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晚,鸿山-玉和祥杯首届南方诗歌奖揭晓,朱朱、一行、刘国鹏、方少聪等分获四项大奖,英年早逝的《里尔克诗全集》译者陈宁被授予特别奖。
该诗歌奖在评选原则中,开篇就表明,将致力于打破目前国内诗歌奖圈子化的不良风气,引人注目。为此,澎湃新闻对评委会成员、诗人、诗歌批评家、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西渡进行了专访。
西渡
诗歌奖圈子化的主要症结在于利益的纠缠
“中国不缺少诗歌奖,但具有公信力的诗歌奖极为缺少。当下各种诗歌奖受到太多诗外因素的干扰,加上评委视野、见识乃至私念的限制,往往成为圈子奖,有的甚至自己给自己颁奖。这种评奖不但失去了遴选优秀作品和优秀作者的作用,而且败坏、污染了诗人们生存其中的诗歌环境,也伤害了诗歌本身。”
由评委会共同拟定的《南方诗歌奖评选原则和评选标准》可谓十分犀利。那么,所谓的诗歌奖圈子化都有哪些表现,为什么会出现圈子化,又如何保证南方诗歌奖的非圈子化呢?
西渡认为,诗歌奖圈子化的主要症结在利益的纠缠。
“很多诗歌奖的出资方、评委各怀心思。出资方考虑出资方的利益,评委考虑评委的利益,诗歌奖里没有诗歌的位置,诗歌只是道具。很多诗歌奖设立的目的或是旅游宣传,或是企业宣传,或是其他宣传,有的出资方太主动,太积极,动不动就干预评选工作。有的评委会希望通过评奖给自己和自己人树立权威,招揽名声,维护关系。”
“南方诗歌奖立意破除诗歌奖的这种利益化、圈子化,把诗歌奖还给诗歌。”为此,西渡表示,南方诗歌奖在机制上的第一个优势就是评委会工作完全独立,出资人、组委会完全信任评委会,对评选工作完全不干预。
诗人奖由朱朱获得,获奖作品为《我身上的海:朱朱诗选》(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5月出版)
第二个优势是具有公心的评委会。“在评委会人选的组成上,我们考虑几个因素,首先是内行,要精通诗艺,其次是视野广阔,了解当代诗歌的现场,最后非常重要的是具有公心。这个公心一方面体现为对诗歌的一种虔敬态度,把诗歌看作高于诗人的一个事业,因此能够摆脱自恋心态的限制,看到别人的诗歌,看到自己圈子以外的诗歌;另一方面在人际关系上具有开放、包容的胸怀、格局,可以做到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符合前两条的候选人不少,但符合最后一条的并不多。”
之前,西渡曾经批评过中国诗坛的市侩习气,认为这种习气对诗歌的破坏很大。“所以,在考虑评委人选上,我们非常谨慎。最后选定的评委都是在考量这几条之后慎重选择的,现在的几位评委都是杰出的诗人、批评家,同时又最具公心,为人品格无可挑剔。”
第三个优势是有明确的评选标准,就是经典性、现场性、持续性。这个标准是评委会讨论形成的共识,在评选工作中得到了有效的执行。
第四个优势是评委会的工作方式。评选工作采取投票制,但是在充分交流基础上的投票制。
在西渡看来,投票制有它公正的一面,但也有局限,有时候投票的胜出者可能是平庸,而不是卓越。“南方诗歌奖评委会在投票之前有充分交流,评委坦诚发表意见,充分分析、讨论候选作品的优缺点,甚至有激烈的争论。因为大家都有公心,这种坦诚的交流非常有效,在基本方面都可以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的投票,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对民刊、自印作品的忽视是诗歌奖的失职
民刊、自印作品,在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近些年,国内诗歌奖往往将之拒之门外。这次南方诗歌奖将自印作品纳入参评范围,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大大增加了评审工作的困难,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诗歌奖的品质。
西渡坦言,接受自印诗集确实大大增加了评委会的工作量,这也是今年的评奖结果推迟产生的主要原因。但它却是评委会立志奖掖、发现青年作者、无名者的一个决意,同时也是克服诗集出版瓶颈的一个努力。
批评奖由一行获得,获奖作品为《诗艺四论》(2022年8月)
西渡本人曾不止一次被陌生者所震惊。“我自以为对当代诗歌的现场相当熟悉,但近年来不断有陌生者以其令人惊艳的作品打击我的这种盲目自信。譬如,这次诗人奖的入围者伽蓝,三年前我第一次读他的作品着实被震了一下,而那时候他几乎没有发表过作品,是一个完全的陌生者。这次参评诗人奖的作者中,也有不少优秀的陌生者。他们的存在呼吁我们打破成见,扩大视野,关注公开发表、出版以外的作品。”
自朦胧诗以来,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与民刊、自印诗集的关系一直非常紧密。这种紧密性,在西渡看来,甚至可以说,当代诗歌发展的“发展”二字更多地体现在民刊和自印诗集中。
“当代诗歌的先锋性、探索性、实验性、严肃性,当代诗歌的活力,在民刊和自印诗集上有更集中、更及时的体现。正规刊物、出版社对当代诗歌的接受往往具有滞后性。朦胧诗就是以民刊和自印的方式为人所知的。”
但是当朦胧诗大量成为公开出版物的时候,朦胧诗的高潮已经过去了,它的先锋性、探索性已经转移到了更年轻一代诗人身上,另一些民刊和自印诗集上。西渡认为,尽管在新世纪以后,公开出版物的滞后性有所改善,“但民刊、自印诗集所体现的活力仍然是重要的,对它们忽视不见对一个严肃的诗歌奖不仅是一种缺憾,也是一种失职。”
大量名家炒冷饭压缩了青年人的出版机会
西渡介绍,这次投稿参加参评的作品超过150部,加上评委推荐的作品,总数达到200部以上。竞争最激烈的是诗人奖,数量上占参评总数的一半以上,总体质量也最高。其中不少作品是在评委既有视野之外的,但都展现了各自的亮色。西渡认为,这是当代诗歌总体水准不断提升的一个有力证据。
诗歌翻译奖由刘国鹏获得,获奖作品为《回声之巢:帕索里尼诗选》(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8月出版)
本届南方诗歌奖设立特别奖,授予英年早逝的《里尔克诗全集》译者陈宁,以纪念这位杰出诗歌翻译家逝世十周年
在诗歌翻译方面,近年来译诗集的出版形成了一个高潮,大量外国诗特别是外国现代重要诗人、重要诗集被译成中文出版,翻译质量也有很大提升。很多优秀的诗人、专业译家(老中青都有)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诗歌翻译工作中。这个情况也反映了读者对外国现代诗的接受状况有很大改善。西渡说,诗人奖、翻译奖的入围作品都非常出色,哪一部都具有获奖的实力,这让评委的取舍极为困难。现在的获奖作品是优中选优的结果,其他入围作品也应该获得充分的敬意。
批评奖、青年诗人奖参评作品相对要少,但两部获奖作品都是自印,西渡认为,这正说明了诗歌批评著作、青年诗人诗集的出版仍然面临较大困难。
“诗歌批评和诗歌创作是共生关系,任何一方的偏枯都会对诗歌的整体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从1980年代至今,诗歌批评一直属于相对偏枯的一面,当代优秀诗人很多,但优秀的诗歌批评家很稀缺。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我们关注诗歌批评,发现优秀的作者和作品。”
青年诗人奖由方少聪获得,获奖作品为诗集《哈孜的记事册》(飞象界编辑部2021年1月出版)
“青年诗人奖五部入围作品都是非正式出版物,可见青年诗人处境之一斑。”在西渡看来,青年是诗歌创作和阅读的主体,青年诗人的这种困难处境对诗歌未来发展很不利。
“有眼光的出版家应该给青年诗人更多的机会,减少一些名家的重复出版。后者占用的出版资源太多。名家新作理应出版,但大量的炒冷饭实无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