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于当地时间3月3日去世,享年88岁。
大江健三郎 视觉中国 资料图
作家、学者止庵谈道,大江健三郎可以看作是日本第二代战后派作家,不同于战后第一代作家直接描写战争的残酷和带给人的伤痛与苦难,大江健三郎这一代作家对于二战并没有太深刻的印象,因而他主要在作品中描写的是战后真实的生活。
止庵谈道,今天我们想到日本文学,也许首先想到的就是古崎润一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我们想到川端康成笔下的雪国、京都等那些唯美的日本生活方式,“但其实,这些作家笔下的日本是假的,是他们文学加工的、想象中的日本,这个日本或许从没有存在过。”
当与这些作家进行对比,大江健三郎的创作风格更倾向于“真善美”中的“真”:大江健三郎学法语出生,他的写作深深受到欧洲的影响,尤其是存在主义作家萨特、加缪的影响。他的作品总是很苦闷,其写作的人生总是很艰难:糟糕的生活,不是那么理想的生活环境,贫穷潦倒的人生,不幸的婚姻与家庭……
“有两个事件在大江健三郎的创作中有深深的影响,其一是广岛原子弹事件,其二是他有残疾的儿子。”托举着大江健三郎摘得诺奖的那部《个人的体验》中,大江健三郎即写作了随着残疾婴儿的出生,身为父亲的“鸟”陷入了道德困境。梦想去非洲展开探险之旅的他,深怕自己就此被这婴儿拴住,可又不敢亲手了结他的生命,于是选择了逃避。鸟将新生儿弃置于医院,一心盼望他衰弱而死,自己则钻入旧情人火见子的温柔乡,用性与酒麻痹自己……
大江健三郎因此很不喜欢将自己与川端康成等做对比,他的写作可以看作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他关注人现实的困境、个人的体验,“他是一位极度内省的作家,他笔下的生活、境遇、心态都是真实的。”
“做一个不恰当的对比,川端康成笔下的日本是高度强调日本特色的,像是日本餐、日本民宿,而大江健三郎笔下日本却像是开在日本迪士尼,他强调日本文学和世界接轨的一部分,强调其中更有普世意义的部分。某种程度上,大江健三郎是一位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是真正的日本良心,他始终在写作中反思战争,反思核武器,反思生活。”止庵谈道。
也正因为如此,但是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大江健三郎太深、写作密度太高、太艰涩了,“很多年前,我还是编辑的时候,有出版社曾想过引进大江健三郎全集,他也很乐意签给中国,但最后还是作罢了。近些年也可以看到,中国读者对于他的兴趣还是不太大,更何况随着阅读越来越浅,大江健三郎那种高度自省的、聚焦于自身的、需要读者充分理解和进入他的叙述语境的作品,恐怕更难被接受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