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十八拍》:为河西走廊立传

2月26日,“为河西走廊立传,赓续民族精神”——长篇小说《凉州十八拍》新书分享会在三联韬奋书店(美术馆店)举行,活动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和三联韬奋书店共同主办。《凉州十八拍》一书作者叶舟,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李洱,作家施战军和评论家杨庆祥齐聚座谈。

诗人、小说家叶舟


《凉州十八拍》   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凉州十八拍》是鲁迅文学奖得主、甘肃省作协主席叶舟继《敦煌本纪》之后,又一部聚焦河西走廊历史文化的史诗性长篇小说。也是作家长期行走勘探河西大地、悉心开展文化考察,力图书写河西走廊心灵史、贸易史和军事史的最新成果。

谈及对《凉州十八拍》的第一印象,施战军评价道:“这部长篇小说充分展现了一河多源的文化力量、一体多面的历史力量和正邪两赋的人物把握、才学合体的叙事把握。”

李洱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叶舟本人的经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禀赋和作为小说家编故事的才能,以及他对各种历史、自然信息的吸收,尤其是在西部,像敦煌这种地方的自然和历史、经文和经典本身的融汇,如此叶舟就有一种便利,能够把这些东西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所以会形成《凉州十八拍》这种小说。”

李洱还从《凉州十八拍》与《胡笳十八拍》的关系出发,用“骚体”来形容叶舟的小说创作:“两者写忠义,悲凉、博大,就像庄子说的‘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是那样一种磅礴的景象。而河西走廊所联通的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以及在不同文明当中卓然而立的人物,又相互触动、感发,前呼后拥,鸟儿问答,交相呼应。” 

“说到与西部相关的书写和想象,叶舟的作品虽然源自西部,但肯定远远超越了西部,甚至是超越了中国,超越了单一的汉语的想象和疆界。”杨庆祥评价道,“叶舟的作品摆脱了单一文学史的建构或者想象的维度,其实是指向了更开阔、辽阔的文化和历史的维度。”

《凉州十八拍》共三卷、十八章,总计134万字。浙江文艺出版社常务副社长曹元勇介绍说,小说以河西走廊为背景,以凉州为原点,跨越晚清、民国近四十年,出场人物达百余人,堪称是一幅河西民间社会风俗的全景图。三位嘉宾在对谈时都不约而同地谈及这部作品包罗万象的庞大体量和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

凉州古称姑臧,六朝古都、西北首府。自古以来,凉州、河西走廊便是中国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的交汇地,留下了大量延续中华文脉的重要典籍和重要遗址。不仅如此,河西走廊也是东西方文明“一带一路”的碰撞交流地。唐代诗人王翰《凉州词》有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2001年,设立地级武威市,原县级市设立凉州区。

座谈会现场


叶舟以一个关键词“续命”来说明自己的创作是出于一种“反哺”的情怀:“书中的主人公叫徐惊白,他还是婴儿时,来自北疆的人口齿不清,说他姓‘续’,北疆的死士就说,‘续命的续、续香火的续’。”“我想每个人的发心都是良善的,因为我们都是这个文化、这个文明的儿子,所以我们也有一种反哺的情感存在。”

而在人物塑造的背后,更是一种道义的家国情怀在支撑。叶舟提到:“我们这个文明的初始,其实就是从那些时段里一寸寸地续命续下来的。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前往西域求法僧,有名有姓的是六十七名,最有名的是玄奘。这帮少年真的是极速燃烧,像一支火炬一样烧完就算了,反正火炬里只有那一坨灯油,迅速把自己燃烧干净,完成这一幕光阴里重大的使命。”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