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是春天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最后一个节气。你注意到没有,春天的六个节气里面,跟“雨”有关的就有两个,“雨水”和“谷雨”,比例相当高。这说明,春雨是春天最显著的气候特征。
谷雨,一般是在阳历4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时开始。从农历上说,谷雨一般是在三月中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说,谷雨为“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这段解释,依然是将雨水和谷雨两个节气关联了起来:雨水节气之后,土壤已经萌发生机;到了谷雨节气,人们播种谷物,雨水正好滋润着它们。
宋代纸本墨拓兰亭序(开皇本)拓本卷 本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永和九年的那场雅集
谷雨时节是暮春。“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篇》)无数先哲告诉我们:请一定珍惜、不要辜负这样的大好春光。最宝贵的东西往往是免费的,但也是无价的。且让我们记住那些沐浴在春光里的不朽时刻:
兰亭集序
东晋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相信很多人家里都挂着《兰亭集序》这幅书法作品,虽然这已经是“复制品的N次方”,虽然已经看不到书圣王羲之的真迹,但我们依然能从飘逸的字里行间,感受到“永和九年”那个暮春的潇洒。
“永和九年”是哪一年?我查了一下,是公元353年,距今1600多年。那一年一定也发生了很多事情,有很多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但流传到今天,能够被很多人记住的,只有王羲之在兰亭召集的这场雅集。为何集会?“修禊事也”,这是一种古老的礼仪,其实也已经演变成了游春。他们集会的时间,“暮春之初”,大致是在上巳节(农历三月三)前后。在时间上,应该更加接近清明节气。但是,即便放在谷雨的时节,也是大差不差的。
兰亭集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说到底,是自然给了人类灵性。人类是大自然的孩子,哪怕发展到今天,我们有了无数的摩天大楼,但心底里潜伏的,依然是对崇山峻岭的向往。更何况,这崇山峻岭并非荒山秃岭,而是有着茂林修竹、清溪湍流的人间仙境。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多么美好的一天,只有在暮春时节,你才能拥有这样的一个万事俱备的好光景:蓝天澄澈,白云悠悠;空气清朗,暖风微拂;桃红柳绿,万里莺啼。只有暮春的风,才能叫“惠风”,它没有“倒春寒”的凄冷,也没有梅雨天的湿热,一切都是刚刚好,无法增减一分。也只有在这样的好春光、好山水里,人们才有兴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但是,请你想想,这样看似平平常常的一个暮春,你一辈子能够经历多少次?也就几十次吧!其实,王羲之想在《兰亭集序》里跟我们交流的,就是他和他的朋友们对于人生的感悟。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眼睛一眨,便是“不知老之将至”。这样的人生,我们应当如何度过?这样的暮春,我们应当如何“享受”?不要浪费每一个春天,不要浪费每一次跟朋友的相聚。
原来姹紫嫣红都开遍
“兰亭”,顾名思义,亭有空谷幽兰;其实,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还有另一座以植物命名的亭子,也有着不朽的地位,那就是“牡丹亭”。牡丹,正是在暮春开放的花魁;牡丹亭的故事,也正是发生在暮春时节。
《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讲述了青春女子杜丽娘怀春而死、感情复生的传奇故事,这是一出中国古典版的《人鬼情未了》。《牡丹亭》中的曲词,本就是优秀的诗歌。时至今日,我们还可以在低回婉转的昆曲“水磨调”中,欣赏其中的经典选段:
〔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它春归怎占的先!〔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久处闺房的大小姐杜丽娘,与丫鬟春香游园,不禁发出这番感慨。此时不到园林,简直就是暴殄天物、违背天性;此时的园林,果然是良辰美景奈何天,原来是姹紫嫣红都开遍!
这里,且让我先介绍一则小知识:我们中国不仅有二十四节气,还有“二十四番花信风”。从小寒到谷雨这八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三种最具代表性的花卉。谷雨节气是“花信风”的收尾阶段,其一候为牡丹,二候为荼蘼,三候为楝花。
我为什么断定,杜丽娘“游园惊梦”的情节,就发生在暮春谷雨时节?因为曲词一一暗合谷雨“花信风”啊!请看:“牡丹虽好,它春归怎占的先”,谷雨牡丹,含苞待放,这不正是谷雨“花信风”第一候么?“遍青山啼红了杜鹃”,红艳艳的杜鹃,正是在暮春初夏时节尽情绽放。“荼蘼外烟丝醉软”,荼蘼,是蔷薇的一种,它不正是谷雨“花信风”的第二候么?
杜丽娘“游园惊梦”的情节,也只合发生在暮春时节。因为,青春二八的少女,不正如这姹紫嫣红的良辰美景天么?“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莺莺燕燕成双成对,如此生机盎然,又怎不令少女怀春?
樱桃
谷雨在晚春,田园有杂兴
暮春谷雨时节,我们已经神游兰亭与牡丹亭。接下来,我们来讲讲这个时节的诗歌。在“清明诗话”中,我们讲到了南宋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名为“四时”,其实分为“五时”,除春夏秋冬外,还专门有一组《晚春田园杂兴》,可见晚春在诗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请看其中一首:
晚春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
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
“谷雨如丝复似尘”,谷雨时分的雨,从天空降下如丝如缕,落到地上如雾如尘。从农时来说,谷雨就是“雨生百谷”的意思。要抓紧播种谷物,还要点瓜种豆——种什么得什么。连布谷鸟都在提醒大家:布谷、布谷!
“煮瓶浮蜡正尝新”,这里讲的是苏州农家酿酒、吃酒的事情。人们下田干完农活,煮点新酿的酒来吃,白蜡、绿蚁一般的酒沫子浮在瓶子罐子的边沿上。与范成大同时代的陆游,此时仿佛正在绍兴遥相呼应——“莫笑农家腊酒浑”。苏州是吴地,绍兴是越地,吴越大地家家春酒。
谷雨时节的典型物候,首选牡丹。这个时节,曾经“大爆发”般独霸春天的蔷薇科植物,桃李杏梨、樱花海棠,它们的花期大多已经过去,变成飞花落红。而雍容华贵的牡丹,就跟贵妃醉酒似的刚刚醒来,含苞待放,正准备惊艳四方。
“牡丹破萼樱桃熟”,看来,我们不仅要编排“花信风”,还有必要排出一个“果信风”,索性就从谷雨节气开始吧,正好跟“花信风”衔接上。因为,此时已经有了一年之中最早成熟的果实——樱桃。就在我们沉浸于春日赏花之时,几乎谁都没有留意到,樱桃树上已经渐渐结出了果实,这果实已经渐渐变成黄色、红色,它们晶莹透亮的样子,实在是诱人。
“蓬櫑(léi)”其实就是覆盆子
我们再看另一首《晚春田园杂兴》:
茅针香软渐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红。
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
谷雨晚春,孩子们去田野里采食本草野味。“茅针香软渐包茸”,说到这个“茅针”,在大江南北乡村长大的孩子,也许都有这样的记忆:春日里和伙伴一起,在“春风吹又生”的田园草野,认真地寻找茅草的幼苗,它们状如袖珍的长矛,头儿尖尖,肚子饱满。剥笋一般剥开表皮,里面是一根纯白软糯的芯儿,带着些许绒毛,放在嘴里,嗯……“茅针香软”,范成大诚不我欺!这些春日里的茅针,如果逃过了孩子的嘴巴,到了秋冬季节,就是原野上的白茅,根根挺立,随风起伏,又是一番景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
“蓬櫑甘酸半染红”,这“蓬櫑(léi)”其实就是覆盆子,我们当地叫“泼盘子”——这名字怎么来的,我不知道;这名字代表什么含义,我至今也不知道。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我对先生的这段话,没有一个字不赞成,且无法再增减一个字。
范成大成功地勾起了我的童年记忆。记忆里,春日里可吃的野味太多了。茅针、“泼盘子”等等之外,还有“蔷蘼苔”,其实就是野蔷薇的嫩茎。“蔷蘼苔”,多么有古意的词汇,不过,在方言土语中,硬是被以讹传讹成了“炒米苔”,令我很多年不得要领。直到不久前,无意看到一则知识,蔷薇又叫“墙蘼”“蔷蘼”,这才恍然大悟。解读方言土语,的确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采采归来儿女笑”,在外面野了大半天的孩子们,各个满载而归、满面笑容。你看他们,“杖头高挂小筠笼”,肩扛小扁担、小锄头,挂着小笼子、小果篮,篮子里采集的野果,有的酸、有的甜,有的绿、有的红……
楝花
继续看下面这首:
海雨江风浪作堆,时新鱼菜逐春回。
荻芽抽笋河魨上,楝子开花石首来。
这首诗,讲述的主题依然是时令美食。“海雨江风浪作堆,时新鱼菜逐春回”,苏州是个好地方,江河湖海围绕——江是长江,河是运河,湖是太湖,海是东海。作为水乡的苏州,交通便利发达,水陆物产丰富。春日的“海雨江风”,给苏州送来了“时新鱼菜”。
到底是哪些“时新鱼菜”?“荻芽抽笋河魨上,楝子开花石首来”,读到这一句,你一定会想起苏轼《惠崇〈春江晓景〉》中的诗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魨欲上时。”应该说,范诗有借鉴苏诗的成分在里面,不过,他们还有区别的:苏诗是观画想象,范诗是实景描绘;苏诗描绘的是早春,所以芦芽尚短、河魨欲上,而范诗描绘的是晚春,芦芽抽笋、河魨已上。河魨是自海入江的鱼鲜,这还不算,来自东海的大黄鱼(石首鱼)也已经上了人们的餐桌,这是古人的海鲜大餐。“石首”名字的由来,也挺有意思:大黄鱼的脑袋里有石子一样的骨头,所以又叫石首鱼。
诗中提到了楝花。你还记得吗,谷雨“花信风”的第三候,也就是“二十四番花信风”的最后一候,就是楝花呀。楝树,晚春初夏时节开花,一树淡紫色的碎花,远望如一片紫色的雾霭,淡淡的香气袭来,氤氲在生机勃发的暮春气氛里。与范成大、旅游同为“南宋四大家”的杨万里曾写道:“只怪南风吹紫雪,不知屋角飞楝花。”(《浅夏独行奉新县圃》)这,也许是对《晚春田园杂兴》中“楝子开花石首来”的呼应吧?
学者林在勇为谷雨所写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