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于网络
晋明帝司马绍(公元299-325年)是司马懿(公元179-251年)的玄孙。他继承了皇位后,就问大臣王导(王羲之的伯父),司马家是如何得到的天下。
王导出身著名士族琅琊王氏,祖辈是支持司马氏夺取曹魏天下的功臣,王导更是一手扶保司马绍的爹司马睿建立东晋的大功臣,当然会站在司马氏的立场上,来讲述这段历史。
王导具体讲了些什么,史书没有记载,司马懿夺取曹魏天下的一些内情,很可能我们再也无法确知了。
但即便是王导站在司马氏的立场上讲述的这段历史,明帝听了后,竟极其痛苦地将脸往床上撞,说如果是这样,晋朝怎么可能长远啊!
祖先得到天下的经过,怎么会让司马懿的继承人痛愧成这样?
一、司马懿的初心
历史上对司马懿夺取曹魏天下,最说不清的,是司马懿从什么时候,开始存心谋夺。
公元201年,占据黄淮之间地盘并控制东汉朝廷的曹操,征辟司马懿来自己这里做官。可是司马懿不愿意去。
为什么呢?
司马氏是河内的名门望族,而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虽然曹家自称是汉朝名相曹参的后裔,但四百多年前的事谁知道,曹操是大宦官曹腾的后人却是真得不能再真了,士族名门还是把曹操看作是“阉宦之后”。
名士陈琳为袁绍写的《讨曹檄文》,便辱骂曹操是“赘阉遗丑”。司马懿不愿意为“阉宦之后”的曹氏政权服务。
更重要的,是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集团,和占据黄河以南的曹操集团正在打仗。谁赢了,谁就能统一中国北方,三分天下有其二。
从“阶级立场”出发,司马懿当然倾向于四世三公的顶级大士族袁家。但袁曹胜负还没定,他还要观望。
于是司马懿就装病,“风痹”,全身不遂了,拒绝应召。
据说,曹操派了人前来刺探。司马懿躺在床上,几天一动都不动。
不想天降大雨,司马懿的一些书晒在外面,他一着急,忘了装“风痹”的事,跳起来去收书。
又不想,被家里一个丫鬟撞见了。
司马懿的夫人张春华亲手把那个丫鬟杀了,灭口以防事情泄露。
这一年,司马懿22岁,张春华13岁。
一些学者质疑这件事的真假,认为曹操已经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一方霸主,而司马懿不过是一个刚有点名气的小青年,曹操怎么可能如此重视又如此忌惮,还派人前去刺探?
因此事情应该是,司马懿拒绝征召、装病、和张春华杀丫鬟灭口是真,曹操派人刺探是假,是司马懿害怕曹操派人查探而严加防范——曹操的特务组织“校事”,那可是令人闻而生畏的!
七年后曹操消灭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大约在南征荆州刘表时(公元208年秋),再次征辟司马懿来做文学侍从。
这一次,司马懿应召了。
司马懿是有政治野心的。而在当时状况下,他要实现政治野心,就只能从进入曹魏政权着手。
“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常慨然有忧天下心”,《晋书·宣帝纪》所记,虽是司马懿自我标榜之语,却表露出他早就有大野心。
二、曹操时代
在投身曹魏政权之前,说曹操忌惮司马懿,属于司马氏的自我溢美;但进入曹魏政权之后,司马懿和曹操就开始互有忌惮了。
曹操一代人杰,识人之能,可不是常人可比。司马懿再会伪装,再深藏不露,终归没有曹操老辣。曹操很快就发觉司马懿“有雄豪心”——野心,而且“鹰视狼顾”,是狼子野心之相,还把司马懿叫来亲自验试。
司马懿虽年轻,但老谋深算,非常人可比,一投身曹魏,就找好了保护伞——最有可能继承曹操权位的曹丕。
曹操的长子曹昂在公元197年战死;次子曹丕(公元187-226年)成为事实上的长子;曹操钟爱的少子曹冲十三岁夭折(公元208年);四子曹植(公元192-232年)文才出众,却缺乏政治才干。
因此司马懿选择了曹丕,与吴质、陈群、朱铄等人一同为曹丕争夺储君位出谋划策,被曹丕视为腹心,号为四友。
司马懿投身曹魏、也就是投靠曹丕三年后,曹丕做了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公元211年),奠定了曹操继承人的位置;公元216年曹操进位魏王后,曹丕正式成为太子。
因此当曹操告诫曹丕:司马懿不是人臣,日后会乱政,并且想予以处置时,曹丕全力佑护,保护了司马懿。司马懿也装得无比忠诚勤劳,夜以忘寝地操劳公务,就是非常细微的事也亲力亲为地去做,以消减曹操的猜忌。
曹操虽忌恶司马懿,但还不是很重视,在相当程度上,还是被司马懿的“伪装术”给骗了。
曹操时期,司马懿是小心翼翼,就像当初装全身不遂一般、像《军师联盟》里他的小乌龟“心猿意马”一般,畏首畏尾,不敢稍有异动。
隐忍了一十二年,公元220年正月,42岁的司马懿,终于熬走了66岁的曹操。
曹丕继承了大位,司马懿的时代来临了。
三、曹丕时代
曹丕好猜忌过于其父。司马懿利用曹丕在夺嗣过程中对兄弟的忌恨,打击曹氏宗族;又利用“九品中正制”等政策,压制曹操重用的庶族地主势力,引进和拉拢大士族门阀,逐渐控制政权,和《水浒传》中宋江招降纳叛、架空晁盖的手段颇为相类。
曹丕虽志大才疏,终是从军阀混战的腥风血雨中滚打出来的,知道军队是其政权的根基,因此再怎么信任和重用司马懿,也不让他握有军权,还是用曹氏宗亲来掌握军队。
司马懿再次展示出高超的“伪装术”,勤勤恳恳地为曹丕服务,当曹丕出征、委他以留守重任时一再表示谦退,终于在曹丕死前,被任命为抚军大将军,领兵五千,第一次把手伸进了军队。
曹丕时期,曹氏势力还很强大,司马懿不敢轻举妄动,非常谨慎地结纳士族门阀,招收死士门客,积蓄力量,小心翼翼地插手军队。
有一种说法,曹丕登上皇位不到七年,公元226年5月,就因酒色过度而死。司马懿是否推波助澜,史无明载,但以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可能不会不加以利用(可惜王导的讲述没有记载)。
48岁的司马懿,耗掉了40岁的曹丕。
四、曹叡时代
曹叡(公元204/205-239年),是曹丕的废后甄氏所生。
甄氏(公元183-221年)本是袁绍儿子袁熙的妻子,公元204年八月曹军攻下邺城,被曹丕抢走。甄氏的美貌大概闻名遐迩,曹操自陈攻邺城就是为了抢得甄氏,只是被曹丕占了先;曹操另一个儿子曹植那篇更闻名遐迩的《洛神赋》,据说就是感念甄氏所写。
曹叡一继位就在军事上倚重司马懿:骠骑将军、大都督、大将军、太尉。重要战事,大多让司马懿挂帅。司马懿利用领军之机,排挤陷害曹氏亲信将领,安插自己的亲信,一步步侵吞军政大权。
曹叡生长深宫,没有曹丕的权谋,却比曹丕更加荒淫,公元239年,就纵欲过度一命呜呼了。
61岁的司马懿,又耗掉了35岁的曹家第三代。
五、曹芳-曹爽时代
曹叡八岁的养子曹芳(公元232-274年)继位,更是个先天不足的早产儿。辅政的曹氏宗亲曹爽也是摊扶不上墙的烂泥。
而司马懿,是辅政大臣和最高军事长官太尉。
司马懿的大儿司马师任中护军(禁军司令);二儿司马昭为征蜀将军(西部军区司令);三儿司马干为抚军中郎将(领禁军);四儿司马亮为中郎将(领禁军);五子司马伷为宁朔将军;七子司马骏为步兵校尉。一家子全投笔从戎,把持军权。
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担任度支尚书,掌管财政大权。
曹家的天下已像成熟的果子,要落在司马家的怀里了。
但曹爽兄弟掌管的军队仍不少,各地亲附曹氏政权的官将仍很多。司马懿以他一贯的没十足把握决不出手、出手就要全胜的惯伎,又隐忍了九年,积蓄力量,等待曹爽犯错。
曹爽果如司马懿所愿,无能还要擅权,弄得朝野离心离德。
时机将至。司马懿又装病,装老年痴呆,放风说他马上要死了,来麻痹曹爽。
曹爽派河南尹李胜去探视。司马懿让两个婢女架着,衣衫歪拖,指着嘴巴说渴。婢女捧粥给他喝,存心流淌得满身都是。李胜慰问,司马懿装成好半天才喘上气的模样,说了两句错乱的话,两次把荆州误做并州,还拜托照顾后事。
李胜回去告诉曹爽,“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三国志·曹爽传》引《魏末传》)。
这段故事不见于正史,却简直比间谍大片还要精彩,以致有人怀疑李胜是被司马懿收买了。
曹爽遂不再提防司马懿。公元249年正月,他带着兄弟和党羽,离开洛阳,去祭扫曹叡的高平陵。
时机终于到了!且司马懿已到了七十高龄,已隐忍等待了四十一年。
司马懿很早就深谋密策,欲除掉曹爽夺取大权。他谨慎到不能再谨慎了,只单独和长子司马师秘密谋划,连次子司马昭都不知道。直到曹爽一伙去高平陵、司马懿要发动政变的前一天晚上,才告诉司马昭等人。
第二天一早,司马氏的武装力量会集在王宫大门前。不光有司马懿多年结纳的旧部、门客,司马家族现管的军队,还有暗中招收的数千死士。
仅司马懿布置让司马师招纳的死士,就有三千余人。而且这些人都分散潜伏在民间,朝夕之间一声号令,成千上万人即刻聚集在司马府前。而且除了司马懿及司马师,竟然谁都不知道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晋书·景帝纪》)
谋划之久远、策划之机密、组织之严密、网络之庞大,皆令人震撼!
司马懿指挥部众,一举控制了洛阳城。
即便到了此刻,天下归属,尚未可知。小皇帝还在曹爽手,各地军兵,也还是曹氏亲信掌握的居多。
也是曹氏当绝,竟出了曹爽这么一个家伙来辅政。司马懿指着洛水赌神发誓,只要曹爽交出政权便保他平平安安做富家翁,曹爽不听身旁任何人劝,执意交出了小皇帝和政权,一意回洛阳做富家翁了,气得谋臣桓范怒骂:曹真何等英雄,怎么生了他这么一个不争气的小猪崽。
伺曹爽回到洛阳,司马懿随即将曹爽及其党羽都屠灭三族,“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晋书·宣帝记》)。
司马懿伪装、隐忍、积蓄、谋划了整整四十一年,曹家的江山终于姓司马了。
司马懿生命的最后三年,魏国笼罩在腥风血雨中。他用各种手段,剪除那些可能妨碍司马家坐天下的人与物:杀掉倾向曹魏政权的人、消灭不和司马氏合作的人,又将所有曹氏宗族统统羁押。
公元251年,73岁的司马懿死了。
按照他的临终嘱咐,埋骨之地不起坟、不植树、不留任何标志。(文/孙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