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夫人”——曹操之妻卞氏

三国时期,就曹操的才干、功业以及历史地位与影响来说,可以称得起是第一人,而“第一夫人”亦非其妻子卞氏莫属。卞氏与曹操结婚近四十年,其身份从侍妾、正妻直到魏国的王后,在曹操死后又被文帝和明帝尊为皇太后、太皇太后,至七十岁善终。封建社会母以子为贵,卞氏所生四子,除了曹熊早夭,曹丕文武双全,号称“下笔成章,博闻强识”,又能左右开弓,精通剑术;曹彰是“膂力过人,手格猛兽”的勇将,曹植则有“才高八斗”的美誉。另外,曹操性忌多疑而又好色,能在这位奸雄身边担任正室二十余年,主持家内事务至其去世,足以证明卞氏并非凡类,应该具有过人的能力与度量。

曹操与卞夫人剧照


卞氏的出身与婚姻

据《三国志》卞氏本传和注引《魏书》记载,她的籍贯为琅邪郡开阳县(今山东临沂市北)人,汉桓帝延熹三年十二月己巳出生在齐郡白亭,当年即公元160年。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去世,享年66岁,即在汉桓帝永兴二年(154)出生,长卞氏6岁。卞氏的出身是“倡家”,“倡”字本义为“唱”,见《史记·乐书》:“一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张守节注曰:“倡,音唱。一唱谓一人始唱歌,三叹谓三人赞叹也。”“倡”字引申为表演歌舞的乐人。如《史记·佞幸列传》载李延年,“中山人也。父母及身兄弟及女,皆故倡也。……延年善歌,为变新声。”所谓“倡家”就是世代以歌舞为业的艺人,他们走南闯北,四处流浪演出,所以卞氏著籍在琅邪郡开阳县,但是在齐郡白亭出生。东汉风俗侈靡,各地权贵富人家中普遍招徕倡优进行歌舞表演。例如马融是“外戚豪家,多列女倡歌舞于前”。仲长统说豪人之室,“妖童美妾,填乎绮室;倡讴伎乐,列乎深堂。”曹操的父亲曹嵩常年在京师洛阳做官,从大鸿胪、大司农直至太尉,家中广有金钱,公子曹操亦喜爱观赏歌舞,“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卞氏在二十岁的时候,被曹操在故乡谯县(今安徽亳州市)纳为妾,这很可能是卞氏与家人流浪在当地进行演出时被曹操看中而迎娶。按汉代女子十五岁进入成年,可以婚配。汉惠帝六年(前189)曾下诏令曰:“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即成年女子不出嫁要罚交五倍的算赋(人头税)。因此卞氏二十岁成家,在当时要算是晚婚了。另一方面,也证明她四方卖艺已经多年,富有生活阅历。从事这种职业的女倡大多身材姣好,容貌美丽。曹操本是好色之徒,如果卞氏姿色技艺平常,那就根本不会打动他。

如前所述,卞氏出生于公元160年,二十岁成婚,就是在汉灵帝光和二年(180)。曹操当年二十六岁,他在二十岁时曾经在京城做郎官,后来出任洛阳北部尉,又担任过顿丘县令,再回到洛阳拜为议郎。由于权臣当道,宦官干政,曹操恐怕得罪他们,从而给家里带来灾祸,于是经常装病回到故乡长住。他在谯县城外盖了房屋,春夏在里边阅读书籍,秋冬外出射猎,以此为娱乐。从经历来看,曹操应该是在这段空闲时间于谯县结识卞氏,并决定娶她为妾。中平元年(184)春,黄巾大起义爆发,曹操被征为骑都尉,离家赴颍川前线作战,因为有功升迁济南相。后来改任为东郡太守,曹操没有接受任命,又称病回归乡里。中平四年(187),卞氏产下曹丕,这让她在家中的地位有所提升。曹操原有正妻刘夫人,生长子曹昂(字子修)后病故,曹操又纳丁夫人为嫡室,让她养育曹昂,曹丕只是次子。卞氏母子在家中受到丁夫人的歧视,处境不佳。

卞夫人剧照


移居洛阳与初显节操

中平五年(188)四月,曹操的父亲太尉曹嵩罢官,他离开任职多年的洛阳返回故乡谯县。当年八月,灵帝“初置西园八校尉”,其中曹操被任命为典军校尉,于是他又回到了京师。曹操这次把卞氏带到了洛阳,丁夫人则留在了谯县,这样做或许是为了避免她们之间再爆发矛盾冲突。第二年灵帝驾崩,宦官张让等人谋杀了大将军何进,他们又被袁绍、袁术等将领全部消灭,最后由进京的凉州军阀董卓掌管了朝政。

董卓企图拉拢曹操,上表奏拜曹操为骁骑校尉,想让他和自己参谋议事。而曹操认为董卓专横无道,必定失败灭亡,于是没有出任官职,逃亡回到故乡。在这次变故当中,卞氏表现出她的远见和节操。当时曹操奔走避难很是仓促,因而音讯断绝。袁术听说了曹操死亡的谣言,就告知了他在京城的家属。听到曹操的死讯后,洛阳宅中的仆从纷纷打点行李,准备回乡。这个家看来平时是由卞氏主持内务,所以她站出来予以阻止。卞氏认为袁术传来的消息并不可靠,因为尚未得到主人下落的准确讯息,她对众人说:“曹君的吉凶尚未知晓,今天返还故乡,明日他要是活着回来,有什么脸面再和他相见呢?即使真有大祸临头,也应该与主人同生共死。”她的这番话说服了手下的人众,也就打消了散伙的念头,大家留在洛阳等候。后来曹操听说了这件事,对卞氏称赞不已。

升为嫡妻

卞氏与家人后来被接回曹操身边。建安元年(196),曹操迎接汉献帝到许都,并将所在的颍川郡作为新的根据地,把家属安顿在那里。但是曹操出征时常把儿子们带在军中,不愿将他们留在许都,应该是害怕后方发生政变,导致儿子被杀害或被劫为人质。建安二年(197)正月,曹操兵到宛城(今河南南阳市),当地军阀张绣投降后反叛,曹操在交战中失败,中箭负伤而逃,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在战斗中遇害,年仅十岁的曹丕乘马脱险。丁夫人闻讯后,认为曹操没有保护好曹昂,为他的死伤心不已,反复念叨:“将我儿杀之,都不复念!”曹操因为她哭闹得不成体统而非常生气,宣布与其离婚,将丁夫人遣送回娘家,想借此煞住她的脾气。其实,曹操对丁夫人很有感情,过后不久便亲自到丁家,准备接她回去。不料丁夫人禀性倔强,继续在织布机上工作,对曹操置之不理,一点儿面子都不给。曹操把手放在她的背上,说:“和我一起乘车回家吧。”丁夫人不回头看他,也不应声。曹操退出房间,立在门外,又说:“差不多就行了吧!”丁氏还是不理他。曹操说:“真是和我诀别了。”于是彻底断绝和她的婚姻关系。回去之后,曹操就宣布以卞氏为继室,她的身份即由侍妾升为正妻。

如前所述,卞氏出身于低贱的倡家,但曹操对此并不在意,这里面有两个因素。首先,曹操“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性情“任侠放荡”,本来就是个恣情快意、漠视礼教的人,所以并不看重卞氏过去的身份。其次,自战国以降,由于社会阶层的剧烈动荡引起统治集团的意识演变,帝王权贵对于婚姻对象的出身门第已经不大在意,倡家妇女嫁入豪门者屡见不鲜。例如,战国赵幽王迁的母亲就是乐家之女,出身倡门。又汉武帝的妃子李夫人,“本以倡进……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汉武帝宠幸的另一位歌女卫子夫,原来是平阳公主家合唱班的“讴者”,就是歌女,后来竟作了皇后,因此社会上对这类事情习以为常,也就淡然置之了。

需要注意的是,曹家此后逐渐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惯例,就是从魏武帝到明帝都不选择豪门权贵之女为王后、皇后。如曹操后来称魏王,即以卞氏为王后。魏文帝先立甄皇后,是抢掠来的袁氏家族妇女;后立郭皇后,她早年失去父母,在汉末动乱流离失所,寄居在铜鞮侯家。魏明帝立毛皇后,其父毛嘉本来是典虞部下的车工;他又立郭皇后,出身于被罚没的河右大族,也没有什么势力。明帝的嫔妃虞氏对此十分不满,曾对卞太后抱怨道:“曹氏喜欢立出身低贱者为皇后,没有因为合乎道义而当上的人。”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避免出现两汉外戚干政的局面,有利于皇帝实行集权。陈寿在《三国志·后妃传》中对此评论道:“魏国的后妃家族,虽然称得起富贵,但是没有像汉朝末年衰落时窃据要职,任意处置朝政的人。借鉴以往改变行轨,在这个时期是非常美好的。”

曹操与卞夫人剧照


宽厚节俭

卞氏升为正室之后,曹操让她负责家中丧母子女的养育。“诸子无母者,太祖皆令后养之。”对于这项事务,卞夫人非常尽心,并未由于这些子女不是亲生便给予歧视或虐待,这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当时的其他军阀,往往因为家内妇女与诸子相互妒忌而导致不和,甚至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像袁绍三子当中,袁谭年长而聪慧,袁尚年少而貌美,袁绍的妻子刘氏喜爱袁尚,经常在袁绍面前称赞他有才干。袁绍也喜欢长得很帅气的袁尚,想立他为嗣子,但还没有公布就病逝了。刘氏是个冷酷嫉妒的女人,袁绍死后还没有入殡,她就下令杀死了五个宠妾,并且剪掉了她们的头发,用墨涂黑了她们的脸,认为这样即使到了地下,袁绍也认不出来她们,袁尚还杀掉了宠妾的全家。最后袁谭、袁尚兄弟相斗,致使曹操乘隙攻占邺城,平定河北。还有荆州牧刘表和妻子蔡氏喜欢少子刘琮,想立他为嗣子,蔡瑁、张允推波助澜,于是让长子刘琦外出为江夏太守。刘表死后,蔡氏等人即立刘琮为荆州之主,刘琦与刘琮兄弟反目为仇。而曹操家中由于卞氏性情宽厚,治家有方,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尽管丁夫人以前慢待过卞氏母子,而且已被废黜,卞氏却不计前嫌,对她仍然很尊重。经常乘曹操外出作战时派人到她家送礼慰问,有时还迎接她回到家中,奉为上宾。弄得丁氏很不好意思,道谢说:“我是个废放之人,夫人怎么能经常这样做呢!”其后丁氏病故,卞夫人请求曹操为其处理丧葬事宜,得到了允许,将她安葬在许都南郊。曹操认为卞氏善待诸子是她最值得称赞的品行,因此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封她作魏国王后,并颁布策令说:“夫人卞氏,抚养诸子,有母仪之德。今进位王后,太子诸侯陪位,群卿上寿,减国内死罪一等。”

卞氏的另一项美德就是节俭。她喜欢简约俭朴,不崇尚华丽,穿戴的衣服没有文绣珠玉等装饰,使用的器具上涂的都是黑漆。汉末天下连年战乱加以饥荒,社会经济衰弊严重,如王粲诗中所云:“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曹操在用兵作战之际,竭力恢复发展生产,并以身作则力行节俭。他自己不喜欢华丽的装饰,后宫妃妾不穿锦绣衣服,侍御的宫女鞋子上没有两种颜色,使用的帷帐屏风,破了个洞就把它补上,车辆与房间里的茵褥,只要温暖就行,边缘上并没有装饰。他还严令杜绝奢靡之风,像曹植的妻子违反了禁服文绣的规定,被曹操下令遣送回娘家并且赐死。卞氏严格遵守曹操的有关禁令,也会揣摩丈夫的心理,并不刻意为之。

有一次,曹操获得几件名珰(耳饰),让卞夫人挑选一件,于是她选择了一件质量中等的。曹操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卞氏回答:“取其上者为贪,取其下者为伪,故取其中者。”这就是因为曹操性情多疑,卞氏如果取其下者以示自己节俭,恐怕会被曹操怀疑她是矫情伪装,所以没有那样做。

后来曹丕称帝,卞氏为皇太后,她仍旧遵循着生活俭约的习惯。吃饭时不用大排场,“减损御食,诸金银器物皆去之。”每次接见卞氏亲属,都不给予好脸色,经常说:“你们平常过日子要注意节俭,不应当盼望着赏赐。卞家会埋怨我给他们的待遇太薄,那是因为我有日常的规矩。我侍奉先帝四五十年,过惯了节俭的日子,不能改节俭为奢侈。亲属们若有犯法者,我只会罪加一等,别指望会得到钱米的恩赐。”魏文帝为卞太后的弟弟卞秉修建府第,建成之后,卞太后亲临府第宴请诸家亲属,是按照下等的膳食规格,没有特别的饭菜。太后左右也只是“菜食粟饭,无鱼肉,其俭如此”。

不过,卞氏对于自己的兄弟卞秉还是有所偏爱的。她经常向曹操埋怨给卞秉的别部司马官职太小,应该晋升,但是遭到曹操拒绝。曹操对她说:“当了我的小舅子,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吗?”卞氏又请曹操赐给卞秉钱帛,曹操再次拒绝说:“你偷着给他那么多财物,还嫌不够吗?”表明曹操很清楚卞秉利用与自己的亲戚关系私下捞到不少好处,所以不再对他进行提拔和赏赐。直到曹丕称帝后,才给这位舅父晋升了爵邑和官职。“初,太后弟秉以功封都乡侯,黄初七年进封开阳侯,邑千二百户,为昭烈将军。“

曹操与卞夫人剧照


卞后与曹丕的关系

卞氏与曹操的关系处置得相当融洽,但是在曹操去世以后,她和长子曹丕却发生过多次抵牾,最后几乎是反目为仇。曹丕称帝后曾经要给太后父母追加封号,不料遭到大臣陈群的反对,他说:“按照周代典籍的记载,并没有对妇人分土命爵的制度。秦朝违背了古代的法典,封赐后妃的亲属,汉朝又加以继承,这不是先王的令典。”文帝立即表示同意,并且说:“陈群的意见很正确,不要这样做。这件事还要写在诏书上,保存在尚书台,永远作为后代的法规。”曹丕这样做显得很反常,追封太后父母本是秦汉以来沿袭的礼制,而陈群作为曹丕的密友,居然不怕得罪太后而提出非议,又马上获得文帝的支持,还下令永远禁止,使人不禁怀疑是曹丕暗地指使他这样做的。也就是说,文帝根本不想给太后父母追加封号,只是碍于母子的情面,不得不提出来,于是私下让陈群表示反对,自己好借机予以否决。曹丕去世数年后,继位的明帝又推翻了他的这项决议。太和四年(230)春,追封太后祖父卞广谥号为开阳恭侯,父亲卞远为敬侯,祖母周封阳都君及恭侯夫人,都赠与了印绶。这就更加显得曹丕不肯为太后父母追加封号之事是相当荒唐的。

其次,曹丕在黄初三年(222)下诏禁止卞太后干政与外戚辅政,曰:“妇人参政,是祸乱的根源。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于太后,后族之家也不得担任辅政大臣,不得受封爵邑。”这件事就更为奇怪了,因为两汉太后母仪天下,与天子并称“至尊”,皇帝幼小还可以临朝听政,是有权下诏并干预政务的。孙盛批评曹丕的这道命令是没有道理的“一概之诏”,并说远在周代就有妇人与外戚参政的传统,如果是以天下为心,只要是有德行的人都可以依靠,不论亲疏,都以至公来对待,何必对太后的亲族就非得排斥疏远他们呢?

曹丕之所以不愿追封太后父母和下诏禁止太后干政,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卞太后喜爱少子曹植。曹植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又有丁仪、丁廙、杨修等党羽支持,因此深得曹操的宠爱,曾经几次想把他立为太子,这就影响到曹丕的继位。建安二十二年(217),曹丕被立为太子,太后左右的女官长御劝卞后大肆庆贺,把库里的财物都赏赐给下人。卞氏却表示反对,说:“大王因为曹丕年长,所以立他做嗣子,我只要免除教导无方的过失就很幸运了,为什么还要重加赏赐呢!”后来长御将这番话转告给曹操,曹操称赞道:“发怒而脸不变色,欢喜而不失礼节,这样做是最难得的。”曹操对卞氏这种态度感到满意,但太子曹丕就未必了,他很可能会认为是卞氏偏爱曹植,所以对他即位太子无动于衷。另外,卞后的侄子卞兰闻讯后立即向曹丕献赋祝贺,曹丕显然很高兴,尽管在回报中客套了一番,最后还是赏赐给卞兰一头牛,“由是遂见亲敬。”可见曹丕很在意亲属们对他即位太子的态度,表示祝贺即可赢得好感,而母亲卞氏对此事的淡然漠视,在他心中恐怕只会留下不快的印象。

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曹操去世,曹丕继位后,开始对曹植进行报复,先是遣送他离开京师回到封邑临淄,并杀害了他的亲信丁仪、丁廙和全家男口。第二年,监国谒者灌均根据曹丕的指示,劾奏曹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关司法部门请求对曹植治罪。曹丕先让朝内公卿讨论如何处治,然后命令卞兰将大臣们的意见拿给卞太后看,企图以此阻止太后为曹植讲情。此计果然奏效,太后说:“想不到这个孩子办出这种事,你们回去告诉皇帝,不可以因为我的缘故而败坏了国法。”后来她见了魏文帝,也没有为曹植说情。曹丕逼迫曹植作《七步诗》,本有诛杀之意,但后来还是碍于太后的情面,最终只是贬低了曹植的爵邑,封为安乡侯,后来又改封鄄城侯,并下诏曰:“植,朕之同母弟。朕于天下无所不容,而况植乎?骨肉之亲,舍而不诛,其改封植。”

其二,卞太后对曹丕的肆意妄为曾严加阻止。曹丕为人胸怀狭小,缺乏度量。自称帝以来大搞亲疏有别,对原来的亲信多有放纵。如对征南将军夏侯尚下诏曰:“卿腹心重将,特当任使。恩施足死,惠爱可怀。作威作福,杀人活人。”被蒋济称作“亡国之语”。另一位心腹吴质“怙威肆行”,甚至连曹氏宗亲诸将也不放在眼里。对旧日得罪过曹丕的人,则睚眦必报。如鲍勋原任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的兄弟偷盗官府的财物,依法应处以死刑。曹丕几次亲笔写信为其请罪。鲍勋不敢擅自放纵,将郭氏兄弟的罪状一一列举,呈交给曹操,曹丕为此非常怨恨。他继位之后,终于找到个借口将鲍勋判处死刑。大臣们纷纷上表请奏,说鲍勋的父亲鲍信早年有功,还救过曹操的命,请求宽恕鲍勋之罪。曹丕坚持不许,最终杀掉了鲍勋。老将曹洪为曹氏族亲,早年在荥阳之战中救过曹操的性命。曹丕早年做太子时,曾向曹洪借贷绢帛百匹,曹洪只借给了他一部分,没有满足曹丕的数量要求,使他怀恨在心。曹丕称帝后抓住曹洪门客犯法之事,将他连坐逮捕,定了死罪,大臣们营救未能成功。卞太后知道如果将曹洪处死,那么将在曹操的老臣当中造成极坏的影响,乃至不可收拾。于是双管齐下,先找到文帝宠爱的郭皇后说:“如果曹洪今天处死,我明天就命令皇帝废黜你了。”郭后闻言恐惧,于是哭着几次为曹洪请求赦免,然后卞氏亲自出面,对曹丕严厉批评,说:“你父亲在梁沛之间避难的时候,要不是曹洪保护,哪里会有今天!”曹丕无奈,只好释放了曹洪,但是仍然没收了他的财产。卞太后再次找曹丕说情,才将家产发还给了曹洪。卞太后的这些举动触犯了曹丕的权威,使他非常不满。由于曹丕办事多有妄为,又拒绝听取群臣的谏议,因此出现了百官有事奏请太后处理的现象,此举更是激怒了曹丕,所以他特意下诏禁止太后干政,并且宣布,“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

由于上述这几件事情,卞太后与曹丕之间的隔阂加深。黄初七年(226)曹丕病危,卞太后去探望他,进宫后发觉文帝身边宫女侍妾多有曹操“昔日所爱幸者”,使她非常吃惊。因为按照礼法,先帝的妃妾要去守陵,不能留在宫里侍奉后代君主。何况曹操对妃妾们还留有准许改嫁的遗嘱:“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曹丕子娶父妾,有坏伦理纲常,所以引起卞太后的愤怒。她询问众妾什么时候来到曹丕宫里的,回答说:“正伏魄时过。”“伏魄”即死者故去后的招魂仪式,也就是说曹操刚刚去世,她们就被曹丕收入宫内。太后闻言就不再进去探视曹丕,骂道:“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余嘉锡案:“卞后言此,斥丕之所为,禽兽不如也。”母子二人的关系就此绝裂,后来曹丕病故,卞太后也没有去参加他的葬礼。

晚年的卞太后及其家族

曹丕在黄初七年(226)五月病逝,其子曹睿继位,是为明帝,他随即拜卞氏为太皇太后,这时候卞氏已经是66岁高龄了。由于曹丕生前颁布过禁止太后干政的诏书,卞氏的权力与影响被明显地削弱,甚至在明帝时期这道诏书还在发生着效力。例如,曹洪乳母与临汾公主侍者因为崇拜“无涧神”而被关进了监狱,应处以死刑。太后让黄门(宦官)吴达传令减罪,河南尹司马芝却拒绝接受,并在狱中将两位女犯迅速处死,然后向明帝请罪。可见司马芝并没有把太后的旨意放在眼里。司马芝此举也获得了明帝的赞同,对他回报说:“此乃卿奉诏之意,何谢之有?后黄门复往,慎勿通也。”

太和四年(230)六月,卞太后去世,享年七十岁,这在当时已经是难得的高寿了。如前所述,在她病重的当年春天,明帝对太后的祖父母、父母追加封号,也算了却了她的一桩心愿。在她死后,卞氏子孙仍然在朝为官。如卞兰为奉车都尉、游击将军,加散骑常侍,他病故后,其长子卞晖袭取爵位,其弟卞琳为列侯,官至步兵校尉,三弟卞隆任光禄大夫,封睢阳乡侯。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嘉平元年(249)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父子执掌朝政,曹氏国君如同傀儡,因为没有掌握什么权力,选皇后时也就不再“立贱”以防范外戚夺权了。卞隆之女被曹髦选为皇后,卞琳之女又被曹奂立为皇后,当时人称“卞氏三世后族”。卞家的女儿都长得很漂亮,应是继承了先祖的基因。至晋武帝泰始九年(273)选天下良家女以充后宫,当时卞藩之女有美色,武帝用扇子掩面对杨皇后说:“卞氏女儿都长得漂亮。”皇后说:“卞藩家里有三代都是皇后亲族,他的女儿不可以选做卑微的侍妾宫女。”这才打消了武帝的念头。

(本文摘自宋杰著《三国人物风云录》,中华书局,2023年2月)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