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桃花坞木版年画中,看到江南文化底蕴和长三角一体化的传承

北有杨柳青,南有桃花坞。苏州桃花坞年画色彩饱满、明快活泼,是我国南方年画的代表。桃花坞年画也与上海小校场年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沪苏交流互通的历史见证。

兔年将至,“鸿禧迎新·和合共生:桃花坞木版年画中的江南生活”主题展近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以华东师范大学海上风民俗博物馆受捐的精品桃花坞木版年画为主体,通过实物展陈、年画文化体验空间及主题文创展台,全面展现了桃花坞年画的艺术风貌和江南文化的底蕴内涵。

“桃花坞木板年画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江南地区民众的智慧结晶,寄托着他们对幸福生活最质朴的向往,是江南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其保护、传承与发展对于解读江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展览总策划、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表示,“更重要的是,桃花坞年画和上海小校场年画的传承关系体现了上海和苏州之间的关联,它是苏沪两地一体化的这样一个历史传统的现代传承。”

在桃花坞年画中,财神形象异常丰富


年画反映江南民间智慧

“年画是盛世吉祥的情景的写照。一走进展厅,我们就能感受到江南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田兆元介绍,海上风民俗博物馆与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有着深厚友谊,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早在2017年就向海上风民俗博物馆捐赠年画69幅,此次展览精选其中50余幅呈现。

本次展览由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硕博策展团队谢圣心、张哲、吴妍策展。谢圣心介绍,此次展陈共包括迎新、传承、创新三大板块,“迎新篇讲述桃花坞木版年画中的江南胜景与年节符号。传承篇以点带面概述了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发展脉络以及华东师范大学与桃花坞木版年画间结缘过程。创新篇讲述以乔麦为代表的新生代木版年画传承人的经营、发展现状。”

桃花坞木版年画中最突出的主题是“和气”与“致富”。“苏湖熟,天下足”,明清以后,江南一带成为我国最为繁荣富庶的地区,财神崇拜成为民间广泛的信仰,这在年画中也强烈地体现出来。

在桃花坞年画中,财神形象异常丰富,既有较为普遍的《招财进宝》《关公》《三星》等,也有独具地方特色的《金钱虎》,成为江南民众求财祈福、大吉大利的重要符号象征。

怎样才能致富?淳朴的江南民众在年画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和气”。只有在“和气”中,在和谐愉快的生活中,才能获得富足幸福的生活。

在桃花坞木版年画代表作品《一团和气》中,刻画了一位“扎羊角发髻,戴红花,身着锦团服饰,手捧‘一团和气’卷轴,满面笑容,似雅童,又似老妪”的人物形象。圆润的构图暗含着“以和为贵”的中式生活智慧,只有家庭和睦、彼此融洽,才能“和合共生,金玉满堂”。以天台山国清寺隐僧寒山与拾得为主题的“合和二仙”也是桃花坞木版年画中的常见题材。

“江南民间文化中强调财富,但是强调的是‘和气生财’,不是恶性的竞争和抢夺,而是有理有情的理性的获得,这是江南文化独特的地方。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田兆元说。

几块木板套色印刷,呈现出桃花坞木版年画代表作品《一团和气》


从桃花坞到小校场,沪苏交流深远

“桃花坞木版年画”孕育于江南花海深处的苏州桃花坞,缘起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在曲折的历史洪流中传承至今,是我国南方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民间木刻年画类型。其丰富的题材,其高超的技法与生动的图案,其优雅富裕的江南形态,素来享有盛誉,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为“南桃北柳”。2006年,桃花坞木版年画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珍贵的民俗艺术瑰宝。

桃花坞年画与上海著名的小校场年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1860年太平军东征期间,苏州桃花坞年画产地的业主和工匠为躲避战乱,集聚于小校场,使上海的年画市场出现繁盛景况。后逐渐发展出体现近代都市审美意趣的独特年画风格。

展览学术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徐赣丽介绍,清末民初的桃花坞年画艺人来到上海后,为了让追求时尚的上海人愿意购买年画,不得不改变绘画题材,诞生了小校场年画,“通过这些图像,我们可以阅读当时人的生活,年画所体现的中国人的价值观、生命观、幸福观也有不少传承至今。”

“小校场年画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桃花坞年画的基础上融合海派文化,在西方思潮的影响才产生的。”华东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方云说。

展厅现场一张清代宫廷画家徐扬的《姑苏繁华图》复制品亦展现了苏沪之间历史悠久的商业、文化交流。仔细看图中描绘的姑苏繁荣的市集,可以看到松江布、崇明布等产品在其中售卖,它们的产地都是上海。

“在这样繁华的贸易集市上,我们可以看到苏州和上海两地的互动从来没有停止,而且应该说是相当地密切。”方云认为,苏沪两地之间有如此密切的联系,不光是因为地理距离近,其根源是因为两地文化根脉相通。

“我们现在一直在讲长三角一体化,那么文化一体化最好的体现方式有哪些?手工艺品、文化生活,民俗节日,都是很好的一个展现方式。这次的展览通过苏州年画把两地间的联系呈现出来,也是想建立这样的文化认同概念。”方云说。

本次展览由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主办,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协办,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海上风”民俗博物馆、“海上风”民俗学社承办。展览将持续至12月30日。

现场体验印年画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