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人笑话了去”:被收养林黛玉小性儿却不小气

“怕人笑话了去”:被收养林黛玉小性儿却不小气

林黛玉这个人物很有意思,是贾宝玉的最爱,也就是作者曹雪芹的最爱。但是不喜欢她性格的人也不在少数。林黛玉是个什么性格呢,照一般的看法来讲,就是“小性儿”,动不动就使性子,好哭,不大让人。表现黛玉小性儿,有一段情节非常有名,就是第七回写周瑞家的受薛姨妈之托,送宫花给各房几位姑娘、奶奶。这一回足足展示了作者讲故事的非凡功力。这出戏,带出来十几条线索,应着后来的发展。同时又交待了贾府的内部空间结构,各位主人公居室的关系,当然这是对人物关系的重要补充。然后又通过一个个场景展示了人物个性。行文如流水,花团锦簇,精彩迭逞,蜂回路转,柳岸花明。不同的主题分次呈现。

最后送到了林黛玉这儿,正巧贾宝玉也在一块儿解九连环,听是薛姨妈给林姑娘送的宫花,宝玉抢在头里拿过来,还没出声,林黛玉在旁边就着宝玉手里一看,立即问周瑞家媳妇儿,“这是单送我的呢,还是大家都有?”别人接了花都高高兴兴、客客气气道谢,只有黛玉想起问这个。周瑞家的据实道来,送的琏二奶奶、三位姑娘和林姑娘,别人都有了,这是给林姑娘的。林黛玉怎么回答:“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会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不言语。这是她做下人的本份,不敢说什么,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完了,周汝昌先生也因为这个批评她性格太不好、脾气太臭,不喜欢!周瑞家的本来是受亲戚所托,也不是她份内事儿,人家辛苦一趟,按薛姨妈要求给送到了,白白受了这口气,林黛玉这是小气得没有道理,无端得罪人。

薛家姨妈交待的顺序是: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这个称呼多么鲜活,贾母叫她“凤辣子”,《红楼梦》的语言艺术真是无与伦比)罢。周瑞家的实际送的顺序是:二姑娘迎春三姑娘探春正好在一处、四姑娘惜春处、凤姐处、最后是林黛玉。那么我们将贾府的内部结构透视一下,这个有专家专门研究过,我们重走一遍这条路,周瑞家的的确没有绕路,真是“顺路”这么过来,恰好最后一站是林黛玉这儿。林黛玉的确是自己多心、吃心,当面让人下不来台,性格乖戾无疑。几乎所有红学家都这样做的结论,作者是追求生活的真实,黛玉有她的好儿,当然也有明显的缺点,这是其性格丰富的表现。

那么这个情节无论如何突兀,黛玉为什么要这么反应?咱们也不是非要做翻案文章,只是觉得还是没有说透,把想法摆一摆。一层是因为那是薛家姨妈送的。这是第七回的事儿,薛家来的时间不长,宝钗和贾家姐妹们刚开始接触,前面已经交待过,其待人接物,很受欢迎,长相也讨喜,“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天敌”出现了。黛玉对薛家送东西,她本能地有点抵触。而且薛家很会送东西,宫花不一定贵重,但是很难得的一件小礼物,因为是“上用”,外边市面上见不到,很稀罕。薛家办这种事儿很顺手。反衬黛玉孤身一人,没有家庭给她做靠山。当然也没有人帮她张罗买这种好儿。

第三回回目“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收养二字,何其触目。林黛玉家做的是盐政,据清代的史料,盐政的一件工作就是帮皇帝选西洋货儿,黛玉在家什么没见过,什么拿不出来。这是其一。另外,十二支宫花是装在一个匣子里,这个匣子不会小。迎、探、惜三位拿走六支,平儿替凤姐一下拿走四支,最后两支,有点孤零零。“剩下”的特征就比较明显了。既然是花儿,色彩、花样很重要,作者特别狡猾,就是不写这关键的特征,难道这十二支宫花是一模一样,连花色都相同?女孩儿挑首饰,是不是需要从一大堆里挑?先选后选差别是不是挺大的?当然了,以贾府的规矩,就算花色、样式不一样,先到的也只能顺着拿,没有左挑右选的理儿。即使这样,至少心理上,先选后选还是有差别的。所以,我觉得不要被表面的文字骗了,林黛玉这个小性儿,固然是有的,但这种反应并不是特别地没有道理。 

“怕人笑话了去”:被收养林黛玉小性儿却不小气

林黛玉的性格,多疑,多心,是无疑的,你看第三回她进贾府,一步一小心,担心行错一步,“怕人笑话了去”。她是被这个家“收养”的,当时还不到十岁,但是要装出一副懂事的样子,保持自己大家小姐的尊严!后面还有很多例子,就是写她的语言比较有攻击性,其实都是在保护自己,常常不免过度。但是,经过作者的描写,我们发现,林黛玉的确比较“小心眼”,但这个“小心眼”和薛宝钗的“有心眼”完全不一样。

表面看,大家更喜欢宝钗,多愿意和她在一处。在书的前半段大体上是这样的。湘云来做客,偏要和宝钗挤一处睡。宝钗使“金蝉脱壳”计,为了躲是非,把自己的事儿安在黛玉身上,丫鬟的反应是——这话宝姑娘听了也就罢了,林姑娘平时嘴尖,要是说出去,可就糟了。黛玉的群众基础似乎不怎么好。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看到,香菱从小被拐卖,后又薛蟠打死冯渊,横刀抢来,身世特别可怜。她颇像虐心日剧、韩剧里,从小受过严重伤害的女主,患了选择性失忆,周瑞家的在送宫花时第一次见她,天真的小姑娘,长得很好看,问她身世,父母是谁,一慨不记得了。香菱跟钗、黛这些人在一起,也起了学诗的念头,第一个当然找宝钗。我想,对于这个可怜的姑娘来说,文学审美是忘掉过去、超度自己苦难的最后手段。宝钗不是很会疼人的吗?这是她嫂子求她,她怎么说,女儿家连识字都是多余的,写诗更是不务正业。你找别人去吧。宝钗平时喜欢帮人,但是只是帮到情面上,看利害,没有帮到心里。香菱又找黛玉,两人一拍即合,痴到了一处。帮香菱对黛玉有用吗,实际的用处一点没有,但是精神交流的享受很多,人生的收获很大。再一个,史湘云快人快语,刚开始不喜欢黛玉尖酸刻薄,嘴不饶人,“辖治”宝玉之类。但是后来,两人深夜联诗,俨然成为灵魂知己。

荣宁二府是非不断,只有一处没是非,那就是潇湘馆。周瑞家的受过黛玉的抢白,估计别的下人也受过类似的气,但是真正记恨她的,一个没有。两府里出了这么多事,被人背后议论,特别是下人议论主子,不在少数。但有人议论黛玉吗?没有。在接触不多的男仆心中,用兴儿的口说出,大家都心里认为她美,气质不凡,必须般配宝玉。在能够近距离接触的女仆心中,她真正的价值才反映出来。黛玉自己没是非,潇洒馆的几个女孩儿,没有一个有是非。她与紫鹃的关系,亲姐妹来形容毫不为过。你看,是紫娟第一个站出来,央求薛姨妈出面,替黛玉向宝玉提亲。然后被人打趣,是不是要早点让你们姑娘嫁了,你也好一起嫁过去。把紫鹃羞得脸绯红。

其实,人人都盯着宝玉,谁好把意思表露出来呢?袭人这等人,背地里使足手段,表面上完全不能有这种表示。紫鹃这个姑娘特别可爱,本来是贾母身边的,跟了黛玉,然后心里就只有黛玉。她敢大大方方这么说,恰好证明心底无私无暇,完全是为她们家姑娘着想。再一个这段话也表明,宝钗已经公认的不在宝玉的选择范围内,否非,紫鹃姑娘不会缺心眼缺到向薛姨妈提这个要求。紫鹃是老太太派来照顾林姑娘的,没犯过错儿,这样的人儿绝不会缺心眼。薛姨妈如何反应?一点不意外,反而点点头,表示赞同这个提议:等我有了机会,一定向老太太提。证明薛家自己也放弃了金玉良缘。薛家人再虚伪,公开说过的话还是要认的。

在荣国府这个大染缸,矛盾错综复杂的环境下,黛玉因为是宝玉的最爱,贾母的心头肉,是多少人嫉恨的对象?但是,她能够让自己,让自己身边人不染是非,还把身边人培养得这么有情有义,建立起真挚的感情,没有非常高的情商、智商,没有善良博大的胸怀,没有很好的管理能力,绝对做不到。黛玉小性儿,可决不小气。

有一回,不知谁替宝钗送东西给黛玉,黛玉随手就抓了一把钱塞手里。黛玉不缺钱是真,但是她是乱撒钱做好人吗?像宝玉一样对钱没概念吗?非也。书中写了三个女性很会理财,会管理,一个当然是凤姐,一个是探春,改革家,兴利除弊,还有一个是薛宝钗,无所不知,无所不会。还有一位千万不能遗漏。林黛玉天天在屋里,不怎么交流,不食人间烟火,这是表面现象。林家只有一个独女,父亲替皇上管理盐务,从小受过良好教育,悟性又高,她见过的多了去了,其实是很会理财的。

有一次,她提醒宝玉,我没事替你们算了算,你们家可能后手不接!林黛玉不可能没事算这个,主要是凤姐不识字,又特别信任这个没是非、从小当妹妹对待的林姑娘。我想,敏感的字据找林姑娘看看,是非常合适的。找别人凤姐儿还不一定信得过。第二十五回写凤姐问黛玉,上次送你的茶怎么样,味道好不好,又说我有事求妹妹帮忙。黛玉嘴快,回一句,看看才吃一口茶,就开始给人派活儿。哪想到凤姐嘴更快,你吃了我们家茶,还不给我们家当媳妇儿!羞得黛玉一个大红脸。凤姐找黛玉,应当就是帮着看看账单字据(针线活儿这种,贾母有话,不能让黛玉累着,是不敢让黛玉帮的)。黛玉的心眼够用,只是不乱用。凤姐放心。她稍一核计,再加上日常留心观察,当然明白贾家的处境了。宝玉可以万事不愁,只有他非常地走运,如果真有宝黛姻缘的话,黛玉其实未来可以当起这个家。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