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谈《哈利波特》六大败笔:文字粗糙,人物肤浅

 梁文道谈《哈利波特》六大败笔:文字粗糙,人物肤浅

今年是《哈利波特》出版20年的纪念,今天也是作者J.K.罗琳的生日。

当大家纷纷在回顾这本小说的伟大和传奇的时候,我们给大家端上一盘凉水,请读者们自行取用。

十年前,道长(梁文道)在“开卷八分钟”花了5期节目来谈《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20年,它真的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吗?

请看Mr“梁”内普教授是如何说的。

《哈利波特》的“六大败笔”

“梁”内普:准备好接受批评了,波特~

1.一本好的小说,结局对它不影响

为什么《哈利波特》的结局要搞得像一个国家机密?

《哈利波特》大结局篇出来之前,很多人就有种种的预测,有很多的猜想。很多书迷、网迷在无数的博客跟论坛上面留言,大家都在说,主角哈利波特会死呢?甚至JK.罗琳,她也说,这个有可能的。

到了第七部要出版之前,简直要像一个国家机密,(甚至)这本书运出去做发行零售之前,都是按最高机密的方法来对待,有护卫把书的箱子封起来,严防里面的内容提前外泄。

很可惜,还是泄露出来了。《纽约时报》在这本书出版前一天就发表了一篇评价,说到了故事的结局,据说JK.罗琳非常不满,她觉得《纽约时报》剥夺了读者自己去完成一趟旅程的乐趣。

我以前有一个很固执的偏见,认为凡是一本小说,它的结局如果是事先不能张扬的,要这样写才能够吸引读者去看的话,我觉得它就大概不是一本好的小说。

这跟我看足球的经验有关。有时候我没办法看一场现场的球赛,我会把它录下来。我不担心你告诉我最后比分是怎么样,真正好的球赛,就算你事先知道了结局,也不会减损它的技术性乐趣的。

《哈利波特》这个小说系列有一个特点,它每一本都有某种悬疑小说的色彩在里面。它有一个结构,结局是你要去猜谜的。你是不应该事先揭穿的,事先揭穿好象似乎是不道德的。

但是回想一下,有些非常有名的这类小说,结局也是早被张扬的。比如007系列小说。

梁文道谈《哈利波特》六大败笔:文字粗糙,人物肤浅

2.《哈利波特》的文字很粗糙

《哈利波特》这个小说写得不算很好,其中一个原因,就像美国文学评论界泰斗哈罗德·布鲁姆的一个说法,他认为罗琳的用字非常的肤浅,非常的粗糙,好象没有什么语言可以选择。当然你也可以说,就是因为这样,《哈利波特》才浅白易读。英文不大好的人呢,也能够随便看得懂,不需要靠字典。

可是有时候,我觉得她的有些对话真的是非常粗糙。我随便举个例子,各位《哈利波特》的读者,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过去这么多年来《哈利波特》小说里面,每次出现一个很关键的时刻,主角遇到很惊险万分,或者有人死了,有人受伤的时候,他们会做什么反映?

他们的反映就是“NO”!

如果是个比较成熟的小说家去写的话,一定不会总是千篇一律的“NO”,他一定有很多别的写法。而这个“NO”呢,就让我联想到一些很廉价的肥皂剧,那里面的主角发生什么惊险的情节时,他们也是喊“NO”。

这是很无聊的一种写法。

梁文道谈《哈利波特》六大败笔:文字粗糙,人物肤浅

3.在同类型文学中,也不算出类拔萃

《哈利波特》系列,如果只是一个悬疑小说的话,那世界上这么多悬疑小说,它为什么还会那么红呢?它还有另一个特色,就是它是所谓的奇幻小说,就像《魔戒》或着中国的《封神榜》,它特别强调有一种魔法世界的存在。

可是,我看过不少奇幻文学的作品,放在整个奇幻文学作品里面,《哈利波特》实在不算是其中最出类拔萃的作品。不要说那些经典之作,如托尔金的《魔戒》,又或者是《地海故事集》,即使放在后来其他很多的作家,他们的作品面前,我觉得《哈利波特》也不算是最好的作品。

梁文道谈《哈利波特》六大败笔:文字粗糙,人物肤浅

4.《哈利玻特》的成功其实是“借势”

我们知道罗琳,她一开始就是一个孤身的母亲,坐在咖啡店写小说,甚至一开始她投给十几家出版社都没人理她。也没有什么媒体大亨开个高层策划会议,说我们邀请谁来写一个这样的故事出来。

结果最后哈利波特能够弄成这么大的一个产业,从小说到电影、电玩、周边等等,帮那么多人赚钱,光是罗琳自己就已经赚了差不多10亿美金。

《哈利波特》是怎么样从一个单身母亲的一个小小的想法,发展成这一巨大的产业呢?

首先是儿童文学的成长。我们知道,所谓“儿童”其实是个很现代的概念,到了20世纪,有一些人更目标清晰的要对准这批学童,去写故事给他们看。于是形成一种特殊的文本,这个东西在不断茁壮,七十年代的时候,《魔戒》在全球非常的畅销,又打下了一个基础。

换句话说,几个大的潮流在背后慢慢会聚,到了90年代末的时候,让《哈利波特》这本书爆发出来了。

但是燃爆它的那点到底是什么呢,很多年前,有一本非常红的书叫做《TIPPINGPOINT》。书里面有一点我觉得很能够帮我们来理解《哈利波特》,它说口碑是重要的。现在哈利波特变成一个文化产业,但是在最初一开始,他受欢迎,是由口碑带动的。是有一群小学生读者无意中发现有这么一本书,大家说他好看,然后慢慢传播出去的,接着一下子燃爆了起来。

《TIPPIN GPOINT》理论说,要有一些小孩在同辈之中,被认为是潮流的引领者,被认为是值得信任的人。他们作为引爆点在干什么,其他人就会跟着上。

当时90年代末期,有一批小孩,他们看这本书,而正好这批小孩里面有不少人是上网的。大家就天天在上面互相讨论,大伙儿一传十,十传百,传出去。《哈利波特》它的流行,它的走红,真正在于互联网,他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的第一本全球畅销书。

梁文道谈《哈利波特》六大败笔:文字粗糙,人物肤浅

 

5.哈利波特这个人物有过成长吗?

《哈利波特》这个系列小说,它又是一种所谓的成长小说或教育小说。这个概念来自德国的文学,它很强调一个年轻人他的成长经验,这种类型最有名的的小说就是大文豪歌德的《少年维克的烦恼》。

大部分这种类型的小说,它里面的主角都必须经历过一个强烈的转化。他经历过某个考验之后,他会突然之间展现出另一种形态的性格出来,这另一种形态说不定是死亡。比如说《少年维特的烦恼》,他最后选择了自杀。

又或者是变成一个非常成熟,非常优秀的人,或者是变得非常的堕落。有各种选择,但哈利波特,我觉得他从头到尾,他的命运就是被选定的。他的命运被预定为,因为他母亲当年为他而牺牲,使得他拥有“爱”。

七集小说里面,虽然不断地跟他强调,能力不是一切,选择才是最重要的。问题是哈利波特有选择吗?他这个选择对他来讲,构成了一个很明显的戏剧张力吗?

似乎没有。我们看到邓普利多说,你的母亲为了爱而牺牲了,所以你跟伏地魔是不一样的。因为你有爱,你能赢他。但这个爱好象也是个遗传,也是个继承,不是他主动去选择的。小说里面的哈利波特,是一个善良的小孩,慢慢长大还是那么好,偶尔发点坏脾气,没什么别的。

6.哈利波特的最大败笔

小说中哈利波特的性格没有经过很剧烈的转化,他最关键的概念,所谓爱这个概念,也是来自于继承。

这就跟小说中一个很重要的主题有矛盾了。

这个主题是什么呢?小说里说整个魔法世界有两种巫师,一种就是所谓血统纯正的巫师,另一种遭的就是所谓麻瓜,完全不是巫师出身,但有时候也会生下一些小孩,天赋异禀,有魔法能力。

我们看到伏地魔,他很痛恨自己有麻瓜的那一脉血统,他想要掩饰它,想要消灭它。后来他控制到整个魔法世界的魔法部之后,把魔法部改造成了几乎像是纳粹党控制的政府一样,驱逐所有血统不纯正的人,鼓吹一种血统纯正的概念。

而哈利波特他们一方,想要做到的就是要破除跟对抗这么一种种族歧视的观念。我们把这个概念放大了来看。它其实不只是种族歧视与否的问题,它甚至可以是对任何所谓的纯正性的挑战,民族的纯正性,血统的纯正性,语言的纯正性……

这本小说很强调宽容,这点是很不错。但是就像我刚刚讲的,如果到了最后,哈利波特他的所谓的爱,他这最大的能力,原来也是来自母亲的继承,母亲对他的牺牲,而不是他主动经过某些很剧烈的选择而取得,我觉得这是第七部《哈利波特》最大的败笔。

……

细数完“七宗罪”

最后是Mr“梁“内普教授的护犊子阶段

 

梁文道谈《哈利波特》六大败笔:文字粗糙,人物肤浅

为什么《哈利波特》还是那么火?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