协进社中国美术馆馆长暨总策展人海蔚蓝领衔策展,由天津博物馆前馆长陈卓,常州博物馆馆长林健,以及耶鲁大学美术馆亚洲艺术部前策展人江文苇为客座共同策展人。 展览由华美协进社中国美术馆、天津博物馆、常州博物馆共同组展。

展览在纽约展至6月25日,并将巡展至圣塔巴巴拉美术博物馆,于2023年10月15日至2024年1月14日展出。

(本文据华美协进社中国美术馆提供相关资料整理,部分图源自网络)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