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民族与民俗:民族与庆典

西南山地是许多少数民族的居住地,壮、苗、侗、瑶可算是其中的“大族”,在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排名位列第1、5、10、12位。因此在黔、湘、粤、桂等地区,随处可见某一个或若干个民族的自治县、自治州乃至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与湖南交界之地有龙胜各族自治县,它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拥有苗、瑶、侗、壮、汉五个民族。这里缘何成为众多民族的聚居地?在这片区域内,五个民族在文化传统与日常生活中又有怎样的联系?带着这些问题,我从2018年春节开始了桂东北的田野工作。作为建筑历史与文化遗产的研究者,我的关注点自然是这些民族的家屋和聚落,想探知它们在空间营造与使用中的异同。但正如陪我田野的“外行”闺蜜所说,这些歪歪斜斜的木楼看上去都差不多嘛。除了那些只有“内行”才能看出门道的建筑细节之外,如何才能展现不同民族的万种风情?在这个关于龙胜的系列文章中,我希望用学术研究的“边角料”——那些真正吸引更多人的民俗与故事,来呈现更为生动多彩的龙胜。

秋冬来临,农事渐渐告一段落,西南山地民族的节日增多起来,仿佛是过年的前奏。在龙胜,农历十月陆续开始吃冬、祭祖、祭盘王等民族节日。11月,也是龙胜县庆的日子,自1951年设立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为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县)以来,每十年就要举办一次大型庆典来纪念各族自治县的成立。2021年11月19日是龙胜县迎来70周年大庆,纪念庆典被遗产研究者视为最显著的文化展演,[1]那么在这场高级别、大规模的庆典仪式中,我们能看到怎样的文化展演呢?

龙胜官方庆典模式

我在西南民族地区跑了十几年,但参加的官方庆典并不多。在龙胜之外,印象比较深的是2019年11月湖南江华瑶族盘王节,相比官方主导的祭祀典礼,附近瑶族居民的自觉参与更让我动容。在龙胜,无论是乡镇政府还是旅游公司策划的各种节庆活动,在突显本地某个他特定民族的文化之外,具有更多的娱乐性。县一级的庆典多少也延续了这一特色,并突显各族自治县的多民族文化优势。

龙胜差不多每年都会举办文化节活动,县庆庆典的大部分内容也脱胎于文化节。这里以我参加过的2018年端午假期举办的龙胜文化节为例,跟去年的县庆活动内容做一比较( 图一 ),即可看出,文化节的文化展演活动被整合,构成县庆仪典的主体部分,比如民族服饰、美食、才艺巡游或定点展示,只是本地的歌舞晚会被替换为来自国家层面的慰问演出。当然,县庆也有一些文化节所不具备的活动,这就是需要凭票进入的庆祝大会(含文艺演出),以及紧邻会场的展览——“龙胜各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成就展”。

图一 龙胜县级庆典内容组成对应关系


在切入县庆所独有的庆典仪式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由文化节转化而来的民族文化展演内容。在2018年的文化节上,备受关注的文化展演主要由歌舞表演和巡游两部分构成,前者在民族广场的舞台上,后者则由民族广场出发,沿着桑江向西到风雨桥为止,在风雨桥上摆长桌宴。无论是将县城中心广场命名以“民族广场”,还是以侗族传统风雨桥的形式建造一座现代桥梁,我们都可以看到龙胜县在塑造民族景观的努力,而这些带有民族标签的地点也成为文化展演的理想场所。

图二 2018年龙胜文化节活动地点(底图:天地图)


在民族广场的舞台上,来自各个乡镇的村民穿戴着新制的民族服饰,表演着前几天才由村干部带领下排练的歌舞(视频一)。这些歌曲和舞蹈动作未必需要多么传统或多么民族,只要可以被辨识出是某个民族的就达成目标。其中,民族服饰显然是最容易展现的视觉对象,尤其是色彩鲜艳、装饰华丽的女性服饰( 图三 图四 )。在舞台上,她们不必做多么花哨的动作,只要展现各自的“民族风情”即可,比如壮女的刺绣(图 五)、红瑶的长发(图 六)等。

视频一:红瑶女性在村里排练舞蹈(赵晓梅摄,2018年)(00:52)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