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欲申遗儒家学院,已将儒学视为韩国文化一部分

韩国欲申遗儒家学院,已将儒学视为韩国文化一部分

韩国又双叒叕要申遗了。

经历了江陵端午祭、暖炕“被韩国申遗”后,这次是为儒家书院申遗。

据《环球时报》报道,9座朝鲜王朝时期(1392年-1910年)儒家书院遗迹将代表韩国竞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韩方计划明年1月提交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于2019年作出决定。

2015年,韩国就已经申请过让儒家书院成为世界遗产,后又主动放弃。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给韩方的回执中说,韩国的儒家书院未能显示出与中国及日本书院有显著不同,且书院周边不属遗产范畴。

 

韩国欲申遗儒家学院,已将儒学视为韩国文化一部分

韩国儒家书院代表之一庆州玉山书院

听说韩国把发端于中国的儒家书院申遗,就感觉怪怪的:为何韩国总要拿儒学来申遗,该不会最后真要把孔子变成韩国人吧?

其实,作为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儒家文化也早成为韩国基因里的一部分。

儒学自从传入韩国,屡屡在政治、思想斗争中成为对抗的先锋。就连这次申遗的儒学书院,也随着儒学地位的起落,也经过门庭冷落,又重新兴旺起来。

以儒学为旗

早在西汉时期,儒学思想就已经输入到了朝鲜半岛。到公元372年,高句丽正式建立“太学”,主要教授儒教经典的“五经”。新罗统一三国后,更派遣大量留学生来唐求学,涌现出崔致远等杰出学者。

儒学的影响力是从李氏朝鲜王朝开始强大的。在之前信奉佛教的高丽王朝末期,寺院经济迅速膨胀,国家和农民的利益遭受很大的损害,伦理道德也遭到破坏。信奉儒学的文士作为革新派崛起,他们把儒学当做抵抗旧思想的旗帜和武器举了出来,想以之取代佛教,重新收拾民心。

郑道传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1370年,高丽王朝创立“成均馆”,推行程朱性理之学,郑道传成为“成均博士”,每日在明伦堂讲经论学,后官至“仪正郎”兼“成均太常博士”。

1374年,明朝这边是朱元璋洪武七年,高丽王国发生政变,亲元势力与逃窜到漠北的元朝残余势力联手,劫杀明朝使节。当执政者要求郑道传迎接元朝使节时,郑道传表态说:“我当斩使首以来,不则缚送于明。”

其后,郑道传遭到了流放,后来被手握重权的李成桂纳入幕府,为李氏朝鲜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1392年,在明朝的帮助下李成桂夺得政权,并向明称臣。明太祖朱元璋钦定了“朝鲜”作为李氏政权的国号,这是“朝鲜”作为国号的开始。

郑道传成为了事实上的宰相。他参考中国典籍制度,制定了《朝鲜经国典》,还建议迁都汉阳,建宗庙社稷,大力推行“科田法”,重新分配全国土地。在思想领域,郑道传积极推行儒学,大力扶持以成均馆为中心的公立教育,每个郡县都设立了乡校,每个村落都有书堂,推行儒家教育。文庙祭祀更加频繁,国王经常到文庙祭祀。1398年,国学成均馆文庙落成,李成桂首开朝鲜国王亲祭的先河。

儒学在朝鲜成为主流思想。李朝名臣徐居正尝作诗云:“明皇若问三韩事,文物衣冠上国同”,朝鲜风俗也类似中国,“崇尚信义而笃儒术”、“衣冠制度悉同中国”。

 

韩国欲申遗儒家学院,已将儒学视为韩国文化一部分

郑道传

韩币与儒学书院

众所周知儒家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最早出现在唐朝,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著名的书院有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等等。

中国的书院在明清时期系统地传入东亚、南亚以及东南亚地区。朝鲜朝时期,民间开始有私立的书院,和公立的一样,都进行着儒家教育。

书院在朝鲜大兴,源于朝鲜时期的儒学大师李退溪。

李退溪(1501--1570),其学说以朱子学为宗,融通诸子性理学说,著有《朱子书节要》《圣学十图》《四端七情论辩》等。

 

韩国欲申遗儒家学院,已将儒学视为韩国文化一部分

韩国纸币上的大儒李退溪

李退溪晚年归隐乡里,于1561年创建了陶山书院。今天,千元韩币上的正面图案是李退溪的头像,背面图案则是陶山书院。大概就是从李退溪所处的时代,书院在韩国大量出现,形成书院文化,有白云洞书院、易东书院、屏山书院、虎溪书院、临川书院、高山书院、西山书院等等。大量的书院使得理学在韩国不仅成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而且成为一种普通的信念。

儒学和学院的复兴

到了近代,韩国政治动荡不安时,基督教的传入取代了儒家思想。在被日本统治的时期,天主教徒从1910年的7.35万增加到1945年的18.36万,新教徒也在增加了10万人次。

儒家书院被逐渐冷落,甚至在1865年被正式取消。书院的衰落曾一度被认为是韩国文明开化的标志。

十多年前,金融危机肆虐,经济快速增长的韩国迅速转为经济衰退,失业率飙升,自杀率也随之上升,许多人认为,为追求现代化而牺牲传统价值观,实在是得不偿失。而近年来爆出的一些丑闻,如校园暴力导致学生自杀,甚至军营暴力导致士兵自杀,让更多人认定,恢复儒学传统非常有必要。

儒学又重新占了相当的比重,比如道德伦理层面,普遍存在前后辈文化,就是儒家文化上下尊卑秩序的体现。形式感方面,儒家文化也依然活着。每年的农历九月二十八,成均馆都会举行祭孔大典。

一度门庭冷落的书院重新兴旺起来。以韩国历史最悠久的私立儒学书院绍修书院为例,如今已达每年1.5万人的学生规模。这里远离大城市,学员需在这里按照传统礼仪和生活方式住校3天,一切行为举止都必须符合传统礼仪,一些参加学习的孩子承认,因跪拜过多,膝盖都有些疼痛。不过许多学员都表示,当用符合礼仪规矩的礼节向长辈致敬,并换得长辈赞赏时,他们会感到很满意。

 

韩国欲申遗儒家学院,已将儒学视为韩国文化一部分

优秀的文化无国界,但文化发源地有

韩国在历史中屡屡得益于儒学,已将儒学视为自己文化板块中的一部分,对于儒学方面的申遗也显得格外积极。2015年,韩国成功地把儒学典籍申报为“世界记忆”。当时申报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中包括朱熹和吕祖谦合著的《近思录》等中国儒家经典。

韩国方面辩称申报的是在韩国刻的儒家经典木刻版,不是要把朱熹的著作据为己有。这听起来与这次的书院申遗是有异曲同工之妙——韩国文化遗产厅官员日前表示,申遗的这些儒家书院和周边景观完美融合,展现出韩国书院特有的建筑样貌和格局空间。

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和传播四海的普世价值。儒学作为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很强的共享性和适应性,所以能够跨越国界,在韩国落地开花。但请不要忘了,文化的发源地是有国界的。

正如前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所说,既然儒家书院的源头在中国,那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明成果去申请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是这是中国的文化,被韩国先拿去申请,作为儒家书院的代表还是很遗憾。”

 

韩国欲申遗儒家学院,已将儒学视为韩国文化一部分

(据《环球时报》《扬州时报》综合整理)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