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藏画里的墨梅:暗香疏影,冰清玉洁

农历腊月十四,小寒。

宋代女词人朱淑真有“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严寒之中,花信如约而至,梅花自小寒时初绽,暗香疏影,为寥落寒冷的天地增添了几分色彩。

在历代书画中,宋徽宗《蜡梅山禽》兼具诗情画意,在写生之外,又具造型美感和冬日清疏气氛;南宋马麟的《层叠冰绡图》中的梅花则是冰清玉洁、如纱似绢的姣美;宋扬无咎的《四梅花图》卷写出了梅花淡色疏香、清气逼人;元王冕的《画南枝春早》则是苍劲挺拔,繁花万蕊。

值此寒冬节令,《澎湃新闻·古代艺术》特梳理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中的梅花名迹,以飨读者。

宋徽宗 蜡梅山禽 轴

宋徽宗 蜡梅山禽 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赵佶(1082-1135),是一位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家皇帝,建立完备画院制度,以诗句为画题选取人才,重视对实物的观察,这种结合诗画和写生的绘画观念,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深具影响力。

宋徽宗 蜡梅山禽 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 蜡梅山禽 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 蜡梅山禽 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可能即《宋中兴馆阁储藏图画记》中徽宗八扇屏之一的《香梅山白头》,兼具诗情画意,精练笔墨表现景物特性,构图简洁,设计S型弧线,在写生之外,又着意营造具造型美感和冬日清疏气氛的理想境界。

宋徽宗 梅花绣眼图 页

宋徽宗 梅花绣眼图 页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梅枝瘦劲,枝上疏花秀蕊,一只绣眼俏立枝头,鸣叫顾盼,与清丽的梅花相映成趣。此图虽然景物不多,却颇为优美动人。所绘梅花为宫梅,经过不断剪枝,人工修饰痕迹较重。此种梅的画法精细纤巧,敷色厚重,自有一种富贵气息,这样的风格趣味为宫廷所好尚,显然代表了皇家的审美意味。

南宋 马麟 层叠冰绡图 轴 

南宋 马麟 层叠冰绡图 轴  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款署“臣马麟”。另有宋杨皇后题图名“层叠冰绡”,并题诗:“浑如冷蝶宿花房,拥抱檀心忆旧香。开到寒梢尤可爱,此般必是汉宫妆。赐王提举。”钤:“丙子坤宁宝”、“杨姓之章”。

图中所画两枝梅花据称为绿萼梅,是梅花中的名贵品种。枝干细秀劲挺,花朵繁密俏媚,皆以双勾填色法绘之。画法精细,层次鲜明,枝干的转折,花朵的向背,处理得面面具到。花瓣外沿和背面又厚施白粉加以强调,将梅花冰清玉洁、如纱似绢的姣美形象表现得极其完美。杨皇后“层叠冰绡”四字的形容恰如其分,且极富诗意,亦为此图增色不少。

宋 扬无咎 四梅花图卷

宋 扬无咎 《四梅花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扬无咎的墨梅,祖述北宋华光和尚(释仲仁)。据吴元素《松斋梅谱》记载:“墨梅自华光始”,他长期居住湖南衡州花光寺,“植梅数本,每发花时,辄床于其树下终日,人莫能知其意。值月夜见疏影横窗,疏淡可爱,遂以笔戏摹其状,视之殊有月夜之思,由是得其三昧,名播于世。”扬无咎得华光画法而自有变法和发展,改墨晕花瓣为墨笔圈线,“变黑为白”,更能表现梅花淡色疏香、清气逼人的特性。

宋 扬无咎 《四梅花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此卷作于画家69岁,是应友人范端伯之请而画,一共四段,分别为:未开、欲开、盛开、将残,描绘梅花从含苞到初绽、怒放、最后凋零的全过程。枝干皴擦用飞白法,花朵兼以双勾和没骨结合,用笔圆润。全卷纯用水墨,不施任何色彩,但注意了浓、淡、干、湿、焦的变化,画面给人以斑斓之感。据说无咎年青时所居之处“有梅树大如数间屋,苍皮斑藓,繁花如簇”,他常常临写摹画,因得其趣,最能表现梅树的形神,所以他的画既工致逼真又富文人豪放的写意情趣。卷后有自书《柳梢青》咏梅词四首,书法笔势劲利,得欧阳询真髓,词风婉约清丽,将梅花自开至谢的过程比作美人从少女到迟暮的一生,暗寓一种隐情,引发观者无限的情思和感怀。

宋 扬无咎 《四梅花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此卷曾经《铁网珊瑚》《清河书画舫》《珊瑚网书画跋》《过云楼书画记》《式古堂书画汇考》《大观录》等着录。嘉庆初年为陆谨庭所得,专门筑“四梅花阁”以庋藏之。后流落于外邦,被程桢义用“番钱三百枚”购回,当时传为艺林盛事。又有元吴镇,明沈周、文徵明、项元汴等人收藏印记,前后多达三百余方,是扬无咎一件流传有绪的名迹。

元 王冕 画南枝春早 轴

元 王冕 画南枝春早 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冕,字元章,别号会稽外史,祖籍浙江诸暨,寄居会稽。他幼年时家贫,为人牧羊,但非常喜爱读书。后来随韩性求学,终成通儒,能作诗文,也善书画,尤其擅长于画墨梅。 梅花是松竹梅岁寒三友之一,独自绽放于寒冬之际,向来被视为孤高君子的象征。南宋林和靖爱梅,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更传为佳话,也是此画题诗首句之由来。自从宋代释仲仁首创以水墨画梅以来,此一讲究笔趣、不求形似的方向,尤其深受文人的喜爱,王冕的墨梅可说是此中代表。

元 王冕 画南枝春早 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 王冕 画南枝春早 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 王冕 画南枝春早 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以飞白笔法,画一苍劲挺拔的老梅干由右下向上伸出,细而韧的枝条齐发,繁花万蕊,累累叠现,生意盎然,几乎占满画面。花瓣是用墨线圈点组成,在全幅以淡墨烘染下,细小白花犹如积雪压枝,更显得高洁淡雅。王冕在题诗中又将梅花比拟为象征君子温润品德的玉,这也是王冕墨梅画中常用的譬喻。题诗的末两句是王冕常常题写的诗句,后人或解为具有抗拒外族之意,但古笛曲中原有“落梅花”,此句或许只在表达音乐上的联系,未必带有政治性的涵义,否则王冕应该也不至于经常如此题写。

元 王冕 画南枝春早 轴

元 王冕 画南枝春早 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 王冕 画南枝春早 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有王冕行书自题:粲粲疎华照水开,不知春意几时回。嫩寒清晓孤山路,记得短笻寻句来。丁丙季冬山农王元章为云峰上人作。

元 陈立善 墨梅 轴

元 陈立善 墨梅 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陈立善,生卒年不详,黄岩(今浙江会稽)人。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官庆元路照磨。工墨梅,作品流传最晚见于至正二十五年(1365)。 本幅画疏影横斜墨梅一株,主干由画幅右侧出枝,曲尽其态,陈立善画墨梅与王冕(1310—1359)齐名,虽皆采用圈瓣和倒晕的笔法,然二者相较,王冕所作典雅细致,陈立善则以略脱形似的疏枝淡蕊作梅,表现写意的趣味。此画作于至正辛卯(1351)年。

明 陈道复 梅花水仙图 轴

明 陈道复 梅花水仙图 轴 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自题:“谁知冰雪裹,却有麝兰香。”款识“道复”,无款印。有 “弢斋秘笈”朱文、“东吴文献衡山世家”朱文鉴藏印两方。

陈道复的写意花鸟从元人画法中发展而来,虽出自沈周、文徵明,但不囿于其师,作品平和恬静而纵逸过之。这幅《梅花水仙图》,梅花居于画面的主要位置,枝干向四周舒展,与水仙相呼应。画面通过顿挫、飞白等用笔展现出梅花枝干的苍劲肆意,梅枝时断时续,实则笔断意连,韵味十足。梅花以淋漓的水墨挥洒,生动逼真。怒放的水仙花用简笔勾勒,清丽脱俗,静谧隽永。

画家在笔势的徐疾、线条的粗细、墨色的浓淡方面都能随物象的不同而巧妙地运用、变化,表现出错落有致的节奏感。本幅用笔放逸洒脱,墨气淋漓,放逸而又细秀,简率而又清雅,生动地表现出梅花的苍健脱俗和水仙的淡雅清秀,反映了当时文人水墨写意画的笔情墨趣。

明 陈宪章 画梅花 轴

明 陈宪章 画梅花 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陈宪章,活动于明英宗正统(1436-1499)年间,浙江会稽人。善画梅花,生卒年不详,画史中对他的记载,仅说和同时的王谦齐名。 这幅作品画横垂的梅花,主分二枝干,皆用较浓的墨色画出,再加浓墨苔点。梅花以圈瓣方式表现,并用淡墨全面渲染绢底,更衬托出花瓣的白。全幅画的不是梅花的清,而是建构繁密的景致,画出梅花的密。在千花万瓣中,呈现出繁花竞秀的热闹景象,是颇为特别的构图方式。

明 陈宪章 万玉图 轴

明 陈宪章 万玉图 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画老干横垂,万花如玉,繁复热闹。陈氏的出枝点瓣,与王冕极为近似。唯仔细加观察,始发现王元章用笔稍为方劲,而陈氏则略形圆厚而已。王为诸暨人,居于会稽,与陈为同里,二者之渊源当有所自也。

明 陆复 梅花 轴

明 陆复 梅花 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陆复,生卒年画史无记载,吴江(今江苏苏州)人。字明本,自号梅花庄主人,擅长画墨梅。

本幅画雪梅一树,画法自元末王冕衍出,而稍加变化。树枝用飞白法画成,再用淡墨烘染衬托,花瓣用脂粉点渍,略加勾画,红蕊素干,益显梅花清雅脱俗的精神。

清 朱耷 古梅图 轴 

清 朱耷 古梅图 轴  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一株古梅树,根部无土,树心中空,旁枝上数朵梅花盛开,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根据画中的自题诗:“梅花画里思思肖”而知,此图是朱耷仿宋遗民画家郑思肖画兰不着土、以暗示国土为异族人所夺之意的画作,表达了他对明朝的怀念之情。图中用笔苍健有力,线条粗犷,多方硬曲折。施墨枯润结合,富有表现力。此图是朱耷中年时期的代表作。

清 朱耷 古梅图 轴(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朱耷自题三首,分别款署:“驴屋驴书”,钤“字日年”朱文印;“壬小春又题”,钤“驴”朱文印;“夫婿殊驴”。“壬小春”是指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朱耷时年57岁。

幅下有罗朝汉题记。鉴藏印有“惠祖斋”朱文印、“大兴刘铨福家世守印”白文印。

清 萧云从 梅花图册

清 萧云从 梅花图册  故宫博物院藏


清 萧云从 梅花图册  故宫博物院藏


清 萧云从 梅花图册  故宫博物院藏


清 萧云从 梅花图册  故宫博物院藏


清 萧云从 梅花图册  故宫博物院藏


清 萧云从 梅花图册  故宫博物院藏


清 萧云从 梅花图册  故宫博物院藏


本套册页共八开,其中七开钤“钟山老人”朱文长方印、“尺木”朱文长方印、“从”朱文圆印、“萧云从”白文长方印,末开自题“己酉冬日,七十四翁,云从”,钤“钟山老人”朱文长方印,“萧云从”白文长方印。

中国古代将梅、兰、竹、菊并称“四君子”,用来表现人物的优雅性情与高洁品质,故而常常以之入画,此图便是其中佳作。整套图册绘写出凌寒独放的梅花的八个局部。与其他画家多描绘梅花朵朵、纷繁错落的景象不同,萧云从突出刻画虬曲的枝干,梅花数朵仅作点缀,通过布局的疏密安排和简略的笔墨技法,展示出一种清寒萧疏的意境。

清 金农 墨梅图 轴

清 金农 墨梅图 轴  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自题:“香雨三兄良友以前明内库纸乞予画江梅小直幅。因仿元人王元章法。奉其教益,茶熟香温时定多物外之赏也。并题一诗:砚水生冰墨半干,画梅须画晚来寒。树无丑态香沾袖,不爱花人莫与看。稽留山民金农,时年七十。”钤“金氏寿门”朱文印。

本幅绘梅花离离疏影,生气盎然。以湿润的淡墨写枝干,以细笔勾画花蕊。整幅画面悠然淡雅。

清 罗聘 墨梅图 轴

清 罗聘 墨梅图 轴 故宫博物院藏


款题:“白玉蟾善画梅,梅枝戍削几类荆棘,着花甚繁,寒葩冻萼不知有世上人。玉蟾本姓葛名长庚,出游海上,号海琼子,又号缤庵、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殆乎仙者也。昔年曾见其小幅题诗亦清绝,今拟之颇多合处。予初号两峰子,又号花之寺僧、金牛山人、蓼洲渔父、鹿裘生、人日生人,可谓遥遥相契于千载上矣。此帧为云峰先生作回溯厥画梅之源自若家始也。己亥孟冬罗聘记”。钤“两峰”白文印。“己亥”为干隆四十四年(1779年),罗聘时年47岁。

清 罗聘 墨梅图 轴(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傲风凌寒的梅花竞相绽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致。图中花瓣或以仿元赵孟頫的“水墨”法墨晕,或以仿元王冕的“空圈”法线勾,无色晕染的花瓣于交叠辉映中,自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丽质,这种气质正是作者仿南宋葛长庚的梅画所要追求的清绝意韵。

清 汪士慎 梅花图 轴

清 汪士慎 梅花图 轴 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一株生机盎然的梅树上,盛开的梅花洁白无瑕,交错的枝干扶摇向上,表现了梅作为花中君子“不恋世间佳丽地,独上寒山称骄子”的高逸之气。此图梅花以淡墨勾勒轮廓,线条工细,梅干以浓墨一挥而就,墨气淋漓。干与花巧妙地形成黑与白的对比,令简约的画面不失层次的变化。

清 汪士慎 梅花图 轴(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款署 :“雍正乙卯秋七月八日,近人汪士慎写于巢林书堂蕉荫之下。”钤“士慎私印”白文印、“近人”朱文印、“丙寅人”白文印。画幅右下角有潘恭寿题记,款署 :“道光壬寅重九后二日,人海小隐恭寿识。”钤“恭寿”朱文印。

“乙卯”为雍正十三年(1735年),作者时年50岁,患疾已久的左眼尚未失明。

清 高翔 梅花图 轴

清 高翔 梅花图 轴 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禅智寺探梅用东坡壁间韵并录请默夫老先生一笑。初地客秋到,高柯辞寒蝉。东风变气候,古梅□寒烟。芬条拂檐瓦,□色□□显。冈垄(拂)抱佛阁,春山一磬悬。流观苏髯跻,心怀林逋仙。忘形结朋好,翘首企先贤。餐饭分僧钵,煮字剪飞泉。林木敛昏霭,初月升婵娟。援背驾云鹤,衫袖风飘翩。野店呼香醥,狂醉何修然。西唐学弟高翔。”钤“大雅久不作”白文印。

再题:“横撑铁干出檐斜,春入江城事可嗟。才有梅花便风雨,西风偏为妒梅花。晓烟夜月独迟迟,竹外篱边惜片时。才有梅花便风雨,闲辜吟兴赋诗思。断桥古寺又经年,隔岁相思梦寐牵。才有梅花便风雨,教人惆怅恼春天。孤根瘦影讬山林,暗里香光不可寻。总有梅花便风雨,一枝仍守岁寒心。柳窗先生以余札中语叶韵,足成四绝,和作并请一笑,默夫大兄老友。弟翔再顿首。”钤“西唐之印”、“凤符”。

此图是高翔与朋友们去扬州禅智寺探梅后为默夫所作。高翔所画梅花皆疏枝瘦朵,别具气韵,有露冷风清之致,与汪士慎所绘的繁枝梅花相比可谓各领风骚。此图布局独特,画面中间一枝红梅挺拔而起,题诗分占两侧,舒展多姿的梅枝将画面平衡巧妙地分割。梅干形态萧疏,风骨嶙峋,淡淡的梅花清幽秀雅。金农曾生动形象地评价高翔之梅花道:“半开亸朵,用玉楼人口脂抹一点红。”此图可见一斑。在画法上,高翔受弘仁的影响,用笔简洁,惜墨如金。此外,他还注意以书法入画,其带有隶书笔意的行书具有瘦、硬、劲的特色,与梅花的简、瘦、秀格调统一,相得益彰。

清 李方膺 墨梅图 轴

清 李方膺 墨梅图 轴 故宫博物院藏


款题:“十日厨烟断米炊,古梅几笔便舒眉。冰花雪蕊家常饭,满肚春风总不饥。干隆十有九年十月写于金陵借园。李方膺。”钤印“梦中之梦”、“换米糊口”、“膺”、“梅花手段”、“小窗风雨”等。鉴藏印钤“楚珍”。干隆十九年为1754年。李方膺罢官后以卖画为生,生活贫苦,画中的题诗反映了他忍饥作画的乐观精神。

古人画梅,或千花万蕊,或枯枝疏朵,梅树大多枝干虬曲,摇曵多姿。李方膺最爱画梅,曾题画梅诗云:“写梅未必合时宜,莫怪花前落墨迟。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从触目横斜的千万朵梅花中,画家捕捉最使人赏心悦目的两三枝,经过艺术构思,创造出比天然的梅花更为完美的艺术形象,以少胜多,令人回味无穷。郑板桥对此大加赞扬。

清 李方膺 墨梅图 轴(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的折枝梅花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梅枝“豪气横行”,梅花圆润潇洒,暗香疏影,别有一番孤高冷峻的风度。李方膺好友袁枚评价其梅称:“傲骨郁作梅树根,奇才散作梅树花”,一语点明了他形成这一风格的缘由。李方膺爱梅成癖,故有“平生知己”之印,以画梅自喻其憨直、倔强、满怀正气之个性,“孤干长招天地风,香心不死冰霜下”,袁枚的话可谓知己之言。

(本文据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相关资料整理。)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